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題號2356答案BADACCD題號910111213141516答案ADBBCBAD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古代兩河流域的貴族墓葬中,既有兩河傳統的文化因素,也有埃及、中亞地區的文化因素,這說明當時不同地區的多種文化之間存在跨區域交流的現象,故B項正確。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兩河流域的統一,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亞述在公元前8世紀大舉擴張,建立帝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根據材料“貴族墓葬”可知當時存在等級制度,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2.【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西歐的修道院除了組織宗教活動,還深入經濟與文化領域,體現了基督教與社會生活交織,故A項正確。材料側重強調修道院參與社會工農商活動以及文化活動,這些并非其控制社會的手段,排除B項;C項“主要依賴”和D項“主導發展”均表述夸大,排除。3.【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西葡簽訂《薩拉戈薩條約》,在太平洋地區劃分勢力范圍,其中葡萄牙獲得了香料群島,這有利于葡萄牙經亞洲到達美洲經營貿易,推動了葡萄牙的殖民擴張,故D項正確。這一條約只是暫時緩解了雙方的矛盾,并沒有解決爭端,排除A項;1492年西葡雙方劃定教皇子午線,是西方劃分勢力范圍的開始,排除B項;1588年西班牙聯合艦隊被英國打敗,開始走向沒落,排除C項。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埃爾米納堡最初是殖民者掠奪黃金的總部,可以獲取經濟利益,體現了原始資本積累追求財富的一面:后來這里成為奴隸貿易的場所,體現了原始資本積累血腥殘忍的一面,故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全球物種傳播和貿易中心的轉移,排除A、B兩項;在新航路開辟之前,非洲也創造出了較為繁榮的非洲文明,D項與史實不符,排除。5.【答案】A【解析】材料強調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為追求真實性與自然規律,將科學方法融入藝術創作,體現了對人與自然的研究熱情,說明人文主義思潮對科學探索具有促進作用,故A項正確。文藝復興藝術仍有大量宗教題材作品,尚未與宗教分離,排除B項;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近代科學體系形成于17世紀科學革命,排除D項。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農奴制改革和美國南北戰爭都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發展,助推了近代化進程,C項正確:農奴制改革并未使農奴獲得完全自由,排除A項;俄國農奴制改革并未實現民主政治,排除B項;“全境禁止”說法不對,排除D項。7.【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英國的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生產,工廠逐漸取代了手工工場,因此,材料體現的是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革,C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工廠制度的生產情況,與婦女【高一歷史參考答案第1頁(共4頁)】25525A2024~2025學年度高一第“學期期末考試歷史全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r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期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戰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城均無效。3.選擇題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楚,筆跡清楚。4.考試結來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文。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位于敘利亞北部的阿拉拉赫遺址(公元前2000一前1200年)貴族墓菊中,基室以兩河傳統的泥磚威筑,隨葬本地神話浮雕。但基中同時出土了埃及風格的圣甲蟲印章.阿窟汗青金石首飾,以及刻有胡里特語咒語的赫梯式武器。這可用于佐證A.兩河流域的首次統B.古代區域文明的交流C.亞述帝國的軍事征服D.社會等級制度的瓦解2.中世紀西歐的修道院不僅組織宗教活動,還積極參與經濟活動。許多修道院經營大型莊園,推廣三圃制耕作并改良釀酒技術:部分修道院建立羊毛工坊,廂傭農民進行生產。此外,修道院圖書館保存了天量古希臘羅馬文獻,修士們通過抄寫典籍傳播知識。這反映出當時歐洲小.基督教與社會生活關系密切B.教會強化對社會的控制C,農業生產主要依賴教會組織D,宗教力量主導城市發展3.1529年,西班牙與葡萄牙簽訂《薩拉之薩條約》,規定以摩鹿加群島以東的17度線為界,劃分兩國太平洋勢力范圍。西班牙放棄對香料群島(即悸鹿加樣島)的全部要求,葡萄牙向西班牙支付35萬達卡金幣作為補償。這一協議A.解決了西葡殖民爭端B.是西葡劉分勢力范圍的開始C.表明西班牙走向沒落D.推動了葡萄牙的殖民擴張活動【高一歷史第1頁(共6頁)】25525A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p4.下圖是非洲加納南部海岸的埃爾米納堡,由葡萄牙殖民者于1482年建造,后由荷蘭控制.、它早先是殖民者掠奪黃金的總部,后成為囚禁奴隸并進行奴隸貿易的重要據點。奴隸在這里被逐個交易論價,成交后直接驅趕上船。這一建筑可用于研究A.全球物種傳播的雙向性B.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C資本原始積累的雙重性D.非洲文明的原始落后5.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布魯內萊斯基運用幾何學原理發展線性透視法,使繪畫呈現三維空間;達·芬奇通過解剖實驗,精確描繪人體結構,甚至探索流體力學與機械設計。這反映出A人文主義推動科學探索B.藝術創作已與宗教分離C.理性主義主導藝術領域D.近代科學體系初步形成6.閱讀下表中兩個文件的內容節編,可以看出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買賣或者交換農奴。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須交納贖金。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自1863年1月1日起,凡當時仍在叛亂的任何一個州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或地區,其境內所有奴隸都應永遠獲得自由。A.農奴制改革使農奴獲得了完全自由B.兩國徹底廢除舊制度實現民主政治C.兩個文件都推動了本國近代化進程D.美國全境禁止奴隸制促進南北統一7.下圖為19世紀30年代初英國女工在棉紡織工廠從事生產的場景。這說明英國A.婦女政治地位提高B.人民生活條件改善C.生產組織方式變革D.社會貧富分化加劇【高一歷史第2頁(共6頁)】25525A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描AP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5525A-高一歷史DA-unlocked.pdf 高一歷史.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