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第11-13課 兩漢時期(預習銜接.夯實基礎.含解析)-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統編版(2024)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第11-13課 兩漢時期(預習銜接.夯實基礎.含解析)-2025-2026學年七年級上冊歷史統編版(2024)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兩漢時期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秋 商水縣期末)《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  )
A.郡縣制 B.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C.推恩令 D.鹽鐵官營,統一鑄幣
2.(2024 南陽三模)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 (  )
A.以農為本 B.戒奢從簡 C.興修水利 D.重農抑商
3.(2024秋 歷城區期末)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事之間的關系。以下對西漢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
A.輕徭薄賦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術 D.光武中興
4.(2024秋 確山縣期中)2021年考古發現,霸陵陪葬物以陶器為主,金銀器很少。與漢文帝遺詔中所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相吻合。這印證了漢文帝(  )
A.勤儉治國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虛懷納諫
5.(2024 菏澤模擬)漢文帝采納大臣賈誼“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的建議,提倡(  )
A.以農為本 B.勤儉治國 C.以德化民 D.輕徭薄賦
6.(2024秋 廣陵區校級期末)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給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這段材料主要體現了漢武帝的哪一項措施?(  )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分封制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7.(2024秋 博興縣期末)“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漢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書坑儒 B.削減侯國數量
C.推行郡縣制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8.(2024秋 萊蕪區期末)“從這一時代起,孔子便從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來……而儒家哲學也就變成永恒不變的真理,誰要批判儒家哲學,誰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這一時代”開始于(  )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唐太宗
9.(2024 東港區二模)漢武帝時,有大臣主張:此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國家大業”是指(  )
A.鹽鐵專賣 B.北擊匈奴 C.推恩諸侯 D.罷黜百家
10.(2024 綠園區一模)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證這一毋庸置疑的歷史的是(  )
A.絲綢之路開辟 B.西域都護的設置
C.宣政院的設置 D.駐藏大臣的設置
11.(2024秋 欒城區校級期末)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請判斷該小組研究的課題是(  )
活動 內容
查閱文獻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桓寬《鹽鐵論》、司馬遷《史記》等
觀看視頻 《中國通史﹣﹣北擊匈奴、南定吳越》等
搜集圖片 《五銖錢》《尊崇儒術群雕》等
考察遺址 陜西茂陵、陜西鳳翔縣祭天遺址等
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秦統一貨幣促進經濟交流
C.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D.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思想
12.(2024 沭陽縣校級二模)“第一個建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一個大力開拓疆土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一個下罪己詔書批評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光武帝
13.(2024秋 南昌期末)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
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
14.(2024秋 瀘縣校級期末)東漢初年,劉秀整頓吏治,合并郡縣;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稱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15.(2024秋 滕州市期末)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  )
A.百家爭鳴出現 B.東漢走向衰亡
C.民族政權并立 D.藩鎮割據形成
16.(2024秋 廣安區校級期末)毛澤東在《后漢書 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
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
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
17.(2024秋 泉州期末)對如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18.(2024秋 昭通期末)漢代某皇帝統治時期,陸續下詔“復三十而稅一”“復五銖錢”“釋奴婢”“并官省職”,這些措施使社會逐步安定。該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19.(2024秋 包河區期末)西晉《古今注 音樂篇》記載:“橫吹,胡樂也。張博望(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長安),惟得摩訶兜勒(馬其頓)一曲。”據此可知(  )
A.張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B.漢朝以武力加強對西域的控制
C.中國與馬其頓的交流始于西晉
D.文明互鑒促進了西域經濟發展
20.(2024 臨邑縣二模)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  )
A.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
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
21.(2024 鼓樓區校級模擬)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上述反映了絲綢之路的(  )
A.背景 B.內容 C.時間 D.作用
22.(2024秋 瓊海校級期末)“通過這條路,中國的絲綢、造紙、火藥、印刷術等傳到西方,佛教、伊斯蘭教、阿拉伯的音樂舞蹈也來到中國。”這句話說明絲綢之路促進了(  )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強
C.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23.(2024 三元區二模)據《史記 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業,大量閱讀朝廷史官記載,還到各處實地探訪考察,搜集遺聞,辨別真偽,最終寫成了不朽名著《史記》。由此可見司馬遷(  )
A.側重史書記載 B.注重史料考證
C.注重史學文學價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24.(2024秋 鶴城區期末)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按照該標準,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馬俑 B.《資治通鑒》的記載
C.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D.電視劇《大秦帝國》
25.(2024秋 延慶區期末)《后漢書 華佗傳》記載:華佗對他的學生吳普說:“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據此可知,華佗(  )
A.善治傷寒雜病 B.開創了中醫臨床理論
C.擅長外科手術 D.認識到運動有益健康
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兩漢時期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秋 商水縣期末)《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  )
