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走向近代一.選擇題(共22小題)1.(2024 薊州區校級一模)《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 )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開始了文藝復興C.完成了新航路開辟 D.壟斷了東西方貿易2.(2024秋 朝陽區月考)“中世紀晚期,西歐少數商人占據著生產資料,他們向鄉村手工業者提供原料、甚至生產工具,并預付部分工資,最后收回制成的產品,并投放到市場出售。”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傳播 B.手工工場的產生C.新航路的開辟 D.工廠制度的確立3.(2024 文昌三模)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 )A.莊園經濟和現代工廠制的形成B.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C.種植園經濟和工業革命的擴展D.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行4.(2024 芝罘區校級模擬)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是指( )A.工廠和鄉鎮企業 B.鄉鎮企業和手工工場C.租地農場和工廠 D.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5.(2024秋 寧津縣校級月考)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A.西歐城市的興起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西歐莊園的出現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6.(2024秋 龍華區校級月考)新航路開辟使得海洋這個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橫跨大洋的貿易往來使世界市場初露端倪。互通有無商品流通和日益頻繁的人員交往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發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 )A.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B.非洲喪失了大量勞動力C.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D.亞洲經濟得到迅速發展7.(2024秋 安定區校級月考)“在地獄里,他看到盜賊、貪官污吏和高利貸者,還見到給當時在世的教皇預留的一個位置;在煉獄里,一些政治上失勢而受排擠的人,日后將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賢明君主享受著無上的快樂。”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獄、煉獄和天堂時的所見所聞。下列結論合理的是( )A.但丁厭惡天主教會,率先對天主教會提出批評B.但丁信奉佛教,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C.但丁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歌頌教會D.但丁反對天主教,頌揚人的價值8.(2024秋 肥東縣期末)從“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西方傳承了一種文明特質。這一“特質”的內涵是( )A.人文精神 B.契約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權制衡9.(2024 茅箭區校級模擬)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杰出作品。16世紀以后,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藝術、思想、科學等許多方面碩果累累。由此可見,文藝復興( )A.主要在藝術領域成果突出B.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目的C.讓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D.推動歐洲科學文化思想的繁榮10.(2024 洛陽一模)《大國崛起》中提到:拿破侖戰爭是大革命的繼續,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它不僅敲響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歐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喪鐘,而且使歐洲大陸各國面臨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為嚴重的霸權威脅。這段材料說明拿破侖戰爭( )①是法國大革命的組成部分②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④被歐洲反法聯軍打敗。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2024秋 沭陽縣月考)但丁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里的“舊時代”、“新時代”分別指( )A.奴隸時代、資本主義時代B.封建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時代C.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主義時代D.社會主義時代、共產主義時代12.(2024秋 彰武縣期末)如圖所示是13世紀歐洲出現的新現象。這說明( )A.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化 B.租地農場的出現C.資本原始積累血腥性 D.工業革命的興起13.(2024秋 豐城市校級月考)歐洲中世紀的繪畫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藝復興時期,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簽名,甚至將自己的形象繪入其中。這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 )A.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B.對宗教權威的認同C.對教會腐敗的批判 D.對現實生活的逃避14.(2024 銀川校級二模)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 )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15.(2024 濰城區一模)“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 )A.全面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B.幾乎蔓延到了西歐所有國家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16.(2024 陽山縣模擬)16世紀初,英國一家呢絨廠出現了紡織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種,他們分工合作有序進行商品生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和方式是指(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場C.工場手工業 D.租地農場17.(2024秋 金寨縣期末)“佛羅倫薩在14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的搖籃……在討論新藝術與新城市關系時,我們強調像佛羅倫薩這樣相當發展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經濟、新政治的社會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B.文藝復興促進城市化發展C.新藝術促使中世紀城市崛起D.資本主義工商業繁榮發展18.(2024 高州市校級一模)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B.啟蒙運動的歷史影響C.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D.殖民擴張的客觀作用19.(2024秋 路北區月考)“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它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憑借雄厚的資本和以政府為后盾,壟斷了東方的香料貿易。18、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英國殖民貿易的鼎盛時期正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時期。”材料表明( )A.殖民掠奪是西方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唯一手段B.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識C.殖民掠奪促進了西方國家的發展D.荷蘭最早成為“日不落帝國”20.(2024 德惠市一模)14~17世紀,歐洲新的生產關系和新興階級出現,推動了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等一系列變革,歐洲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資本主義社會。這反映的歐洲發展階段是( )A.步入封建時代 B.進入中世紀C.走向近代 D.邁入現代21.(2024 東安縣一模)斯塔夫里 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歐洲的殖民擴張,使人類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擴大,逐漸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視野。”這句話主要強調新航路的開辟( )A.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B.推動了世界觀念的形成C.標志著世界市場的形成D.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22.