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大灣區萬閱聯盟2025年中考模擬化學試卷(二)1.(2025·廣東模擬)我國很多珍貴文物都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下列文物用到金屬材料的是A.瓷罐 B.銅奔馬C.玉如意 D.山水畫卷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瓷罐由陶瓷制成,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B、銅奔馬由銅的合金制成,銅合金屬于金屬材料,符合題意;C、玉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D、山水畫卷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材料有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合成材料,金屬和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來解答。2.(2025·廣東模擬)“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廢舊書籍應投入的垃圾箱是A. B.C. D.【答案】B【知識點】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解析】【解答】垃圾的分類有回收再利用、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而廢舊書籍、廢舊金屬和塑料屬于可回收物。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而廢舊書籍、廢舊金屬和塑料屬于可回收物來解答。3.(2025·廣東模擬)“化學史給人以智慧”,下列化學史不符合事實的是A.門捷列夫編制出元素周期表B.侯德榜最早發現并使用石蕊C.張青蓮主持測定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D.徐光憲提出稀土分離技術【答案】B【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門捷列夫主要編制了元素周期表,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B、石蕊是一種常用的酸堿指示劑,最早由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17世紀發現并使用; 侯德榜是中國著名化學家,主要貢獻是“侯氏制堿法”(聯合制堿工藝),與石蕊無關,不符合史實,符合題意;C、張青蓮測定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徐光憲提出稀土分離技術事實,創立了“串級萃取理論”,大幅提升了稀土分離效率,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了解化學發展史,知道各位科學家在化學領域中的貢獻來解答。門捷列夫主要編制了元素周期表,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發現使用石蕊,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張青蓮測定銦原子等的相對原子質量,徐光憲提出稀土分離技術來解答。4.(2025·廣東模擬)化學用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礎。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A.兩個硫酸根離子: B.三個氧原子:C.四個二氧化氮分子: D.五個水分子:【答案】D【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解答】A、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故兩個硫酸根離子表示為,該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B、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三個氧原子表示為3O,該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C、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四個二氧化氮分子表示為4NO2,該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D、分子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則五個水分子表示為5H2O,該書寫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元素符號表示一個原子,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右上方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來解答。5.(2025·廣東模擬)“珍愛生命,保障安全,守護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生產中添加過量的防腐劑B.為避免浪費,發霉的大米經高溫煮熟后再食用C.發現廚房內天然氣泄漏,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D.發生輕度煤氣中毒,立即將患者轉移到通風的地方【答案】D【知識點】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化學品、食品、藥品安全【解析】【解答】A、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生產中添加過量防腐劑會危害人體健康,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發霉的大米中含有毒物質黃曲霉素,而黃曲霉素經高溫后不會被破壞結構,不能食用,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天然氣是可燃性的氣體,若發現廚房內天然氣泄漏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可能因電打火引發火災或爆炸事件,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D、發生輕度煤氣中毒,立即轉移到通風的地方,避免繼續吸入一氧化碳,充分吸入氧氣,該操作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生命健康生活,食品中不能添加防腐劑,不能食用霉變的食物,否則會危害人體健康;天然氣是可燃氣體,在有限的空間中燃燒會產生爆炸事件,一氧化碳有毒來解答。6.(2025·廣東模擬)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我國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吃到了自己在“太空菜園”種的太空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是太空種菜的主要方式。(1)無土栽培需要將濃的營養液稀釋數倍后再施用,稀釋操作過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A.燒杯 B.量筒 C.酒精燈 D.玻璃棒(2)下列關于營養液中硝酸銨(NH4NO3)的說法正確的是A.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 B.可以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C.可以增強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 D.屬于復合肥(3)下列關于太空蔬菜的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蔬菜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B.太空蔬菜生長只需營養液C.太空蔬菜有輻射,不能食用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屬于物理變化【答案】(1)C(2)A(3)A【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實驗步驟及所需儀器為:計算、量取(量筒、膠頭滴管)、混勻(燒杯、玻璃棒)、裝瓶貼標簽,故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酒精燈。故答案為:C.(2)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氮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磷肥具有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而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故A說法正確,BC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3)A、太空蔬菜富含維生素,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太空蔬菜生長需營養液,也需要水,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太空蔬菜無輻射,可以食用,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1)根據溶液的稀釋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量筒、滴管、燒杯和玻璃棒來解答;(2)根據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氮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磷肥具有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來解答;(3)根據太空蔬菜生長需營養液和水,無輻射可以逐進植物的光漢作用,富含維生素營養素來解答。(1)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實驗步驟及所需儀器為:計算、量取(量筒、膠頭滴管)、混勻(燒杯、玻璃棒)、裝瓶貼標簽,故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酒精燈。故選C;(2)A、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故正確;B、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不可以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磷肥具有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故錯誤;C、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不可以增強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故錯誤;D、硝酸銨屬于氮肥,不屬于復合肥,故錯誤。故選A;(3)A、太空蔬菜富含維生素,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故正確;B、太空蔬菜生長只需營養液,也需要水,故錯誤;C、太空蔬菜無輻射,可以食用,故錯誤;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故選A。7.(2025·廣東模擬)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取CO2的操作、試劑和裝置選擇不合理的是A.選擇試劑 B.取用固體試劑C.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D.取用液體試劑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藥品的取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A、實驗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取用粉末狀固體時,應先把試管傾斜,再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最后把試管直立起來,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檢查氣密性時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中,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D、傾倒液體時瓶塞倒放,標簽朝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緩緩倒入,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碳酸鈣固體和稀鹽酸反應來解答;B、根據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是用鑰匙或紙槽取用,首先將試管橫放后將粉末狀藥品送入試管底部,然后直立試管后抽出鑰匙或紙槽來解答;C、根據制取氧氣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是先把導管放與水中后,再雙手掌緊貼試管外壁觀看導管口是否有氣泡來判別氣密性來解答;D、根據液體藥品的取用瓶塞倒放于桌面,細口瓶標簽面向手心,防止藥品腐蝕標簽來解答。