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卷(本試卷共19道題 , 滿分70分 歷史和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間共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30分)本部分共包括15小題,每小題2分。下列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1.歷史評價是指對歷史現象和歷史事實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述。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評價的是A.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B.大運河的開通有利于國家統一C.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D.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2.某校同學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整理了相關筆記(如下表)。據此判斷,他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西周 秦朝 漢朝 隋唐分封制 郡縣制 刺史制度 三省六部制A. 民族政策 B.文學藝術 C.科技成就 D.政治制度3.在學習《“開元盛世”》一課后,某同學整理了如下學習筆記,據此判斷▲處應填寫A.多彩的文學藝術 B.開明的民族政策C.開放的社會風氣 D.繁榮的經濟景象4.某次課上老師出示的課堂整合示意圖,空缺處應填入的是A.陳橋兵變 B.宦官專權 C.黃巢起義 D.安史之亂5.下列示意圖呈現了中國古代王朝對某一地區加強管轄的歷史脈絡。這一地區是A.新疆 B.云南 C.西藏 D.內蒙古6.某歷史公眾號為開展研究性學習推送了以下資源包,哪一資源包可信度最高選項 資源 名稱A 地圖 《絲綢之路示意圖》和《宋代海外貿易圖》B 書籍 《大唐西域記》和《馬可·波羅行紀》C 文物 唐朝墓葬出土的東羅馬金幣D 影像 《盛唐氣象》紀錄片A. A B. B C. C D. D7.唐朝時詩歌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氣象萬千、名家輩出,是我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下列選項,符合“濃郁浪漫的情懷” “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天真狂放的藝術個性”“昂揚進取的時代精神”四個特征的詩人是A.駱賓王 B.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8.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 “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宋朝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A.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B.推行九品中正制的政策C.采取削弱相權的政策 D.實行重文抑武的方針9.下列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10.如圖是某同學開展研究性學習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選項中最恰當是取得郾城大捷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A.衛青北擊匈奴 B.岳飛抗金 C.宋末三杰抗元 D.臺州大捷11.2024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臺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習,是對臺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謀“獨”挑釁的堅決懲戒,是對外部勢力縱容支持“臺獨”、干涉中國內政的嚴厲警告,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義之舉。中國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A.漢朝設置的西域都護府 B.唐朝設置的北庭都護府C.元朝設置的澎湖巡檢司 D.清朝設置的臺灣府12.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宋代定窯孩兒枕。作品設計獨具匠心,線條柔和流暢,細部刻畫極為生動傳神,是文物中的珍品。這件文物最能說明A.宋代手工業的水平高超 B.宋代農業生產技術發展C.宋代中外交流兼容并包 D.宋代民族文化交融加深13.某同學收集了馬致遠、鄭關祖、白樸、王實甫的人物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他探究的主題是A.漢賦的興起 B.唐詩的繁榮 C.宋詞的發展 D.元曲的流行14.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殺盡倭奴兮覓個封侯。”這位平定倭患的民族英雄是A. 岳飛 B.戚繼光 C.鑒真 D.鄭成功15 下圖中空白方框處應填A. 元曲 B.雜劇 C. 昆曲 D.京劇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小題。16.唐朝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0分)材料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摘自部編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1)材料一中被唐太宗稱為“鏡子”的人是誰 (1分)綜合所學歷史上唐太宗統治的繁盛局面稱為什么 (1分)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2)材料二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哪一時期的盛世景象 (1分)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統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關 (兩點即可) (2分)材料三:(3)材料三,歸納唐朝與吐蕃之間以那兩種形式友好交往的 (2分)唐太宗因為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族擁戴,尊奉為什么稱呼 (1分)(4)綜上你認為唐朝強盛的原因有哪些 (2分)17.