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3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一、 選擇題1. 某抗日將領在一次戰役中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新秋入序,暑氣漸消,尤以夜間氣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報載,又由日艦運來援軍五萬余口……匯山碼頭(黃浦江下游西岸)為我軍占領,敵人雖有大部援軍,無法登陸……寇日內再不解決,或即參加戰斗也。”這位將領參加的戰役是( )A. 淞滬會戰 B. 太原會戰C. 徐州會戰 D. 棗宜會戰2. (2025岳陽期末)在近代某一時期,國民黨政府成立工礦調整委員會,向內遷民營企業發放遷移補助費,組織運輸力量和沿途免驗免稅等,全面負責戰區工廠的內遷。該行為旨在( )A. 保護國內工業維護持久抗戰B. 推動北伐的勝利進軍C. 調整我國工業結構以及布局D. 與中共形成對峙局面3. (2024南通海安期末)全國抗戰爆發后,東部沿海工業在炮火中艱難地向西南大規模遷移,包括機械、化學、電器、鋼鐵、紡織工業等。內遷工廠在1938—1940年的生產總值達14 586萬元,平均每廠內遷后產值累計為近50萬元。這一舉措的重大意義是( )A. 推動國統區經濟快速恢復B. 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 有效地抵抗了日軍的侵略D. 為抗戰勝利提供物質保障4. 下表所示為陜甘寧地區(根據地)沒收地主等階級財產收入簡況表(1936—1937年),表中的數據變化( )陜甘寧地區(根據地)沒收地主等階級財產收入簡況表(1936—1937年)年份 1936年 1937年總額(萬元) 65.3 2.3占財政收入比重(%) 55 4.41A. 說明國民政府戰時經濟的實行B. 折射出敵后戰場的困境C. 體現了中共推動統一戰線的努力D. 緣于日軍掠奪的加劇5. (2025泰安期末)下列對下圖所示的戰役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B. 打破了日軍的“囚籠”C. 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D. 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6. (2024揚州學測模擬)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大規模、長時期開展游擊戰,抗擊了60%以上的侵華日軍和95%以上的偽軍。由此可知( )A. 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B. 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的主戰場C. 國民黨消極抗戰,反共傾向日益增長D. 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7.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中國軍隊抗擊的侵華日軍比例如下表所示。據此可推斷( )軍隊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八路軍 41% 45% 55% 68% 60% 56% 59% 62%新四軍 18% 17% 3% 7% 3% 2% 5% 7%政府軍 41% 38% 42% 25% 37% 42% 36% 31%抗日戰爭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B. 抗日戰爭增強了中國軍隊的戰斗力C. 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主要作用D. 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8. (2024揚州期末)1943年頒布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從中國竊取的所有領土,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這在客觀上反映了( )A. 日本的侵略徹底失敗B. 美蘇推行強權政治C.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D. 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9. (2024淮安期末)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指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敗于美國,而且更慘地敗給了中國。正確地說,敗給了中國人民。”該學者的觀點( )A. 貶低了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地位B. 全面分析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的原因C. 否定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抗戰的作用D. 佐證了中國戰場是東方主戰場二、 非選擇題10. (2024鹽城東臺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關于中國抗戰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問題,國外學者較為完整客觀地展現中國抗日戰爭歷程的論著很難見到。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學界在討論戰時中美關系問題時,較多地是強調中國的受援國身份,同時也規定了人們對中國抗日戰爭的視角,即中國抗日戰場就是中國國民黨的正面戰場。20世紀90年代,英美學者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戰通史、軍事史等相關著作以及專題會議和論文中,沒有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客觀實際進行應有的闡述,談到反法西斯的東方戰場,也是以太平洋戰場為主。在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英美俄等國的學者撰文,肯定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戰略貢獻,呼吁重視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摘編自韓永利《中國學者關于中國抗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地位研究述評》材料二 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奏響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全民族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妥協、分裂、倒退……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摘自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1) 據材料一,概括不同時期國外學者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態度。(2) 據材料二,歸納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抗戰勝利對中國的影響。第23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1. A 解析:材料“匯山碼頭(黃浦江下游西岸)為我軍占領,敵人雖有大部援軍,無法登陸”表明地點是在上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戰役是淞滬會戰,故A項正確。2. A 解析:據材料可知,國民黨政府采取向民營企業發放遷移補助費、組織運輸力量和沿途免驗免稅等措施,這些舉措的目的是將戰區的工業企業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大后方,避免工廠在戰爭中遭到破壞,從而保護國內工業基礎,為持久抗戰提供物質保障,故選A項;北伐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民營企業內遷是抗戰時期形勢所迫,并非國民黨政府主動地、有計劃地去調整工業結構和布局,排除C項;這一時期,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排除D項。3. D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全國抗戰的背景下,東部沿海工業向西南大規模遷移不僅保存了中國的工業基礎和生產能力,還為抗戰前線提供了必要的物資支持,為抗戰勝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故選D項。4. C 解析:據材料可知,1936—1937年,中共根據地沒收地主等階級財產的收入大幅下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為爭取全民族抗戰而改變了土地革命時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故選C項;材料與國民政府無關,排除A項;僅憑材料不能說明敵后戰場的困境,排除B項;根據地沒收地主財產的收入減少是由于中共政策的調整,與日軍無關,排除D項。5. B 解析:據材料“八路軍攻克日軍據點”“八路軍破襲鐵路地段”以及作戰區域等可知,該戰役是百團大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主動出擊并破襲日軍據點和交通線,打破了日軍的“囚籠”,故選B項;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排除A、D兩項;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排除C項。6. B 解析:據材料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領導的軍隊在敵后戰場進行游擊戰,并且牽制了大部分的日軍,這說明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戰的主戰場,B項正確;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是在1945年,材料未明確具體時間,排除A項;“國民黨消極抗戰,反共傾向日益增長”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項;“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7. D 解析:據材料可知,戰略相持階段,敵后戰場抗擊大多數日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成為全國抗戰的主戰場,D項正確,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中國軍隊的戰斗力,排除B項。8. C 解析:據材料可知,《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其竊取的中國領土,這反映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故選C項;日本的侵略徹底失敗是在1945年,排除A項;《開羅宣言》由中、美、英三國發表,未涉及蘇聯,且不能反映美蘇推行強權政治,排除B項;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才取得勝利,排除D項。9. D 解析: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日本戰敗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人民進行全民族抗戰,這佐證了中國戰場是東方主戰場,故選D項;材料未提及國民政府在抗戰中的作用與地位,排除A項;材料只分析了使日本戰敗的中、美兩方因素,“全面分析”說法不準確,排除B項;材料并未提及國際社會的作用,排除C項。10. (1) 態度: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強調中國的受援國身份且忽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在抗戰中的貢獻;20世紀90年代,忽視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東方主戰場地位;21世紀以來,肯定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戰略貢獻。(2) 主要原因:全民族團結抗戰;中共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國共兩黨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影響: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對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重要影響;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這一偉大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