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第十六單元 法律與教化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單元總結〔網絡構建〕〔拓展深化〕一、中國封建法律儒家化的發展歷程時期 特點 指導思想 內容漢代 “引禮入法” ——法律儒家化的發端 儒家思想成為法律的指導思想 通過“春秋決獄”“引經注律” “引經決獄”和刑罰適用原則的儒家化等途徑,做到“引禮入法”,逐漸確立儒家思想對立法、司法的指導地位時期 特點 指導思想 內容三國兩 晉南 北朝 “納禮入律” ——法律儒家化的發展 儒家思想指導立法并將儒家思想法律化,從而使禮、律進一步融合,實現“納禮入律” “倫理綱常”入律、等級特權入律、“死刑復奏”原則時期 特點 指導思想 內容唐代 “禮法合一” ——法律儒家化的完成 確立了以“德主刑輔,禮法并用” 為主的法律指導思想,以儒家主張的綱常禮教作為法律的指導原則和定罪量刑的基本依據 在立法上,堅持“以禮為綱”的指導思想,做到寬簡穩定,重懲“十惡”;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等級特權制度;發展了“矜老恤幼”原則;發展“親親得相首匿”原則為“同居相隱不為罪”,擴大了相隱免罪的范圍時期 特點 指導思想 內容宋元 明清 “禮法合一” ——法律儒家化繼續發展 理學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促進社會道德教化 道德教化深入社會基層,并以鄉約形式直接面向底層百姓宣講二、我國依法治國的原因、特點、意義1.原因(1)吸取歷史的教訓。(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3)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群眾期待、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2.特點(1)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條件、本質要求和核心內容。(2)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經濟根基、目的追求和根本任務。(3)無產階級政黨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領導力量、必要條件和成敗關鍵。(4)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道德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神支柱。3.意義(1)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2)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3)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4)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共56張PPT)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十六單元 法律與教化時空坐標線索1:中國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時期,確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以禮法結合為特征的中華法系。新中國成立后,逐步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重視法治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線索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起源于羅馬法。中古時期在羅馬法基礎上,形成日耳曼法和英國普通法。近代以來,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日益完善,形成以英美為中心的“英美法系”和以法國為中心的“大陸法系”。同時,基督教宗教倫理與教化在歐美社會占有重要地位,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主干線索第44講 法律與教化第1課時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主干梳理 · 理思路考點探究 · 釋難點典例研習 · 立標桿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程 標準 1.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2.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治手段3.了解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主干梳理 · 理思路一、先秦時期的德治與法治1.背景(1)西周統治者建立了禮制,提出“____________”思想。(2)東周時期,王室衰微,禮崩樂壞。(3)諸侯國君紛紛尋找治國新思想。敬天保民〔概念闡釋〕周初“敬天保民”思想“敬天保民”的思想是周初期統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國方針,認為“上天”只把統治人間的“天命”交給那些有“德”者,作為君臨天下的統治者應該“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實質是人文主義思想,對儒家民本思想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提示]子產“鑄刑書”子產“鑄刑書”限制貴族特權,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平民的利益。刑書的內容具有鮮明的改革色彩,為法家的“以法治國”提供了經驗,也為歷代王朝法制建設的發展奠基,成為秦漢以后封建法制的濫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內容(1)儒家的德治思想①儒家認為人性善,主張德治。②孔子提出,統治者要“____________”,不要過度消耗民力。③孟子建議統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2)法家的法治思想①法家認為人性惡,主張______。②商鞅在秦國頒行了一系列法令,保護____________階級的權益。③韓非提倡君主要以法、術、勢駕馭臣下;要賞罰分明;“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為政以德法治新興地主3.評價(1)儒家主張通過____________教化民眾,重視民生與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適用于戰國時期。(2)法家思想既能帶來富國強兵的現實利益,又滿足了各國君主專制的愿望,它最終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____________的封建國家的建立。