8.(2025·廣東模擬)我國科研工作者開發出一種全新的高活性產氫催化劑“鉑——氮化鉬”。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鉬的原子序數為42 B.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5C.MoN中鉬的化合價為-3 D.鉬原子核內質子數為42【答案】C【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數字是原子序數,故鉬的原子序數是42,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國際單位是“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在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而在MoN中氮(N)通常顯示-3價,則鉬(Mo)的化合價應為+3,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左上角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而原子序數=質子數,鉬原子核內質子數為42,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質子數,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在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9.(2025·廣東模擬)《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荷葉有清暑化濕的功效。荷葉中含有荷葉堿,下列關于荷葉堿的說法正確的是A.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B.含有43個原子C.碳、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9:1 D.由四種元素組成【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荷葉堿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為,故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荷葉堿由荷葉堿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一個荷葉堿分子由19個碳原子、21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氮原子,共43個原子構成,該說法錯誤;C、荷葉堿中碳、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9:2,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荷葉堿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的,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構成來解答。10.(2025·廣東模擬)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勞動項目與所述化學知識沒有直接關聯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幫廚活動:燉湯時用網袋裝著湯料 利用了過濾原理B 學校清潔:用酒精對桌椅進行消毒 酒精可燃燒C 家務勞動:用白醋清洗壺中的水垢 白醋可與水垢反應D 學農活動:在酸性土壤中撒熟石灰 酸堿中和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燉湯時用網袋裝著湯料,作用是隔離湯料殘渣,利用了過濾原理,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質變性,“酒精可燃燒”與消毒無關,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白醋中的醋酸與水垢反應生成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故能用白醋洗壺中的水垢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熟石灰(氫氧化鈣)顯堿性,能與酸性土壤中的H+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B、根據酒精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來解答;C、根據醋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D、根據熟石灰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稱為中和反應來解答。11.(2025·廣東模擬)我國芯片蝕刻技術國際領先。利用NF3蝕刻硅芯片時的產物均為氣體,在蝕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殘留物,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丁為N2,空氣中丁的質量分數約為78%B.丙分子中的Si、F原子質量比為1:4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微觀粒子個數比為1:1D.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答案】D【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利用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在化學變化中遵守元素守恒,則丁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可能含有硅、氫元素,而丁是氣體;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故丁是氮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據化學方程式可知丁為N2,在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丙是SiF4,SiF4分子中的Si、F原子質量比為28:(19×4)=7:19,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微粒個數比為4:3,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氟化氮分子和硅反應生成氟化硅和氮氣的方程式的質量守恒定律和分子的個數比,以及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為78%,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來解答。12.(2025·廣東模擬)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t3℃時,甲的飽和溶液含溶質48gB.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2℃升溫至t3℃,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C.根據“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可知,曲線甲是Na2CO3的溶解度曲線D.t1℃時,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某溫度時的飽和溶液的質量未知,則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也未知,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B、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2℃升溫至t3℃,溶解度增大,溶質、溶劑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夏天曬鹽是因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經過蒸發結晶析出氯化鈉;“冬天撈堿”經過降溫結晶析出碳酸鈉,原因是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可知曲線甲是Na2CO3的溶解度曲線,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t1℃時,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可以降溫結晶,不同物質溶解度曲線的交叉點表示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相等,低溫下的飽和氯化鈉和碳酸鈉升溫均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均不變來解答。13.(2025·廣東模擬)根據下列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測定甲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 B.比較Zn和Fe的金屬活動性強弱C.稀釋濃硫酸 D.比較紅磷和白磷的著火點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電解水實驗;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金屬活動性的探究;稀釋濃硫酸;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A、該裝置沒有提供具體的測量方法和工具,無法直接讀取生成氣體的體積,該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B、試管中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不同,且金屬不同,該實驗沒有控制單一變量原則,故不能比較Zn和Fe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C、稀釋濃硫酸時應該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該操作正確,符合題意;D、水中的白磷沒有和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紅磷和氧氣接觸,且均不能燃燒,不能應用比較紅磷和白磷的著火點,該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電解水實驗正氧負氫,氣體體積的測定;比較不同金屬的活潑性需控制單一變量法來探究,濃硫酸的稀釋時將濃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白磷和紅磷需均與氧氣接觸并同時加熱來探究可燃物燃燒需溫度達到著火點來解答。14.(2025·廣東模擬)《天工開物》有關煉鐵的記載:凡鐵一爐載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從利便。扇爐風箱必用四人、六人帶拽。土化成鐵之后,從爐腰孔流出。煉鐵的簡易流程如圖所示。(1)上述煉鐵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 。(2)物質A的化學式為 ,反應Ⅰ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3)寫出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 。(4)生鐵和鋼在組成上最主要的區別是 ,寫出一種防止鐵制品銹蝕的方法: 。【答案】(1)空氣(2);化合反應(3)(4)含碳量不同;在鐵制品表面刷油漆【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化合反應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鐵的冶煉【解析】【解答】(1)上述煉鐵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和空氣;(2)木炭與空氣反應生成A,A與木炭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A為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反應Ⅰ符合多變一的化合反應;(3)反應Ⅱ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4)生鐵的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 0.03%~2%,兩者在組成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含碳量不同;鐵生銹的原理是鐵與水和氧氣共同作用,在鐵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隔絕氧氣和水,從而防止鐵生銹。