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 我國第二長河——黃河1.發源地、注入海洋:A巴顏喀拉山脈、B渤海。2.分界點:C河口、D桃花峪。3.流經的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4.干流流經省級行政區域: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九個)。5.塑造平原與水利樞紐:①河套平原、②寧夏平原、③小浪底。考點一 黃河的源流概況1詩仙李白在詩詞《將進酒》中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海”分別指的是(B)A.唐古拉山 黃海B.巴顏喀拉山 渤海C.昆侖山 東海D.喜馬拉雅山 南海2下列省區中,黃河流經的是 (B)3成語“涇渭分明”中的涇河和渭河屬于下列哪一條河流水系 (B)A.長江 B.黃河C.珠江 D.黑龍江考點二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黃河流域的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如圖為黃河水系示意圖,讀圖回答4~6題。4圖中乙河段主要開發利用的功能是 (B)A.水能 B.灌溉 C.航運 D.養殖5最能體現“一碗水半碗沙”傳統說法的河段是(C)A.甲 B.乙 C.丙 D.丁6丁河段治理措施最可行的是 (A)A.加固河堤 B.植樹造林C.裁彎取直 D.打壩淤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為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的法律。讀圖回答7、8題。7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該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D)A.大氣污染 B.資源減少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8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應依法 (A)A.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B.加高加固沿河大堤C.向外流域擴大供水量D.加強大氣環境監測 跨學科·生態保護(2023·濟南學業考)某學校組織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語文、地理老師分別提供了有關黃河的學習資料。圖1為“黃河詩文”的時間軸,圖2為黃河潼關站的水文資料。據此完成9~11題。9自漢到宋,從對黃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黃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B)A.水量大 B.含沙量大C.流速快 D.無結冰期10潼關站水文資料顯示,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C)A.河流年輸沙量變大B.河流年徑流量變小C.水土流失減少D.植被破壞加劇11同學們查閱的資料中,屬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是 (C)①在上游提升“中華水塔”的水源涵養能力②在中下游推進“黃金水道”的生態治理③在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④在下游推進黃河三角洲濕地的保護修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2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列問題。(1)黃河干流上的一系列水電站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區(選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2)根據凌汛的主要特征,推斷黃河容易發生凌汛的河段應是①(選填“①”或“②”)。(3)黃河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區時流量明顯減小,與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徑流量越大的共同特征不同,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農業發達,大量的黃河水用于農業灌溉。(4)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強中游的水土保持。 中考新考法·應用推測(2023·福建學業考)“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李白描述黃河和太行山的詩句。如圖示意黃河和太行山脈的位置,讀圖完成13~15題。13“欲渡黃河冰塞川”反映黃河的水文特征是(B)A.含沙量大 B.有結冰期C.流量大 D.流速快14推測詩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A)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5推測太行山脈積雪融化最早的地區位于山脈的 (B)A.南段高海拔地區 B.南段低海拔地區C.北段高海拔地區 D.北段低海拔地區三 我國第二長河——黃河1.發源地、注入海洋:A 山脈、B 海。2.分界點:C 、D 。3.流經的主要地形區: 、內蒙古高原、 、華北平原。4.干流流經省級行政區域: 、川、甘、寧、 、晉、陜、豫、 (九個)。5.塑造平原與水利樞紐:① 、② 、③ 。考點一 黃河的源流概況1詩仙李白在詩詞《將進酒》中寫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海”分別指的是( )A.唐古拉山 黃海B.巴顏喀拉山 渤海C.昆侖山 東海D.喜馬拉雅山 南海2下列省區中,黃河流經的是 ( )3成語“涇渭分明”中的涇河和渭河屬于下列哪一條河流水系 ( )A.長江 B.黃河C.珠江 D.黑龍江考點二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黃河流域的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如圖為黃河水系示意圖,讀圖回答4~6題。4圖中乙河段主要開發利用的功能是 ( )A.水能 B.灌溉 C.航運 D.養殖5最能體現“一碗水半碗沙”傳統說法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6丁河段治理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加固河堤 B.植樹造林C.裁彎取直 D.打壩淤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該法是為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制定的法律。讀圖回答7、8題。7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該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 )A.大氣污染 B.資源減少C.草地退化 D.水土流失8合理利用黃河水資源,應依法 ( )A.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B.加高加固沿河大堤C.向外流域擴大供水量D.加強大氣環境監測 跨學科·生態保護(2023·濟南學業考)某學校組織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語文、地理老師分別提供了有關黃河的學習資料。圖1為“黃河詩文”的時間軸,圖2為黃河潼關站的水文資料。據此完成9~11題。9自漢到宋,從對黃河的描述上反映出黃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C.流速快 D.無結冰期10潼關站水文資料顯示,近年來黃土高原地區( )A.河流年輸沙量變大B.河流年徑流量變小C.水土流失減少D.植被破壞加劇11同學們查閱的資料中,屬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是 ( )①在上游提升“中華水塔”的水源涵養能力②在中下游推進“黃金水道”的生態治理③在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的綜合治理④在下游推進黃河三角洲濕地的保護修復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2讀黃河流域圖,完成下列問題。(1)黃河干流上的一系列水電站主要分布在 地區(選填“上游”“中游”或“下游”),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2)根據凌汛的主要特征,推斷黃河容易發生凌汛的河段應是 (選填“①”或“②”)。(3)黃河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地區時流量明顯減小,與外流河越往下游其徑流量越大的共同特征不同,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4)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是 。 中考新考法·應用推測(2023·福建學業考)“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李白描述黃河和太行山的詩句。如圖示意黃河和太行山脈的位置,讀圖完成13~15題。13“欲渡黃河冰塞川”反映黃河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有結冰期C.流量大 D.流速快14推測詩中情景反映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5推測太行山脈積雪融化最早的地區位于山脈的 ( )A.南段高海拔地區 B.南段低海拔地區C.北段高海拔地區 D.北段低海拔地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三節 三 我國第二長河——黃河 學生版.docx 第二章 第三節 三 我國第二長河——黃河.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