道德禮義中央集權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秦漢(1)律:歷朝______多以“律”命名。①秦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了律的編纂。②漢沿襲秦律,制成_______________。(2)令:秦漢朝廷還發布法律文告,稱“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法典《九章律》2.魏晉時期(1)特點:律令_________。(2)概況: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為量刑原則,目的在于維護儒家提倡的三綱五常。儒家化〔概念闡釋〕法律儒家化自漢代春秋決獄開始,中國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謂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將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倫理法的性質,即以儒家思想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實踐中定罪、量刑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中國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禮法合一的特色,影響深遠。3.唐朝(1)編纂《唐律疏議》①時間:唐高宗命人修訂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②特點:這是我國現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__確立的標志。(2)提倡禮治:732年,頒行《大唐開元禮》,是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3)重視家訓的經驗,強化基層教化。中華法系[拓展]中華法系的特點法律以君主的意志為轉移;法律以禮教為指導原則和理論基礎;法律以刑為主;重刑輕民;司法從屬于行政。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編纂了《宋刑統》,著有《天圣令》。(2)元朝對唐宋法律整體上棄而不用,但在司法實踐中仍廣泛援引唐律。(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實踐中又特別重視“例”,開創____________的體例。(4)清朝制定了《大清律例》。律例合編[特別提示]“律”與“例”的關系例是律的補充,同律一樣,也是審理案件、定罪量刑的依據。不同在于,律的纂修比較慎重,具有相當的穩定性;而例可因時制宜,隨時增刪和修改,是一種更為靈活的法律形式,而且例的數量大大多于律條。在司法實踐中,例的法律效用往往大于律,例成為統治者實行司法專橫、魚肉百姓的工具。2.教化(1)背景①宋朝儒學開始向基層滲透,并發展出理學。②______后期,程朱理學逐步確立統治地位。③朱熹的《家禮》和《小學》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范。(2)內容①宋朝以后,儒學士人以鄉約教化鄉里。②明朝后期,鄉約改為宣講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使鄉約逐漸帶有強制力。南宋③清朝鄉約宣講內容變成康熙帝的“圣諭十六條”和雍正帝《圣諭廣訓》。(3)特點:鄉約具有約束力,并與法律合流。[拓展]1.全面認識鄉約制度(1)概念鄉約是宋代地主階級士大夫階層在社會變遷面前提出的挽救社會危機的基本建制,它是通過士大夫自覺地義務地在鄉村建立起來的開展思想教化的制度。(2)鄉約的特點①由人民公約,而不是官府命令。②成文法則。中國農村的成訓習俗以往大都是世代相續,口頭相傳。③以鄉為單位而不是以縣為單位,從小處著手,易收功效。④自愿加入,民主選舉。⑤以聚會的形式,使鄉人相親,淳厚風俗。(3)作用①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加強基層社會治理。②有利于發展生產。③促進了儒家文化和傳統道德的傳播。2.中國古代社會教化的途徑、方法(1)強調示范,樹立榜樣。(2)設官教民。(3)依靠族規鄉約以化民成俗。(4)依靠各類道德教育讀本推行社會教化。(5)注重學風與世風的密切關系。四、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1.社會主義法制的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1)成就①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②1954年,一屆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等。(2)作用:確立了社會主義中國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2.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時期(1)改革開放后,中共中央強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____________、違法必究,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982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的法治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3.中國法治建設的完善時期(1)中共______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1999年和2004年,先后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執法必嚴十五(3)到________年底,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4)中共十八大以來①黨領導人民全面依法治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維護______權威。②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③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2010憲法④深化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⑤2018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⑥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拓展]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2)編纂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4)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背景:新中國百廢待興,物質匱乏。