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 綜合評價(含答案)2025-2026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 綜合評價(含答案)2025-2026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上

資源簡介

第九單元綜合評價
時間:45分鐘 分值:100分
一、 選擇題(共20題,每題4分,計80分)
1. (2024常州溧陽期末)在開國大典及以后的國慶等節(jié)日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標志——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體系,在儀式的操演中實現了合法化、神圣化。這些措施(  )
A. 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 強化了新政權的民眾認同感
C. 標志著中華民族已經站起來
D. 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2. 下表所示的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北京舉辦的部分展覽會的簡況。國家舉辦這些展覽會旨在(  )
名稱 舉辦方 時間 辦展概況
亞洲工人婦女生活與斗爭展覽會 亞澳工會代表會議、亞洲婦女代表會議 1949年12月5日至12月25日 9個國家參展,10萬人參觀
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成績展覽會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1950年10月2日至11月1日 毛澤東特地為展覽會題字“人民的勝利”。參觀人數共達26.2萬余
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 全國婦聯、文聯、美協等 1951年5月18日至5月22日 全部作品共有1 500余件,義賣所得全部捐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
A. 推動國民經濟的恢復 B. 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C. 活躍人民文化生活 D. 促進經濟文化交流
3. (2024連云港一模)1949年11月,上海市政府規(guī)定:所有國營企業(yè)的錢一律存入國營銀行,不得向私營銀行和民營企業(yè)貸款;私營工廠不準關門,不僅要照發(fā)工人工資,還要盡快繳納稅金。與上述規(guī)定直接相關的背景是(  )
A. 投機商人瘋狂囤積居奇
B. 國民政府大量發(fā)行紙幣
C. 工商企業(yè)推行公私合營
D. 中央政府實現財政統(tǒng)一
4. (2025徐州期末)1949年6月,上海市軍管會發(fā)布命令禁止外幣、金銀幣的流通,同時取締黑市,打擊各類投機活動,軍管會包圍并查封了當時作為銀元投機中心的上海證券大樓,并逮捕投機倒把的首要分子。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  )
A. 穩(wěn)定金融秩序 B. 加速解放進程
C. 保障自由競爭 D. 統(tǒng)一物資管理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征收祠堂、廟宇、寺院、教堂、學校和團體在農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當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這一規(guī)定(  )
A. 鞏固了中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B. 推動了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C. 體現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 D. 反映出地方回民勢力十分強大
6. (2024南通期末)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某次國際會議,不僅達成了既定目的,塑造了自己的國際形象,并且得到了發(fā)展中國家的認同,參會國甚至全世界都認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求同存異的高大形象。該會議(  )
A. 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成功解決了印度支那問題
C. 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合作
D. 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建交高潮
7. (2024鹽城亭湖高級中學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某次重要的外交會議上,面對與會者對中國橫加指責,周恩來總理沉著冷靜,擺事實講道理,針對各國普遍關心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和宗教信仰等問題,闡述中國的政策,化解了極度緊張的氣氛。該會議上,中國的外交舉措(  )
A. 解決了與鄰國的邊界沖突 B. 強化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C. 避免會議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險 D. 緩和了與歐美國家的緊張關系
8. 右圖所示的內容為20世紀50年代中期上海國棉一廠發(fā)出開展增產節(jié)約運動和勞動競賽號召時的情景,號召“努力保證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勝利完成”。由此可知,當時(  )
A. 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B. 抗美援朝急需物資保障
C. “大躍進”運動如火如荼 D. 人民建設國家的熱情高漲
9. 對下表所示的數據解讀最準確的是(  )
品種 1957年產量 比1952年增加 比歷史最高年產量增加
糧 1.95億噸 19% 30%
棉 164萬噸 26% 93%
鋼 535萬噸 296% 580%
煤 1.3億噸 96% 210%
電 193.4億度 166% 320%
原油 146萬噸 235% —
A. “一五”計劃成效顯著,開始改變工業(yè)落后的面貌
B. 合理改造工商業(yè),實行公私合營
C. 經濟體制改革成功,全面激發(fā)生產潛力
D. 完成農業(yè)合作化,提供制度保障
10. (2024泰州期末)毛澤東在某次會議的開幕詞中說:“這次大會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fā)展的里程碑。這次會議所制定的憲法將大大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這次會議(  )
A. 宣告社會主義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建立
B. 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為新民主主義國家
C. 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政治體系初步構成
D. 標志著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向城市轉移
