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板塊二 中國近代史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2講 兩次鴉片戰爭與國家出路的探索第2課時 國家出路的探索主干梳理 · 理思路考點探究 · 釋難點真題研習 · 立標桿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程 標準 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主干梳理 · 理思路一、太平天國運動1.背景(1)時代背景:鴉片戰爭后階級矛盾的激化。(2)理論準備:洪秀全在多次科舉考試落第后極端失望,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張。(3)組織準備:馮云山到廣西紫荊山號召民眾加入____________,團結了許多窮苦農民。“拜上帝”拜上帝會〔概念闡釋〕拜上帝會:拜上帝會是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訴求而創立的宗教,對廣大勞動人民有很大的號召力。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組織形式,以其成員為基本力量,發動反清武裝起義,建立了太平天國。2.過程(1)金田起義:_______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等在廣西桂平_________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2)定都天京:_______年,太平軍沿長江東下,經九江、安慶,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于此。(3)軍事全盛:太平軍______、西征,占領湖北、江西、安徽許多地方,軍事上達到鼎盛。1851金田村1853北伐(4)由盛轉衰——天京變亂:________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楊秀清、韋昌輝被殺,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上開始衰落。(5)重建核心:_________、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太平軍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慶戰役中敗于_________統率的湘軍。(6)運動失?。篲_______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1856洪仁玕曾國藩18643.政治綱領階段 前期 后期綱領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內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農民追求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 提出了新的_________________。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結果 戰爭環境下,未能實施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社會財富平均社會經濟政策〔圖解歷史〕《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4.失敗原因(1)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導,沒有____________的領導,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失敗是必然的。(2)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5.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近代中國史上的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6.影響: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_________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科學思想理論先進階級清王朝二、洋務運動1.背景(1)太平天國運動和兩次鴉片戰爭使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2)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____________。2.目的: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他們發動了以“______”“求富”為目標的洋務新政。3.代表人物:主要有_______、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船堅炮利自強奕?4.內容(1)為了自強,創辦了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如_____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2)為了______,開辦了一批____________的民用企業:如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____________等。(3)興辦近代教育:洋務派創辦了培養______和軍事人才的學校。(4)籌劃近代海防:建成了以____________為代表的新式海軍。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求富官督商辦開平煤礦翻譯北洋艦隊〔圖解歷史〕洋務運動5.評價(1)積極作用: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________________,是中國早期_________的嘗試。(2)局限性:未能達到以洋務新政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3)失敗的必然性: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基礎上的修修補補,其失敗是必然的。機器生產技術現代化〔概念闡釋〕(1)官督商辦: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創辦近代民用工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發展近代新式工礦企業的重要經濟形式之一。即由商人出資,政府委派官員來管理。洋務派早期創設的民用企業大都采用這種形式。但官督商辦企業名義上商辦實則官營的性質,最終導致了它的失敗。(2)現代化:也叫近代化,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思想上的文明化、理性化。洋務企業采用機器生產,這是其不同于古代官營手工業的主要表現,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端。考點探究 · 釋難點主題 1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史料一]洪仁玕在1859年發表的《資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強化中央集權、采用西方技術以使中國經濟和交通現代化以及發展與西方列強友好關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開設現代銀行、頒發專利權、建造鐵路和輪船以及發展采礦業等建議表明,他對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著全心全意的、雖然認識很不全面的贊賞態度。這些建議是太平天國經濟理論的一個重大轉變。——摘編自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綱》[問題1]根據史料一,概括《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經濟理論的一個重大轉變”的依據。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轉變未能成功的原因。[提示]依據:《資政新篇》提出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發展近代工業和各項事業。未能成功的原因: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戰爭環境緊張;未能反映農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拓展]太平天國運動的作用與局限(1)作用①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減少了中國近代化的阻礙因素。②清朝中央集權體制受到巨大的挑戰和沖擊。地方政權出現了自立的傾向,漢族官僚的地位不斷上升,清朝統治集團的內部格局出現變化。③《資政新篇》最早提出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對當時的思想和經濟發展均有影響。④催生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創辦的部分軍事工業都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2)局限①《天朝田畝制度》旨在建立小農經濟的絕對平均主義的社會,與發展資本主義的時代潮流相違背。②太平天國運動破壞了富饒地區的生產力,遲滯了這些省份的近代化進程。③給外國侵略者以可乘之機,列強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延緩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主題 2理解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史料二]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使歷史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史料三]梁啟超說:“李鴻章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其于西國所以富強之原,茫乎未有聞焉,以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船耳,鐵路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br/>——摘編自蔣廷黻《中國近代史》[問題2]根據史料二、三評價洋務運動。