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10課帝制復辟與軍閥割據八年級歷史 上冊·統編版2024袁世凱是怎樣破壞民主共和的?面對這種情況,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又進行了哪些斗爭呢?情境導入《刀大殺人多》反映了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后,實行專制獨裁統治,經常用暗殺的方式來排除異己。這幅漫畫,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嚴重破壞。《老猿百態——刀大殺人多》學習目標知道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的史實,認識到歷史發展潮流的不可逆。(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了解護國戰爭、軍閥割據等史實,感悟孫中山等革命派作出的頑強努力和堅定的革命精神,認識到資產階級革命派無法帶領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通過革命派與北洋軍閥的斗爭梳理,認識到民主共和與專制獨裁的斗爭是復雜而艱巨的,要珍惜民主、捍衛共和。(時空觀念、家國情懷)132知道民國初期北洋軍閥的統治,了解軍閥割據給中國帶來的危害。課程標準學習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步驟;護國戰爭的過程與意義。 學習難點:軍閥割據的影響?探究新知目錄壹帝制復辟護國戰爭貳軍閥割據叁帝制復辟壹一、帝制復辟背景1.背景:鎮壓二次革命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 隨即下令解散國民黨。二次革命輕易地鎮壓下去,這使袁得意忘形,私欲無限膨脹。他不再滿足于臨時大總統頭銜,而渴望擔任終身正式總統,以為最終稱帝的目標做準備。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得意忘形 +100私欲膨脹 +100維護共和 -100我是皇帝 +100宣誓、承諾 -100我是大總統 -100先謀正式總統;再謀終身總統;最后謀帝制二、帝制復辟的經過自主探究:結合教材思考:袁世凱如何進一步掃清復辟帝制的障礙?1913年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1月10日,解散國會;1914年5月1日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并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4年底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袁世凱成為終身且世襲的大總統表明:袁世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1234對內:獨裁專制二、帝制復辟的經過自主探究:為了謀求帝制,袁世凱對外采取了什么措施?①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②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③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④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思考?二十一條簽字時中日代表合影對中國主權侵占最嚴重的是哪一項內容?分析“二十一條”對中國有什么影響??二十一條④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氣焰等。①損害中國的主權;②激發中國人民反日愛國斗爭;③加速了袁世凱政府的倒臺;三、帝制復辟的結果謀正式總統謀終身總統謀帝制稱帝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舉行祭天活動袁世凱身著龍袍坐龍椅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護國戰爭貳一次大的革命行動往往要有一定的時間來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正是從1894-1911年聚集的,武昌起義是其能量的釋放。——金沖及《辛亥革命史稿》孫中山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是怎樣的?為維護共和,革命黨人展開了哪一斗爭?發動護國戰爭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孫中山《討袁檄文》材料研讀反對袁稱帝,號召討伐袁,以救國救民,捍衛民主共和。一、護國運動的背景自主探究:結合教材思考:護國運動的背景有哪些?1.準備: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梁啟超、蔡鍔離京,前往南方籌劃討伐袁世凱事宜。2.爆發:1915年底,蔡鍔(稱“再造民國第一人”)、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材料研讀天禍中國,元首謀逆,蔑棄約法,背食誓言,拂逆輿情,自為帝制……鍔等身 受國恩,義不從賊,今已嚴拒偽命,奠定滇、黔諸地方,為國嬰守,并檄布四方, 聲罪致討 ……——蔡鍔《致各省將軍巡按使等電》(1915年12月)閱讀材料,分析蔡鍔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蔡鍔視袁世凱稱帝為“謀逆”,斥責其 “蔑棄約法,背食誓言,拂逆輿情,自為帝制”,表明自身 “義不從賊” 的立場,通過嚴拒偽命、奠定滇黔、布檄聲討,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捍衛共和。