11. 右圖所示為蘇州市簽發(fā)的一份女性選民的選民證。這張選民證直接見證了(  )
A. 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B.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C.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
D. 婦女成為民主建設的主力
12. (2025鎮(zhèn)江期末)1958—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的比例遭到嚴重破壞。在1962年的中央財經小組會議上,周恩來強調:“可以寫一副對聯,上聯是‘先抓吃穿用’,下聯是‘實現農輕重’,橫批是‘綜合平衡’。”黨中央強調“綜合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
A. 改造農村生產關系 B. 推動國民經濟調整
C. 促進工業(yè)布局優(yōu)化 D. 推進“一五”計劃
13. (2024泉州期末)某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把1956—1966年中國的經濟狀況概括為“3338”四個數字,即“三面紅旗”“三年困難”“三線建設”和“八字方針”。這反映了當時中國(  )
A. 擺脫了蘇聯模式的束縛
B. 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fā)展
C. 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
D. 中西部地區(qū)經濟得到恢復
14. (2024福州期中)右圖所示的內容為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帶來的影響是(  )
A. 使我國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
B. 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探索
C. 為我國工業(yè)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D. 實現了我國經濟的跨越式發(fā)展
15. 下表所示的內容反映了1949—1963年我國人口的出生率情況。下列對表格中出生率的變化解釋正確的是(  )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年份 出生率(%)
1949年 36.00 1954年 37.97 1959年 24.78
1950年 37.00 1955年 32.60 1960年 20.86
1951年 37.80 1956年 31.90 1961年 18.02
1952年 37.00 1957年 34.03 1962年 37.01
1953年 37.00 1958年 29.22 1963年 43.37
A. 1949—1963年,受國際形勢持續(xù)緊張的影響
B. 1949—1954年,受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鼓舞
C. 1958—1961年,得益于國民經濟的協調發(fā)展
D. 1961—1963年,得益于國民經濟的有效調整
16. 車鳴峪兵工廠建立在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其建設指揮部設在隰縣交口公社,工廠隱蔽于群山環(huán)抱、溝深谷幽之處,與世隔絕,鮮為人知。兵工廠的建立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A. 過渡時期的方針政策 B. “一五”計劃的建設成果
C. 社會主義的改造成就 D. 國防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
17. (2025杭州期末)1959年6月,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了中蘇雙方簽訂的關于國防新技術的協定,拒絕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樣品和生產原子彈的技術資料。中央決心中國自己搞尖端技術,并將我國原子彈研制計劃命名為“596工程”。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震驚世界。上述材料可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  )
A. 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巨大成功
B. 初步改變了工業(yè)長期落后的面貌
C. 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D. 步入了創(chuàng)新型先進國家的行列
18. (2025鎮(zhèn)江丹陽期末)1962年正是河南蘭考縣災情最嚴重的時候,焦裕祿來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他抓住治沙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用一年多的時間深入實地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形成種植速生泡桐林的治理方案。這反映的時代精神是(  )
A. 英勇頑強、舍生忘死
B. 艱苦奮斗、科學求實
C. 服務人民、助人為樂
D. 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
19. (2024連云港期末)毛澤東在與尼克松的會談中說:“你們要搞人員往來這些事,要搞點小生意。我們就死也不肯。十幾年,說是不解決大問題,小問題就不干,包括我在內。后來發(fā)現還是你們對,所以就打乒乓球。”由此可知,當時中國(  )
A. 準備開拓對外經濟工作 B. 繼續(xù)堅持“一邊倒”的政策
C. 與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D. 實行對外開放的偉大決策
20. (2024威海期末)據統(tǒng)計,1970—1976年,先后有61個國家同中國建交,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年內建交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其中大部分為英國、日本、聯邦德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
A. 革命外交開始轉向務實外交 B. 實現了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
C. 不結盟外交政策的成果顯著 D. 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逐步得到改善
二、 非選擇題(共2題,計20分)
21. (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如下圖所示:
加快農業(yè)機械化的步伐(1964年,宣傳畫)
據宣傳畫折射出的歷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
22. (7分)過渡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先后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重大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0年初,全國仍有土匪武裝260多萬人,他們還有明顯的政治性質。1952年底,大規(guī)模剿匪活動結束。這項工作,對鞏固人民政權、建立一個穩(wěn)定安寧的社會秩序、保證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經濟方面問題的解決更加復雜艱難得多,物價的飛漲使人民生活受到嚴重威脅,人心開始波動。這是關系人民政權建立后能否站住腳跟的大問題。