(2024秋 潮南區校級期末)馬克思指出:“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這里,馬克思旨在( )A.肯定英國殖民統治的積極性B.凸顯歐洲殖民侵略的破壞性C.指出西方殖民活動的雙重性D.體現西方生產方式的建設性預習銜接.夯實基礎 走向近代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2小題)1.(2024 薊州區校級一模)《全球通史》記載:“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 )A.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B.開始了文藝復興C.完成了新航路開辟 D.壟斷了東西方貿易【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歐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相關史實。14﹣16世紀,伴隨著西歐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西歐社會產生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作為新的階級力量,西歐迎來了近代文明的曙光。【解答】約在14世紀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16世紀,手工工場迅速發展,在西歐各國流行,英國成為手工工場最興盛的地區。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西歐到14世紀,城市成為貿易中心,……佛羅倫薩市區有手工工場300家,年生產呢絨十萬匹;1343年佛羅倫薩市中有九萬余人,從事呢絨生產約三萬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說明這一時期的西歐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西歐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相關史實。2.(2024秋 朝陽區月考)“中世紀晚期,西歐少數商人占據著生產資料,他們向鄉村手工業者提供原料、甚至生產工具,并預付部分工資,最后收回制成的產品,并投放到市場出售。”材料反映了( )A.基督教的傳播 B.手工工場的產生C.新航路的開辟 D.工廠制度的確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資產階級萌芽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答】由材料“中世紀晚期,西歐少數商人占據著生產資料,他們向鄉村手工業者提供原料、甚至生產工具,并預付部分工資,最后收回制成的產品,并投放到市場出售”可知,材料反映了手工工場的產生。手工工場是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早期階段,它的出現,標志著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對資產階級產生起推動作用。故選:B。【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資產階級萌芽的相關知識點。3.(2024 文昌三模)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出現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這一現象主要表現在( )A.莊園經濟和現代工廠制的形成B.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C.種植園經濟和工業革命的擴展D.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實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11世紀以后西歐手工業方面的新變化的相關史實。識記手工工場的出現的相關史實。【解答】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租地農場是歐洲農村出現的新的生產組織形式。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紛紛開展墾殖運動。農奴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故B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手工工場的出現的相關史實。4.(2024 芝罘區校級模擬)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是指( )A.工廠和鄉鎮企業 B.鄉鎮企業和手工工場C.租地農場和工廠 D.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相關史實。歐洲封建社會出現的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推動了歐洲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步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解答】中世紀晚期,西歐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是指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時期,在農業方面出現了租地農場,在手工業方面出現了手工工場。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相關史實。5.(2024秋 寧津縣校級月考)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A.西歐城市的興起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西歐莊園的出現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的相關史實。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推動了歐洲社會經濟的資本主義變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解答】14世紀中葉以后,出租領主直營地達到一個高潮,領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11 世紀以后,歐洲農村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這一時期,手工業不斷發展,一方面,手工業逐漸脫離農業生產,另一方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13世紀,隨著分工細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為了繳納封建賦稅,農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產工具從事生產,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推動了歐洲社會經濟的資本主義變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一定規模的雇傭勞動以及為市場而生產的經營特征,使生產組織形式逐漸資本主義化。這種現象主要表現為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的產生的相關史實。6.(2024秋 龍華區校級月考)新航路開辟使得海洋這個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橫跨大洋的貿易往來使世界市場初露端倪。互通有無商品流通和日益頻繁的人員交往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發展。上述材料反映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 )A.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B.非洲喪失了大量勞動力C.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轉移D.亞洲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能力。【解答】依據材料“新航路開辟使得海洋這個大陸之間的天然屏障被逾越,世界各地各個民族各種文明之間彼此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橫跨大洋的貿易往來使世界市場初露端倪。互通有無商品流通和日益頻繁的人員交往促進了文化交流和發展。”可知,材料反映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是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故選:A。【點評】本題以所給材料為依托,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7.(2024秋 安定區校級月考)“在地獄里,他看到盜賊、貪官污吏和高利貸者,還見到給當時在世的教皇預留的一個位置;在煉獄里,一些政治上失勢而受排擠的人,日后將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賢明君主享受著無上的快樂。”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獄、煉獄和天堂時的所見所聞。下列結論合理的是( )A.但丁厭惡天主教會,率先對天主教會提出批評B.但丁信奉佛教,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C.但丁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歌頌教會D.但丁反對天主教,頌揚人的價值【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但丁,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解答】依據課本所學可知,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表達了但丁厭惡天主教會的,但丁率先對天主教會提出批評的作為,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說法不正確,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掌握但丁《神曲》相關知識。8.(2024秋 肥東縣期末)從“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西方傳承了一種文明特質。