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31單元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單元總結 課件(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31單元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單元總結 課件(2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67張PPT)
第三十一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時空坐標
線索1: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最初以口頭傳說等形式出現,后來學校、書籍以及圖書館、博物館等逐漸發展成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主要載體,對人類文明的延續起到重要作用。
線索2:文化的保護。難以抵御的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的戰爭,以及對資源的過度消耗,使得人類文化遺產不斷遭受破壞。在此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文化遺產對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世界各國采取了種種措施,以保護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主干線索
第60講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考點探究 · 釋難點
典例研習 · 立標桿
課標定位 · 明考向
課標定位 · 明考向
課程 標準 1.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2.通過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一、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
(一)學校教育的發展
1.古代學校教育
(1)中國古代學校教育
①主要形式:官學與私學。
a.官學的產生和發展:中央官學:太學,國子監;______開始設立地方官學。
b.私學的產生和發展:______時期私學產生。______是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漢朝
春秋
宋代
[拓展]宋代書院興盛的原因
(1)宋代程朱理學的興起并向基層滲透,促進了書院的發展。
(2)宋代重文抑武,大興科舉,推動了書院的發展。
(3)宋代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為書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②作用:保存與傳播了古代文化,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傳承,為科舉考試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礎。
(2)古希臘學校教育: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______教育的基礎。
分科
[拓展]
1.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
漢武帝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影響: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有利于傳承儒家思想。
2.中國古代教育的特點與評價
(1)特點:起源早;政府主導;官學與私學并存;儒學主導;體制隨時代不斷發展。
(2)評價:推動了文化的發展與創新;為政府提供了后備人才,鞏固了專制皇權的統治;促進了民族交流;推動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凸顯了儒學的社會教化功能;但封建社會后期的文化專制政策阻礙教育的發展,使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2.近代大學
[拓展]歐洲近代大學建立的背景
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資產階級革命的推動;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
(1)近代歐洲大學
①法國:_________建立的“大學區”制度,確立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
②德國:______創辦的柏林大學,促成大學職能的轉變,將教學與______結合在一起。
③美國:大學則逐漸傾向于_________與商業化。
拿破侖
洪堡
研究
世俗化
(2)近代中國大學
①北京大學
A.創建: 戊戌維新運動中。
B.影響: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____________建立的綜合大學,是中國教育_________的標志。
②清華大學:1911年創辦的清華學堂, 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
中央政府
近代化
3.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
(1)新中國成立初期:①國家收回了教育主權,接管了各級各類學校;②1949年底,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教育要為____________服務;③提出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④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2)“文化大革命”爆發后,教育事業受到很大破壞。
(3)“文化大革命”結束后,______制度恢復。
(4)改革開放后:①____________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②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實行“____________”發展戰略。
國家建設
高考
1983
科教興國
4.近現代學校教育的作用
在傳承文化、科學研究、培養人才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印刷書的誕生
1.發展歷程
時間 概況
約公元前30世紀 ______出現的紙草書卷,一般認為是書籍的雛形
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 中國早期的書籍——簡策和______
東漢 蔡倫改進制成“_________”,促進文化的傳播
唐朝 已有______印刷品
北宋 畢昇發明了用膠泥制的活字
約15世紀中葉 德國人_________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書
埃及
帛書
蔡侯紙
雕版
谷登堡
2.印刷書誕生的意義
(1)印刷書的誕生,使得掌握書籍的不再是少數人。
(2)有助于文化的_________,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眾化
[拓展]活字印刷術發明的意義
(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2)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3)提高了印刷效率,促進了文化傳播與發展。