——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材料二 三線建設以備戰(zhàn)為指導思想,從1964年至1980年,在主要的13個省、區(qū)的中西部地區(qū)投入了2 052.68億元巨資,整個工程規(guī)模空前。在鐵路交通建設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諸省的工業(yè)進行全面深刻地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備的鋼鐵、能源、有色金屬、電子、化學、機械等重工業(yè)體系,并建立了中國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等科研機構。這些形成了中國可靠的西部后方科技工業(yè)基地,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布局。
——摘編自遠山《“三線”建設: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
(1) 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成立初期鞏固人民政權的重大措施,并分析其意義。(3分)
(2) 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三線建設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意義。(4分)
第九單元綜合評價
1. B 解析:據材料可知,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不僅是國家的象征,也是連接國家與民眾情感的橋梁,通過儀式的操演,使得新政權的合法性、神圣性在民眾心中得以確立和強化,故選B項;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主要標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排除C項;材料中的措施更多是強化國內民眾對新政權的認同,而非直接針對國際社會,排除D項。
2. B 解析:據材料可知,三次展覽會的時間集中在 1949年底到1951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正處在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和恢復經濟時期;再結合材料“亞洲工人婦女生活與斗爭展覽會”“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成績展覽會”“義賣所得全部捐獻給中國人民志愿軍”可知,我國舉辦這三次展覽會的目的是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B項正確。
3. 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此時國家財政困難,投機商人趁機搶購物資,囤積居奇,加劇物價飛漲,為此,國家通過金融手段對投機商人進行打擊,A項正確。
4. 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6月,上海剛解放不久,金融市場混亂,外幣、金銀幣流通以及黑市和投機活動猖獗,嚴重影響了經濟秩序和人民生活。材料中的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整頓金融市場,規(guī)范貨幣流通,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從而穩(wěn)定金融秩序,為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故選A項,排除B項;投機活動、黑市等是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并非正常的自由競爭,排除C項;統(tǒng)一物資管理涉及對各類物資的調配、分配等方面,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5. C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本應沒收的清真寺的土地經回民同意后可以保留,這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的體現,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與抗日戰(zhàn)爭無關,排除A項;社會主義改造是1953年開始的,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地方回民勢力,排除D項。
6. C 解析:據材料“求同存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會議為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會議上,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選C項。
7. C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參加了萬隆會議,面對與會國家對中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等的指責,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推動會議朝著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險,C項正確。
8. D 解析:據材料可知,廣大人民積極參與增產節(jié)約運動和勞動競賽,支持第一個五年計劃,反映了人民建設國家的熱情高漲,D項正確;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是在1959—1961年,排除A項;材料明確指出開展增產節(jié)約運動和勞動競賽是為了支持“一五”計劃,而不是抗美援朝,排除B項;“大躍進”開始于1958年,排除C項。
9. 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7年是“一五”計劃時期。材料中,與1952年相比,1957年的鋼、煤等工業(yè)指標都有了大幅增長,這說明“一五”計劃成效顯著,開始改變我國工業(yè)落后的面貌,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工業(yè)方面的成就,和改造工商業(yè)以及農業(yè)合作化無關,排除B、D兩項;經濟體制改革是從1978年開始的,排除C項。
10. C 解析:據材料“這次會議所制定的憲法將大大地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會議是1954年9月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大會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們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故選C項。