A.郡縣制 B.休養生息,輕徭薄賦
C.推恩令 D.鹽鐵官營,統一鑄幣
【分析】本題考查西漢初期的富民政策,掌握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知識。
【解答】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建立后,社會十分貧困,漢高祖通過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故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實行了休養生息來恢復經濟。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024 南陽三模)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 (  )
A.以農為本 B.戒奢從簡 C.興修水利 D.重農抑商
【分析】本題考查漢文帝的統治與文景之治,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
【解答】根據材料“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務民于農桑,薄賦斂”結合所學可知,大臣賈誼和大臣晁錯都主張以農為本,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漢文帝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勵精圖治,漢初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故A符合題意;題干反映的是重視農業生產,沒有涉及戒奢從簡,排除B;興修水利和重農抑商都有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題干都沒有涉及,排除CD。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文帝的統治與文景之治。
3.(2024秋 歷城區期末)示意圖能夠勾勒出史事之間的關系。以下對西漢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圖中,①處應為(  )
A.輕徭薄賦 B.文景之治 C.尊崇儒術 D.光武中興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及“西漢初年史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帝以身作則,在位20多年,生活簡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之為“文景之治”。據題干西漢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處應為文景之治,B項正確;輕徭薄賦說法片面,排除A項;尊崇儒術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C項;光武中興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位時出現的治世局面,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
4.(2024秋 確山縣期中)2021年考古發現,霸陵陪葬物以陶器為主,金銀器很少。與漢文帝遺詔中所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相吻合。這印證了漢文帝(  )
A.勤儉治國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虛懷納諫
【分析】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漢文帝提倡勤儉治國。
【解答】題干現象說明漢文帝提倡勤儉治國。漢文帝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漢文帝以身作則,在位20多年,生活簡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2024 菏澤模擬)漢文帝采納大臣賈誼“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的建議,提倡(  )
A.以農為本 B.勤儉治國 C.以德化民 D.輕徭薄賦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抓住題干關鍵詞“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是解題的關鍵,賈誼建議漢文帝重視發展農業。漢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提倡以農為本。
【解答】依據題干信息“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可知,賈誼建議漢文帝重視發展農業,以農為本。漢文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提倡以農為本。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
6.(2024秋 廣陵區校級期末)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給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這段材料主要體現了漢武帝的哪一項措施?(  )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分封制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分析】本題考查漢武帝加強地方管理的措施,應熟練掌握“推恩令”的知識。
【解答】據材料可知,西漢漢武帝時,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削弱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因而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實行分封制在西周時期開始,不符合題意;選項C與題意無關;選項D是漢武帝思想上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材料和把握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
7.(2024秋 博興縣期末)“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漢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
A.焚書坑儒 B.削減侯國數量
C.推行郡縣制 D.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分析】本題以“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為依托,考查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解答】“秦王朝開創的華夏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偉業到了漢武帝時代,完成了從地理空間到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漢武帝為實現“精神空間的整合與凝聚”采取的措施是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漢武帝在位時,諸子百家的思想還比較活躍,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使儒學居于獨尊地位,成為此后整個漢代以至兩千年封建社會間統治人民的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加強了中央集權,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的相關歷史史實。
8.(2024秋 萊蕪區期末)“從這一時代起,孔子便從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來……而儒家哲學也就變成永恒不變的真理,誰要批判儒家哲學,誰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這一時代”開始于(  )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唐太宗
【分析】本題考查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確立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的大一統。
【解答】由“從這一時代起,孔子便從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來……而儒家哲學也就變成永恒不變的真理,誰要批判儒家哲學,誰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可以看出,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地位空前提高。結合所學,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確立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實現了思想的大一統。可知,文中的“這一時代”開始于漢武帝時期。
故選:C。
【點評】本題以漢武帝的大一統措施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
9.(2024 東港區二模)漢武帝時,有大臣主張:此國家大業,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國家大業”是指(  )