(4)為書籍的傳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書籍及時有效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三)圖書館的成長
1.國外圖書館
(1)亞述巴尼拔圖書館: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_________的圖書館。
(2)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了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______圖書館。
最齊全
公共
2.國內圖書館
(1)古代
①官府藏書: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______,并建有“府” “閣”“堂”“室”等藏書之所。
②私家藏書:私家藏書伴隨______的出現也得到發展。
(2)近代: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京師圖書館。________年起,國家圖書館的職能開始體現。
史官
私學
1916
(3)現代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 京師圖書館改名為“北京圖書館”,1998年改稱“_______________”。
②全國范圍內逐漸建立各級各類的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
3.作用:不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而且逐漸發展出_________的職能。
服務公眾
〔圖解歷史〕
中國圖書館的發展階段及主要特征
[拓展]公共圖書館的職能
(1)保存人類文化遺產。(2)開展社會教育。(3)傳遞科學情報。(4)開發智力。(5)提供文化娛樂。
(四)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
1.國外博物館
(1)最早的博物館: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創建了亞歷山大博學園。
(2)1683年,____________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
(3)18世紀,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等博物館建立。
阿什莫林
[拓展]近代博物館出現的原因
(1)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思想解放運動為近代博物館的產生提供了思想前提。
(2)藏品數量的增長和收藏范圍的擴大為近代博物館的產生提供了物質前提。
(3)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近代博物館的產生。
(4)一批博物館學著作的出現,促進了博物館建設的科學化進程。
2.國內博物館
(1)近代
①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韓伯祿在______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
②1905年,______在江蘇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③國立歷史博物館,1926年正式開館。
④________年,蔡元培等倡議在南京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部分竣工。
上海
張謇
1933
(2)現代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立歷史博物館改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
②故宮博物院:______年成立,現為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③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_______年建成,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
④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3年2月正式組建,是世界上____________ 最大的博物館。
1925
1959
單體建筑面積
3.作用:(1)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場所。
(2)博物館也是進行____________的重要場所,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
[拓展]圖書館、博物館建立的作用: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
人類文化遺產
國民教育
二、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1.文化遺產需要保護的原因
(1)文化遺產是_________的共同財富。
(2)文化遺產一直受到嚴重______。
2.文化遺產保護的發展過程
(1)古代
往往是從收藏____________開始的,成為人們擁有______與權力的體現。
全人類
威脅
藝術珍品
財富
(2)近現代
①外國
近代 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
現代 1964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_________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的意義
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
真實性
②中國
晚清 1906年清政府頒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國時期 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_______________》
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后 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 通過并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__________________頒布的法律
保存古物推廣辦法
古物保存法
文物普查
1982
最高立法機關
(二)《世界遺產公約》
1.制定原因
任何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是人類共同財富。
2.通過
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屆會議通過。
3.目的
旨在集____________,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各國之力
〔概念闡釋〕
世界遺產
(1)世界遺產的內涵: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它所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代替的財富,是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
(2)世界遺產的基本形態: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構成了世界遺產的四種基本形態。
4.內容
①《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______________”,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
