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第二節 免疫與免疫規劃第2課時 免疫的功能和免疫規劃一、教學目標1.生命觀念: 通過分析免疫的功能與免疫規劃的意義,理解人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結合過敏反應、艾滋病等案例,形成對生命健康的科學認知。2.科學思維: 運用歸納與概括的方法,闡明免疫系統的“識別-清除-維持”機制。3.態度責任: 結合國家免疫規劃政策,樹立預防傳染病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討論艾滋病傳播途徑,倡導科學防治與關愛患者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免疫的功能;免疫規劃的意義;艾滋病的傳播與預防。難點 免疫功能異常(如過敏反應)和器官移植導致的免疫排斥的機制分析。三、素材資源(電子資源)1.《艾滋病的傳播與預防》視頻2.《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視頻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預防接種證”圖片。 提問: “你接種過哪些疫苗?它們如何保護你?” 引導學生回想上一課時《疫苗的誕生》,引導學生思考疫苗與免疫系統的關系。 分組討論接種疫苗的經歷,列舉已知的疫苗名稱及預防的疾病。 結合上一課時內容,總結疫苗的作用原理。 從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習興趣,引出“免疫規劃”主題。 初步建立“疫苗-抗體-免疫保護”的邏輯鏈。新課講授1: 免疫系統的功能 三個方面的重要功能: 展示圖片:通過卡通人物模擬免疫的作用機理。 提問: “免疫的功能對人體總是有益的嗎?” 以器官移植排斥反應、過敏反應(如花粉過敏)為例。 免疫缺陷與艾滋病 數據呈現:全國艾滋病感染人數趨勢圖,引導學生分析傳播途徑。 繪制“免疫功能三線圖”,標注核心關鍵詞(識別、清除、維持)。 小組辯論:“免疫功能是否總是對人體有益?”(結合器官移植與過敏反應)。 通過可視化素材與案例討論,深化對免疫功能的理解。 培養辯證思維,理解免疫系統的“雙刃劍”效應。活動1——傳染病的流行環節 情景模擬:我們應如何對待艾滋病患者? 展示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與視頻《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糾正“日常接觸傳播”的認知誤區。 角色扮演:分飾醫生、患者、家屬等角色,模擬科學防治與關愛場景。 撰寫倡議書:“用科學消除歧視,用愛心傳遞溫暖”。 破除對艾滋病的偏見,培養科學態度與人文關懷。 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踐行健康生活的社會倡導者角色。活動2——免疫規劃的社會意義 展示《中國免疫規劃成就》資料包(如脊髓灰質炎、乙肝發病率下降數據)。 組織活動:“我是防疫小專家”——設計一份社區免疫宣傳海報。 分析資料,總結免疫規劃對傳染病控制的作用。 小組合作完成海報設計,內容需包含“疫苗作用”“接種程序”“社會責任”等要素。 從理論走向實踐,強化免疫規劃的社會價值認知。 通過項目式學習,提升團隊協作與創新表達能力。板書設計作業設計 基礎作業:完成練習冊25-26頁,梳理免疫規劃的核心知識點。實踐作業:采訪家庭成員的疫苗接種史,撰寫《我家免疫小檔案》。拓展探究:查閱資料,了解“群體免疫”概念,分析其科學性與局限性。教學反思 通過案例分析與實踐活動,學生能有效鏈接生物學知識與現實生活。 需關注個別學生對免疫機制的理解難度,通過分層任務加強個性化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