(2)表現①道德風尚:健康向上。②政治氛圍: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③行動準則: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④人際關系: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2.改革開放后(1)背景: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表現①20世紀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②20世紀90年代: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為主要內容的三大系列創建活動。③1994年,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基礎工程加以推進。④2001年,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提出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③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意義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考點探究 · 釋難點主題認識中國古代法律[史料一]中國歷代有卷帙浩繁、分支眾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議”,都是對特權與等級的保護。……中國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遺訓更具威力。因為法自君出,皇帝“欽定”法律,皇權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對皇權的約束作用微乎其微。——摘編自史仲文《中國人走出死胡同》[問題1]結合史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中國封建社會歷朝法律的基本特點。[提示]特點:法律繁多,但僅僅是維護封建皇權及各種特權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權凌駕于法律之上。[史料二]早在周初,周公旦鑒于商朝失德亡國,提出了“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明德慎罰等主張,強調“明德”“敬德”“成德”作為施政的理論基礎和以德化民的具體措施。經過兩漢儒家對于刑德的論證,為德主刑輔法制原則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至唐代,《唐律疏議》開篇即說“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并將這種本用關系提升到與自然現象“昏曉陽秋”一樣永恒而不變。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時,特別宣誓臣民“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摘編自張晉藩《中華民族的法律傳統與史鑒價值》[問題2]根據史料二,概括中國古代的法律傳統,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古代法律傳統的積極作用。[提示]法律傳統:重視以德化民,強調德主刑輔。積極作用:德主刑輔給法律涂上了德的色彩,減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德禮入律,道德條文化、法律化增加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可行性,也促進了法律的穩定;古代中國以德化民、德主刑輔的法律傳統有利于調控封建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拓展]1.以儒家思想構建的“禮”“法”結合的法律體系形成的原因及評價(1)原因①政治:官僚制度的等級結構是禮法融合的基礎。②經濟: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的根基,構建了以家庭為單位的體系,親親尊尊為核心的禮適合社會的需要。③思想:中國封建社會宗法觀念根深蒂固,重視血緣親情;儒家思想自漢代以后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德主刑輔,禮刑互濟,對鞏固封建統治,維護社會秩序等具有重要意義。(2)影響①由漢代創設的禮法結合統治模式逐漸成為封建社會治國的主流模式,維護了皇權和封建等級,鞏固了封建秩序,促進了封建社會的繁榮發展。②重刑主義色彩逐步消退,立法上寬嚴適中,公允平緩,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氣息。③以禮入法使審理案件、定罪量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主觀化。儒家經義內容與精神作為定罪量刑的標準,使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結果具有相當的主觀性及隨意性,不利于人們法治意識的形成。④儒法結合重在禮法合一,納禮入律,深刻地禁錮了人們的思想。2.中國古代法律的特點(1)刑法為主,諸法合一:中國封建時代頒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關民法、訴訟法以及行政法等各個方面的法律內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諸法合體的結構,且始終以刑法為主,并以統一的刑法手段調整各種法律關系。(2)德主刑輔,以禮入刑:多種思想的發展對我國古代法律的影響非常深刻,而其中最重要的沉淀物便是“德主刑輔、以禮入刑”的理論和實踐。(3)法有等級,法外特權: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權,其次是統治集團的成員,在不危害皇權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享受法外特權。(4)以法治吏,維護統治:封建專制制度下,中國古代社會所說的人治其實就是官治。為了發揮官治的作用,那就需要治官,控制官吏的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典例研習 · 立標桿1.(2022·海南高考·5)《漢書》記載“開國承家,有法有制”,認為國家應關注禮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說:“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學士人以鄉約教化鄉里。到了明清,鄉約與法律逐漸合流。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誠輔君,效功百姓B.