A.鹽鐵專賣 B.北擊匈奴 C.推恩諸侯 D.罷黜百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的相關史實。“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通過題干中的“所以制四夷,安邊足用之本,不可廢也”可知,此項措施與經濟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采取的措施中,鹽鐵專賣是經濟方面的措施,A項正確;北擊匈奴為軍事方面的措施,排除B項;推恩諸侯為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C項;罷黜百家為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的相關史實。
10.(2024 綠園區一模)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證這一毋庸置疑的歷史的是(  )
A.絲綢之路開辟 B.西域都護的設置
C.宣政院的設置 D.駐藏大臣的設置
【分析】本題考查新疆歷史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據所學知,可以印證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B項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正式歸屬西漢中央政權。A項絲綢之路只是經過新疆地區,不能證明題目中的結論,排除;CD兩項管轄的是西藏地區,與新疆無關,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新疆歷史的相關史實。
11.(2024秋 欒城區校級期末)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請判斷該小組研究的課題是(  )
活動 內容
查閱文獻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桓寬《鹽鐵論》、司馬遷《史記》等
觀看視頻 《中國通史﹣﹣北擊匈奴、南定吳越》等
搜集圖片 《五銖錢》《尊崇儒術群雕》等
考察遺址 陜西茂陵、陜西鳳翔縣祭天遺址等
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秦統一貨幣促進經濟交流
C.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D.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思想
【分析】本題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注意掌握漢武帝的主要活動。題干關鍵信息“《鹽鐵論》”“北擊匈奴”“五銖錢”“尊崇儒術”。
【解答】據題干框表信息“《鹽鐵論》”“北擊匈奴”“五銖錢”“尊崇儒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是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思想文化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實行“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長安設立太學。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抑商政策。軍事上,大規模反擊匈奴,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漢武帝時,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上實現了大一統。C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措施的相關歷史史實。
12.(2024 沭陽縣校級二模)“第一個建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一個大力開拓疆土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一個下罪己詔書批評自己的皇帝。”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始皇 B.漢高祖 C.漢武帝 D.光武帝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武帝的相關史實。“第一個建立太學”“第一個大力開拓疆土”“第一個開通西域”“第一個下罪己詔書批評自己”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中的皇帝是指漢武帝,選項C符合題意;秦始皇、漢高祖和光武帝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B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漢武帝的相關史實。
13.(2024秋 南昌期末)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  )
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
【分析】本題考查東漢的興衰,知道東漢中期以后出現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
【解答】據題干可知,題干反映了東漢時期外戚勢力膨脹。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東漢的興衰,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4.(2024秋 瀘縣校級期末)東漢初年,劉秀整頓吏治,合并郡縣;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歷史上稱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光武中興局面相關知識,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后,西漢宗室劉秀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還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故B項正確;文景之治是指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貞觀之治是指唐太宗統治時期,開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統治前期,均與題干“劉秀”不符,排除AC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光武中興局面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5.(2024秋 滕州市期末)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  )
A.百家爭鳴出現 B.東漢走向衰亡
C.民族政權并立 D.藩鎮割據形成
【分析】本題考查了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解答】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外戚和宦官專權導致東漢的衰亡,故選B;百家爭鳴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民族政權并立是在宋遼時期,排除C;藩鎮割據是在唐朝末年,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與影響。
16.(2024秋 廣安區校級期末)毛澤東在《后漢書 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
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
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東漢光武帝的統治措施,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解答】根據題干東漢光武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可知,光武帝劉秀頒布詔書,以為今邊郡盜谷五十斛即定為死罪,是開酷吏妄殺之路,故宣布廢除此法,與內地郡國相同。因此,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廢除酷法,減輕刑罰,D符合題意。ABC均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東漢光武帝的統治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7.(2024秋 泉州期末)對如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  )
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分析】本題考查了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公元25年,皇族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會安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史稱這個時期的統治為“光武中興”。