【分析】(1)根據工業煉鐵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和空氣來解答;(2)根據碳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應是由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來解答;(3)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來解答;(4)根據生鐵和鋼均是鐵的合金,二者的含碳量不同;鐵和氧氣、水反應生成鐵銹,防止鐵生銹的措施是隔絕鐵與氧氣或水的接觸來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上述煉鐵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和空氣,故填:空氣;(2)木炭與空氣反應生成A,A與木炭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A為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反應Ⅰ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3)反應Ⅱ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4)生鐵的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 0.03%~2%,兩者在組成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含碳量不同;鐵生銹是鐵與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鐵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隔絕氧氣和水,從而防止鐵生銹。(合理即可)15.(2025·廣東模擬)苯甲酸鈉(C6H5COONa)又叫作安息香酸鈉,常溫下是白色顆粒或晶體粉末,味道微甜,在空氣中能穩定存在,可溶于水和多種有機溶劑,是一種應用廣泛、低毒性的防腐保鮮劑,在國家規定的用量范圍內允許使用,市場需求量大。例如:醬油中一般會加入苯甲酸鈉,否則很容易滋生微生物。除此之外,苯甲酸鈉還應用于多種食品中,如食醋(某品牌食醋的配料表見下表)、飲料等。苯甲酸鈉的殺菌抑菌作用依賴于食品的pH值,其殺菌抑菌作用隨酸度的增大而增強,在堿性條件下則失效,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2.5~4.0。苯甲酸鈉與酸反應會析出苯甲酸(C6H5COOH),苯甲酸與碳酸鹽反應會有氣泡生成。品名:××香醋 配料:水、糯米、麩皮、大米、大曲(小麥、大麥、豌豆)、白砂糖、食用鹽、苯甲酸鈉 …… 總酸:≥4.50g/100mL 保質期:24個月 儲存方法:陰涼、干燥、通風依據上文,回答問題。(1)苯甲酸鈉也稱作 。(2)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苯甲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苯甲酸鈉抗菌、防腐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 ,此時溶液呈 (填“酸”“堿”或“中”)性。(4)配料表中含有各類營養物質,其中含糖類的有麩皮、大米、大曲、白砂糖、 。【答案】(1)安息香酸鈉(2);(3);酸(4)糯米【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文中明確提到 “苯甲酸鈉又叫作安息香酸鈉” 。(2)苯甲酸(C6H5CO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文中指出 “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2.5~4.0”,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4)在配料表中,麩皮、大米、大曲、白砂糖都含有糖類,糯米也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苯甲酸鈉又叫作安息香酸鈉來解答;(2)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3)根據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來解答;(4)根據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而大米、小麥和玉米屬于糖類食物來解答。(1)文中明確提到 “苯甲酸鈉又叫作安息香酸鈉” 。(2)苯甲酸(C6H5CO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文中指出 “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2.5~4.0”,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4)在配料表中,麩皮、大米、大曲、白砂糖都含有糖類,糯米也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16.(2025·廣東模擬)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回答下列實驗的有關問題。(1)實驗室常用實驗Ⅰ中的裝置制取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制得的氧氣做實驗Ⅱ時,需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3)做實驗Ⅲ時,若測量結果偏小,則原因可能是 (答一點)。(4)做實驗Ⅳ時,根據試管 (填字母)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比較試管A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另一條件是與 接觸。(5)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i.制淡水。膜分離技術能使海水淡化:分離膜能使水分子通過,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下圖中,給右側海水加壓的目的是 。ii.制鹽。由粗鹽到精鹽需要經過的步驟之一是過濾(如下圖所示)。a.使用的實驗用品(試劑除外)有: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 。b.如果實驗中發現濾液仍渾濁,那么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iii.封存CO2.將捕集到的CO2封存于海底深處,可有效緩解 問題。【答案】(1)(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3)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4)AB;水(5)持續增大壓強,提高水分子的通過速率;濾紙;更換濾紙再過濾一次;溫室效應增強【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粗鹽提純;海洋中的資源;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解析】【解答】(1)實驗Ⅰ中裝置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且試管口有一團棉花,則實驗室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原理是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故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需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若測量結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等;(4)A試管中鐵釘同時與水和氧氣接觸,生銹;B試管中鐵釘只與水接觸,不生銹;C試管中鐵釘只與氧氣接觸,不生銹;對比試管AB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比較試管A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另一條件是與水接觸;(5)給右側海水加壓的目的是持續增大壓強,提高水分子的通過速率;過濾需要的實驗用品: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濾紙;如果實驗中發現濾液仍渾濁,那么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更換濾紙再過濾一次;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因此將捕集到的封存于海底深處,可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增強的問題。【分析】(1)根據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試管口有棉花防止粉末堵塞導管來解答;(2)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來解答;(3)根據實驗室測定空氣中的氧氣體積分數時,紅磷不足或裝置漏氣均會造成體積分數偏小來解答;(4)根據鐵、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氧化鐵來解答;(5)根據加壓使海水快速通過分離膜進行海水淡化處理,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若過濾時濾紙破壞或液體高于濾紙等錯誤操作或造成濾液渾濁,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封存二氧化碳減緩溫室響應來解答。(1)實驗Ⅰ中裝置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且試管口有一團棉花,則實驗室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原理是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需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若測量結果偏小,則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等;(4)A試管中鐵釘同時與水和氧氣接觸,生銹;B試管中鐵釘只與水接觸,不生銹;C試管中鐵釘只與氧氣接觸,不生銹;對比試管AB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比較試管A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另一條件是與水接觸;(5)給右側海水加壓的目的是持續增大壓強,提高水分子的通過速率;過濾需要的實驗用品: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濾紙;如果實驗中發現濾液仍渾濁,那么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更換濾紙再過濾一次;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因此將捕集到的封存于海底深處,可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增強的問題。17.(2025·廣東模擬)興趣小組收集了某鹽堿地表面的白色晶體,并對其進行成分分析。【查閱資料】鹽地主要含NaCl和Na2SO4,堿地主要含Na2CO3;BaCO3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BaSO4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和稀鹽酸;AgCl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和稀硝酸;Ag2SO4為白色固體,微溶于水。【方案研討】(1)填寫下列表格。方案 方案設計 預期現象與結論及評價交流1 取樣,滴加稀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 若有氣泡產生,則含有 2 取樣,溶解,滴加適量BaCl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沉淀 若產生沉淀,則含有Na2SO4.