滅私徇公,堅守直道C.守道與德,思退刑罰D.威制天下,以案刑獄[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開國承家,有法有制”“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學士人以鄉約教化鄉里。到了明清,鄉約與法律逐漸合流”可知,這些治理方式都是禮法規范和鄉約教化來順從君王統治,同時通過鄉約教化將儒家倫理道德與百姓日常生活及法律相結合,達到教化百姓、以維護統治的目的,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滅私徇公”,主要強調的是“禮、法、鄉約教化”的相輔相成,排除B項;材料主旨強調國家治理方式是“禮、法、教化”,而不是廢除“刑罰”,排除C項;材料主旨強調國家治理方式是“禮、法、教化”,而不是“法治威嚴”,排除D項。2.(2023·重慶高考·2)北魏蘭陵長公主遭駙馬劉輝毆打致流產,朝廷就如何判處劉輝展開激烈辯論:一方以尚書省官員為代表,堅持以父系家族倫理為標準,以殺子罪判處四至五年徒刑;另一方則是代表靈太后意志的門下省官員,主張以謀反大逆罪判處死刑。最終皇帝下詔支持門下省意見。這一判決表明( )A.男尊女卑傳統被打破 B.法律儒家化過程曲折C.皇權受門閥士族威脅 D.門下省司法職能增強[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公主遭駙馬毆打流產,朝廷兩方持不同意見,一方堅持以父系家族倫理為標準,以殺子罪判處四至五年徒刑,一方堅持以謀反大逆罪判處死刑,最終皇帝選擇判處死刑,說明法律這一時期并沒有完全遵從儒家倫理道德,法律儒家化過程曲折,B項正確;男尊女卑傳統被打破,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最終的結果依然是皇帝決定,并沒有體現皇權受門閥士族威脅,排除C項;皇帝支持門下省意見,只能說明皇帝個人傾向是判處死刑,不能由此說明門下省司法職能增強,排除D項。3.(2024·北京高考·3)“判”是古時官員斷決獄訟的文本,也是唐代銓選官吏的考試科目之一。唐代的《龍筋鳳髓判》是我國完整傳世的一部判例集,通過模擬判例的形式陳述案例緣由,給出判決意見,并進行解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這說明唐代( )A.以法為教,輕視了道德禮義B.重視家訓,教化滲透至基層C.注重判例解讀,提升官員司法素養D.強調司法實踐,開創律例合編體例[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龍筋鳳髓判》是我國完整傳世的一部判例集,其作者張鷟在吏部參加銓試(選拔官員的考試)時“凡四恭選判,榮為銓府之最”。由于判詞考查在選官考試中所占比重較大,所以像《龍筋鳳髓判》之類的優秀“范文”被應試舉子奉為圭臬。這本書通過模擬判例的形式陳述案例緣由,給出判決意見并進行解釋,為應試者提供了“判”的寫作程式和方法,反映出唐代注重通過判例解讀來提升官員的司法素養,C項正確;唐朝重視道德禮義,編制了《大唐開元禮》,是秦漢以來封建禮儀制度的集大成,排除A項;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通過判例集提升官員司法素養,與家訓以及教化滲透至基層無關,排除B項;明朝的法律開創了律例合編體例,排除D項。4.(2022·北京高考·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積極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甚至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政務。歐陽修《豐樂亭記》載:“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勝“嚴子陵釣臺”邊修建先賢祠堂以“詠其風”,認為這樣“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證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會教化 B.放松了對經濟的控制C.鼓勵文學藝術創作 D.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答案] A[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地方官員注重修建亭臺館榭以供民眾游玩,根據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這說明當時地方官員修建亭臺館榭的目的是通過這些公共建筑來推行社會教化,A項正確;材料內容與“對經濟的控制”無關,排除B項;上述舉措與“文學藝術創作”無關,排除C項;通過修建亭臺館榭無法看出崇文抑武的方針,排除D項。5.(2024·江蘇高考·10)1980年,攀枝花當地報紙發表《關心群眾生活,為子孫后代造福》一文,表達了人民迫切希望喝到優質水的心聲。南京大學地質系肖楠森教授聞訊后多次到當地勘查,利用他的“新構造控水理論”成功找到了地下水。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生不畏艱難,為全國許多地方解決了飲用水問題。這反映出( )A.人民脫貧致富的愿望 B.科研成果助力三線建設C.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 D.科學家至誠報國的情懷[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肖楠森教授問詢攀枝花的需求后,多次勘查并利用自己的理論成功找到了地下水,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一生為全國許多地方解決了飲用水問題,這凸顯了他至誠報國的情懷,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人民脫貧致富的愿望,排除A項;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基本設施建設,材料未涉及三線建設,排除B項;材料所述與生態環境無關,排除C項。6.(2022·天津高考·9)20世紀80年代,一批時代楷模的事跡廣為人知。蔣筑英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測試裝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鋪路石”;軍人朱伯儒奉獻自我、溫暖別人,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對這些人物事跡的宣傳反映了這一時期我國( )A.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B.立足法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C.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成效巨大D.