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27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選擇性必修3第27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課件

資源簡介

(共64張PPT)
第二十七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時空坐標
線索1:多元世界文化。由于受地域、民族、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世界文化呈現多元發展的格局。蘇美爾文化、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東亞、南亞文化與美洲文化等具有豐富多樣的特征,都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線索2:歐美文明歷程。古典時期的希臘與羅馬文化是歐美文明的源頭,希臘的民主制度與羅馬的法律制度對近代歐美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古時期,基督教勢力強大,使西歐文化帶有濃厚的神學色彩。伴隨著羅馬帝國與基督教會的分裂,中世紀的歐洲文化也出現不同特色。
主干線索
第56講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考點探究 · 釋難點
典例研習 · 立標桿
課標定位 · 明考向
課標定位 · 明考向
課程 標準 1.通過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主干梳理 · 理思路
一、古代西亞、非洲文化
(一)古代西亞文化
1.文字:“楔形文字”,_________人創造,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2.文學:《___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
3.建筑藝術
(1)蘇美爾人的____________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別出心裁。
(2)亞述帝國標志性雕刻是王宮大門上的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裝飾豪華,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
蘇美爾
吉爾伽美什
泥偶雕像
人首飛牛
波斯王宮
4.編撰法典:古巴比倫王國的《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闡釋〕
《漢謨拉比法典》
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巖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石柱上端浮雕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權的權標,以象征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
(1)內容:宣揚____________。
(2)價值: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
君權神授
[拓展]《漢謨拉比法典》的特點
(1)同態復仇法。遵循“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原則。
(2)維護不平等的等級制度,且具有專制色彩。
(3)強調國家對臣民的嚴格控制。
(4)少許“人道主義”的條款。
(5)重視財產和經濟事務立法。
(6)形式上有局限。
(二)古代埃及文化
1.文字:使用____________。
〔概念闡釋〕
楔形文字與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屬于象形文字的一種,蘇美爾人用削尖的蘆葦或木桿將文字書寫在濕軟的泥版上,筆畫像楔子狀,故稱“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2.文學
(1)神話:包括世界誕生和____________等內容。
(2)詩歌:大多是_________,也有愛情詩。
(3)故事:哲理故事傳達著埃及人的人生觀和_________;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傳記等。
3.建筑藝術
(1)陵墓:受到______較大影響,陵墓豪華,隨葬品豐厚。
(2)神廟:法老們修建眾多神廟,表達自己對神的敬畏。
人類起源
宗教詩
世界觀
宗教
4.科學和技術
(1)歷法: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古羅馬的凱撒制定_________時,吸收了埃及歷法的成就。
(2)數學、醫學:頗有建樹。
太陽歷
儒略歷
[拓展]尼羅河促進古埃及文明
1.尼羅河便于航行,成為加強埃及南北交流的紐帶,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2.尼羅河定期泛濫,為古埃及的農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3.古埃及人觀察尼羅河定期漲落,發現規律,發展了天文學,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4.尼羅河洪水退卻后,對土地面積的重新測量使埃及人在幾何學方面有突出成就。
(三)阿拉伯文化
1.特點: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古代埃及、西亞、______、羅馬以及印度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