11. A 解析:據材料可知,該選民證的簽發(fā)時間為 1953年,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A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排除B項;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正式確立,排除C項;僅憑材料不能說明婦女成為民主建設的主力,排除D項。
12. B
13. B 
14. 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三個事件都帶有明顯的“左”傾冒進色彩,過度追求高速度、高指標,忽視了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導致了資源的浪費、生產力的下降和經濟出現嚴重困難,故選A項,排除D項;這三個事件都帶有明顯的錯誤和教訓,因此它們不能被視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探索,排除B項;“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工業(yè)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排除C項。
15. D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1—1963年,出生率之所以快速地上升,主要是因為國民經濟的調整,D項正確;1949—1963年處于國民經濟恢復和“一化三改”時期,因此,該時期的人口出生率受國內形勢的影響,排除A項;1949—1954年還未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排除B項;1959—1961年,我國經濟出現嚴重困難,排除C項。
16. D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兵工廠建造的時間應為三線建設時期,該時期面對日趨緊張的國際形勢和美、蘇日益嚴峻的戰(zhàn)爭威脅,國家從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考慮,將建設的重點放在西南、西北,D項正確;三線建設開始于1964年,過渡時期是1949—1956年,“一五”計劃發(fā)生于1953—1957年,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間為1953—1956年,均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B、C三項。
17. C 解析:據材料可知,蘇聯政府拒絕提供原子彈樣本及相關技術后,中國政府決定自主研發(fā)尖端技術,這體現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而最終成功研制出原子彈,更凸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堅持艱苦奮斗的決心,故選C項;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突破,這不屬于社會主義革命的范疇,排除A項;初步改變工業(yè)落后面貌的是“一五”計劃的完成,排除B項;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僅憑原子彈的成功研制并不能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步入創(chuàng)新型先進國家的行列,排除D項。
18. B 解析:據材料可知,1962年,蘭考縣災情嚴重,焦裕祿在此艱難情況下,來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積極投入治理工作,面對重重困難不退縮,努力為改善蘭考的狀況而拼搏,體現了艱苦奮斗的精神,他抓住治沙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用一年多的時間深入實地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形成種植速生泡桐林的治理方案,這種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依據實際情況制定方案的做法,充分反映了科學求實的精神,故選B項。
19. A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談話發(fā)生于1972年,毛澤東借這次談話批評了閉關自守的思想,準備開拓對外經濟工作,形成了利用引進外資來滿足國內經濟建設和生活需要、進一步打破西方經濟壁壘的指導思想,A項正確;此時中蘇關系惡化,“一邊倒”的政策難以實施,排除B項;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排除C項;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開始對外開放,排除D項。
20. 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與世界各國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大量國家與中國建交,體現出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得以改善,D項正確。
21. 示例:
《加快農業(yè)機械化的步伐》宣傳畫賞析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發(fā)展準備了政治條件;1953年,國家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三大改造。圖片以一片廣袤的天空為背景,四周一片農田,農民三兩成群在土地上進行勞作,宣傳畫重點刻畫了一位女拖拉機手,目視前方,面帶笑容,眼神堅定,圖片下方有一行字:“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宣傳畫展示了農民勞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反映了農業(yè)對于機械化水平提高的要求。
該宣傳畫折射出深刻的社會背景,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體現了史料與審美的統(tǒng)一。
22. (1) 重大措施:剿匪鎮(zhèn)反;穩(wěn)定物價(“銀元之戰(zhàn)”“米棉之戰(zhàn)”);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開創(chuàng)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意義:穩(wěn)定社會秩序(鞏固人民政權);保證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向社會主義轉變、實現工業(yè)化準備了條件。
(2) 特點:時間長;地域廣;投入巨大(規(guī)模空前);建成了以國防軍工為主的重工業(yè)體系。意義:推動西部國防工業(yè)及軍工科技發(fā)展,增強國防實力;改善了工業(yè)布局,有利于經濟協調發(fā)展;改變西部交通落后的局面,為西部開發(fā)奠定了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武义县| 平昌县| 苍山县| 屏山县| 嘉峪关市| 巫山县| 乃东县| 长汀县| 新沂市| 湟中县| 东莞市| 东山县| 萨迦县| 永济市| 万州区| 福泉市| 武安市| 德昌县| 康保县| 邢台县| 曲沃县| 正蓝旗| 泰兴市| 柘荣县| 宣恩县| 桂东县| 永州市| 重庆市| 汶川县| 利川市| 扎赉特旗| 宁都县| 石嘴山市| 郸城县| 师宗县| 贵德县| 涿州市| 莲花县| 炎陵县|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