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20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斗、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實踐充分證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習近平你知道“五四青年節”的來歷嗎?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對中國革命的影響;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體會課堂探究的樂趣,汲取新知識的營養,讓我們一起 吧!進走課堂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材料一 根據《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記載……1912-1919年,中國新建廠礦有六百多家,新增資本達一億三千多萬元,超過了過去半個世紀……1912-1919年的7年間,工人罷工130次,僅1919年的前5個月就達19次。材料二 北京大學發行雜志多種,專以提倡過激派偽說。平時教授學生亦本此旨……審查學生舉動,幾類俄國過激派之所為。——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條事》材料三 “巴黎和會,各國都重在本國的權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爾遜總統十四條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話。”……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來直接解決可。”——陳獨秀政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激化階級矛盾經濟:“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國際:民族矛盾激化;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指明了方向【史料思考】 根據材料結合課本分析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是什么?1.五四運動(1)原因國際:日美加緊侵華,民族矛盾激化;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指明了方向國內思想: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政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激化階級矛盾經濟:“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導火線(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經過: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開始時間 1919年5月4日 1919年6月5日中心 北京 上海主力 學生 工人斗爭形勢 示威游行(罷課) 罷工、罷課、罷市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1)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經過: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3)結果: 取得了初步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根據北洋政府的指示,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的《凡爾賽和約》上簽字。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材料一 滬埠自青島問題發生后,學生二萬余人全體罷課,以抵制日貨、取消密約為名義,開會演說,發布傳單,紛擾業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學生被捕消息傳滬,晨間學生結團出發,先在南市要求商號罷閉……于是頃刻之間,南市一律罷閉……(10日)有火車、輪船機工及錢業大司務均罷工之事,人心大慌。——上海交通銀行1919年6月5日、10日電函材料二根據材料結合課本分析五四運動的性質與意義是什么?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一場徹底地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五四運動的性質1.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2.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3.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五四運動的意義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思考: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有何異同?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相同點 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不同點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革命前途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革命范疇 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時間:十月革命后(2)中心:北京、上海(3)概況:①在《新青年》“馬克思主義專號”上,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②1920年3月,李大釗又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③1920年,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投身于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翻譯和宣傳。一、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時間:十月革命后(2)中心:北京、上海(3)概況:1919年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1920年李大釗發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陳獨秀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4)意義: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根據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是什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必然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階級基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共產主義知識分子投身到工人群眾中去做宣傳組織工作,以他們為橋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逐步結合起來,從而產生了中國共產黨,而共產國際的幫助,促進加快了這一進程。——王檜林《中國現代史(1919-1949)》條件:(1)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及與工人運動相結合;(2)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李大釗開始建黨活動;(3)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背景: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工人運動持續發展2.標志: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的一艘游船上。3.中共一大內容:(1)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2)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3)成立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4)確定黨的中心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4.意義:(1)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2)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3)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4)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思考: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新”在哪里?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奮斗目標: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新的革命前途: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情境探究】從一大代表們年齡、求學或從教經歷看,他們具有什么特點?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匯在一起?他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他們如何思考中國革命的方向?熱血青年知識分子熱血青年知識分子文化素養好接受新思想的能力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中國共產黨的無產階級政黨屬性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定為奮斗目標,并強調要以革命手段實現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924-1927)1.國共合作的背景①“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②中共總結教訓,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③國民黨是中國各政黨中比較革命的政黨,有威信、有實力;④孫中山斗爭失敗,轉變思想,同意合作。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二)……半殖民地的中國,應該以國民革命運動為中心工作,以解除內外壓迫。(三)依中國社會的現狀,宜有一個勢力集中的黨為國民革命運動之大本營,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五)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大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共產黨黨員應加入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議決,此次全國大會亦通過此議決。——《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史料思考】結合史料和教材知識,分析國共合作的原因與條件是什么?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1924-1927)2.國共合作的標志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形成,也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1)時間:1924年1月(2)地點:廣州(3)主要內容:①討論國民黨的改組問題②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③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知識拓展】新舊三民主義之內容比較新發展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平均地權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平均地權(后提耕者有其田)節制資本明確提出反帝;反滿到民族平等增加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強調民權普遍性;反帝反封相結合“新”在反帝“新”在民權的普遍性和可行性“新”在更關注農民和工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3.國共合作的實踐——國民革命(1)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2)鞏固革命根據地: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東征成功(3)高潮:北伐戰爭開始時間 1926年對象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初步結果 ①殲滅吳、孫主力,革命勢力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②國民政府從廣州遷至武漢。(1)失敗標志:①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②1927年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軍北伐路線示意圖4.國共合作的破裂—國民革命失敗(2)失敗原因:客觀: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主觀:中共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對革命和軍隊的領導權。(3)經驗教訓:無產階級必須堅持對革命的領導權。掌握革命武裝,堅持武裝斗爭。【拓展】國民革命歷史功績(1)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2)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有重要作用。國民革命運動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開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裝;廣大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禮。危在旦夕中國革命,又將走向何方?中共三大1923北伐1926五四運動1919192119241925中共誕生國共合作形成廣州國民政府1927合作破裂革命失敗工農武裝割據1.1920年9月,陳獨秀在《談政治》中指出:“用革命的手段建設勞動階級(即無產階級)的國家,創造那禁止對內、對外一切掠奪的政治、法律,為現代社會第一需要。”陳獨秀這一言論( )A.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黨的最高綱領B.強調無產階級必須成為革命的領導力量C.主張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改造中國社會D.為黨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提供理論指導C2.1921年,中共一大通過決議“應該始終在完全獨立的立場上,只維護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關系”。但在1924年,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這種轉變( )A.基于對中國現實國情正確分析 B.標志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C.使中共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 D.為黨所犯右傾錯誤埋下隱患A3.習近平主席在某次講話中說,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這一運動是( ) A.護國運動 B.新文化運動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運動C4.毛澤東認為:“五四運動的的確確給第一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準備了人心,準備了思想,準備了干部。”這一評價主要是強調( )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B.它把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C.中國工人階級和學生的先鋒作用D.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奠基作用D5.1924年,共產黨員羅漢、王文明、王大鵬等在海南創辦農工職業學校。學校開設栽培、染織、雕刻等課程,同時講授社會發展史和政治常識,并介紹共產主義和新三民主義。1926年春,增設政治課,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此可知,該學校的創辦主要是為了( )A.立農務本,學以致用 B.實業救國,富裕海島C.普及教育,發達文化 D.扶助農工,喚醒民眾D荊棘、坎坷是磨礪開拓者意志的搖復;困難艱險,是開拓者前進路上的墊腳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