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練習(含答案)--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練習(含答案)--2025-2026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練習
一、單選題
1.自漢武帝拓邊西北開始,政府就依據《尚書·禹貢》中的三危、弱水、黑水等古地名命名當地山川。這些新命名的山川并未被視作新開辟的領土,而是被視作自古以來就從屬于華夏政權。這一做法( )
A.促進了中外交往 B.加強了君主專制
C.體現了制度創新 D.服務于邊疆治理
2.下列各項史實與結論之間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黃帝內經》 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
B. 《神農本草經》 奠定中醫理論基礎
C. 《史記》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D. 《周髀算經》 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
A.A B.B C.C D.D
3.東漢時期,有這樣一群人擁有特權,朝廷用人主要從他們當中選取,累世尊貴顯達。另外他們還廣占土地,隱庇人口,擁有私人武裝,橫行郡縣,權勢有時超過官府。材料可用來印證東漢時期( )
A.外戚宦官相互勾結 B.君主專制不斷加強
C.地方豪強勢力膨脹 D.邊疆地區動蕩不安
4.嫡長子繼承制講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漢代諸侯王仍然實行嫡長子繼承,但是漢律卻只允許嫡子也就是正妻之子為嗣。如果正妻無子,則國除為郡,庶子再多也不能繼承。這一政策旨在( )
A.彰顯漢律的權威 B.強化儒學正統地位
C.加強對地方控制 D.維護嫡長子的權益
5.史學家黃仁宇把秦漢兩朝稱為華夏第一帝國,其觀點是建立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考慮之上的。下列關于這一時期的史實表述正確的有( )
①奠定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②北方人民南遷促進江南經濟的蓬勃發展
③均對北方匈奴勢力采取過大規模軍事行動
④西漢為發展農業生產技術出現《農政全書》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④
6.如表展示了兩漢時期史學領域代表性成就,由此可知兩漢時期( )
著作 作者 中國史學地位 史學家對其評價
《史記》 西漢·司馬遷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漢書》 東漢·班固 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鄭樵:“斷代為書,是致周秦不相因”
《漢紀》 東漢·茍悅 開創編年斷代史體例 顧炎武:“以前人之書改竄而為自作”
《東觀漢紀》 東漢官修 第一部官修史書 范曄:“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
A.華夏文明富有活力 B.官修史書居于主導
C.文化氛圍自由寬松 D.史學體例日趨完備
7.漢文帝接受了大臣“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的建議,鼓勵臣民向邊境運糧;漢武帝則在大破匈奴后,轉而采取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區大規模募民屯田的做法。這一轉變( )
A.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 B.加劇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C.刺激了絲綢之路的開通 D.加速了中原經濟的衰落
8.如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行政區劃示意圖(局部)。該時期是( )
A.戰國后期 B.西漢初期 C.東漢末期 D.北朝時期
9.下圖是東漢綠釉陶水亭,亭上層四角有張弩控弦的武士守衛,中間有人揚袖起舞,旁有一人撫琴及三人拍手伴歌。下圖可用來說明當時( )
A.豪強擁有私人武裝 B.諸侯王威脅到中央
C.外戚宦官擁兵自重 D.軍閥割據局面出現
10.西漢前期,丞相多由功臣擔任。西漢中后期,丞相多出自精通儒學的“布衣”,皇帝更注重丞相的品德而非執政能力,與丞相的關系也比較疏遠。導致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
①積功勞為官的選拔方式被廢除②重視家族背景的門第觀念淡化
③官方主流思想的變化 ④中央行政中樞的調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據史書記載,漢初出現“極權丞相”現象,皇帝見丞相時,要為之起立行禮,而且“丞相有病,皇帝法駕親至問病,從西門進入。”為改變此局面,漢武帝( )
A.設立中外朝制度 B.頒布推恩令
C.實行三公九卿制 D.推行刺史制
12.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寫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強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漢代重在‘尊’,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
A.統一思想,鞏固統治 B.以法治國,穩定秩序
C.順應自然,保障民生 D.選賢任能,反對攻伐