這一“特質”的內涵是( )A.人文精神 B.契約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權制衡【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文精神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思想,即要求以人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從“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西方傳承了一種文明特質。這一“特質”的內涵是人文精神,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人文精神的相關史實。9.(2024 茅箭區校級模擬)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杰出作品。16世紀以后,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藝術、思想、科學等許多方面碩果累累。由此可見,文藝復興( )A.主要在藝術領域成果突出B.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目的C.讓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D.推動歐洲科學文化思想的繁榮【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沖擊了教會的陳腐說教,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文藝復興時期,達 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杰出作品。16世紀以后,文藝復興從意大利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在文學、藝術、思想、科學等許多方面碩果累累。由此可見,文藝復興推動歐洲科學文化思想的繁榮。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10.(2024 洛陽一模)《大國崛起》中提到:拿破侖戰爭是大革命的繼續,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它不僅敲響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歐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喪鐘,而且使歐洲大陸各國面臨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為嚴重的霸權威脅。這段材料說明拿破侖戰爭( )①是法國大革命的組成部分②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④被歐洲反法聯軍打敗。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拿破侖的有關內容。【解答】根據材料“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敲響了幾個世紀以來在歐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喪鐘”“使歐洲大陸各國面臨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最為嚴重的霸權威脅”可知:拿破侖戰爭是法國大革命的組成部分;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侵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④“被歐洲反法聯軍打敗”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故選:C。【點評】注意準確識記拿破侖戰爭的有關內容。11.(2024秋 沭陽縣月考)但丁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里的“舊時代”、“新時代”分別指( )A.奴隸時代、資本主義時代B.封建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時代C.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主義時代D.社會主義時代、共產主義時代【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前后的社會制度.【解答】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的封建社會時期,此時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所以說“舊時代”是指封建主義時代,“新時代”指資本主義時代。故選:B。【點評】知識積累:文藝復興的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文藝復興的意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12.(2024秋 彰武縣期末)如圖所示是13世紀歐洲出現的新現象。這說明( )A.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化 B.租地農場的出現C.資本原始積累血腥性 D.工業革命的興起【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化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13世紀歐洲出現的新現象的相關史實。【解答】依據“13世紀歐洲出現的新現象”可知,13世紀的歐洲出現的新現象是商人給手工業者提供原料,配備工具,付給工資,而手工業者提供勞動、生產商品,由此可見,當時已經出現了早期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雇傭關系,生產方式已經出現資本主義化的特點,A項正確;租地農場是在農業領域,而非在手工業領域,排除B項;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對應的是新航路開辟后的早期殖民擴張,排除C項;工業革命興起于18世紀中后期,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化的相關史實。13.(2024秋 豐城市校級月考)歐洲中世紀的繪畫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藝復興時期,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簽名,甚至將自己的形象繪入其中。這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 )A.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B.對宗教權威的認同C.對教會腐敗的批判 D.對現實生活的逃避【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支配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哲學和科學的發展。【解答】文藝復興時期強調,肯定人,注重人性,主張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該時期藝術家的做法符合了該時代的要求,更多的體現人的個人價值,故A正確;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點評】文藝復興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中人文主義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反映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不是單純的古典復興,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它表現在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高漲和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14.(2024 銀川校級二模)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本質特征是( )A.雇傭關系的形成 B.社會分工的擴大C.社會經濟的發展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分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掌握基礎知識。【解答】A.結合所學可知,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出現了以雇傭勞動關系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故A正確。B.“社會分工的擴大”屬于勞動分工的范疇,不符合題意,排除B。C.“社會經濟的發展”屬于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重要原因,排除C。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屬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出現的原因,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理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特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15.(2024 濰城區一模)“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 )A.全面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B.幾乎蔓延到了西歐所有國家C.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D.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分析】本題以“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文藝復興的內容與影響。【解答】據題干“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極為歡欣。他們認為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開花落那樣,只是周而復始的重復。”