二、護國運動的過程自主探究:結合教材梳理護國運動的經過?1915年,護國軍北上討袁袁世凱集兵圍剿1916年3月,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護國戰爭結束護國戰爭形勢圖三、護國運動的結果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合作探究材料:袁世凱借機要挾民主革命派和清廷,大耍手腕,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不久又搞復辟,由于他倒行逆施,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只當了83天皇帝就見上帝去了。可見逆歷史潮流而動,肯定是短命的。 ——毛澤東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和啟示?啟示:民主共和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1.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根本原因))3.北洋軍隊離心渙散,袁世凱眾叛親離。2.資產階級革命派和全國人民的堅決斗爭;原因:軍閥割據叁你知道北洋軍閥嗎?軍 閥北 洋指擁有軍隊、武裝、地盤、政權的軍人(集團)清末北方沿海各省的統稱,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北洋政府1912年1916年1928年袁世凱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混戰時期北洋政府統治時期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事集團統治時期的政府一、軍閥割據的背景從這張地圖上,你感覺當時中國處于怎樣的一種局面?用一個詞形容一下。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很快分裂為哪三大派系 找出三大派系軍閥控制的范圍。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二、軍閥割據的表現袁世凱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皖系軍閥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浙系段祺瑞張作霖直系皖系奉系江蘇、江西、湖北等省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東北馮國璋 曹錕段祺瑞張作霖美國 英國日本日本直隸人安徽人奉天人依附帝國主義出賣國家利益農戶減少 1914-1918年 減少1500多萬戶耕地減少 1914-1918年 減少2600多萬畝荒地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萬畝陸軍增加 1914-1918年 增加92萬多人軍費增長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萬元軍閥割據,政局動蕩,國會黨爭,民眾因為軍隊擴張,互爭地盤,內戰頻仍,的確比之清末時期負擔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劇。——張鳴《共和中的帝制》時間 軍閥混戰1920年7月 直皖戰爭1921年7月 湘鄂戰爭1922年4月 第一次直奉戰爭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戰爭1925年10月 第三次直奉戰爭生產力遭到破壞,經濟下滑;苛捐雜稅增多,百姓負擔加重;軍閥割據混戰,社會動蕩不安,民不聊生。三、軍閥割據的結果軍閥間的連年混戰會帶來什么影響?課堂小結帝制復辟與軍閥割據帝制復辟:軍閥割據護國戰爭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導火線:袁世凱稱帝“中華帝國”發動: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取消帝制派系:奉系 皖系(控制北京政府) 直系影響: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情境練習1.(2025·福建·中考真題)某歷史人物去世后,時人撰寫挽聯:“抗孫黃以做總統,先臨時、后正式、旋改國號,一片心稱皇呼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鰲入紫泥。”這反映出當時( )A.清廷壓迫百姓 B.復辟行徑不得人心C.軍閥割據混戰 D.封建制度業已終結B情境練習2.(2025·江蘇鹽城·三模)“此役是關乎國體之戰,亦如蔡鍔所言,是‘為四萬萬人人爭人格’”,“經此役后中國傳統的君主制正式告終,其后溥儀在民國六年的復辟及二十一年的偽滿洲國,也只不過是由軍閥、日本人操縱的傀儡而已。”“此役”發端云南,牽動全國,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此役”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護國戰爭 D.國民大革命C情境練習3.(2025·廣東·二模)1916年孫中山針對民國社會亂象,憤概不已地說道:“夫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孫中山意在說明當時( )A.辛亥革命沒有成功,仍要繼續革命B.軍閥割據導致社會的動蕩不安C.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勢在必行D.三民主義實踐艱難,任重道遠B布置作業話題討論 情境設定:以“1916年的抉擇”為題,撰寫滇軍士兵日記(需引用蔡鍔演說)1916年1月15日 陰冷槍栓都快凍住了,但蔡將軍的話在胸口發燙。今晨他站在校場高呼:“我們明知力量有限,但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起見,非拼著命去干不可!”這話像刀子刻進心里。我摸了摸衣襟里娘求的平安符,又想起縣城里飄著的五色旗……牙一咬,在開拔名冊按了手印。此去四川,縱是刀山火海,也得為后世掙個清白的天下!THANKS!謝謝觀看八年級歷史 上冊·統編版20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