崇德向善成為核心價值標準[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蔣筑英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測試裝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鋪路石”“軍人朱伯儒……‘80年代新雷鋒’”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加大了對時代楷模事跡的宣傳,反映了這一時期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法治建設,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材料沒有反映向善成為核心價值標準,排除D項。(共37張PPT)選擇性必修1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十六單元 法律與教化第44講 法律與教化第2課時 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主干梳理 · 理思路考點探究 · 釋難點典例研習 · 立標桿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程 標準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倫理在西方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主干梳理 · 理思路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及發展(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淵源1.羅馬法地位及其影響(1)羅馬共和國——《_______________》:為了緩和平民和貴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是一部成文法。(2)東羅馬帝國——《__________________》①背景:羅馬帝國時期,統治區域擴大和人口激增,6世紀,皇帝____________下令編纂。②地位: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十二銅表法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2.中古時期的三大法律支柱(1)“日耳曼法”:各日耳曼王國在記載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_________的基礎上編纂了一批_________,作為莊園法庭審判的依據。(2)教會法:教會根據_______________,制定和頒布了教會法。(3)羅馬法:______世紀以后,歐洲出現了研究和宣傳羅馬法的運動,促進了羅馬法的傳播。習慣法成文法基督教神學11〔概念闡釋〕(1)習慣法:沒有固定的成文形式,依靠祖輩傳承下來的習慣規定來調整社會關系,貴族壟斷并隨意曲解法律以欺壓民眾。(2)成文法:是國家機關根據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文件。(3)教會法:也稱寺院法、宗規法,是基督教關于教會本身的組織、制度和教徒生活準則的法規,它對于教會與世俗政權的關系、土地、婚姻家庭與繼承、刑法、訴訟制度等方面也都有規定。教會法的闡釋是基督教發展的結果,到中世紀中期教會法形成了獨立的法律體系。(二)兩大法系的形成與發展1.英美法系(普通法系)(1)起點:11世紀,英國諾曼王朝建立,王室設立______并巡回審判,這成為英國法律真正起點。(2)發展:12世紀前后,普通法形成:建立在_________基礎上、全國普遍適用的法律在_____逐漸形成;13世紀,英國通過《_______》,確立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原則;1688年“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_______________,法律體系更加完善。(3)形成: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______法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它們構成“英美法系”。法院習慣法英國大憲章法律至上王權有限君主立憲制英國2.大陸法系(民法系)(1)背景①13世紀以后,隨著王權的加強,建立在_________基礎上的法律體系日益成熟。②近代,法國在____________和1789年爆發的大革命的影響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羅馬法啟蒙思想(2)形成過程①________年,拿破侖簽署法令,頒布了《法國民法典》,它與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統稱為《拿破侖法典》;《拿破侖法典》與此前頒布的法律,構成了法國的成文法體系,最終確立了法國的資產階級法律制度。②后來,逐漸形成了以_________為基礎,以《_______________》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體系,稱為“大陸法系”或“_________”。1804羅馬法法國民法典民法系[拓展]比較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不同 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法律淵源 判例法 成文法基本原則 遵循先例 憲法為根本法立法與司 法相互關系 司法地位高,可以開創先例,法官地位突出 司法地位低,(立法地位高),立法司法分工明確,法官作用不太突出法官作用 制定、解釋、執行法律 執行法律國家代表 英美加澳印 法德意日相同點 性質:都是資本主義法律體系;指導思想:都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影響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1.背景:近代以來,西方各國在繼承傳統法律思想的基礎上,融合了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思想主張,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2.基本特征在國家權力結構層面上 堅持權力制衡、三權分立。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________和司法權。法律由______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在法律內容上 注重保護____________,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等啟蒙思想家們行政權議會個人權利在司法實 踐過程中 堅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為了保證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判決的每個程序的公開公正,建立了______制度和_________制度。