②《世界遺產公約》確定了文化遺產、____________、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
5.《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正式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概念。
突出的普遍價值
自然遺產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概念闡釋〕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等。
6.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1)歷程
①_______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
②2004年8月,中國又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006年審議通過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強調“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____________、合理利用、____________的方針,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_________和完整性”。
④______年,中國還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1985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搶救第一
加強管理
真實性
2011
(2)意義
保護遺產、____________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
傳承文化
(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1.外國
(1)古代:____________、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_________等。
(2)近代:____________堪稱包羅萬象的藝術之城。
2.中國
(1)代表: 長城、莫高窟、____________、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______。
(2)現狀:______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雅典衛城
金字塔
佛羅倫薩
明清皇宮
泰山
中國
[特別提示]文化遺跡與文化遺產的區別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遺跡又稱自然和文化遺跡地,分為自然遺跡和文化遺跡。二者沒有根本區別,只是詞性不同:文化遺產是抽象的概念(包括建筑物、碑雕、壁畫、戲劇、工藝等),文化遺跡是具象的概念,必須是一個具體的實物(如故宮、頤和園、長城、圓明園等)。
考點探究 · 釋難點
主題
認識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
[史料一]漢武帝時,在中央設立太學,地方設立郡(國)縣學,以后歷代都依例設立。太學里博士(教師)與博士弟子(學生),是享受國家俸祿的公職人員。在太學,教學以傳授儒家經典為主,定期考核,學生成績優秀者可以直接進入仕途。教學形式有教師講授和學生之間次第相傳等。
[問題1]根據史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國官學教育的基本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影響。
[提示]特點: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體系;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教學內容;經費有國家的保障;目的主要是培養后備官員;官學受到國家嚴格控制和管理。影響:培養了人才,鞏固了統治,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史料二]北宋的最高統治者認識到書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朝廷面臨的士無求學之所的尷尬局面,于是通過賜書、賜額等方式,將其納入官方的監管之下。可以說,從宋代開始,書院自身已經進行了調整,即從單純追求學術研究與傳播的辦學模式向追求學術研究與傳播和為科舉服務并行的辦學模式轉變。
——摘編自李兵、李文藝《對中國古代書院
教育科舉化原因的思考》
[問題2] 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書院教育的社會作用。
[提示]社會作用:滿足了知識分子讀書應試的需要;彌補了官辦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大眾素質;促進了文化的普及。
[史料三]在1100年至1200年間,大量的新知識涌入西歐,這些新知識沖破了大教堂學校和修道院學校的束縛,產生了有學問的職業。它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來到巴黎和博洛尼亞,組成那些學術行會,并給予我們對于大學的最初和最好的定義:一個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社團。
——摘編自賀國慶《歐洲中世紀大學起源探微》等
[問題3]根據史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勃興帶來的積極影響。
[提示]積極影響:推動科學和知識的傳播;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繁榮;是現代大學的雛形,為大學的傳統和組織形式打下了基礎;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作了準備。
[史料四]漢代藏書主要分為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六大類內容。從唐代開始,正式確定了經、史、子、集的名稱和順序。中國古代圖書館無論官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處于名副其實的“藏書樓”階段。
——摘編自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等
[問題4]根據史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圖書館對后世的影響。
[提示]影響:保存傳統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我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拓展]
一、中國古代教育的特點
1.內容:儒家經典,注重倫理道德教育,重文輕理(技),以文科知識為主。
2.目的:培養封建官吏,培養學生的治國平天下的社會責任感。
3.形式:以私塾教育為主要形式(孔子開創),還包括學院教育(唐朝興起,宋朝興盛)。宋朝有著名的四大書院,這就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山的岳麓書院、湖南衡陽石鼓山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
4.局限性:教育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必然為科技進步創造條件。但在中國封建社會,由于封建教育是以培養封建官吏,適應封建統治需要為目的的,“學而優則仕”。所以,事實上對科技的進步作用,是極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會晚期,教育與學風對科技進步起了反作用。但在封建社會繁榮時期,專業教育的貢獻是較突出的,應予以肯定。
