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章 健康地生活第三節 用藥與急救一、教學目標1.生命觀念: 理解合理用藥的科學原理,認識藥物對生命健康的影響,形成“安全第一”的用藥觀念。 掌握急救技能的基本原理,理解急救行為對挽救生命的意義。2.科學思維: 通過分析藥品說明書和案例,培養信息提取與邏輯推理能力。 通過模擬急救場景,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探究實踐: 模擬心肺復蘇和止血包扎操作,掌握急救技能的操作要點。4.態度責任: 樹立安全用藥意識,主動傳播急救知識,增強對他人生命安全的責任感。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與社會擔當。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合理用藥的原則;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外出血止血方法。難點 心肺復蘇的規范操作(按壓深度、頻率);藥品說明書的科學解讀。三、素材資源(電子資源)1.《如何撥打“120”》視頻2.《如何為成人心肺復蘇》視頻3.《基本急救技術之止血包扎》視頻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世界衛生組織對藥物安全的觀點,強調用藥安全的重要性。 提問: “‘是藥三分毒’如何理解?生活中哪些用藥行為可能危害健康?” 結合生活經驗討論不合理用藥現象。 列舉案例:自行增減藥量、迷信偏方等。 通過真實案例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 滲透“生命觀念”,強調安全用藥的重要性。新課講授1: 合理用藥原則 對比處方藥與非處方藥(OTC)的區別,強調“遵醫囑”和“看說明”的重要性。 展示藥品說明書(實物或圖片),引導學生提取關鍵信息(成分、用法、禁忌)。 提問: 1.“‘藥品說明書中的哪些信息對于安全用藥十分重要?” 2.“‘你能否從說明書中概括出一些藥品保存的基本要求?” 3.“‘關于安全用藥,你還有哪些希望與大家討論的問題?” 通過動畫展示兒童用藥的原則。 角色扮演:模擬藥店購藥場景(處方藥需醫生證明,OTC可自行購買)。 分組分析藥品說明書,歸納藥品保存條件(避光、密封、溫度)。 通過情境模擬強化責任意識。 培養“科學思維”,訓練信息提取與分類能力。新課講授2: 不合理用藥 展示”不合理用藥的表現”圖片。強調提高安全用藥意識。 動畫展示超級細菌的誕生,概述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如何正確服用抗生素。 學生思考并聯系日常生活舉例說明。 通過真實場景圖片建立"安全用藥"具象認知。新課講授3: 急救 展示“如何撥打‘120’”視頻。講解緊急呼救的步驟。 展示“煤氣中毒和觸電的處理”圖片。 動畫展示AED的使用步驟。 通過圖片展示溺水時如何進行自救。 展示“預防溺水‘六不準’”,強調游泳的安全問題。 動畫展示出血的類型。 展示“外出血的類型”圖片,講解相應的包扎止血方式。 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急救的初步措施,如撥打120、環境安全評估等。 小組合作歸納急救流程圖,并用關鍵詞標注核心步驟(如“安全確認”“AED使用”)。 分組模擬訓練: “救護者”按步驟操作假人,重點練習按壓節奏與深度; “觀察員”記錄錯誤并反饋(如手臂彎曲、按壓中斷等)。 分組練習止血操作: “傷員”模擬不同出血場景,“救護者”選擇合適方法處理; 互評包扎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指為宜)。 通過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建立急救意識與責任感的聯系。 強化科學思維,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急救知識框架。 通過實踐強化操作規范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團隊協作能力。 提升健康生活技能,培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模擬實踐: 模擬練習心肺復蘇和包扎止血 展示“如何進行心肺復蘇”視頻。 演示心肺復蘇操作(利用人體模型),分解步驟:評估環境及被救者情況→胸外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開放氣道、人工呼吸→使用AED。 展示“包扎止血”視頻。 講解外出血分類及止血方法:毛細血管出血(加壓包扎)、靜脈出血(抬高傷肢+包扎)、動脈出血(指壓止血法)。 分組模擬練習: 組1:利用模型練習心肺復蘇(強調按壓深度5-6cm)。 組2:使用繃帶練習不同出血類型的包扎。 小組互評,記錄操作失誤點。 通過實踐強化“探究實踐”能力,掌握急救技能。 培養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板書設計 插入思維導圖(用藥與急救)作業設計 基礎作業:完成練習冊29-30頁。實踐作業:設計家庭安全用藥自查表,記錄家中藥品是否過期、分類是否合理。教學反思 成功點:模擬操作增強實踐性,思維導圖提升知識結構化。 改進點:可引入虛擬現實(VR)技術模擬急救場景,深化體驗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