局限性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為____________利益服務。它確認了____________制度,每個人財產的多少往往決定著法律地位的高低;對____________的認定也有逐漸改進的過程;直到20世紀,______、原住民和______還在為享有完全的_________積極斗爭。程序公正無罪推定律師陪審團資產階級私有財產個人權利黑人婦女公民權〔概念闡釋〕無罪推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的核心意義在于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其主要內容有:對任何人有罪的宣告,只能由法院決定,其他任何機關和組織都無權決定。強調證據裁判主義精神,法院應當用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推定或假設。在判決生效之前,被告人是無罪的,不能因為其被逮捕、被起訴、被審判而認為其有罪。三、宗教倫理與教化1.中世紀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和教化(1)背景: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國家為了取得羅馬人和教會的支持,逐漸接受了基督教。(2)影響:基督教影響了中古時期歐洲人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基督教的宗教倫理和教化作用強化了教會對人們的控制,影響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日常行為。2.新教的宗教倫理與教化(1)主張:反對______權威,主張信徒通過自己閱讀《______》理解教義;提倡______和___________的態度,鼓勵人們發財致富。(2)影響①適應了原始積累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訴求。②新教仍堅持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束縛人們的行為,麻醉人們的思想。③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宗教沖突。④一些對教義持有不同意見的人被斥為“異端”,遭到迫害。教皇圣經節儉積極入世考點探究 · 釋難點主題認識近代西方法律[史料一]在西方社會,“法”這個東西是個很莊嚴神圣的東西,甚至經常會與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的法則密切相關。這種法則對人的約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傳統上都是注重審判輕視調解,這和他們“追求精確、不怕對抗”的思維習慣是一致的。凡是有糾紛就一定要弄出個準準確確的“對”和“錯”來!只是到了最近30年,訴前調解也開始逐漸增多。西方文明作為微觀文明,首先把人從自然界分離出來,建立了一套獨立于自然界,完全約束人類的規則,這就是法律。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確,因此設計了大量的精細的法律條文,并且作為自己行為的依據,這就形成所謂的“契約精神”,可以說,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非常精確地生活在世界上的。[問題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方法律的特點。[提示]特點:西方的法律在社會地位上神圣不可侵犯;在內容上強調法律條文的精細、準確和“契約精神”;在運用過程中注重審判輕視調解,不怕對抗。[史料二]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確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權有限的原則。光榮革命后,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法律體系更加完善。美國等很多國家在學習英國法律基礎上制定了本國法律,構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侖簽署法令,頒布了《法國民法典》。《法國民法典》繼承了羅馬法傳統,很快推廣到歐洲各地,形成了“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權力的議會制定,行政機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行使行政權,法院根據法律獨立掌握司法權,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摘編自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卷》[問題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近代法律體系的特點,并分析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提示]特點:歐洲法律體系特別強調法律至上,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不同的法律體系,司法實踐中堅持程序公正等。原因: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較快、程度較高;歐洲君主專制統治相對薄弱;歐洲法制傳統追求理性和公平。[拓展]西方法律制度發展演變趨勢(1)經歷了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再到形成法典、法系(法典和系統化)的過程。(2)在羅馬法的基礎上,英國和法國分別發展了英美法系,繁榮了大陸法系。(3)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在法律淵源和法官地位上存在明顯不同。(4)近代法律制度在繼承羅馬法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啟蒙思想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5)其他:西方中世紀法律分為世俗法和教會法,羅馬法和教會法是西歐中世紀法律的基礎,法律適用范圍從少數男性公民擴大到全體公民,以及法律性質的變化;等等。真題研習 · 立標桿1.(2024·涼山)古代羅馬一位農民向法庭申訴,稱他的鄰居在屋頂上喂食鴿子,這些鴿子飛到他的田地上吃掉了農作物。問題在于,鴿子屬于野生動物,法律規定野生動物屬于公共財產。最終,法院裁定鄰居需對鴿子造成的損失負責,盡管鴿子本身并不屬于鄰居所有。這體現了羅馬法( )A.注重訴訟程序的規范B.對私有財產給予尊重和保護C.具有形式主義的特點D.將個人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答案] 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鄰居喂食的鴿子吃掉了受害者的農作物,法官裁定鄰居需對受害者進行賠償,體現了對私有財產給予尊重和保護,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訴訟程序,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具有形式主義的特點,排除C項;題干不涉及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對比,排除D項。