文藝復興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為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從意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它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倡導人文主義精神;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愿望,是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藝復興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文藝復興的內容與影響。16.(2024 陽山縣模擬)16世紀初,英國一家呢絨廠出現了紡織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種,他們分工合作有序進行商品生產。這種新的生產關系和方式是指(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場C.工場手工業 D.租地農場【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手工工場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約在14世紀末,最早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16世紀,手工工場迅速發展,在西歐各國流行,英國成為手工工場最興盛的地區。據“16世紀初,英國一家呢絨廠出現了紡織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種,他們分工合作有序進行商品生產。”及所學知識可知,這種新的生產關系和方式是指手工工場。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手工工場的相關史實。17.(2024秋 金寨縣期末)“佛羅倫薩在14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的搖籃……在討論新藝術與新城市關系時,我們強調像佛羅倫薩這樣相當發展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經濟、新政治的社會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B.文藝復興促進城市化發展C.新藝術促使中世紀城市崛起D.資本主義工商業繁榮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我們強調像佛羅倫薩這樣相當發展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新經濟、新政治的社會背景,是完全必要的”可知,在佛羅倫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據“佛羅倫薩在14世紀成為文藝復興新藝術的搖籃”體現了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佛羅倫薩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這說明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在題干中無法體現,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資本主義萌芽推動思想解放的相關史實。18.(2024 高州市校級一模)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B.啟蒙運動的歷史影響C.近代科技發展的社會基礎D.殖民擴張的客觀作用【分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材料西歐“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可知講的新航路開辟原因和條件,故A正確。BCD都只符合題干關鍵信息的一個點,不能全面反映所有信息。新航路探索的根本原因是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拓展海外市場。直接原因是到東方追求財富,奧斯曼土耳其興起阻斷了東西方傳統的商路。最早新航路探索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全面分析題目給出的關鍵信息。19.(2024秋 路北區月考)“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它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憑借雄厚的資本和以政府為后盾,壟斷了東方的香料貿易。18、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英國殖民貿易的鼎盛時期正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時期。”材料表明( )A.殖民掠奪是西方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唯一手段B.殖民地人民不具有反抗意識C.殖民掠奪促進了西方國家的發展D.荷蘭最早成為“日不落帝國”【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殖民掠奪促進西方國家的發展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中世紀晚期,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需要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便開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奪。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紀以后,英國走上了殖民爭奪的道路。它相繼打敗競爭對手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到18世紀后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據“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它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憑借雄厚的資本和以政府為后盾,壟斷了東方的香料貿易。18、19世紀是英國的世紀,英國殖民貿易的鼎盛時期正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時期。”可知,材料表明殖民掠奪促進了西方國家的發展。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均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信息內容,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殖民掠奪促進西方國家的發展的相關史實。20.(2024 德惠市一模)14~17世紀,歐洲新的生產關系和新興階級出現,推動了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等一系列變革,歐洲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資本主義社會。這反映的歐洲發展階段是( )A.步入封建時代 B.進入中世紀C.走向近代 D.邁入現代【分析】本題考查歐洲走向近代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隨著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核心,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沖擊了教會的陳腐說教,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所以材料信息反映的歐洲發展階段是走向近代,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與材料中描述的時代不符,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歐洲走向近代的相關知識。21.(2024 東安縣一模)斯塔夫里 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歐洲的殖民擴張,使人類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擴大,逐漸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視野。”這句話主要強調新航路的開辟( )A.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B.推動了世界觀念的形成C.標志著世界市場的形成D.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據“歐洲的殖民擴張,使人類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擴大,逐漸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視野。”可知,這句話主要強調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世界觀念的形成,B項正確;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在題干中未有體現,排除AD項;新航路的開辟標志著世界觀的形成,早期殖民掠奪使世界市場形成,除C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的相關史實。22.(2024秋 潮南區校級期末)馬克思指出:“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這里,馬克思旨在( )A.肯定英國殖民統治的積極性B.凸顯歐洲殖民侵略的破壞性C.指出西方殖民活動的雙重性D.體現西方生產方式的建設性【分析】本題考查英國的殖民擴張,知道題干中馬克思旨在指出西方殖民活動的雙重性。【解答】據材料“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可知,英國的殖民活動具有雙重性,客觀上推動了印度社會的轉型。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英國的殖民擴張,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