希臘
2.成就
文學 詩歌“懸詩”;故事集《____________》
數學 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_________發展為獨立學科
天文 白塔尼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________________》,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
醫學 伊本·西那的《______》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
數字 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3.地位: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天方夜譚
代數學
薩比天文歷表
醫典
二、歐洲文化的形成
(一)古典希臘文化與羅馬文化
1.古典希臘文化
哲學 哲學家力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
____________、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被后世稱為“三大哲人”
文學 早期代表是《____________》,成為后世西方文學創作的源泉
______是古典時代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
理性的思維方式
蘇格拉底
荷馬史詩
戲劇
藝術 雕刻家米隆的《____________》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雅典衛城的_________神廟則是建筑藝術的代表
史學 希羅多德的《歷史》開創了_________的撰史體裁
修昔底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西方史學的經典之作
擲鐵餅者
帕特農
敘事體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拓展]古希臘文化發展的原因
希臘民主政治的發展;重視人和人的價值,渴求英雄人物的社會氛圍;政府重視提高公民素養,頒發“觀劇津貼”;較為發達的商品經濟。
2.古羅馬文化
法律: 羅馬法 制定 公元前450年左右頒布的《_______________》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
內容 包括債務法、繼承法、婚姻法以及訴訟程序等多個方面,以維護貴族和富人的財產利益為核心
特點 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影響 限制了貴族濫用權力,規范了____________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羅馬法體系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對后世歐洲國家的___________產生了深遠影響
十二銅表法
社會契約
法律制度
文學 盧克萊修、西塞羅和_________是古羅馬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
史學 李維的《羅馬史》和塔西佗的《_________》代表了古羅馬史學的最高成就
建筑 萬神殿、____________等是羅馬建筑風格的代表
歷法 凱撒時期制定的_________后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
維吉爾
編年史
大競技場
儒略歷
[特別提示]古希臘藝術是羅馬藝術的源頭,但是二者在發展中也呈現出一定差異。古希臘在藝術的追求上是一種“自然”的完美主義和人本主義精神;而古羅馬則是體現個人英雄主義與民粹主義。這種差別的直接原因是二者政治體制存在差異:古希臘確立了民主政治,而古羅馬發展成為帝制,政治體制的巨大差異直接造成了兩者在藝術上的差異。
(二)中古西歐文化
1.背景
(1)封建制度確立:日耳曼人在西歐地區建立了_______________等封建國家。
(2)教會權利:496年,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皈依基督教,賦予基督教會多項特權。
(3)政治格局:歐洲逐漸形成______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法蘭克王國
王權
2.特點:基督教文化
(1)載體:闡述教義的《______》以及研究教義的神學。
(2)特點:神學家用____________論證基督教教義。
(3)影響:維護了基督教會和_________的統治,對西歐思想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特別提示]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在吸收教徒方面不分種族、民族和財產狀況,宣傳平等、博愛的觀念,為其發展成為世界性宗教奠定了基礎。
圣經
形式邏輯
封建主
3.成就
(1)《______》中的歷史傳說和神話給文學藝術創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2)騎士文學和____________反映了封建時代和城市復興時期的社會生活。
圣經
市民文學
〔概念闡釋〕
歐洲騎士文學
是歐洲封建騎士的產物,反映了騎士階層的生活和理想;其特點是歌頌現世生活和愛情,歌頌騎士的冒險精神,同時也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還摻雜著一些奇異故事。