二、書院教育的特點和作用
1.特點
(1)書院的教育經費來源多樣化。
(2)書院實行山長負責制,管理體制日趨完備。
(3)書院實行開放式的教學和研究。
(4)書院教學注重啟發引導,提倡切磋討論,講究身心涵養。
2.作用
(1)書院的產生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書院擴大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類型,起到彌補官學不足的作用。
(3)書院提倡自由講學,注重討論式研學,學術風氣濃厚,成為推動教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4)書院有許多有效的經驗措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中后期一種重要的教育組織形式。
典例研習 · 立標桿
1.(2025·信陽)1898年,漢口出現閱報社一所,“將各報備齊,以供眾覽”。之后,各地閱報社如雨后春筍般創辦起來,尤其是1903年后,閱報社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僅1904至1908年五年間就有374處閱報社出現。這是(   )
A.實行新政憲政改革的現實需要
B.推動社會風氣開化以救亡圖存
C.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
D.有識之士為了獲得政治參與感
[答案] B
[解析] 1898年,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維新運動興起,漢口出現閱報社后,各地閱報社紛紛創辦,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后,民族危機加深,革命形勢發展,閱報社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這是因為部分有強烈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認識到“開民智”是救亡圖存的重要途徑,而報刊傳媒是“開民智”的重要工具,所以,閱報社的創辦與宣傳救亡圖存有關,B項正確;新政從1901年開始,與材料中的時間“1898年”不符,排除A項;閱報社的出現及增長主要反映救亡圖存,而不是社會治理,排除C項;閱報社的出現及增長不是為了獲得政治參與感,排除D項。
2.(2024·福建高考·9)下圖是某博物館館藏的1957年山東工學院附屬工農速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書。它為研究新中國的教育發展提供了(  )
A.歷史解釋 B.時空背景
C.歷史線索 D.文本記述
[答案] C
[解析] 這張畢業證書中包含了諸多信息,如學校名稱“山東工學院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生姓名“王新民”、籍貫“山東省掖縣”、年齡“十六歲”、所在班級“二級一班”、畢業時間“1957年6月15 日”以及校長姓名“劉仲瑞”等。這些具體的個人信息和學校、班級等細節為研究教育發展提供了“歷史線索”,C項正確;這些具體的個人信息和學校、班級等細節更多的是在描述特定個體和具體情境,需要提取和解讀,并非直接構成歷史解釋,排除A項;畢業證上除了時間,其他的信息并不能反映出當時的時代背景,材料也不僅僅反映時空背景,排除B項;文檔記述是指通過書面形式詳細記錄信息的過程,它涉及對事實、數據、過程、結果等的系統性描述,旨在傳達、存儲或作為參考,這與畢業證提供的信息不太符合,排除D項。
3.(2025·淄博)公元前29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亞歷山大博物館。博物館的資金主要源于國王和政府撥款,用于資助學者進行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動,并出版了荷馬、歐幾里得和索??死账沟葘W者的著作。亞歷山大博物館的建成有利于(   )
A.古希臘文化的傳承
B.自然遺產的保護
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術的改進
[答案] A
[解析] 材料“用于資助學者進行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動,并出版了荷馬、歐幾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學者的著作”強調的是亞歷山大博物館對古希臘文化的研究及傳承,A項正確;亞歷山大博物館屬于人文遺產,排除B項;材料與分科教育無關,排除C項;印刷術改進是在中國的宋朝時期,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
4.(2025·鹽城)15世紀末,一些來自人們剛剛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現在歐洲,刺激了學者們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們的好奇心。17世紀,一些思想家和科學家紛紛倡議建立博物館。18世紀40年代起,英、法等國相繼建立起自然博物館,當時的博物館追求珍奇物品和標本的齊全,陳列繁雜。博物館的建立(   )
A.見證了歐洲深厚的歷史底蘊
B.充分發揮育人教化的作用
C.折射出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
D.反映了科學革命迅猛發展
[答案] C
[解析] 據本題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歐洲國家的博物館追求珍奇物品和標本的齊全,這主要和西歐國家對外殖民擴張,從世界各地帶回陳列品有關,C項正確;歐洲國家建立的博物館內涉及海外地區的奇珍物品,說明其并不完全是歐洲歷史的見證,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博物館育人教化作用的相關論述,排除B項;博物館的建立與科學革命迅猛發展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
5.(2025·邯鄲)如圖所示為2020年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各類經費投入情況。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論是,當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  )
A.管理工作系統規范
B.社會參與潛力較大
C.與經濟的開發并重
D.得到社會廣泛重視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2020年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各類經費投入中,中央財政經費和地方財政經費占比很大,社會籌集經費較少,說明當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參與潛力較大,B項正確;材料說明當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參與潛力較大,未涉及管理工作系統規范情況,排除A項;材料說明當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參與潛力較大,“與經濟的開發并重”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說明當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參與潛力較大,不能體現當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得到社會廣泛重視,排除D項。