老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原因是 3 取樣,溶解,滴加過量BaCl2溶液,過濾,取少量濾液,滴加AgNO3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沉淀 若產生沉淀,則含有NaCl。NaCl反應后生成AgCl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原因是 【方案優化】(2)有同學針對方案2提出:過濾反應后的液體,然后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若濾渣部分溶解,則證明樣品中含有Na2SO4.老師指出該方案還是不嚴謹,理由是 。你的改進建議是 。(3)將方案3中的BaCl2溶液換成 (填字母)。A.C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稀硫酸【實驗及結果】實施最終優化的方案,結果表明該白色晶體中含有NaCl、Na2CO3、Na2SO4。【答案】碳酸鈉;與反應生成的也為白色沉淀;;滴加溶液會引入氯離子(或與反應也會生成AgCl沉淀);加入少量稀鹽酸,不能確保完全溶解;加入足量稀鹽酸與濾渣充分反應再判斷;B【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碳酸鈉和稀鹽酸能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取樣滴加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則含有碳酸鈉;取樣溶解,滴加適量BaCl2溶液,若產生沉淀,則含有Na2SO4;老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的原因是與反應生成的也為白色沉淀;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鈉沉淀和氯化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是因為滴加溶液會引入氯離子(或與反應也會生成AgCl沉淀);(2)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不能確保完全溶解,不能證明樣品中含有Na2SO4;改進建議是加入足量稀鹽酸與濾渣充分反應再判斷;(3)將方案3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是為了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A、氯化鈣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氯化鈉,硫酸鈣微溶于水,現象不明顯,不符合題意;B、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有表示沉淀產生,符合題意;C、稀硫酸和硫酸鈉不反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能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鋇和硫酸根結合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氯化鋇和碳酸根結合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氯化鋇和陰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硫酸鋇、氯化銀不溶于酸,而碳酸鹽沉淀溶于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來解答。18.(2025·廣東模擬)以鈦石膏為主要原料制備碳酸鈣粉體和硫酸銨,為鈦石膏的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生產工藝流程簡圖如圖所示。鈦石膏漿液的主要成分為CaSO4、氨水(NH3·H2O)。(1)操作Ⅰ的名稱是 。(2)在鈦石膏漿液中加入碳酸氫銨,主要發生了下面兩個反應,請補充完整化學方程式并回答問題:a. b. ,此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3)根據流程圖可判斷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請寫出硫酸銨的一種用途: 。(4)根據實驗可得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隨反應溫度、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則制備碳酸鈣和硫酸銨的最佳條件是 。【答案】(1)過濾(2);;復分解反應(3)增大;作氮肥(4)溫度為,反應時間為40min【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操作Ⅰ將難溶性固體與液體進行了分離,其名稱是過濾,故填過濾。(2)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該反應前出現了2個氮原子、10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4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2個氮原子、8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則反應后商榷的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存在于( )中,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H2O。b、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分析可知,碳酸銨和硫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2CO3+CaSO4=CaCO3↓+(NH4)2SO4;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而該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3)根據流程圖可知,硫酸銨溶液發生冷卻結晶形成硫酸銨晶體,說明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而硫酸銨中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4)由圖可知,當溫度為60℃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當反應時間為40min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所以制備碳酸鈣和硫酸銨的最佳條件是溫度為60℃,反應時間為40min。【分析】(1)根據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2)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來解答;(3)根據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來解答;(4)根據圖示可知,在60℃和反應時間為40min時硫酸銨和碳酸鈣的分解率最高來解答。(1)4由圖可知,操作Ⅰ將難溶性固體與液體進行了分離,其名稱是過濾,故填過濾。(2)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出現了2個氮原子、10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4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2個氮原子、8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后商榷的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存在于( )中,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H2O,故填H2O。b、碳酸銨和硫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2CO3+CaSO4=CaCO3↓+(NH4)2SO4,故填CaCO3↓+(NH4)2SO4;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故填復分解反應。(3)根據流程圖可知,硫酸銨溶液發生冷卻結晶形成硫酸銨晶體,說明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硫酸銨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填氮肥。(4)由圖甲可知,當溫度為60℃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當反應時間為40min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所以制備碳酸鈣和硫酸銨的最佳條件是溫度為60℃,反應時間為40min,故填溫度為60℃,反應時間為40min。19.(2025·廣東模擬)銅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通訊和新能源等行業。往酸性廢液[主要含Fe2(SO4)3、FeSO4和CuSO4]中加入鐵粉可以實現銅的再生利用。(1)將鐵粉加入酸性廢液中,為了反應能充分進行,可進行 操作。(2)某種酸性廢液中銅含量為0.56g/L,現處理1000L該種酸性廢液,理論上至少需要 g鐵粉用于置換酸性廢液中的銅(寫出計算過程)。(3)用鐵回收酸性廢液中銅的過程可能發生的反應如下:i .Fe+CuSO4=Cu+FeSO4ii.Fe+Fe2(SO4)3=3FeSO4iii.Fe+H2SO4=FeSO4+H2↑iv.Cu+Fe2(SO4)3=2FeSO4+CuSO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多選,填字母)。A.從發生的反應可知鐵粉的消耗量較大B.Fe2(SO4)3的存在可能會影響到銅的回收C.酸性廢液中的酸會消耗鐵粉,可以加入過量NaOH中和D.產生的大量FeSO4可回收利用【答案】(1)攪拌(2)解:1000L該種酸性廢液中銅的質量為。 設至少需要鐵粉的質量為。 答:理論上至少需要490g鐵粉用于置換酸性廢液中的銅。(3)A;B;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鹽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1)將鐵粉加入酸性廢液中,為了反應能充分進行,可進行攪拌來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2) 解:1000L該種酸性廢液中銅的質量為。設至少需要鐵粉的質量為。答:理論上至少需要490g鐵粉用于置換酸性廢液中的銅。(3)A、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鐵粉不僅用于置換銅(反應 i),還可能被廢液中的 Fe3+(反應 ii)和酸(反應 iii)消耗,因此總消耗量較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Fe2(SO4)3的存在會導致反應 ii(消耗鐵粉)和反應 iv(將已置換的銅重新氧化為 Cu2+),影響銅的回收效率,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酸性廢液中的酸會消耗鐵粉,加入過量 NaOH 雖可中和酸,但會引入 Na+,并使 Cu2+、Fe2+、Fe3+等沉淀為氫氧化物(如 Cu(OH)2),導致后續銅回收困難,不符合回收銅的目的,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反應生成大量的 FeSO4,可回收再利用,體現資源的再利用,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D.【分析】(1)根據鐵和酸反應生成亞鐵鹽和氫氣,攪拌加快反應速度來解答;(2)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的方程式中已知銅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鐵的質量來解答;(3)根據鐵比銅活潑,單質鐵和三價鐵溶液反應生成二價亞鐵溶液,鐵比氫活潑,銅和三價鐵溶液反應生成二價鐵溶液和銅溶液來解答。(1)將鐵粉加入酸性廢液中,為了反應能充分進行,可進行攪拌操作,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2)見答案;(3)A、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鐵粉不僅用于置換銅(反應 i),還可能被廢液中的 Fe3+(反應 ii)和酸(反應 iii)消耗,因此總消耗量較大,故選項說法正確;B、Fe2(SO4)3的存在會導致反應 ii(消耗鐵粉)和反應 iv(將已置換的銅重新氧化為 Cu2+),影響銅的回收效率,故選項說法正確;C、酸性廢液中的酸會消耗鐵粉,加入過量 NaOH 雖可中和酸,但會引入 Na+,并使 Cu2+、Fe2+、Fe3+等沉淀為氫氧化物(如 Cu(OH)2),導致后續銅回收困難,不符合回收銅的目的,故選項說法錯誤;D、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反應生成大量的 FeSO4,可回收再利用,體現資源的再利用,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BD。