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百家爭鳴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4秋 寧津縣期中)如表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的作用是( )百家爭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 仁、義、禮、智、信;民為邦本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墨家 “兼愛”,愛無差別等級法家 “尚法”,依法治國A.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B.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持續發展C.推動了戰國時期思想的繁榮D.各學派思想政治觀點的不同2.(2024秋 建鄴區期中)“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下列主張與該思想屬于同一學派的是( )A.以柔克剛 B.為政以德 C.兼愛、非攻 D.以法治國3.(2024 興隆臺區校級一模)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觀察、分析歷史事實時所處的立場和看法。下列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敘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主張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D.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4.(2024 滁州二模)中國古代某位思想家曾經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還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這位思想家應該屬于哪一學派(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5.(2024秋 福田區校級期末)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這一評論中“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應該是( )A.“兼愛”,“非攻” B.“仁政”治國C.提倡“法治” D.“無為而治”6.(2024秋 平輿縣期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戰國時期與這一理念最為相近的思想主張是( )A.道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B.儒家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C.墨家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D.法家主張治國要靠法令權術等7.(2024 鄒城市校級模擬)“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思想主張屬于( )A.道家學派 B.儒家學派 C.法家學派 D.兵家學派8.(2024 泰山區模擬)如圖,人物主張的共同之處是( )人物 主張孔子 統治者不能忽視民眾的切身利益統墨子 統治者厲行節約,以此減輕人民負擔,才能實現“民富國治”A.無為而治 B.以法治國 C.關注民生 D.尊崇儒術9.(2024秋 沙坪壩區校級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如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與眾樂樂”。由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學( )A.適應了封建統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罰為宗旨C.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10.(2020 廣東)“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恰是因為統治者“有為”。這體現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無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11.(2024 金昌三模)《論語》記載孔子話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此話語說明孔子具有( )A.民本思想 B.無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愛思想12.(2024 邛崍市模擬)老子認為“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二者都主張( )A.無為而治 B.重農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為本13.(2024秋 廣陵區校級期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蘊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這跟我國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韓非子 D.莊子14.(2024秋 天橋區期末)一位同學在分析“百家爭鳴”影響時制作了下表。表中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 仁義禮智信;民為邦本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墨家 “兼愛”,愛無差別等級法家 “尚法”,依法治國A.推動了戰國時期經濟的繁榮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發展C.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D.脫離現實,禁錮人們的思想15.(2024 肇源縣開學)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報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溫故知新 C.有教無類 D.仁者愛人16.(2024 文昌一模)讓每位學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成為近年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重點。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17.(2024 東港區校級三模)“孔子成長的時代,魯國政亂……‘陪臣執國命’成為當時各國的普遍態勢。孔子認為,正是因為內心道德秩序觀念的缺失才導致社會秩序的崩壞,要想修復禮樂秩序,必須從人心入手。因此,既然無望入朝執政扭轉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從根本上培育社會的元氣。”據此可知,孔子從事教育的目的是( )A.教化民眾,匡正社會秩序B.以法為教,建立法治社會C.有教無類,發展私塾教育D.著書立說,宣揚儒家思想18.(2024秋 慶云縣月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民法典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戰國時期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19.(2024 深圳模擬)馮天瑜在《中華文化史》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 其中分別代表“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百家爭鳴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9小題)1.(2024秋 寧津縣期中)如表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的作用是( )百家爭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 仁、義、禮、智、信;民為邦本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墨家 “兼愛”,愛無差別等級法家 “尚法”,依法治國A.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B.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持續發展C.推動了戰國時期思想的繁榮D.各學派思想政治觀點的不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百家爭鳴的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表格中展示了儒家、墨家、法家的核心思想,以及當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和“民為邦本”,墨家的“兼愛”,法家的“尚法”等思想,在當今社會依然有著一定的體現和影響。這充分說明了百家爭鳴的思想成果在后世得到了傳承和發展,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A項正確;B項說百家爭鳴不利于儒家思想的持續發展,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百家爭鳴的環境反而促進了各種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為儒家思想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借鑒,排除B項;C項說百家爭鳴推動了戰國時期思想的繁榮,這是其在當時的作用,但表格中更多體現的是對后世的影響,而非僅僅是在戰國時期的作用,排除C項;D項說各學派思想政治觀點的不同,這只是陳述了一個客觀事實,沒有揭示百家爭鳴所帶來的重要作用和影響,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百家爭鳴的影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2024秋 建鄴區期中)“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下列主張與該思想屬于同一學派的是( )A.