【解答】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圖片與選項A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相符合。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東漢政治上的突出特點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18.(2024秋 昭通期末)漢代某皇帝統治時期,陸續下詔“復三十而稅一”“復五銖錢”“釋奴婢”“并官省職”,這些措施使社會逐步安定。該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光武中興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公元25年,西漢宗室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還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又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據“漢代某皇帝統治時期”“復三十而稅一”“復五銖錢”“釋奴婢”“并官省職”等及所學知識可知,該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光武中興”,B項正確;文景之治與“釋奴婢”“并官省職”無關,排除A項;貞觀之治出現在唐太宗時期,排除C項;開元盛世出現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光武中興的相關史實。
19.(2024秋 包河區期末)西晉《古今注 音樂篇》記載:“橫吹,胡樂也。張博望(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長安),惟得摩訶兜勒(馬其頓)一曲。”據此可知(  )
A.張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B.漢朝以武力加強對西域的控制
C.中國與馬其頓的交流始于西晉
D.文明互鑒促進了西域經濟發展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張騫通西域相關知識,掌握張騫通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解答】本題考查學生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通過關鍵信息“惟得摩訶兜勒(馬其頓)一曲”可知,張騫把馬其頓音樂傳到了中國,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貢獻。A符合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騫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張騫通西域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0.(2024 臨邑縣二模)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絲綢之路”這一歷史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  )
A.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
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產生的影響。
【解答】A.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B.加速了殖民擴張和掠奪也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是絲綢之路的影響。絲綢之路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
D.促進了亞非與拉美地區的貿易往來。這不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美洲地區的發現是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發現的。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1.(2024 鼓樓區校級模擬)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上述反映了絲綢之路的(  )
A.背景 B.內容 C.時間 D.作用
【分析】本題考查絲綢之路,知道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與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
【解答】張騫通西域以后,西域和西漢的商人開辟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成為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與文化交流,都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而題干中的“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正是反映了絲綢之路的作用。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絲綢之路,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22.(2024秋 瓊海校級期末)“通過這條路,中國的絲綢、造紙、火藥、印刷術等傳到西方,佛教、伊斯蘭教、阿拉伯的音樂舞蹈也來到中國。”這句話說明絲綢之路促進了(  )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強
C.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
【分析】本題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考查學生對材料“通過這條路,中國的絲綢、造紙、火藥、印刷術等傳到西方,佛教、伊斯蘭教、阿拉伯的音樂舞蹈也來到中國。”的正確解讀分析。
【解答】依據“通過這條路,中國的絲綢、造紙、火藥、印刷術等傳到西方,佛教、伊斯蘭教、阿拉伯的音樂舞蹈也來到中國。”和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體現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正確;
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時期,但是題干沒有體現,A排除;
題干反映的是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融合,也沒有體現大一統局面的形成,BC排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旨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掌握和對選項的辨識分析能力。
23.(2024 三元區二模)據《史記 太史公自序》記載,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業,大量閱讀朝廷史官記載,還到各處實地探訪考察,搜集遺聞,辨別真偽,最終寫成了不朽名著《史記》。由此可見司馬遷(  )
A.側重史書記載 B.注重史料考證
C.注重史學文學價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分析】本題考查司馬遷的相關知識。
【解答】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大量閱讀朝廷史官記載,還到各處實地探訪考察,搜集遺聞,辨別真偽,最終寫成了不朽名著《史記》”由此可知司馬遷注重史料考證,ACD均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
24.(2024秋 鶴城區期末)杜維運在《史學方法論》中說:“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按照該標準,下列各項中屬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馬俑 B.《資治通鑒》的記載
C.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D.電視劇《大秦帝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什么是原始史料的相關史實。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思考解答。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經過后人運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詮釋。題干四個選項中,選項A屬于原始史料,選項A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什么是原始史料、什么是二手史料的相關史實。
25.(2024秋 延慶區期末)《后漢書 華佗傳》記載:華佗對他的學生吳普說:“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據此可知,華佗(  )
A.善治傷寒雜病 B.開創了中醫臨床理論
C.擅長外科手術 D.認識到運動有益健康
【分析】本題以《后漢書 華佗傳》的一段記載為切入點,考查華佗的相關知識。
【解答】由材料“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可知,這里強調的是運動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即華佗認識到運動有益健康。
故選:D。
【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華佗的重要貢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仆寺旗| 宁陵县| 连云港市| 酉阳| 轮台县| 阿拉善右旗| 雷州市| 阜城县| 邹城市| 达孜县| 洪洞县| 万全县| 南涧| 任丘市| 靖边县| 米易县| 瑞丽市| 景泰县| 桓仁| 桐梓县| 睢宁县| 洛浦县| 行唐县| 方城县| 吴堡县| 光泽县| 布尔津县| 铜陵市| 郸城县| 桂平市| 宜兰县| 江源县| 武义县| 黑龙江省| 通许县| 金门县| 潞西市| 汶上县| 碌曲县| 汤原县|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