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從國共合作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4秋 天橋區期末)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在大小戰斗的間歇,在攻克的城鎮上,紅軍都要召開群眾大會,演出劇目,講解他們的土地革命目標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見,紅軍長征( )A.粉碎了反動統治 B.播下了革命種子C.推動了國共合作 D.挽救了民族危亡2.(2024秋 臨江市期末)毛澤東相繼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論上論證了中國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A.打倒列強,除軍閥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和平民主建國D.社會主義革命道路3.(2024 泗水縣一模)1929年秋,毛澤東寫下詩句:“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金甌:指國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詩句表明,“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條件是( )A.發動秋收起義 B.進行城市斗爭C.開展土地革命 D.舉行工人暴動4.(2024秋 延慶區期末)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走出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A.國共兩黨合作發動北伐戰爭B.中國共產黨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C.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D.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5.(2024秋 襄州區期末)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毛澤東強調的是( )A.反“圍剿”積累了斗爭經驗B.遵義會議作出了正確決策C.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D.紅軍三大主力得以勝利會師6.(2024秋 太平區期末)如果以“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重大轉折”指的是( )A.井岡山會師 B.長征開始C.遵義會議 D.長征結束7.(2024秋 石獅市一模)李大釗認為:“在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把這一認識首先付諸實踐的是( )A.召開中共“一大” B.開展北伐戰爭C.發動黃花崗起義 D.開辟井岡山根據地8.(2024 合肥模擬)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反映出( )A.共產黨取得國民革命領導權B.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精神C.共產黨掌握獨立的革命武裝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9.(2024秋 歷下區期末)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在北伐戰爭中,他曾領導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被譽為“北伐名將”,第四軍也因此被稱為“鐵軍”。“他”是( )A.朱德 B.葉挺 C.賀龍 D.劉伯承10.(2024秋 青陽縣期末)1918年陳獨秀曾撰文嚴厲指責義和團野蠻、保守、盲目排外和傳播迷信;1924年,他又認為義和團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者。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因素是( )A.馬克思主義的傳播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興起C.民主與科學的潮流D.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11.(2024秋 桂東縣期末)“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的歷史功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B.中共“一大”的召開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D.中共“七大”的召開12.(2024 衡陽模擬)“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是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的基本條件。因為獲得土地是貧苦農民最強烈的渴望。而沒有土地革命,不滿足貧苦農民的要求,紅軍隊伍難以擴大,軍事斗爭難以堅持,根據地也難以鞏固和發展”。材料陳述了( )A.國民大革命轟轟烈烈開展起來B.打土豪分田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C.全民族的抗戰局面開始形成D.各解放區連成一片,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望13.(2024 蘭山區二模)《毛澤東選集》寫道:“由于國共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中華民國創建 B.黃埔軍校創辦C.北伐戰爭勝利 D.抗日戰爭勝利14.(2024 峰峰礦區校級一模)“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①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②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③革命軍隊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2024秋 蓬江區期末)這是一個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軍競發,萬眾歡騰,許多工人、農民第一次發現命運和生活原來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頃刻之間,所有的恐懼和黑暗又變本加厲地回到身邊,表面上開始走向統一的中國,實為破裂了。基于這一變化,當時的中國共產黨迅速( )A.與國民黨合作 B.發動南昌起義C.召開遵義會議 D.進行戰略轉移16.(2024 南寧一模)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遠離國民黨反動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區,立住了腳,找到了自己賴以生存、發展、壯大的土壤。“立住了腳”是指( )A.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會師C.創建中國工農紅軍 D.進行戰略轉移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從國共合作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4秋 天橋區期末)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在大小戰斗的間歇,在攻克的城鎮上,紅軍都要召開群眾大會,演出劇目,講解他們的土地革命目標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見,紅軍長征( )A.粉碎了反動統治 B.播下了革命種子C.推動了國共合作 D.挽救了民族危亡【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相關知識的掌握,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解答】據題干“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在大小戰斗的間歇,在攻克的城鎮上,紅軍都要召開群眾大會,演出劇目,講解他們的土地革命目標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見,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紅軍在反擊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時失利,1934年10月,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紅軍長征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紅軍長征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2.(2024秋 臨江市期末)毛澤東相繼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論上論證了中國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A.打倒列強,除軍閥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和平民主建國D.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分析】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知道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解答】據題干“毛澤東相繼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論上論證了中國革命道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的革命道路。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3.(2024 泗水縣一模)1929年秋,毛澤東寫下詩句:“紅旗越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金甌:指國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詩句表明,“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條件是( )A.發動秋收起義 B.進行城市斗爭C.開展土地革命 D.舉行工人暴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秋收起義、“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得以形成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展土地革命,開創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據“收拾金甌(金甌:指國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可知,詩句表明“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條件是開展土地革命。選項C符合題意,秋收起義后的土地改革使中國共產黨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得以形成,排除A項;城市斗爭、工人暴動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B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秋收起義、“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得以形成的相關史實。4.(2024秋 延慶區期末)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走出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A.國共兩黨合作發動北伐戰爭B.中國共產黨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C.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D.國共兩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開始攻占了一些縣城,但損失嚴重。在分析了革命形勢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發展,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走出一條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能夠說明這一結論的是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相關史實。5.(2024秋 襄州區期末)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毛澤東強調的是( )A.反“圍剿”積累了斗爭經驗B.遵義會議作出了正確決策C.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D.紅軍三大主力得以勝利會師【分析】本題以毛澤東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長征的相關知識。【解答】由材料“毛澤東曾說:因為困難的時候不動搖,長征后不到三萬人的隊伍,要比長征前三十萬人更強大”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長征鍛煉了紅軍的基干力量,使紅軍更加強大。故選:C。