以柔克剛 B.為政以德 C.兼愛、非攻 D.以法治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主張,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這是道家的思想。道家主張順應自然,有無相生等觀點。A項“以柔克剛”是道家的主張。道家認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柔能勝剛,體現了道家的辯證思維,A項正確;“為政以德”是儒家的思想,強調統治者要實行德政,排除B項;“兼愛、非攻”是墨家的主張,提倡人與人之間平等相愛,反對戰爭,排除C項;“以法治國”是法家的思想,主張依靠法律來治理國家,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道家思想主張,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2024 興隆臺區校級一模)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觀察、分析歷史事實時所處的立場和看法。下列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敘述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各階層都對社會變革提出自己的主張B.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D.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什么是歷史事實,什么是歷史觀點的相關史實。注意掌握區別歷史事實和歷史觀點的方法。【解答】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歷史觀點是觀察、分析歷史事實時所處的立場和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題干選項中選項ABC是對當時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描述,反映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屬于歷史事實;選項D不是描述某個歷史事件,而是表達了一種觀點和看法,屬于歷史觀點。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歷史事實,什么是歷史觀點的相關史實。4.(2024 滁州二模)中國古代某位思想家曾經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還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這位思想家應該屬于哪一學派(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孟子、儒家學說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看到戰爭的殘酷性,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思想家孟子曾經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他還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孟子、儒家學說的相關史實。5.(2024秋 福田區校級期末)歷史學家費正清說:“在證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政府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這一評論中“孟子的一個正確思想”應該是( )A.“兼愛”,“非攻” B.“仁政”治國C.提倡“法治” D.“無為而治”【分析】本題以費正清的話為切入點,考查百家爭鳴。【解答】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張“施仁政于民”。故選:B。【點評】本題以百家爭鳴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6.(2024秋 平輿縣期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戰國時期與這一理念最為相近的思想主張是( )A.道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B.儒家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C.墨家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D.法家主張治國要靠法令權術等【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關史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戰國時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反對一切戰爭,提出以“仁政”治國和“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我們的追求,戰國時期與這一理念最為相近的思想主張是儒家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B項正確;道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墨家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和法家主張治國要靠法令權術等與“民本”思想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儒家思想的相關史實。7.(2024 鄒城市校級模擬)“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思想主張屬于( )A.道家學派 B.儒家學派 C.法家學派 D.兵家學派【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張的相關史實。【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愛人”。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題干中“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強調以德治國,愛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都強調“仁”,B項正確;道家學派主張唯道是從,無為而治,強調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排除A項;法家學派提出的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思想,排除C項;兵家學派戰略思想中心為“上兵伐謀”,“知己知彼”,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儒家思想的相關史實。8.(2024 泰山區模擬)如圖,人物主張的共同之處是( )人物 主張孔子 統治者不能忽視民眾的切身利益統墨子 統治者厲行節約,以此減輕人民負擔,才能實現“民富國治”A.無為而治 B.以法治國 C.關注民生 D.尊崇儒術【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孔子和墨子思想主張上的共同之處,注意表格的正確識讀。【解答】根據題干表格內容“孔子主張統治者不能忽視民眾的切身利益”可知,孔子強調重視人民利益,關注民生。根據題干表格內容“統治者厲行節約,以此減輕人民負擔,才能實現‘民富國治’”可知,墨子主張厲行節儉,減輕人民負擔,積極關注民生。故孔子和墨子主張的共同之處是關注民生,故C項正確;主張無為而治的是道家老子,排除A項;主張以法治國的是法家韓非,排除B項;西漢武帝時期采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孔子和墨子思想主張上的共同之處。9.(2024秋 沙坪壩區校級期末)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如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與眾樂樂”。由此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學( )A.適應了封建統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罰為宗旨C.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D.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學思想的相關知識點。【解答】據材料“仁者愛人”“寬則得眾”,孟子主張“民貴君輕”“與眾樂樂”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者極力宣揚得眾、愛眾和濟眾思想。故春秋戰國時期儒學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戰國時期儒學。10.(2020 廣東)“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意思是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恰是因為統治者“有為”。這體現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C.道家的“無為”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分析】本題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張,知道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解答】根據材料“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和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材料反映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因此C項說法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張,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1.