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張PPT)板塊一 中國古代史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單元總結〔網絡構建〕〔拓展深化〕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三大趨勢1.民族交融的趨勢:蜀國發展同西南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吳國當地居民同漢族開發江南,東漢以來少數民族內遷,以及十六國混戰都促進了民族交融,為隋朝統一提供了條件。2.經濟重心逐漸向南轉移的趨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社會生產屢遭破壞,而江南地區相對穩定。從西晉末年起,直到南北朝,北方大批農民為躲避戰禍,紛紛南遷,為南方的農業生產增加了大量勞動力,并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他們同南方人民一起,興修水利,開墾出大片良田。水稻栽培技術有所提高,小麥開始推廣,牛耕得到普及。江南經濟的較大發展,開始改變中國農業經濟以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為南北經濟差距的縮小和全國的統一創造了條件。3.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趨勢:這其中有局部統一的三國鼎立、西晉的短期統一和前秦、北魏、北周對北方的三次統一。二、秦亡漢興與隋亡唐興的比較及規律認識1.比較比較項 秦亡漢興 隋亡唐興異 歷史階段不同 秦漢處于封建社會開始階段 隋唐處于封建社會發展的中期制度繼承不同 漢承秦制,有所損益 唐承隋制,繼承發展同 “亡”的原因 統治者殘暴、奢侈腐化和濫用民力,引發農民起義,二世而亡 “興”的原因 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促進社會發展;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2.規律認識(1)統治者的政策是否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采取的措施是否能有效促進經濟發展。(2)能否有效地抑制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維護社會安定。(3)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是否合理。(4)能否有效地緩和階級矛盾。(5)統治者個人素質,如能否虛懷納諫、能否注意政策的連續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