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一、 選擇題1. (2024常州溧陽期末)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外匯儲備由1978年的1.67億美元增加至2012年的約33 116億美元,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的奇跡。這主要得益于( )A. 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C. 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 D. 港澳地區與內地的緊密合作2. (2024麗水五校高中發展共同體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陸續取得一些歷史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下列成就按照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①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②“銀河I”巨型計算機的問世 ③“神舟五號”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 ④“嫦娥一號”成功發射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3. (2024昆明官渡期末)2006年,河北靈壽農民王三妮自鑄“告別田賦鼎”,銅鼎銘文560字,記農業稅廢止事,“告知后人,萬代歌頌,永世不忘”。“告別田賦鼎”的鑄造( )A. 標志著農業稅的取消 B. 反映了糧食產量的提高C. 記述了征收田賦的歷史 D. 傳頌了國家的惠農政策4. (2025南京期末)1998年,面對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30余萬人民解放軍與武警部隊官兵參加抗洪斗爭,用血肉之軀筑起了沖不垮的堅強大堤。在同洪水的搏斗中,黨和人民鑄就的抗洪精神內涵是( )A.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B. 獨立自主、奮力拼搏C. 自力更生、砥礪前行 D.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5. (2024無錫期末)“有200多萬人聚集在維多利亞灣觀看聲光表演的壯麗場景……中國的焰火在空中綻放,多姿多彩,交相輝映,完全壓倒了前一天晚上英國的焰火展示。”該文字描繪的是( )A.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 “神舟一號”成功發射C. 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D.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6. (2024泰州期末)全國人大常委會聲明:“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該聲明( )A. 體現了和平統一的方針 B. 標志著“九二共識”的達成C. 成功實踐了“一國兩制” D. 正式啟動兩岸直接“三通”7. (2024揚州期末)春晚反映了時代變遷與人們的精神風貌。下表所示是春節晚會流行曲目統計表,其中曲目與主題對應正確的是( )春節晚會流行曲目統計表選項 年代 流行曲目 反映的主題A 20世紀 80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 農村改革,農民獲得土地的所有權B 《我的中國心》 “一國兩制”,海外游子渴望回歸祖國C 20世紀 90年代 《春天的故事》 對外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D 《公元1997》 澳門回歸,祖國統一進程的推進8. (2024鹽城、南京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內主流媒體將大熊貓的形象塑造成“外交禮物”(1949—1982年)、“世界瑰寶”(1983—1989年)、“東方明星”(1990—2007年)和“形象代言”(2008年至今)。大熊貓的形象逐漸成為世界舞臺上中華特色文化符號。由此可見,大熊貓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A. 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B. 擴大中國外交話語權C. 促成全方位的開放格局 D. 奠定中國的大國地位9. (2024淮安期末)上海合作組織通過年度聯合反恐演習有效地震懾了本地區的“三股勢力”,還開展了大型國際會議和大型活動的聯合安保合作。據此可推知,上海合作組織( )A. 完善了全球治理體系 B. 為地區安全作出貢獻C. 強化了聯合國的影響 D. 服務于中國社會發展二、 非選擇題10.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如下圖所示:——摘自上官敬芝、張蕙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變化軌跡研究》上圖所示的內容反映了1978—2006年中國居民人均收入變化趨勢。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1. A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和外匯儲備不斷增加,這主要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故選A項;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開放沿海港口城市都是改革開放的一部分,排除B、C兩項;港澳地區與內地的緊密合作有利于兩地市場的交流發展,對中國經濟總量和外匯儲備的增加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2. 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83年,我國成功研制出了“銀河I”巨型計算機;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2007年10月,“嫦娥一號”成功發射;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①②③④,故選A項。3. D 解析:據材料可知,“告別田賦鼎”是為了紀念農業稅廢止這一事件而鑄造的,這是在傳頌和歌頌國家的惠農政策,故選D項;“告別田賦鼎”并不能直接標志著農業稅的取消,排除A項;材料與糧食產量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雖然銅鼎的銘文可能涉及田賦的相關內容,但鑄造的主要目的是紀念農業稅的廢止,而不是全面記述征收田賦的歷史,排除C項。4. A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8年的抗洪搶險斗爭中,黨和人民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故選A項。5. C 解析:據材料“維多利亞灣”“完全壓倒了前一天晚上英國的焰火展示”可知,該文字描繪的是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C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英兩國沒有建立外交關系,香港也沒有焰火表演,排除A項;“神舟一號”成功發射與香港無關,排除B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簽署的議定書,排除D項。6. A 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的內容,它正式提出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A項正確;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九二共識”,排除B項;《告臺灣同胞書》并不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排除C項;2008年12月,兩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郵正式啟動,排除D項。7. 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歌曲《我的中國心》表達了海外華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和渴望回歸的情感,與“一國兩制”的構想和海外游子的回歸愿望相吻合,故選B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后,農民獲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土地的所有權仍然歸集體所有,排除A項;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頌的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果,謳歌了鄧小平的豐功偉績,而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排除C項;澳門于1999年回歸,排除D項。8. A 解析:據材料“大熊貓的形象逐漸成為世界舞臺上中華特色文化符號”可知,大熊貓幫助中國塑造了國際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A項正確;大熊貓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并不一定能夠擴大中國的外交話語權,排除B項;大熊貓形象的塑造和全方位的開放格局的形成之間無必然關系,排除C項;中國的大國地位主要取決于國家的綜合國力,排除D項。9. B 解析:據材料可知,上海合作組織通過聯合反恐演習、開展大型國際會議和大型活動的聯合安保合作,為地區安全作出了貢獻,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上海合作組織在地區安全方面的貢獻,不能推斷出其對全球治理體系的影響,排除A項;上海合作組織與聯合國無關,排除C項;上海合作組織是政府間國際組織,不僅僅是服務于中國社會發展,且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10. 示例:改革開放推動我國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推廣,農業總產值連年增長,農民收入增加;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因此,1978—1984年,農民收入不斷增加。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國營企業廣泛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的活力得以增強,城鎮居民收入提高;1984年,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城鎮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因此,1984—1991年,城鎮居民收入不斷提高。1992年后,我國農村和城鎮居民收入都有明顯增加。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舉行,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進一步推動了改革開放。這一時期,我國農村、城鎮的人均收入都有顯著提升。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我國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