1 / 1廣東省大灣區萬閱聯盟2025年中考模擬化學試卷(二)1.(2025·廣東模擬)我國很多珍貴文物都記載著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下列文物用到金屬材料的是A.瓷罐 B.銅奔馬C.玉如意 D.山水畫卷A.A B.B C.C D.D2.(2025·廣東模擬)“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廢舊書籍應投入的垃圾箱是A. B.C. D.3.(2025·廣東模擬)“化學史給人以智慧”,下列化學史不符合事實的是A.門捷列夫編制出元素周期表B.侯德榜最早發現并使用石蕊C.張青蓮主持測定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D.徐光憲提出稀土分離技術4.(2025·廣東模擬)化學用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基礎。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A.兩個硫酸根離子: B.三個氧原子:C.四個二氧化氮分子: D.五個水分子:5.(2025·廣東模擬)“珍愛生命,保障安全,守護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生產中添加過量的防腐劑B.為避免浪費,發霉的大米經高溫煮熟后再食用C.發現廚房內天然氣泄漏,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D.發生輕度煤氣中毒,立即將患者轉移到通風的地方6.(2025·廣東模擬)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我國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吃到了自己在“太空菜園”種的太空蔬菜,無土栽培技術是太空種菜的主要方式。(1)無土栽培需要將濃的營養液稀釋數倍后再施用,稀釋操作過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A.燒杯 B.量筒 C.酒精燈 D.玻璃棒(2)下列關于營養液中硝酸銨(NH4NO3)的說法正確的是A.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 B.可以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C.可以增強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 D.屬于復合肥(3)下列關于太空蔬菜的說法正確的是A.太空蔬菜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B.太空蔬菜生長只需營養液C.太空蔬菜有輻射,不能食用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屬于物理變化7.(2025·廣東模擬)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取CO2的操作、試劑和裝置選擇不合理的是A.選擇試劑 B.取用固體試劑C.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D.取用液體試劑A.A B.B C.C D.D8.(2025·廣東模擬)我國科研工作者開發出一種全新的高活性產氫催化劑“鉑——氮化鉬”。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鉬的原子序數為42 B.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5C.MoN中鉬的化合價為-3 D.鉬原子核內質子數為429.(2025·廣東模擬)《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荷葉有清暑化濕的功效。荷葉中含有荷葉堿,下列關于荷葉堿的說法正確的是A.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B.含有43個原子C.碳、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9:1 D.由四種元素組成10.(2025·廣東模擬)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勞動項目與所述化學知識沒有直接關聯的是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A 幫廚活動:燉湯時用網袋裝著湯料 利用了過濾原理B 學校清潔:用酒精對桌椅進行消毒 酒精可燃燒C 家務勞動:用白醋清洗壺中的水垢 白醋可與水垢反應D 學農活動:在酸性土壤中撒熟石灰 酸堿中和A.A B.B C.C D.D11.(2025·廣東模擬)我國芯片蝕刻技術國際領先。利用NF3蝕刻硅芯片時的產物均為氣體,在蝕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殘留物,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丁為N2,空氣中丁的質量分數約為78%B.丙分子中的Si、F原子質量比為1:4C.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微觀粒子個數比為1:1D.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12.(2025·廣東模擬)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t3℃時,甲的飽和溶液含溶質48gB.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2℃升溫至t3℃,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C.根據“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可知,曲線甲是Na2CO3的溶解度曲線D.t1℃時,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13.(2025·廣東模擬)根據下列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A.測定甲管中生成氣體的體積 B.比較Zn和Fe的金屬活動性強弱C.稀釋濃硫酸 D.比較紅磷和白磷的著火點A.A B.B C.C D.D14.(2025·廣東模擬)《天工開物》有關煉鐵的記載:凡鐵一爐載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從利便。扇爐風箱必用四人、六人帶拽。土化成鐵之后,從爐腰孔流出。煉鐵的簡易流程如圖所示。(1)上述煉鐵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 。(2)物質A的化學式為 ,反應Ⅰ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3)寫出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 。(4)生鐵和鋼在組成上最主要的區別是 ,寫出一種防止鐵制品銹蝕的方法: 。15.(2025·廣東模擬)苯甲酸鈉(C6H5COONa)又叫作安息香酸鈉,常溫下是白色顆粒或晶體粉末,味道微甜,在空氣中能穩定存在,可溶于水和多種有機溶劑,是一種應用廣泛、低毒性的防腐保鮮劑,在國家規定的用量范圍內允許使用,市場需求量大。例如:醬油中一般會加入苯甲酸鈉,否則很容易滋生微生物。除此之外,苯甲酸鈉還應用于多種食品中,如食醋(某品牌食醋的配料表見下表)、飲料等。苯甲酸鈉的殺菌抑菌作用依賴于食品的pH值,其殺菌抑菌作用隨酸度的增大而增強,在堿性條件下則失效,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2.5~4.0。苯甲酸鈉與酸反應會析出苯甲酸(C6H5COOH),苯甲酸與碳酸鹽反應會有氣泡生成。品名:××香醋 配料:水、糯米、麩皮、大米、大曲(小麥、大麥、豌豆)、白砂糖、食用鹽、苯甲酸鈉 …… 總酸:≥4.50g/100mL 保質期:24個月 儲存方法:陰涼、干燥、通風依據上文,回答問題。(1)苯甲酸鈉也稱作 。(2)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會生成苯甲酸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苯甲酸鈉抗菌、防腐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 ,此時溶液呈 (填“酸”“堿”或“中”)性。(4)配料表中含有各類營養物質,其中含糖類的有麩皮、大米、大曲、白砂糖、 。16.(2025·廣東模擬)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回答下列實驗的有關問題。(1)實驗室常用實驗Ⅰ中的裝置制取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用制得的氧氣做實驗Ⅱ時,需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3)做實驗Ⅲ時,若測量結果偏小,則原因可能是 (答一點)。(4)做實驗Ⅳ時,根據試管 (填字母)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比較試管A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另一條件是與 接觸。(5)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i.制淡水。膜分離技術能使海水淡化:分離膜能使水分子通過,而海水中各種離子不能通過。下圖中,給右側海水加壓的目的是 。ii.制鹽。由粗鹽到精鹽需要經過的步驟之一是過濾(如下圖所示)。a.使用的實驗用品(試劑除外)有: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 。b.如果實驗中發現濾液仍渾濁,那么還需進行的操作是 。iii.封存CO2.將捕集到的CO2封存于海底深處,可有效緩解 問題。17.(2025·廣東模擬)興趣小組收集了某鹽堿地表面的白色晶體,并對其進行成分分析。【查閱資料】鹽地主要含NaCl和Na2SO4,堿地主要含Na2CO3;BaCO3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BaSO4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和稀鹽酸;AgCl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和稀硝酸;Ag2SO4為白色固體,微溶于水。【方案研討】(1)填寫下列表格。方案 方案設計 預期現象與結論及評價交流1 取樣,滴加稀鹽酸,觀察是否產生氣泡 若有氣泡產生,則含有 2 取樣,溶解,滴加適量BaCl2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沉淀 若產生沉淀,則含有Na2SO4.老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原因是 3 取樣,溶解,滴加過量BaCl2溶液,過濾,取少量濾液,滴加AgNO3溶液,觀察是否產生沉淀 若產生沉淀,則含有NaCl。NaCl反應后生成AgCl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原因是 【方案優化】(2)有同學針對方案2提出:過濾反應后的液體,然后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若濾渣部分溶解,則證明樣品中含有Na2SO4.老師指出該方案還是不嚴謹,理由是 。你的改進建議是 。(3)將方案3中的BaCl2溶液換成 (填字母)。A.C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稀硫酸【實驗及結果】實施最終優化的方案,結果表明該白色晶體中含有NaCl、Na2CO3、Na2SO4。18.(2025·廣東模擬)以鈦石膏為主要原料制備碳酸鈣粉體和硫酸銨,為鈦石膏的綜合利用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生產工藝流程簡圖如圖所示。鈦石膏漿液的主要成分為CaSO4、氨水(NH3·H2O)。(1)操作Ⅰ的名稱是 。(2)在鈦石膏漿液中加入碳酸氫銨,主要發生了下面兩個反應,請補充完整化學方程式并回答問題:a. b. ,此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3)根據流程圖可判斷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減小”),請寫出硫酸銨的一種用途: 。(4)根據實驗可得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隨反應溫度、反應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則制備碳酸鈣和硫酸銨的最佳條件是 。19.(2025·廣東模擬)銅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通訊和新能源等行業。