[提示]進步性:加速了自然經濟解體;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局限性: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拓展]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1)經濟上: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洋務運動中興辦的民用企業,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為中國經濟近代化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促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長起來。(3)外交上:洋務運動使中國外交方式開始向近代化轉變。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的設立,加強了清朝與外國的聯系。(4)軍事上:洋務運動創建了近代海軍,開啟了中國軍事近代化的歷程。(5)教育上:洋務運動開設新式學堂,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加快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6)思想上:洋務運動有力沖擊了“天朝上國”“夷夏之辨”等思想觀念,推動了思想的近代化。真題研習 · 立標桿1.(2023·湖北高考·7)下表是有關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洪秀全的描述,對此解讀最準確的是( )來源 內容太平天國方面 軀長大,面微圓而白,鼻高耳圓而小,其聲音響亮而沉重,笑時屋為之震,有極大之臂力與極敏捷之知覺清廷方面 身材魁碩,赤面高顴,有須,粗通文墨,素無賴,日事賭博;體質肥鈍,了無異人處民國前后革命黨人 面長豐滿,紅須,手垂過膝;身干長大,富雄姿,豪邁博學,治《春秋》《漢書》A.不同史料對人物的記載不同B.不同的描述體現人物的多面性C.不同立場影響對人物的描述D.不同時期對人物描述有所側重[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方面對洪秀全做出了較高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和清朝政府的立場根本對立,清朝政府對洪秀全的形象進行了大肆的詆毀;而民國前后的革命黨人由于歷史需要,稱他為“英雄”“豪杰”,這個時期人們對洪秀全的評價基本是大義凜然的。故對人物的評價受制于當時的歷史條件,不同立場影響對人物的描述,C項正確;不同史料對人物的記載也可能有相同之處,排除A項;洪秀全人物本身并非多面,是立場不同的人對其做出了不同的評價,排除B項;太平天國和清政府處于同一時期,排除D項。2.(2022·湖北高考·6) 英國公使館1861年進駐北京后,非常重視中文學習。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以上史料最適合論證( )A.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與現實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新C.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輸出D.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可以看出,當時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學習中文,研究漢學。這可以用來論證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這無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新,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英國公使館人員積極研究漢學,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輸出,排除C項。3.(2022·廣東高考·6)下表反映二人爭論的問題是( )1889年張之洞與李鴻章的爭論 主張張之洞 儲鐵宜急,勘路宜緩……前六七年積款、積鐵,后三四年興工修造(鐵路)……豈有地球之上獨中華之鐵皆是棄物李鴻章 籌劃開礦,煉成鐵條(鋼軌),器款甚巨,豈能各省同開?……日本鐵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產,惟鋼軌等項仍購西洋A.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B.興辦煉鐵業可否舉借外債C.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孰重孰輕D.修筑鐵路與煉鐵孰先孰后[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張之洞認為應該先煉鐵然后修筑鐵路,李鴻章認為應該先修筑鐵路然后煉鐵,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張之洞與李鴻章爭論“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興辦煉鐵業可否舉借外債”“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孰重孰輕”方面的信息,排除A、B、C三項。4.(2023·海南高考·6)輪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辦”的經營管理模式。創辦初期,李鴻章通過允許其承運官物、免稅、貸款和緩息等多種途徑,使它在與外國輪運公司的競爭中未曾處于劣勢。從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該局( )A.得益官方扶助,實力匹敵洋商B.過于依賴官方,不利自身成長C.專意謀取貼補,影響競爭公平D.享有壟斷特權,助推同業發展[答案] B[解析] 材料強調,1874年到1892年輪船招商局年年盈利,但盈利原因是因為官方扶持,如允許其承運官物、免稅、貸款和緩息等,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管理優勢、技術優勢等,這并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只是強調輪船招商局在創辦初期不處于劣勢,不等于實力可以匹敵洋商,排除A項;結合所學可知,輪船招商局屬于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主要目的是為軍事企業提供資金,故“專意謀取貼補”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材料只是強調輪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壟斷特權”,排除D項。5.(2024·全國甲卷·28)19世紀50年代之前,江蘇鎮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鎮江府“大地主不復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農戶手上。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強入侵 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太平天國運動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鎮江的大地主不復存在了,土地為農民所有。結合所學可知,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江南的地主階級,以致六七十年代鎮江府“大地主不復存在”,而后清政府為恢復生產,招募大量移民前來墾荒,由此推動小農經濟發展,C項正確;西方列強入侵導致自然經濟解體,小農破產,A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集中于城市而非農村,排除B項;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會導致土地兼并盛行,小農破產,D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6.(2024·江蘇高考·6)1850年,上海出現第一家專營進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這類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門市零售為主。1860年以后,內地商人紛紛到上海采購,上海洋布店轉向以批發為主,實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發展反映出( )A.政府鼓勵興辦實業B.外來經濟因素逐漸滲入C.內地棉紡織業發達D.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上海洋布店由1850年的一家發展到1858年的十幾家,且由門市零售為主轉變為批發為主,這反映出外來經濟對中國的影響逐漸增強,即外來經濟因素逐漸滲入,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政府的態度,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上海棉布商店的情況,并未涉及內地棉紡織業的情況,排除C項;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排除D項。7.(2024·甘肅高考·6)19世紀70年代,英、日等國一方面以廉價棉紗傾銷中國,另一方面從中國大量進口棉花,致使中國市場棉貴紗賤。到19世紀80年代,中國棉紗進口量與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紗進棉出的“紗花對流”現象加劇,這表明當時中國( )A.民族企業生產力迅速提高B.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C.卷入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D.傳統家庭手工業日漸興盛[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19世紀70年代,英、日等國……致使中國市場棉貴紗賤。到19世紀80年代,中國棉紗進口量與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紗進棉出的‘紗花對流’現象加劇”可知,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棉花和棉紗的生產和銷售明顯受到列強主導的國際市場影響,這說明中國卷入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C項正確;“民族企業生產力迅速提高”說法不符合史實,當時中國民族企業剛剛起步,深受國際市場影響,排除A項;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并沒有完全解體,排除B項;由于受到列強侵略和傾銷商品的影響,傳統家庭手工業逐漸破產,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