13.《漢書》記載:“自武帝立五經博士……訖于元始(漢平帝年號),百有余年,傳業者浸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余萬言,大師眾至千余人。”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權制度的鞏固 B.儒家學說的發展與成熟
C.國家取士政策的調整 D.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繁榮
14.公元31年,漢光武帝下詔:“今國有眾軍,并多精勇,宜且罷……令還復民伍”,并兩次下令開獄。光武帝此舉意在( )
A.實現光武中興 B.緩和階級矛盾 C.打擊豪強地主 D.恢復社會生產
15.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的西漢海昏侯墓葬,不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風格的銀質車馬器“大角羊銀當盧”,還出土了駱駝造型的編鐘架構件鎏金青銅鉤,這是長江流域較早出現的駱駝形象的文物。這反映了漢代( )
A.游牧民族的南下較為頻繁 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馬車與駱駝
C.江南地區手工業領先北方 D.陸上絲綢之路對江南地區的影響
16.《管子》記載:“夫物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谷賤則以幣予食,布帛賤則以幣予衣……故貴賤可調,而君得其利。”漢武帝時期施行的政策,與上述經濟思想相符合的是( )
A.改革幣制 B.鹽鐵官營 C.均輸平準 D.抑制商業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料一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張)騫以郎應募,使月氏……經匈奴,匈奴得之……后騫與其屬亡鄉月氏,至大宛。時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騫出使西域》
史料二:及開西域,遣張騫使大夏還,傳其旁有身毒國,一名天竺,始聞有浮屠(佛陀,原指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之教。
——【北齊】魏收《魏書·釋老志》
(1)根據材料一的兩則史料探究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指出其史料價值,并做出合理推斷。
材料二: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剛即位,面臨的形勢是“漢興六十余載,海內艾安,府庫充實,而四夷未賓,制度多闕”。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把本屬于王國的部分領土新立為侯國,并改變其隸屬關系,使之歸屬于附近漢郡。他任命布衣儒生公孫弘為丞相,改變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并起用富有才氣和政治進取心的東方朔、司馬相如等文學侍從,讓他們與丞相為首的大臣就決策方案展開辯論,結果“大臣數詘”。為了襄贊大業,漢武帝“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下詔嚴斥地方官不舉薦人才,由此出現了“群士慕向,異人并出”的景象。漢武帝還一改漢初寬松的經濟政策,“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蓄貨長財,以佐助邊費”,實現了“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摘編自孫家洲、王文濤《制度變革與漢武帝盛世的造就》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推行制度變革的原因及制度變革的舉措。
18.南陽出土的漢畫像石不僅是精美的石刻藝術品,也是研究漢代時代風貌的寶貴資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類型 簡介
車馬出行圖 有的出行圖中輛輛馬車,高撐華蓋,前有導旗,后有步卒,威風凜凜,再現了貴族階層的排場和威儀。另有出行圖車輛多是戰車,駕車之馬昂首奮蹄,向前直奔,駕車之人佩戴武器,面色威嚴。
宴饗圖 顯示的宴飲場面,一般都實行分餐,一人一案,設宴座序由尊到卑,主賓一律跪坐,身態端正。主賓們廳堂列坐,仆人手捧酒壺站立其后,案上擺滿美酒佳肴,賓主邊飲美酒邊賞舞樂,推杯換盞,觥籌交錯。
樂舞圖 數量眾多,人物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真實記錄了當時的樂舞風韻。“樂舞百戲”里音樂、舞蹈與雜技、魔術表演相結合的場景,形成了一種綜合性的表演藝術。
——摘編自王博灝《南陽漢代社會風貌在漢畫像中的折射》
(1)南陽漢畫像反映出漢代怎樣的時代風貌?
(2)若要進一步探究漢代時代風貌,你認為還可以補充什么材料?請舉例說明。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漢代畫像石,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等墓葬建筑的建造與裝飾。
描繪了漢代紡織的工序,即調絲、絡絲、并絲;踏機織作(使用了腳踏提綜式斜織機)。
左上為酒肆,二人正在沽酒;右側是雜行,室內三人正在議價;中間一組人面談交易。中排有人執物入市交易。右下是糧行;另外三對人,提秤稱物。
描繪了孔子弟子曾參恭順地跪坐在母親身后,雙手呈作揖狀舉至胸口,母親坐在織布機前。上面刻有“曾子質孝”等文字。
——摘編自黃曉峰《漢代的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1)根據材料信息,概括畫像石呈現的漢代社會景象。