(2024 金昌三模)《論語》記載孔子話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此話語說明孔子具有( )A.民本思想 B.無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愛思想【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張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可知,此話語的意思是以政令來教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會因求免于刑罰而服從,但不知羞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約束,百姓會知道羞恥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故此話語說明孔子具有德政思想,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選項B是道家的思想,選項D是墨家的思想,選項BD都與孔子的思想主張無關,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孔子的思想主張的相關史實。12.(2024 邛崍市模擬)老子認為“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二者都主張( )A.無為而治 B.重農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為本【分析】本題考查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張。【解答】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說“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些觀點都體現了他們重視人民或民本思想.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孔子、老子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記憶并且區分這些知識點13.(2024秋 廣陵區校級期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蘊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這跟我國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張不謀而合。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韓非子 D.莊子【分析】本題考查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蘊含了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對立事物能夠互相轉化的道理”。14.(2024秋 天橋區期末)一位同學在分析“百家爭鳴”影響時制作了下表。表中內容反映出“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儒家 仁義禮智信;民為邦本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墨家 “兼愛”,愛無差別等級法家 “尚法”,依法治國A.推動了戰國時期經濟的繁榮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發展C.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D.脫離現實,禁錮人們的思想【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解答】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奠定了后世傳統思想文化的基礎,對后世的思想文化影響深遠。故選:C。【點評】掌握百家爭鳴的影響。15.(2024 肇源縣開學)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當代中國,教育公平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孔子的下列觀點中,最能體現報告精神的是( )A.因材施教 B.溫故知新 C.有教無類 D.仁者愛人【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解答】據“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孔子是大教育家。可知,這體現了孔子的有教無類。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人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要機會,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張和教育思想。16.(2024 文昌一模)讓每位學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資源成為近年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重點。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分析】本題考查了孔子。孔子春秋晚期魯國人。【解答】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就有人打破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他是孔子。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人人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要機會,他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求學生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溫故而知新”;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他說“當仁不讓于師”。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論語》記載了孔子的言論。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教育貢獻。17.(2024 東港區校級三模)“孔子成長的時代,魯國政亂……‘陪臣執國命’成為當時各國的普遍態勢。孔子認為,正是因為內心道德秩序觀念的缺失才導致社會秩序的崩壞,要想修復禮樂秩序,必須從人心入手。因此,既然無望入朝執政扭轉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從根本上培育社會的元氣。”據此可知,孔子從事教育的目的是( )A.教化民眾,匡正社會秩序B.以法為教,建立法治社會C.有教無類,發展私塾教育D.著書立說,宣揚儒家思想【分析】本題考查孔子從事教育的目的,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A.據材料“孔子認為,正是因為內心道德秩序觀念的缺失才導致社會秩序的崩壞,要想修復禮樂秩序,必須從人心入手。因此,既然無望入朝執政扭轉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可以從根本上培育社會的元氣”可知,孔子從事教育的目的是教化民眾,匡正社會秩序,故A正確。B.“以法為教,建立法治社會”是法家的主張,排除B。C.有教無類是孔子教育主張,排除C。D.材料沒涉及宣揚儒家思想的相關信息,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理解孔子從事教育的目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18.(2024秋 慶云縣月考)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民法典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戰國時期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戰國時期主張“以法治國”的思想家是韓非。【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他主張改革,反對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主張“以法治國”,著有《韓非子》。他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掌握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下思想方面的成就。19.(2024 深圳模擬)馮天瑜在《中華文化史》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 其中分別代表“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的思想流派是( )A.儒家、道家 B.墨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分析】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時期的思想。重點掌握百家爭鳴時期的社會特征、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及主張、百家爭鳴各派的治國思想。【解答】據材料一“中華傳統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表現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私學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是儒家學派的思想;“專制主義”是法家學派的思想。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時期的思想主張的不同。需要學生能夠準確判斷材料所要表達的觀點,并根據所學知識去判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