【點評】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長征的意義。6.(2024秋 太平區期末)如果以“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重大轉折”指的是( )A.井岡山會師 B.長征開始C.遵義會議 D.長征結束【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遵義會議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答】1935年1月,紅軍占領遵義城,在這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紅軍和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選:C。【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遵義會議影響的相關知識點。7.(2024秋 石獅市一模)李大釗認為:“在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把這一認識首先付諸實踐的是( )A.召開中共“一大” B.開展北伐戰爭C.發動黃花崗起義 D.開辟井岡山根據地【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的相關內容。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解答】1927年9月,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體現出材料中“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一個重要部分”。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解答問題的能力,屬理解層面的要求。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的重要意義。8.(2024 合肥模擬)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反映出( )A.共產黨取得國民革命領導權B.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精神C.共產黨掌握獨立的革命武裝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國民黨一大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可知,這反映出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體現了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聯合,這反映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精神。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說法錯誤,排除;選項C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題干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而不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的國民黨一大相關史實。9.(2024秋 歷下區期末)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在北伐戰爭中,他曾領導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被譽為“北伐名將”,第四軍也因此被稱為“鐵軍”。“他”是( )A.朱德 B.葉挺 C.賀龍 D.劉伯承【分析】本題考查了北伐戰爭的主要過程。【解答】根據題干給出的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可知是葉挺。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戰場那里有吳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軍又集中力量進攻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力。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北伐戰爭的主要過程。10.(2024秋 青陽縣期末)1918年陳獨秀曾撰文嚴厲指責義和團野蠻、保守、盲目排外和傳播迷信;1924年,他又認為義和團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者。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因素是( )A.馬克思主義的傳播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興起C.民主與科學的潮流D.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興起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興起,1918年陳獨秀曾撰文嚴厲指責義和團野蠻、保守、盲目排外和傳播迷信;1924年,他又認為義和團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者。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興起是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因素。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興起的相關史實。11.(2024秋 桂東縣期末)“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這五個關鍵詞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不朽的歷史功績。其中與“星火燎原”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南昌起義B.中共“一大”的召開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D.中共“七大”的召開【分析】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解答】依據題干“星火燎原”結合所學可知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開始時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慘重。毛澤東分析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他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故選:C。【點評】重點識記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的內容與影響。12.(2024 衡陽模擬)“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是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的基本條件。因為獲得土地是貧苦農民最強烈的渴望。而沒有土地革命,不滿足貧苦農民的要求,紅軍隊伍難以擴大,軍事斗爭難以堅持,根據地也難以鞏固和發展”。材料陳述了( )A.國民大革命轟轟烈烈開展起來B.打土豪分田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C.全民族的抗戰局面開始形成D.各解放區連成一片,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望【分析】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是在羅霄山脈中段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的基本條件。因為獲得土地是貧苦農民最強烈的渴望。面沒有土地革命,不滿足貧苦農民的要求,紅軍隊伍難以擴大,軍事斗爭難以堅持,根據地也難以鞏固和發展”材料陳述了打土豪分田地,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毛澤東同志于八七會議之后發動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建立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至此開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起義部隊和根據地人民一起開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爭活動,滿足農民群眾迫切得到土地的愿望,走上了以農村為中心進而包圍城市的革命武裝道路。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立的相關史實。13.(2024 蘭山區二模)《毛澤東選集》寫道:“由于國共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中華民國創建 B.黃埔軍校創辦C.北伐戰爭勝利 D.抗日戰爭勝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在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中,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了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1926年7月進行北伐戰爭,掀起了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據“由于國共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及所學知識可知,“巨大的成就”指的是北伐戰爭勝利。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14.(2024 峰峰礦區校級一模)“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①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②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③革命軍隊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北伐戰爭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與理解。【解答】由材料“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知,“革命”指的是國民大革命,①②③均與北伐戰爭相關,而北伐戰爭屬于國民大革命的高潮部分,符合題意。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是辛亥革命,排除。故A項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注意對材料的分析,掌握北伐戰爭的相關知識。15.(2024秋 蓬江區期末)這是一個跌宕起伏的年份。上半年,千軍競發,萬眾歡騰,許多工人、農民第一次發現命運和生活原來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頃刻之間,所有的恐懼和黑暗又變本加厲地回到身邊,表面上開始走向統一的中國,實為破裂了。基于這一變化,當時的中國共產黨迅速( )A.與國民黨合作 B.發動南昌起義C.召開遵義會議 D.進行戰略轉移【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南昌起義的爆發的相關史實。掌握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及南昌起義的背景與影響。【解答】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先后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變,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面對國民黨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據“上半年,千軍競發,萬眾歡騰,許多工人、農民第一次發現命運和生活原來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頃刻之間,所有的恐懼和黑暗又變本加厲地回到身邊,表面上開始走向統一的中國,實為破裂了。”及所學知識可知,基于這一變化,當時的中國共產黨迅速發動南昌起義。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16.(2024 南寧一模)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遠離國民黨反動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區,立住了腳,找到了自己賴以生存、發展、壯大的土壤。“立住了腳”是指( )A.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B.井岡山會師C.創建中國工農紅軍 D.進行戰略轉移【分析】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可知,“立住了腳”是指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故A符合題意;“立住了腳”是指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是井岡山會師、創建中國工農紅軍、進行戰略轉移,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立住了腳”是指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