4.歷史價值: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的哲學、法律和科學知識傳統,為后來的____________、宗教改革和科學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特別提示] 中古時期西歐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社會:形成了獨特的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文藝復興
(三)拜占庭、俄羅斯文化
拜占庭文化 俄羅斯文化
社會 環境 1054年,基督教會分裂,_________是拜占庭帝國的國教 10世紀中葉,基輔羅斯進入_________文化圈;拜占庭帝國滅亡后,東正教的中心轉移到俄羅斯
文化 特點 繼承了古代______、羅馬文化,融匯了基督教文化和來自西亞、北非的文化 東正教對俄羅斯的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產生深遠影響
東正教
基督教
希臘
拜占庭文化 俄羅斯文化
文化 貢獻 (1)編纂《__________________》,傳承了羅馬法 (2)保存了大量希臘古典書籍 (3)建筑和雕塑藝術繼承、發展了古希臘、羅馬的遺產 (1)創作于12世紀的史詩《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歷史、傳說和風土人情
(2)俄羅斯____________風格的教堂建筑被視作東正教的象征
羅馬民法大全
伊戈爾遠征記
圓頂多塔
〔圖解歷史〕
歐洲文化的形成
三、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
(一)古代印度文化
1.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建立國家的過程中,印度出現了____________和婆羅門教。
2.宗教文化
(1)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產生;佛教提倡“____________”和忍耐順從,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2)印度教:4世紀時,在古代婆羅門教的基礎上,_________開始興起。
種姓制度
眾生平等
印度教
3.文學藝術
(1)文學:史詩《_______________》和《羅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2)藝術: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代表。
(3)數學: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
摩訶婆羅多
〔概念闡釋〕
印度種姓制度
古代雅利安人在《梨俱吠陀》中記載,人是從普魯沙巨人身體不同部位產生出來的:從口中產生出婆羅門,手臂產生剎帝利,大腿產生了吠舍,腳產生了首陀羅。《梨俱吠陀》強調的是普魯沙巨人不同的部位產生了不同身份的人,體現的是人的等級分化。
4.傳播與影響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開始傳播到_________。
(2)5世紀時,印度的語言、文字、藝術、思想、宗教以及風俗習慣等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影響。
(3)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4)_________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東南亞
巴利文
(二)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
古代朝鮮文化 古代日本文化
文明 發展 公元前5世紀前后,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 神道逐漸發展起來;7世紀,天皇制度形成;12世紀后,形成武士道
文化 成就 天文:7世紀,修建了_________ 文學: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____________》享譽世界文壇
瞻星臺
源氏物語
古代朝鮮文化 古代日本文化
文化 成就 史學:12世紀完成的《____________》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 建筑:_________是古代建筑的代表
音樂:音樂、舞蹈特色鮮明 繪畫:大和繪和_________
三國史記
法隆寺
浮世繪
古代朝鮮文化 古代日本文化
深受 中華 文化 影響 (1)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 (2)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在此基礎上,朝鮮人創制了本民族文字 (1)日本人借用漢字的楷體筆畫和草體,分別創制了字母_________和平假名
(2)中國的制度、儒學、佛教等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展
片假名
〔概念闡釋〕
日本詩歌《萬葉集》
(1)內容:被稱為日本的《詩經》,收載4 516首長短“和歌”,表現了4世紀至8世紀之間的男女情愛、祭吊追悼以及行旅風物等。
(2)價值:開創了日本后世“和歌”的道路,也顯示了中國文化,特別是漢字的輸入對日本詩歌以至文學形式的重要影響。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
1.特點
(1)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____________。
(2)都建造了規模宏大的_________,在塔頂建立神廟,祭祀神靈。
2.文化成就
(1)瑪雅文化
①宗教:創造之神_______________是最重要的神。
②文字、歷法:瑪雅人創造了獨特的文字,發明了“________”。
③數學:知道“___”的概念,創造出20進制。
多神崇拜
