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第12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人物簡介這是一位法國民族英雄,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占領的法國失地。于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后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于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1431年被捕并被處決。請根據圖片和相關信息判斷,這個人物是誰?請簡要描述她當時生活的時代。logo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專制王權國家形成的原因專制王權國家的形成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的封建割據勢力削弱,中央集權加強;宗教改革運動使各國的世俗權力得到強化,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專制王權國家形成的表現17世紀歐洲地圖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法國王權達到頂峰路易十四人物簡介路易十四(1638—1715)自號太陽王,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在位長達72年,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國。1661年他在巴黎西郊修建凡爾賽宮把大貴族集中在凡爾賽宮居住,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于他的周圍,以此強化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決策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大革命時期。《馬賽曲》曲譜(1792年)法國國旗(1794年)貞德像(1412-1431)圖片及問題探究:民族國家的形成以法國為例,談談法國為什么會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以及民族國家的表現?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01國際法的形成原因02民族國家的形成,各國都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國家之間的03利益紛爭加劇;人們希望通過建立一定的法律關系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04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國際法的形成過程1、奠定國際法的基礎:1625年荷蘭人格老秀斯出版的《戰爭與和平法》根據一般規則:本人是處理自己事務的最佳裁斷者,因而擁有發動戰爭之權力的人,乃是唯一擁有締結和約之權力的人。由此推導,公戰能夠由各方主權者單獨發動,在王權政制下的這種權力理所當然屬于君主。——【荷蘭】格老秀斯 《戰爭與和平法》閱讀材料,說一說這段話的核心思想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條約的約束,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宗教改革后,歐洲形成了新教聯盟和天主教聯盟的對立。1618年1德意志內戰爆發。歐洲各國出于自身的利益目的紛紛卷入戰爭。2法國、瑞典、丹麥、荷蘭及俄國支持德意志新教聯盟,而西班牙、3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和羅馬教廷支持天主教聯盟。戰爭很快演變成為4全歐洲的國際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十年之久。1648年10月24日簽訂條約,5史稱《威斯特伐利亞條約》6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7背景介紹奠定近代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對國際法有什么貢獻?奠定近代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它開創了用國際會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集體制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史料探究材料一:中國古代就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傳統,現代外交通過互相在對方首都設立使館,派駐大使或特別使團等,領導人訪問,參加國際活動,用談判和締結條約等方法,處理國與國之間,或者多國以及國家集團之間的關系。——《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材料二:在維也納體系下,外交制度進一步發展,國際法的應用范圍也逐漸從歐洲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其他地方。另外,國際社會還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制定了一系列戰爭法規,試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結合史料分析外交制度的建立對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的發展有什么作用為國際關系確立了一些規則,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減少戰爭行為開辟了新的途徑問題探究1:二戰后國際法是如何發展的?對此,你有何認識?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締約方大會,完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實施細則2010年聯合國第八次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會場材料一:認識到有需要通過本公約,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秩序,以便利國際交通和促進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資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以及研究、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 考慮到達成這些目標將有助于實現公正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這種秩序將照顧到全人類的利益和需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不論其為沿海國或內陸國。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材料二:史料閱讀分析材料一:締約各國為促進國際間合作,并保持其和平與安全起見,特允承受不從事戰爭之義務,維持各國間公開、公正、榮譽之邦交,嚴格遵守國際公法之規定,以為今后各國政府行為之規范,在有組織之民族間彼此關系,維持正義并恪遵條件上之一切義務。 ——《國際聯盟盟約》材料二:聯合之宗旨為: 一、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并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二、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并采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三、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的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四、構成一協調各國行動之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聯合國憲章》材料三:同國際聯盟一樣,聯合國在各種非政治活動方面十分成功,但又同國聯一樣,它在執行維持和平這一主要任務方面卻成績時好時壞。它通過提供保持友好關系的媒介,幫助防止了大國間的全面戰爭。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國聯和聯合國建立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加入了哪些新的條款?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聯合國在“執行維持和平這一主要任務方面卻成績時好時壞”的表現。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國聯和聯合國這兩個國際組織的認識?查詢資料,閱讀《聯合國憲章》、《國際聯盟盟約》、《紅十字公約》等國際法文獻資料及相關研究論著,探討國際法的發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并談談個人對國際法的認識和感悟。01學習拓展延伸0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