6.(2025·重慶模擬)2023年8月19日,來自中國、英國、巴基斯坦、伊朗等國的100余名專家學者相聚重慶大足,參加首屆“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論壇聚焦“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并發表重要宣言。這(  )
A.說明氣候變化已嚴重危及文物
B.旨在強調氣候研究工作的重要
C.體現了國際社會重視文化遺產
D.亟需形成文化遺產保護共同體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2023年8月多國學者聚集中國重慶,研討“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問題并發表宣言,體現了國際社會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重視,C項正確;據材料可知,各國學者討論的是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但材料中并沒有提及環境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排除A項;據材料可知,“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討論的是如何保護石窟寺,而不是在強調氣候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都是不同的,其形成背景和所處的環境也是千差萬別,不能用統一的方式來保護傳承,因此,形成文化遺產保護共同體是不科學的,排除D項。(共11張PPT)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第三十一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單元總結
〔網絡構建〕
〔拓展深化〕
一、文化傳承和保護的主要載體
1.學校教育
(1)古代官學和私學
①有利于保存與創新中國古代文化。
②有利于傳承儒家經典。
③有利于科舉制的不斷發展。
(2)大學教育
①大學能積極應對社會需求,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②大學中各種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創新文化。
③有利于為國家培養人才,提高國家科研能力,增強國家軟實力。
2.書刊印刷
(1)有利于文化普及、傳承,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
(2)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有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
(3)翻譯其他國家文化典籍,有利于借鑒吸收他國文化,補充發展本國文化。
(4)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擴大本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3.圖博館藏
(1)圖書館
①保存古籍:圖書館所保存的歷史文獻與人類古籍,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承。
②文獻開發:圖書館通過對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理、開發,方便讀者更好地利用。如今,圖書館更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使館藏文獻走向數字化。
③培養人才:圖書館,特別是高校當中有大量學術資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培養高級專業人才。
④教育功能:圖書館作為公共機構,通過提供書籍閱讀、開展各種系列講座與主題課堂,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
(2)博物館
①有利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形成品牌效應;結合地方民俗,推動旅游業發展。
②突出教育功能,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成為國民教育學習基地,利用館內的文化資源,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認同感。
③對外文物展出,向公眾展現中華文明的魅力,可增加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的認可。
二、保護世界遺產
1.必要性:世界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突出的普遍價值,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2.緊迫性
(1)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生態失衡,世界遺產不斷遭到破壞。
(2)難以抵御的自然災害和頻繁發生的戰爭。
(3)工業化、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二戰后表現更為突出。
3.重要性
(1)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是人類在社會發展中留下的不朽足跡。它們各自代表的獨特文明,反映了世界不同區域歷史發展的文化特征;它們的交匯融合,表現出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各種文明的相互交流及影響。
(2)人類的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見證,是當今世界各國各地區謀求和平與發展的歷史借鑒,是人類社會走向現代化,創造更高級文明的基礎、源泉和動力。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行的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舉措,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對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和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4.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
(1)歷史價值: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人們認識歷史文化的無比珍貴的教科書。這種價值不僅屬于當代人,也屬于未來的人類。
(2)世界價值:世界文化遺產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進行交流、促進了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寶貴資源。
(3)學術價值:世界文化遺產是進行學術研究尤其是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資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吉水县| 萨嘎县| 陆川县| 宁夏| 化德县| 宁德市| 仙游县| 三河市| 武胜县| 襄汾县| 年辖:市辖区| 抚州市| 区。| 平定县| 富顺县| 吉木萨尔县| 习水县| 囊谦县| 宝鸡市| 浪卡子县| 奎屯市| 玉溪市| 宁乡县| 萍乡市| 涟源市| 讷河市| 长沙县| 莆田市| 基隆市| 上栗县| 旬阳县| 牡丹江市| 乐业县| 融水| 固安县| 翁牛特旗| 漳浦县| 宁德市| 永康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