往酸性廢液[主要含Fe2(SO4)3、FeSO4和CuSO4]中加入鐵粉可以實現銅的再生利用。(1)將鐵粉加入酸性廢液中,為了反應能充分進行,可進行 操作。(2)某種酸性廢液中銅含量為0.56g/L,現處理1000L該種酸性廢液,理論上至少需要 g鐵粉用于置換酸性廢液中的銅(寫出計算過程)。(3)用鐵回收酸性廢液中銅的過程可能發生的反應如下:i .Fe+CuSO4=Cu+FeSO4ii.Fe+Fe2(SO4)3=3FeSO4iii.Fe+H2SO4=FeSO4+H2↑iv.Cu+Fe2(SO4)3=2FeSO4+CuSO4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多選,填字母)。A.從發生的反應可知鐵粉的消耗量較大B.Fe2(SO4)3的存在可能會影響到銅的回收C.酸性廢液中的酸會消耗鐵粉,可以加入過量NaOH中和D.產生的大量FeSO4可回收利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常見金屬的特性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瓷罐由陶瓷制成,陶瓷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B、銅奔馬由銅的合金制成,銅合金屬于金屬材料,符合題意;C、玉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不符合題意;D、山水畫卷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材料有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合成材料,金屬和合金屬于金屬材料來解答。2.【答案】B【知識點】幾種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圖標【解析】【解答】垃圾的分類有回收再利用、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而廢舊書籍、廢舊金屬和塑料屬于可回收物。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廚房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而廢舊書籍、廢舊金屬和塑料屬于可回收物來解答。3.【答案】B【知識點】化學相關人物及貢獻【解析】【解答】A、門捷列夫主要編制了元素周期表,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B、石蕊是一種常用的酸堿指示劑,最早由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在17世紀發現并使用; 侯德榜是中國著名化學家,主要貢獻是“侯氏制堿法”(聯合制堿工藝),與石蕊無關,不符合史實,符合題意;C、張青蓮測定銦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 ,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D、徐光憲提出稀土分離技術事實,創立了“串級萃取理論”,大幅提升了稀土分離效率,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了解化學發展史,知道各位科學家在化學領域中的貢獻來解答。門捷列夫主要編制了元素周期表,愛爾蘭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發現使用石蕊,侯德榜發明“侯氏制堿法,張青蓮測定銦原子等的相對原子質量,徐光憲提出稀土分離技術來解答。4.【答案】D【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解答】A、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故兩個硫酸根離子表示為,該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B、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故三個氧原子表示為3O,該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C、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故四個二氧化氮分子表示為4NO2,該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D、分子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則五個水分子表示為5H2O,該書寫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元素符號表示一個原子,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右上方的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來解答。5.【答案】D【知識點】有害化學物質的性質與人體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化學品、食品、藥品安全【解析】【解答】A、為延長食品的保質期,生產中添加過量防腐劑會危害人體健康,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發霉的大米中含有毒物質黃曲霉素,而黃曲霉素經高溫后不會被破壞結構,不能食用,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天然氣是可燃性的氣體,若發現廚房內天然氣泄漏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可能因電打火引發火災或爆炸事件,該操作錯誤,不符合題意;D、發生輕度煤氣中毒,立即轉移到通風的地方,避免繼續吸入一氧化碳,充分吸入氧氣,該操作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生命健康生活,食品中不能添加防腐劑,不能食用霉變的食物,否則會危害人體健康;天然氣是可燃氣體,在有限的空間中燃燒會產生爆炸事件,一氧化碳有毒來解答。6.【答案】(1)C(2)A(3)A【知識點】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點及其判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解答】(1)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實驗步驟及所需儀器為:計算、量取(量筒、膠頭滴管)、混勻(燒杯、玻璃棒)、裝瓶貼標簽,故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酒精燈。故答案為:C.(2)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氮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磷肥具有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而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故A說法正確,BC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3)A、太空蔬菜富含維生素,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太空蔬菜生長需營養液,也需要水,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太空蔬菜無輻射,可以食用,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1)根據溶液的稀釋需要用到的儀器有量筒、滴管、燒杯和玻璃棒來解答;(2)根據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氮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磷肥具有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來解答;(3)根據太空蔬菜生長需營養液和水,無輻射可以逐進植物的光漢作用,富含維生素營養素來解答。(1)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實驗步驟及所需儀器為:計算、量取(量筒、膠頭滴管)、混勻(燒杯、玻璃棒)、裝瓶貼標簽,故不需要用到的儀器是:酒精燈。故選C;(2)A、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故正確;B、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不可以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磷肥具有增強蔬菜的抗寒抗旱能力,故錯誤;C、硝酸銨屬于氮肥,可以促進蔬菜莖葉生長,不可以增強蔬菜的抗病蟲害能力,故錯誤;D、硝酸銨屬于氮肥,不屬于復合肥,故錯誤。故選A;(3)A、太空蔬菜富含維生素,可以為航天員補充維生素,故正確;B、太空蔬菜生長只需營養液,也需要水,故錯誤;C、太空蔬菜無輻射,可以食用,故錯誤;D、太空蔬菜光合作用,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故錯誤。故選A。7.【答案】D【知識點】藥品的取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解析】【解答】A、實驗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取用粉末狀固體時,應先把試管傾斜,再用藥匙(或紙槽)把藥品送到試管底部,最后把試管直立起來,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C、檢查氣密性時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中,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該操作正確,不符合題意;D、傾倒液體時瓶塞倒放,標簽朝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緩緩倒入,該操作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A、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碳酸鈣固體和稀鹽酸反應來解答;B、根據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是用鑰匙或紙槽取用,首先將試管橫放后將粉末狀藥品送入試管底部,然后直立試管后抽出鑰匙或紙槽來解答;C、根據制取氧氣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是先把導管放與水中后,再雙手掌緊貼試管外壁觀看導管口是否有氣泡來判別氣密性來解答;D、根據液體藥品的取用瓶塞倒放于桌面,細口瓶標簽面向手心,防止藥品腐蝕標簽來解答。8.【答案】C【知識點】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數字是原子序數,故鉬的原子序數是42,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故鉬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5.96,國際單位是“1”,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在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而在MoN中氮(N)通常顯示-3價,則鉬(Mo)的化合價應為+3,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D、左上角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而原子序數=質子數,鉬原子核內質子數為42,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角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質子數,下方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在化合物中正負價的代數和為0來解答。9.【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荷葉堿中C、H、N、O元素的質量比為,故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荷葉堿由荷葉堿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一個荷葉堿分子由19個碳原子、21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和1個氮原子,共43個原子構成,該說法錯誤;C、荷葉堿中碳、氧原子的個數比為19:2,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荷葉堿由C、H、N、O四種元素組成的,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構成來解答。