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7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一、 選擇題1. 下圖所示的內容是1978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提綱。這一講話( )一、 解放思想,開動機器。 二、 發揚民主,加強法制。 三、 向后看是為了向前看。 四、 克服官僚主義、人浮于事。 五、 允許一部分先好起來。 六、 加強責任制,搞幾定。 七、 新的問題。A. 推動了偉大歷史轉折的到來 B. 昭示了計劃經濟體制走向終結C. 奠定了南方談話的理論前提 D. 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2. (2024南通一模)據孫冶方回憶,他在參加1978年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家考察團到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考察時,對南斯拉夫“沒有自發勢力的市場”的提法、“計劃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特點”的認識印象深刻,對“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有了新的理解。該回憶表明東歐改革( )A. 推動改革開放成為國人的共識B. 引導黨認識到社會主義的本質C. 豐富了中國改革理論的思想資源D. 促成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3. (2025揚州中學期末)“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這首從安徽鳳陽農民口中傳唱開來的《大包干歌》,曾是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農村流行的歌謠。這反映出當時( )A.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B.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C. 土地所有制發生根本性變化 D. 打贏了脫貧攻堅戰4. 1981年春,山東省率先在企業中試行經濟責任制改革,主要是通過承包劃分國家同企業之間、企業同職工之間的責權利關系,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當時這一改革旨在( )A. 調動工農的生產積極性 B. 調整國民經濟結構C. 增強國有企業的發展活力 D.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5. (2024常州期末)1981年,太原鋼鐵廠實行利潤包干經濟責任制,把全年生產經營計劃的主要指標和工作要求,以“包”和“保”的形式層層落實到職能部門、廠礦、工段直至每個崗位和個人,逐步實現了扭虧為盈的目標。此舉( )A. 改變了所有制形式 B. 開啟了經濟體制改革C. 提高了生產積極性 D. 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6. (2024淮安期末)1990年,我國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1 397億元增長到7 662.1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增長至686元。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B. 對外開放全面展開C. 國有企業改革的引領輻射 D.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7. (2024揚州期末)某學者認為,1992年3月26日發表的《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可與1978年5月11日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稱為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關頭的雄文”。兩篇“雄文”都( )A. 實現了撥亂反正 B. 體現了國家工作著重點的轉移C. 助推了思想解放 D. 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8. (2024湖州期末)鄧小平在某次談話中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與該談話同一年舉行的黨的重要會議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八大9.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既是一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物質文明的歷史,也是不斷實現人和文化的現代化、創造精神文明的歷史,同時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歷史。據此可以得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A. 標志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B. 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最終歸宿C. 有著深厚的歷史實踐基礎 D. 說明黨的建設發展到新階段二、 非選擇題10.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關于股份制,體改委搞得還是很不錯的。我們開始搞的那年才14家企業,到2009年7月,中國境內的上市公司已有1 628家了,市值達到24萬億元,相當于同年中國GDP的80%。境內的上市公司累計融資5.4萬億元,多大的數字啊!同時,還批準了154家公司境外上市,籌集了大量的資金。2000年,中國石化總公司通過在紐約、倫敦和中國香港上市,籌集了35億美元,資金雄厚,企業越做越大。這個公司到2009年才成立26年。2009年公布的世界500強里面,中石化是第9名!這些都充分說明,多一點股份制對國家、對社會主義事業有利。如果沒有股份制,不可能發展這么快。改革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確是有道理的。——摘編自陳錦華《改革開放口述史·國家體改委志在改革》(1)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國有企業改革的兩個階段。(2)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對股份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的認識。第27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1. A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所示的內容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提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其為指導,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推動了偉大歷史轉折的到來,A項正確;這一時期,計劃經濟體制并未終結,排除B項;南方談話是在1992年,排除C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排除D項。2. C 解析:據材料“沒有自發勢力的市場”“計劃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特點”“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可知,東歐改革豐富了中國改革理論的思想資源,C項正確;“成為國人的共識”說法過于夸張,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和市場的關系等重大問題,排除B項;材料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無關,排除D項。3. A4. C 解析: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后,山東省試行經濟責任制改革,劃分國家、企業、職工之間的責權利關系,落實按勞分配的原則以調動企業及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發展活力,故選C項;材料未明確農民具體的生產生活分配原則,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內容,排除B項;1992年才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D項。5. C 解析:據材料可知,1981年,太原鋼鐵廠實行利潤包干經濟責任制,給予企業自主權,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最終實現扭虧為盈的目標,C項正確;太原鋼鐵廠的改革并未改變企業的所有制形式,排除A項;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78年,排除B項;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在1993年提出的,排除D項。6. 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開始在中國農村廣泛推行,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從而促進了農業總產值的增長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故選A項;對外開放主要影響的是對外貿易、外資引進和技術交流等方面,排除B項;國有企業改革主要影響的是城市和工業領域,排除C項;生態環境的改善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它并非這一時期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7. C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宣傳了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內容,成為新聞界在思想解放運動中的一件標志性事件,故選C項;《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與撥亂反正無關,排除A項;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推動國家工作著重點的轉移,排除B項;中共十四大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8. 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和市場的關系等重大問題,同年舉行了中共十四大,故選C項;中共八大舉行于1956年,中共十二大舉行于1982年,中共十八大舉行于2012年,排除A、B、D三項。9. C 10. (1) 兩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國營企業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建立以股份制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2) 認識: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明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前期改革成果奠定基礎;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