金字塔
伊查姆·納
瑪雅歷

(2)印加文化
①宗教:_________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②交通和建筑:建造了長達數千千米的驛道和宏大的太陽廟。
③醫學:會使用_________,能進行人體解剖。
④歷法:制定了太陽歷和_________。
(3)阿茲特克文化
①采用_________鍛造銅器,還會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
②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都非常精美。
3.結局: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文化毀滅殆盡。
太陽神
麻醉劑
太陰歷
天然銅
考點探究 · 釋難點
主題
認識古代世界多樣的特色文化
[史料一]蘇美爾文明時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權對各種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倫人主導兩河流域后,也繼承了蘇美爾人的宗教寬容傳統,并不排斥異族的神。
——《多彩而開放的古代西亞文明》
[問題1]史料一說明西亞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特征:多神崇拜,開放包容。
[史料二]羅馬《十二銅表法》規定:“樹枝越界的,應修剪至離地十五尺,使樹蔭不致影響鄰地;如樹木因風吹傾斜于鄰地,鄰地所有人亦可訴諸處理”“在夜間竊取耕地的莊稼或放牧的,如為適婚人,則處死以祭谷神;如為未適婚人,則由長官酌情鞭打,并處以賠償雙倍于損害的罰金”。
[問題2]根據史料二,概括《十二銅表法》的特點。
[提示]特點:條文內容明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帶有較野蠻的懲罰特征。
[史料三]孔雀帝國時代,保存了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細的雕刻和優美的繪畫。壁畫雖然大部分已經毀壞,但僅就所殘存的部分來看,其高超的藝術是很令人驚訝的……在《吠陀》和佛經中都保存有不少醫學知識。在《長阿含經》中曾提到沙門、婆羅門用“鍼灸(即針灸)藥石”療治各種疾病。
[問題3]史料三說明印度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特征: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影響到文學、藝術、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
[拓展]
1.古代區域文化的特點
(1)古代印度文化的特點
①以宗教為中心。印度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政治法律的制定、道德觀念的形成、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②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印度的戲劇、電影和音樂、舞蹈等劇本,大多以大團圓結尾,這是它們貫穿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報應思想的結果。
③印度文化另一個特點是以詩代史。印度人至今尚未寫出一部完整的屬于全印度人民的歷史書,這與古印度人善于以詩代史有關。印度最為著名的兩部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
(2)美洲文化的特點
①有悠久的歷史。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
②涉及眾多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農業、宗教、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③對世界影響非常大。如玉米、馬鈴薯等重要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
④分布范圍比較廣泛。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覆蓋了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地區。
(3)拜占庭文明的特點
①拜占庭文明是一種混融性十分明顯的文化。拜占庭文明是對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古代亞洲東方文化的一種優秀的混融。
②拜占庭文明的另一個主要特征是對古代文化進行了成功地改造。拜占庭文明對希臘古典文化有著較好的保存,但并不是一味地保留,而是將古典文化與基督教的宗教大眾化相結合,摒棄了其無法為大眾所接受的弱點,從而給古代文化注入了新的發展元素,使其更具活力地發展。
2.形成不同地域文化的原因
(1)地理環境的不同。
(2)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
(3)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
典例研習 · 立標桿
1.(2024·安徽高考·10)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羅列統治者形象、名字和頭銜的文獻。約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間,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寫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畫有代表荷魯斯神的鷹隼形象。新王國(公元前1550—前1069)時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據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