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我們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習,請你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技能解讀歷史,完成下面的學習任務。 (9分)材料一 如圖所示(1)根據材料一圖片信息,請分別指出圖1工具的名稱和圖2 占城稻出現的朝代, (2分)并概述圖3紙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分)材料二 唐宋兩朝南北方人口對比表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 占全國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國人口比例唐朝天寶年間 (742-756) 2080萬 40% 3120萬 60%北宋元豐年間 (1078~1085) 5500萬 65. 5% 2900萬 34. 5%———根據鄒逸麟,譚其驤《中國歷史時期人口的分布和遷徙》整理統計(2)如材料二對比表所示,人口所占比例變化反映了從唐朝到北宋的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趨勢 (2分)材料三 故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中國歷史十五講》(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怎樣的對外政策 (1分)材料四 清朝治理邊疆的措施 (表格)地區 對新疆地區 對西藏地區措施 平定噶爾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反動叛亂;設置伊犁將軍進行管轄;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 中央政府對歷代達賴和班禪進行冊封;設置駐藏大臣進行管理: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范管理西藏。(4)根據材料四,歸納清朝治理邊疆的有效方略或方式。 (答出兩點即可) (2分)18.制度改革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9分)材料一(1)上圖這種行政管理系統的名稱是什么 (1分)材料二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2)材料二所指的成為我國省制開端的中央集權制度是什么制度 (1分)元朝掌管全國軍事事務和監察事務的機構分別是什么 (2分)材料三 今我朝罷丞相,設六部……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xiē háng頡頏指相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總之,所以穩定。———[明]朱元璋 (皇明祖訓)(3)料三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變化 (1分)這種變化的最終結果是什么 (2分)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來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制約,權力有限,使皇帝集權受到較大影響……后來,清朝統治者對中央中樞機構進行了改組。(4)清朝康熙、雍正皇帝統治時期分別設立了什么機構以強化君主專制的 (2分)19.某班布置“古代中國·異彩紛呈”主題展板,并圍繞該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 (12分)古代中國·異彩紛呈典籍篇 A.《本草綱目》 B.《資治通鑒》 C.《天工開物》 D. 《紅樓夢》人物篇 鄭和像發明篇 泥活字版(模型)(1)請按照示例,將“典籍篇”中的書目進行歸類,放入相應板塊。示例:板塊一“文學名著” D板塊二“史學經典” 板塊三“科技巨著” 板塊四“藥物學典籍” 。 (3分)(2)請你從“人物篇”中任選一位人物,說明他能夠入選展板的理由。(從人物的朝代、事跡、影響作答。多選多答只評第一個) (3分)(3)“發明篇”中的三幅圖片代表了古代中國三大發明———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從“發明篇”中任選兩項,論證“科技發明推動社會進步”這一觀點。 (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史實準確,表述合理) (6分)歷史答案1-5BDDDA 6-10CBDDB 11-15CADBD16.(10分)(1)魏征 (1分)貞觀之治 (1分)(2)唐玄宗時期 (1分)在前代帝王奠定的良好基礎上,唐玄宗統治前期,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兄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 (兩點即可) (2分)(3)和親 會盟 (2分)天可汗 (1分)(4)國家統一,政局穩定,人民的辛勤勞動 (2分)17. (9分)工具:曲轅犁 占城稻出現的朝代:宋代 (2分)作用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2分)(2)經濟重心逐漸南移(2分)(3)閉關鎖國政策(1分)(4)設置管理機構;平定叛亂;實行冊封制度;妥善安置回歸部族;頒布法律文件。(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2分)(9分)(1)三省六部制(2)行省制樞密院;御史臺(3)明朝進一步強化皇權(4)康熙:南書房;雍正:軍機處19. (12分)(1)B;C;A。(2)鑒真:唐朝時期,鑒真東渡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鄭和:明成祖時期,國力強盛,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開通了亞非海上交通線,促進了亞非友好往來,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壯舉。鄭成功:清末清初,鄭成功率領軍隊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使被侵占38年之久的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3)觀點:科技發明推動社會進步。論述:科技發明與社會進步是緊密聯系的。培根說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可知,中國的三大發明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火藥有利于歐洲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指南針運用于遠航,有利于新航路的開辟與殖民掠奪;印刷術有利于科學復興,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中國古代的科技法發明推動了歐洲社會綜上,進步,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