10.【答案】B【知識點】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中和反應及其應用;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解析】【解答】A、燉湯時用網袋裝著湯料,作用是隔離湯料殘渣,利用了過濾原理,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質變性,“酒精可燃燒”與消毒無關,說法錯誤,符合題意;C、白醋中的醋酸與水垢反應生成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故能用白醋洗壺中的水垢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熟石灰(氫氧化鈣)顯堿性,能與酸性土壤中的H+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A、根據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B、根據酒精具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來解答;C、根據醋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D、根據熟石灰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稱為中和反應來解答。11.【答案】D【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化學式的相關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解答】利用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在化學變化中遵守元素守恒,則丁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可能含有硅、氫元素,而丁是氣體;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故丁是氮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據化學方程式可知丁為N2,在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約為78%,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丙是SiF4,SiF4分子中的Si、F原子質量比為28:(19×4)=7:19,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和乙的微粒個數比為4:3,該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根據反應模型圖分析可知,氟化氮分子和硅反應生成氟化硅和氮氣的方程式的質量守恒定律和分子的個數比,以及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為78%,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來解答。12.【答案】A【知識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解析】【解答】A、某溫度時的飽和溶液的質量未知,則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也未知,該說法錯誤,符合題意;B、將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2℃升溫至t3℃,溶解度增大,溶質、溶劑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夏天曬鹽是因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經過蒸發結晶析出氯化鈉;“冬天撈堿”經過降溫結晶析出碳酸鈉,原因是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可知曲線甲是Na2CO3的溶解度曲線,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t1℃時,NaCl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可以恒溫蒸發溶劑結晶,碳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可以降溫結晶,不同物質溶解度曲線的交叉點表示該溫度下的溶解度相等,低溫下的飽和氯化鈉和碳酸鈉升溫均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均不變來解答。13.【答案】C【知識點】電解水實驗;燃燒的條件與滅火原理探究;金屬活動性的探究;稀釋濃硫酸;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解析】【解答】A、該裝置沒有提供具體的測量方法和工具,無法直接讀取生成氣體的體積,該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B、試管中的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不同,且金屬不同,該實驗沒有控制單一變量原則,故不能比較Zn和Fe的金屬活動性強弱,不符合題意;C、稀釋濃硫酸時應該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該操作正確,符合題意;D、水中的白磷沒有和氧氣接觸,銅片上的紅磷和氧氣接觸,且均不能燃燒,不能應用比較紅磷和白磷的著火點,該操作不能達到實驗目的,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根據電解水實驗正氧負氫,氣體體積的測定;比較不同金屬的活潑性需控制單一變量法來探究,濃硫酸的稀釋時將濃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斷攪拌來加快散熱速度,白磷和紅磷需均與氧氣接觸并同時加熱來探究可燃物燃燒需溫度達到著火點來解答。14.【答案】(1)空氣(2);化合反應(3)(4)含碳量不同;在鐵制品表面刷油漆【知識點】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化合反應及其應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鐵的冶煉【解析】【解答】(1)上述煉鐵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和空氣;(2)木炭與空氣反應生成A,A與木炭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A為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反應Ⅰ符合多變一的化合反應;(3)反應Ⅱ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4)生鐵的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 0.03%~2%,兩者在組成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含碳量不同;鐵生銹的原理是鐵與水和氧氣共同作用,在鐵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隔絕氧氣和水,從而防止鐵生銹。【分析】(1)根據工業煉鐵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和空氣來解答;(2)根據碳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應是由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來解答;(3)根據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來解答;(4)根據生鐵和鋼均是鐵的合金,二者的含碳量不同;鐵和氧氣、水反應生成鐵銹,防止鐵生銹的措施是隔絕鐵與氧氣或水的接觸來解答。(1)由流程圖可知,上述煉鐵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鐵礦石、木炭和空氣,故填:空氣;(2)木炭與空氣反應生成A,A與木炭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故A為二氧化碳,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碳高溫生成一氧化碳,反應Ⅰ符合多變一,屬于化合反應;(3)反應Ⅱ為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4)生鐵的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 0.03%~2%,兩者在組成上最主要的區別是含碳量不同;鐵生銹是鐵與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鐵制品表面刷油漆可以隔絕氧氣和水,從而防止鐵生銹。(合理即可)15.【答案】(1)安息香酸鈉(2);(3);酸(4)糯米【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生命活動與六大營養素;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化學式的相關計算【解析】【解答】(1)文中明確提到 “苯甲酸鈉又叫作安息香酸鈉” 。(2)苯甲酸(C6H5CO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文中指出 “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2.5~4.0”,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4)在配料表中,麩皮、大米、大曲、白砂糖都含有糖類,糯米也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分析】(1)根據題意可知,苯甲酸鈉又叫作安息香酸鈉來解答;(2)根據物質由元素組成以及元素的質量,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來解答;(3)根據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來解答;(4)根據六大營養素是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油脂和維生素,而大米、小麥和玉米屬于糖類食物來解答。(1)文中明確提到 “苯甲酸鈉又叫作安息香酸鈉” 。(2)苯甲酸(C6H5CO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苯甲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苯甲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文中指出 “苯甲酸鈉作為防腐劑的最適宜的pH范圍為2.5~4.0”,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4)在配料表中,麩皮、大米、大曲、白砂糖都含有糖類,糯米也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16.【答案】(1)(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3)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4)AB;水(5)持續增大壓強,提高水分子的通過速率;濾紙;更換濾紙再過濾一次;溫室效應增強【知識點】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氧氣的實驗室制法;粗鹽提純;海洋中的資源;探究金屬銹蝕的條件【解析】【解答】(1)實驗Ⅰ中裝置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且試管口有一團棉花,則實驗室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原理是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故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需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若測量結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等;(4)A試管中鐵釘同時與水和氧氣接觸,生銹;B試管中鐵釘只與水接觸,不生銹;C試管中鐵釘只與氧氣接觸,不生銹;對比試管AB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比較試管A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另一條件是與水接觸;(5)給右側海水加壓的目的是持續增大壓強,提高水分子的通過速率;過濾需要的實驗用品: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濾紙;如果實驗中發現濾液仍渾濁,那么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更換濾紙再過濾一次;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因此將捕集到的封存于海底深處,可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增強的問題。