A.說明了象形文字的緣起
B.融合了宗教與王權的觀念
C.呈現了埃及神廟的興衰
D.展示了分裂與統一的場景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寫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畫有代表荷魯斯神的鷹隼形象”可知,古代埃及王表的內容里既有展現王權的方面,也有展現神的方面,B項正確;材料沒有文字發展的相關內容,沒有提及埃及神廟的興衰,無法展現出分裂與統一的場景,排除A、C、D三項。
2.(2023·全國甲卷·32)共和之前的古羅馬部分訴訟中,敗訴方須將用于擔保的牛羊祭神,以贖偽誓之罪。擔保的牛羊多超出訴訟物價值,且影響農牧生產。共和國早期,敗訴方改向國家繳納罰金,到公元前3世紀末,罰金已無足輕重。這一變化表明羅馬共和國時期(   )
A.系統完備的羅馬法體系形成
B.法律注重保護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嚴格控制
D.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擴大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共和之前的古羅馬部分訴訟中,敗訴方須將用于擔保的牛羊祭神,以贖偽誓之罪。擔保的牛羊多超出訴訟物價值,且影響農牧生產。共和國早期,敗訴方改向國家繳納罰金,到公元前3世紀末,罰金已無足輕重”可知,共和之前至羅馬帝國時期,敗訴方承擔的敗訴成本越來越小,更多地維護了公民的利益,說明法律注重保護公民的利益,B項正確;公元六世紀,查士丁尼編纂民法大全,系統完備的羅馬法體系形成,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嚴格控制,且神權對法律事務的控制逐漸削弱,排除C項;羅馬共和國雖然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但材料未涉及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擴大,排除D項。
3.(2022·天津高考·15)有關《荷馬史詩》作者的生平雖然沒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記載,但是十幾個希臘城邦卻都自稱是荷馬的故鄉,柏拉圖也說“荷馬教育了希臘人”;古羅馬文學家維吉爾仿照《荷馬史詩》歌頌羅馬帝國和屋大維;德意志哲學家尼采以荷馬為標志,把古希臘時代分為前荷馬時期和后荷馬時期。由此可以深刻認識到(   )
A.文化名人成為民族榮譽的代表
B.偉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經典能夠產生雋永的影響
D.史詩首先要求內容的真實準確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荷馬教育了希臘人”“古羅馬文學家維吉爾仿照《荷馬史詩》歌頌羅馬帝國和屋大維;德意志哲學家尼采以荷馬為標志,把古希臘時代分為前荷馬時期和后荷馬時期”可知,《荷馬史詩》對古希臘文化影響深遠,文史經典能夠產生雋永的影響,C項正確;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史經典能夠產生雋永的影響,并非文化名人成為民族榮譽的代表,排除A項;偉大作品的教育功能僅僅是材料要表達的一個方面而非全部內容,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史詩內容的準確性,排除D項。
4. (2023·遼寧高考·11)下圖是公元前7世紀亞述帝國宮殿中一幅浮雕(復制品)的局部圖。該圖展現了亞述帝國(  )
A.繁瑣的宮廷禮儀 B.復雜的官僚體系
C.奢華的貴族生活 D.豐富的物產資源
[答案] C
[解析] 據圖可知,浮雕中的人穿著、使用的物品比較昂貴,中間的人后面還有人站著準備隨時服侍,由此可知,該圖展現了亞述帝國奢華的貴族生活,C項正確;據圖無法得出當時亞述帝國繁瑣的宮廷禮儀,排除A項;圖片信息與官僚無關,排除B項;圖片明顯不涉及物產資源,排除D項。
5.(2025·六盤水)陳佛松在《世界文化史》一書中指出:“印第安文化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一樣,也是世界文化源頭之一。他們留下的金字塔祭壇、神廟、石柱、浮雕、文字、文學及物質文明等對人類文化都有卓越的貢獻。”這可用于說明(   )
A.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
B.印第安文化領先于世界
C.世界文化具有同質性
D.印第安文化相對較落后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印第安文化與古代東西方文化一樣,也是世界文化源頭之一”可知,印第安文化只是世界文化代表之一,說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豐富多彩,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對各地文化進行對比,無法判定是否領先世界,也無法判定是否相對落后,排除B項和D項;材料描述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而非同質性,排除C項。
6.(2025·大連)古印度的思想家們認為,音樂是對神的虔誠、皈依及自我與神的同一的最好方式;現存最早的古印度壁畫是阿旗陀石窟壁畫,描繪了佛陀的生活場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就被人們尊崇為“舞王”,他以舞蹈來創造或毀滅世界。這一切說明,古印度(  )
A.宗教信仰改變了生活習慣
B.藝術思想滲透神學意識
C.印度教居于社會支配地位