2.(2024·湖南高考·12)自6世紀末開始,以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北方族群大批涌入拜占庭帝國,為使新移民與原住民族和平共處,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頒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習慣法。據此可知( )A.斯拉夫人促進了大陸法系的形成B.北方族群文化逐漸占據主流地位C.習慣法逐步成為羅馬法的主要部分D.拜占庭帝國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為使新移民與原住民族和平共處,拜占庭皇帝不得不在新頒布的法律中吸收前者的某些習慣法”可知,拜占庭帝國的法律會吸收新加入族群的法律,這說明拜占庭帝國的立法文化具有包容性,D項正確;拜占庭帝國的法律不屬于大陸法系,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拜占庭帝國的法律會吸收新加入族群的法律,北方族群文化并沒有占據主流地位,排除B項;材料只是強調拜占庭帝國的法律吸收了新加入族群的某些習慣法,習慣法并沒有成為羅馬法的主要部分,排除C項。3.(2024·鎮江)資本主義國家的兩大法律體系是指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以法典化的成文法為主要形式,分為公法和私法兩部分;英美法系以判例法為主要形式,以普通法為基礎,注重程序“訴訟中心主義”。這兩大法律體系都( )A.以習慣法為基礎B.突出司法獨立和法官作用C.注重成文法作用D.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答案] D[解析] 材料涉及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根據所學可知,不管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都堅持程序公正和無罪推定,D項正確;以習慣法為基礎的是英美法系,排除A項;突出司法獨立和法官作用的是英美法系,排除B項;注重成文法作用的是大陸法系,排除C項。4.(2025·杭州)1792年9月,法國國民公會頒布法令取消嫡長子繼承全部權益的制度,設立了離婚制度,同時取消了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這些法令( )A.源于拿破侖法典的規定B.保護了個人權利C.提高了婦女的政治地位D.簡化了司法程序[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取消嫡長子繼承全部權益的制度,使得財產繼承更加公平,保障了其他子女的合法權益;設立離婚制度讓人們在婚姻關系中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取消對非婚生子女的歧視,給予了這一群體平等的地位和權利,B項正確;拿破侖法典頒布于180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主要涉及家庭和婚姻領域的權益問題,并非直接針對提高婦女政治地位,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司法程序相關內容,排除D項。5.(2024·威海)中世紀歐洲各國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中世紀歐洲趨于穩定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混亂中唯一剩下的是成為帝國精神影子的基督教。這說明,中世紀的歐洲( )A.基督教文化的弊端明顯B.民族文化正悄然興起C.科教文化發展嚴重受阻D.有著統一的文化紐帶[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中世紀歐洲各國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中世紀歐洲趨于穩定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混亂中唯一剩下的是成為帝國精神影子的基督教”可知,中世紀歐洲各國的文化都是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形成的,可見當時歐洲各國有著統一的文化紐帶,即都認可基督教文化,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基督教文化弊端,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世紀歐洲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個性,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中世紀歐洲科教文化發展受阻,排除C項。6.19世紀6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了三條憲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實行奴隸制和強制服役,合眾國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國公民,各州不得剝奪公民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權利。這些修正案(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權力B.賦予了國會修改聯邦憲法的權力C.破壞了三權分立的原則D.反映出《1787年憲法》存在缺陷[答案] D[解析] 材料“19世紀60年代,美國國會通過了三條憲法修正案”說明1787憲法存在局限性,故選D項;材料“禁止各州實行奴隸制和強制服役”說明不是禁止各州立法,排除A項;國會掌握立法權,1787憲法賦予國會立法權,而不是修正案,排除B項;國會掌握立法權是三權分立的體現,不是破壞三權分立原則,排除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1第16單元法律與教化單元總結課件.pptx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1第16單元法律與教化第44講第1課時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當代中國的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課件.pptx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1第16單元法律與教化第44講第2課時近代西方的法律與教化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