【分析】(1)根據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試管口有棉花防止粉末堵塞導管來解答;(2)根據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會污染空氣,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來解答;(3)根據實驗室測定空氣中的氧氣體積分數時,紅磷不足或裝置漏氣均會造成體積分數偏小來解答;(4)根據鐵、氧氣和水反應生成鐵銹氧化鐵來解答;(5)根據加壓使海水快速通過分離膜進行海水淡化處理,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若過濾時濾紙破壞或液體高于濾紙等錯誤操作或造成濾液渾濁,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來封存二氧化碳減緩溫室響應來解答。(1)實驗Ⅰ中裝置為固體加熱型發生裝置且試管口有一團棉花,則實驗室用該裝置制取氧氣的原理是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需在集氣瓶內放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3)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若測量結果偏小,則原因可能是紅磷的量不足、未等到裝置冷卻至室溫就打開彈簧夾等;(4)A試管中鐵釘同時與水和氧氣接觸,生銹;B試管中鐵釘只與水接觸,不生銹;C試管中鐵釘只與氧氣接觸,不生銹;對比試管AB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比較試管AC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另一條件是與水接觸;(5)給右側海水加壓的目的是持續增大壓強,提高水分子的通過速率;過濾需要的實驗用品:鐵架臺(帶鐵圈)、漏斗、燒杯、玻璃棒、濾紙;如果實驗中發現濾液仍渾濁,那么還需進行的操作是更換濾紙再過濾一次;二氧化碳排放過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因此將捕集到的封存于海底深處,可有效緩解溫室效應增強的問題。17.【答案】碳酸鈉;與反應生成的也為白色沉淀;;滴加溶液會引入氯離子(或與反應也會生成AgCl沉淀);加入少量稀鹽酸,不能確保完全溶解;加入足量稀鹽酸與濾渣充分反應再判斷;B【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配平【解析】【解答】(1)碳酸鈉和稀鹽酸能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取樣滴加稀鹽酸,若有氣泡產生,則含有碳酸鈉;取樣溶解,滴加適量BaCl2溶液,若產生沉淀,則含有Na2SO4;老師指出該方案不嚴謹的原因是與反應生成的也為白色沉淀;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鈉沉淀和氯化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有同學提出該方案也不嚴謹,是因為滴加溶液會引入氯離子(或與反應也會生成AgCl沉淀);(2)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不能確保完全溶解,不能證明樣品中含有Na2SO4;改進建議是加入足量稀鹽酸與濾渣充分反應再判斷;(3)將方案3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是為了證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A、氯化鈣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氯化鈉,硫酸鈣微溶于水,現象不明顯,不符合題意;B、硝酸鋇和硫酸鈉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鈉,有表示沉淀產生,符合題意;C、稀硫酸和硫酸鈉不反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根據碳酸鈉和稀鹽酸能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鋇和硫酸根結合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氯化鋇和碳酸根結合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氯化鋇和陰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硫酸鋇、氯化銀不溶于酸,而碳酸鹽沉淀溶于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來解答。18.【答案】(1)過濾(2);;復分解反應(3)增大;作氮肥(4)溫度為,反應時間為40min【知識點】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解答】(1)由圖可知,操作Ⅰ將難溶性固體與液體進行了分離,其名稱是過濾,故填過濾。(2)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故該反應前出現了2個氮原子、10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4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2個氮原子、8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則反應后商榷的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存在于( )中,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H2O。b、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不變來分析可知,碳酸銨和硫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2CO3+CaSO4=CaCO3↓+(NH4)2SO4;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而該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3)根據流程圖可知,硫酸銨溶液發生冷卻結晶形成硫酸銨晶體,說明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而硫酸銨中含有氮、磷鉀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4)由圖可知,當溫度為60℃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當反應時間為40min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所以制備碳酸鈣和硫酸銨的最佳條件是溫度為60℃,反應時間為40min。【分析】(1)根據過濾分離溶和不溶物來解答;(2)根據化學變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復分解反應的概念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來解答;(3)根據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化學肥料有氮肥、鉀肥和磷肥來解答;(4)根據圖示可知,在60℃和反應時間為40min時硫酸銨和碳酸鈣的分解率最高來解答。(1)4由圖可知,操作Ⅰ將難溶性固體與液體進行了分離,其名稱是過濾,故填過濾。(2)a、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出現了2個氮原子、10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4個氧原子,反應后出現了2個氮原子、8個氫原子、1個碳原子和3個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后商榷的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存在于( )中,則該物質的化學式為H2O,故填H2O。b、碳酸銨和硫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硫酸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2CO3+CaSO4=CaCO3↓+(NH4)2SO4,故填CaCO3↓+(NH4)2SO4;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故填復分解反應。(3)根據流程圖可知,硫酸銨溶液發生冷卻結晶形成硫酸銨晶體,說明硫酸銨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硫酸銨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填氮肥。(4)由圖甲可知,當溫度為60℃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當反應時間為40min時,碳酸鈣和硫酸銨的產率最高,所以制備碳酸鈣和硫酸銨的最佳條件是溫度為60℃,反應時間為40min,故填溫度為60℃,反應時間為40min。19.【答案】(1)攪拌(2)解:1000L該種酸性廢液中銅的質量為。 設至少需要鐵粉的質量為。 答:理論上至少需要490g鐵粉用于置換酸性廢液中的銅。(3)A;B;D【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含雜質物質的化學反應的有關計算;鹽的化學性質【解析】【解答】(1)將鐵粉加入酸性廢液中,為了反應能充分進行,可進行攪拌來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2) 解:1000L該種酸性廢液中銅的質量為。設至少需要鐵粉的質量為。答:理論上至少需要490g鐵粉用于置換酸性廢液中的銅。(3)A、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鐵粉不僅用于置換銅(反應 i),還可能被廢液中的 Fe3+(反應 ii)和酸(反應 iii)消耗,因此總消耗量較大,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Fe2(SO4)3的存在會導致反應 ii(消耗鐵粉)和反應 iv(將已置換的銅重新氧化為 Cu2+),影響銅的回收效率,說法正確,符合題意;C、酸性廢液中的酸會消耗鐵粉,加入過量 NaOH 雖可中和酸,但會引入 Na+,并使 Cu2+、Fe2+、Fe3+等沉淀為氫氧化物(如 Cu(OH)2),導致后續銅回收困難,不符合回收銅的目的,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反應生成大量的 FeSO4,可回收再利用,體現資源的再利用,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BD.【分析】(1)根據鐵和酸反應生成亞鐵鹽和氫氣,攪拌加快反應速度來解答;(2)根據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的方程式中已知銅的質量和式量來計算鐵的質量來解答;(3)根據鐵比銅活潑,單質鐵和三價鐵溶液反應生成二價亞鐵溶液,鐵比氫活潑,銅和三價鐵溶液反應生成二價鐵溶液和銅溶液來解答。(1)將鐵粉加入酸性廢液中,為了反應能充分進行,可進行攪拌操作,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快更充分;(2)見答案;(3)A、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鐵粉不僅用于置換銅(反應 i),還可能被廢液中的 Fe3+(反應 ii)和酸(反應 iii)消耗,因此總消耗量較大,故選項說法正確;B、Fe2(SO4)3的存在會導致反應 ii(消耗鐵粉)和反應 iv(將已置換的銅重新氧化為 Cu2+),影響銅的回收效率,故選項說法正確;C、酸性廢液中的酸會消耗鐵粉,加入過量 NaOH 雖可中和酸,但會引入 Na+,并使 Cu2+、Fe2+、Fe3+等沉淀為氫氧化物(如 Cu(OH)2),導致后續銅回收困難,不符合回收銅的目的,故選項說法錯誤;D、根據發生的反應可知,反應生成大量的 FeSO4,可回收再利用,體現資源的再利用,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BD。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大灣區萬閱聯盟2025年中考模擬化學試卷(二)(學生版).docx 廣東省大灣區萬閱聯盟2025年中考模擬化學試卷(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