D.音樂得到了各階層認可
[答案] B
[解析] 據題干,古印度的思想家們將音樂視為與神的溝通和與神的合一的方式,阿旗陀石窟壁畫描繪了佛陀的生活場景,而印度教的濕婆神則以舞蹈的形式來展現其創造或毀滅世界的力量,這些信息表明,在古印度,藝術和宗教信仰是緊密相連的,藝術形式被用來表達和體現宗教思想和神學意識,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生活習慣的改變,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印度教的地位,排除C項;“各階層”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共11張PPT)
選擇性必修3 文化交流與傳播
第二十七單元 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
單元總結
〔網絡構建〕
〔拓展深化〕
一、導致古希臘、羅馬文化差異的因素
1.民族性格
(1)古希臘:航海和商業活動,使希臘民族形成了敢于冒險、積極進取、活潑、機智、開放的民族性格。這種優良的民族性格,是古希臘取得卓越文化成就的內在動力。
(2)古羅馬:在其哲學體系中,占統治地位的是各種唯心主義哲學流派,還帶有濃厚的宗教氣息和宿命論色彩,而這恰是羅馬以農為本的內陸民族保守的民族性格的反映。
2.政治體制
(1)古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為古希臘文化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寬松的政治環境,洋溢著英雄主義、現實主義和人本主義的精神。
(2)古羅馬:君主專制制度的影響,在文化上增添了濃重的政治色彩和宗教色彩。文學作品在內容上偏重于為帝王歌功頌德,法學方面旨在維護貴族政治、私有制、等級制。
3.經濟基礎
(1)古希臘:發達的航海貿易和手工業生產,為希臘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而伯利克里頒發“觀劇津貼”,提高了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古羅馬: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自然經濟,逐漸向大地產經濟轉變,工商業也有所發展,但這些并沒有緩和羅馬社會內部矛盾,影響了文化的特點和進步。
4.宗教因素
(1)古希臘:希臘的宗教是比較自由的,沒有成為文化發展的障礙。希臘神話成為希臘藝術的土壤,使文學藝術作品充滿了人文主義的特點。
(2)古羅馬:出于維護政治統治的目的,把人神化、君權神圣化。古羅馬只是在建筑和法學方面取得了較突出的成就,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缺乏創新意識。
二、地理環境與區域文化的特色
人類的一切文化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中進行的,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必然造成文化發展的區域性差異。
1.古代埃及文化
河谷和沙漠是古埃及人生活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這種地理環境上的相對孤立性對古埃及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一方面,由于沙漠對大規模民族遷徙和入侵起到阻隔作用,使得古埃及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政局,這對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都有積極作用,也使文化傳統有著更大的延續性。另一方面,尼羅河周圍的自然屏障并沒有隔絕古埃及與外界交往,而是起著“過濾器”的作用,對外來因素進行緩沖處理,然后再逐漸吸收進來,這正是古埃及文明的特色及其生命力所在。
2.古代印度文化
印度河和恒河為早期印度居民生存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地和良好的農業灌溉條件。印度北部高山使其同亞洲其他地方隔離開來,東、南、西三面又有海洋包圍,使它自成一個相對孤立的地理單位,印度文化的獨特性就與這一地理特點相關聯。如印度洋給南亞次大陸帶來豐沛雨量的同時,也常使河流泛濫,給人們帶來災難和痛苦。印度早期宗教中靈魂轉世和解脫思想的形成首先是對自然和人生的沉思與抗爭,也因此鑄就了印度文化“苦難—解脫”型思維的主軸。
3.古代希臘文化
希臘地區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廣闊的平原,只有連綿不絕的山脈,這不僅限制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而且把陸地隔成小塊,于是城邦常常策略性地建在土壤肥沃的地方或商路附近,從而吸引更多的移民,成為該地區的主要城市。許多小城邦彼此較為隔絕,而又生氣勃勃地保持著獨立。
4.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發源于阿拉伯半島的腹地,氣候炎熱,終年干旱少雨,沒有常年的河流,只有在沙漠曠野深處的綠洲可供放牧,不適合農業生產,所以,阿拉伯文化具有明顯的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航空| 石林| 合江县| 大田县| 谷城县| 东城区| 河池市| 特克斯县| 印江| 天镇县| 祁连县| 舟山市| 迁安市| 曲水县| 尚志市| 边坝县| 延津县| 兴安县| 麻阳| 新密市| 武隆县| 南和县| 安徽省| 玉山县| 卫辉市| 南阳市| 湖南省| 莱阳市| 义乌市| 乌拉特中旗| 开平市| 洛宁县| 台前县| 临西县| 海原县| 阿城市| 来安县| 江西省| 西畴县| 盈江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