(2)分析漢代畫像磚的史料價值;若進一步研究漢代社會,列出可信度較高的其他史料。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桑弘羊,商人家庭出身,自幼接觸工商業。漢武帝即位后(公元前141年)他被召入宮廷。他主張嚴刑峻法,既認可商鞅重農抑商的理念,又贊揚管仲重視工商業的做法。公元前120年,他正式主持財政改革。公元前119年,朝廷頒布算緡、告緡令,向工商業者征稅并鼓勵揭發隱產漏稅行為,最終“得民財產以億計……商賈中家以上大率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接管鹽鐵事務,繼續推行鹽鐵官營專賣政策。漢武帝晚年,朝廷政策轉向“禁苛暴,止擅賦”。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逝,桑弘羊與霍光等共同受命輔政。他對霍光所奉“與民休息”的政策有抵觸情緒。公元前81年,他在鹽鐵會議上反對廢除鹽、鐵、酒的官營政策。公元前80年,他卷入謀反事件,牽連被殺。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桑弘羊的經歷是漢代歷史場景的再現.從材料中提取歷史信息,運用所學中國古代史知識,任選角度,自擬論題,加以闡釋.(要求:論題明確,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 練習》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C B D A B A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C D D C
17.(1)史料價值:史料一、史料二均屬于文獻史料(二手史料),史料一出自西漢史學家之手,史料價值較高,史料二出自北齊史學家之手,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合理推斷:史料一可推斷出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到達了大宛國、大夏國,但他出使的目的沒有實現。史料二可推斷出張騫出使西域到達了大夏國,了解到佛教的存在。探究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還需要其他史料進行印證。
(2)原因:地方割據勢力壯大;匈奴問題;土地兼并嚴重;財政收入增加。舉措:統一貨幣鑄造;鹽鐵官營;頒布推恩令;實行察舉制,任用賢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崇儒術)。
18.(1)風貌:社會經濟繁榮;崇尚禮儀文化;尚武之風盛行;娛樂生活豐富;貴族奢侈享樂。
(2)示例:需要補充與儒家思想發展相關的材料。
理由:漢武帝尊崇儒術,儒學獨尊地位確立,促使漢代形成崇尚儒學的時代風貌。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9.(1)紡織技術先進,手工業發展;商品經濟活躍;宣揚孝道,尊崇儒學;重視喪葬。(任三點)
(2)漢代畫像磚是一手史料、實物史料,描繪生活細節,有助于認識漢代的社會風貌;但畫像磚有主觀色彩。文獻史料:《史記》、《漢書》, 樂府詩等。(任一史實)
20.示例一:論題:人生選擇應與國家前途同頻共振。
闡釋:西漢初年實行“與民休息”政策,創造并積累了大量社會財富,但豪強勢力在此過程中占據了巨額收益,中央政府相對勢弱,這不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漢武帝即位后,勵精圖治,需要加強中央集權以應對內憂外患。桑弘羊為漢武帝主持財政改革,推行算緡、告緡令,打擊不法豪商,實行鹽鐵官營,推行平準均輸,強化了政府對經濟的掌控,也大幅增加了財政收入,為漢武帝穩固邊疆創造了條件。漢武帝統治后期,由于連年對外征戰,國家積累的財富日益耗竭,民眾生活日益艱難,“與民休息”重新成為國家的指導政策。桑弘羊為了自己所主導的政策的延續性,反對“與民休息”政策,這不利于國家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結論:由此可見,個人選擇應與國家前途同頻共振,個人才能的施展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時代巨變之時,應客觀理性看待自身成就,不能抱殘守缺,而要將個人利益融入國家利益之中。示例二:論題:個人命運與時代進程相互影響。
闡釋:桑弘羊出身富商家庭,對工商業經營有著深刻的認識。與此同時,漢初學術思想尚未統一,先秦諸子中的道家、法家、儒家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桑弘羊認可法家思想,為其后來的財政改革賦予了強硬的色彩。桑弘羊主持財政改革后,推行算緡、告緡令,打擊不法豪商,實行鹽鐵官營,推行平準均輸,全面強化政府對經濟的控制。這些舉措一方面給豪強富商帶來巨大打擊,另一方面民眾的生活也受到政府全面管控,在此過程中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充分體現了法家強化集權、藏富于國的理念。但法家統治的弊病同樣存在,漢武帝統治后期,由于對內高壓統治,對外連年征戰,國家財富日益耗竭,民眾生活日益艱難,政府遭遇統治危機,最終桑弘羊經濟改革中的一部分措施被摒棄。
結論:由此可見,個人認識的形成離不開時代的影響,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參與國家治理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時代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台县| 鲁甸县| 彰化市| 美姑县| 鄂伦春自治旗| 绍兴县| 英吉沙县| 当雄县| 涟水县| 醴陵市| 东乡族自治县| 石泉县| 山东| 集安市| 朔州市| 镇远县| 中方县| 松溪县| 南京市| 镇远县| 莱西市| 云林县| 祥云县| 潍坊市| 特克斯县| 香河县| 灌阳县| 五台县| 获嘉县| 外汇| 吉安市| 莒南县| 正宁县| 庄浪县| 绥中县| 安塞县| 应城市| 沭阳县| 青海省| 苍溪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