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貫通3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知識網絡】【縱跨橫聯】1.魏晉南北朝時期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對點特訓1】 北魏立國之初,道武帝推行部落離散政策,實行計口授田,使部民脫離部落體制,逐漸成為編戶齊民。北齊時,孝廉秀才的對策、試經給眾多寒門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入仕渠道。北周武帝以府兵制為代表的制度創革,建立的是關隴鮮漢聯合的政權。據此可知,北朝 ( )A.推動了民族交融與社會發展B.政治制度創新源于民族交融C.為后世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D.加速了士族勢力的全面衰退2.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特點及評價(1)特點①政治上:按門第高低享受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②經濟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③社會生活: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④文化上:崇尚玄學與清談,占據高級文官職位。(2)評價①積極:皇權與士族勢力的均衡與共治確保了統治秩序的穩定,門閥政治在一定時期內有利于統治的穩定。②消極:門閥士族長期把持朝廷要職,縮小了選官的范圍,以致出現“因人設官”的現象,降低了統治集團的素質;造成大量的冗官。【對點特訓2】 (2024·湖南名校聯考)有學者曾對劉宋時期(420—479年)就任錄尚書事、侍中、尚書令、中書監、中書令、仆射等八種權力中心職官的人數及其出身作了詳細調查。通過數據分析,指出任職者164人中,世族有105人,約占總數的64%;宗室外戚有31人,約占總數的19%。據此可知,劉宋時期的門閥政治 ( )A.阻礙了歷史進步 B.是貴族政治的回歸C.改變了皇權專制 D.是官僚政治的異化參考答案【對點特訓1】 C 解析:據材料可知,部落離散政策、計口授田、孝廉秀才的對策和試經以及府兵制等制度變革,都促進了北朝內部的穩定和發展,加強了中央集權,推動了民族交融和社會進步,從而為后世的隋朝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條件,C項正確。北齊孝廉秀才的對策和試經主要是為寒門學子提供入仕渠道,對民族交融的直接推動作用有限,A項說法不夠全面,排除;材料中北朝的各項制度變革并非都源于民族交融,如北魏的計口授田更多是為了適應中原地區的農耕經濟發展和加強統治的需要,排除B項;北齊孝廉秀才的對策和試經雖然給寒門學子提供了入仕渠道,但并不能說明士族勢力全面衰退,D項說法過于夸大,排除。【對點特訓2】 D 解析:官僚政治強調以才能和功績為選拔官員的主要標準,而劉宋時期權力中心的任職人員中世族和宗室外戚占比較大,這表明在官僚選拔任用過程中,門第、出身成為重要因素,偏離了官僚政治的正常軌道,是官僚政治的異化,D項正確。材料僅顯示了劉宋時期權力中心任職人員的出身情況,并未體現門閥政治對歷史進步的阻礙。門閥政治在一定時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歷史必然性,不能簡單地說它阻礙了歷史進步,排除A項;先秦貴族政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劉宋時期的門閥政治是在皇權專制下、封建官僚制度基礎上形成的,排除B、C兩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