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板塊二 中國近代史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第19講 人民解放戰爭主干梳理 · 理思路考點探究 · 釋難點真題研習 · 立標桿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標定位 · 明考向課程標準 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反動統治在大陸覆滅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主干梳理 · 理思路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1.背景(1)抗日戰爭勝利后,____________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2)當時的中國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成一個_______________的國家;國民黨堅持_______________的方針。和平建國新民主主義獨裁和內戰2.斗爭(1)重慶談判①1945年8月,蔣介石接連三次電邀毛澤東到_____舉行和平談判。中共中央決定接受邀請,爭取____________新局面。②成果: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____________”。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重慶和平民主雙十協定(2)政治協商會議①召開: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__________________在重慶召開。②內容: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③結果: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很快否決了這些協議。政治協商會議二、全面內戰的爆發1.爆發: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______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全面內戰爆發。2.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1)戰場形勢:全面內戰開始時,_________在軍隊數量、軍事裝備、后備資源及外來援助等方面,都明顯超過中國共產黨。(2)中共中央準確地估計國際國內形勢,確定了自力更生、以____________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的方針。(3)結果: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約30萬人。又經過4個月作戰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被粉碎。中原國民黨自衛戰爭3.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1)背景: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______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2)戰況①在陜北:_________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②在山東: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山東________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陜北彭德懷孟良崮〔概念闡釋〕(1)“革命根據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地區。由于這一時期大部分革命根據地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所以又被稱作“蘇區”(蘇維埃區域的簡稱)。(2)“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控制下的地區。“敵后”主要指這些根據地絕大部分位于敵人(日軍)的后方;“抗日”則指明了這一時期根據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戰任務。(3)“解放區”: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區域。以區別于國民黨控制的區域。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1.經濟危機(1)表現①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導致惡性____________,物價飛漲。②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使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2)后果: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通貨膨脹2.政治獨裁(1)1946年11—12月,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同盟堅決反對,拒絕出席。(2)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國民黨專制統治和蔣介石獨裁的裝飾品,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_______________的真面目。獨裁和內戰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勝利的過程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過程:1947年夏,中共中央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解放區貫徹全國土地會議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2)影響:使億萬農民在______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中國土地法大綱政治2.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_________,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戰略進攻的序幕。大別山3.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決戰時間 戰役 軍隊 戰果 整體意義1948年9月至11月 遼沈 戰役 東北野戰軍 東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取得對國民黨軍隊的優勢 三大戰役是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淮海 戰役 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 南線國民黨軍隊的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平津 戰役 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 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4.召開七屆二中全會(1)背景:人民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2)時間、地點: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開。(3)內容: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______,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澤東提醒全黨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和艱苦奮斗的作風。(4)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城市〔選必鏈接〕(1)在解放區設置行政區:設軍政委員會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轄若干省級及以下行政單位。鞏固新興的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選必1第3課)(2)1947年,內蒙古地區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選必1第13課)(3)發行人民幣:華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選必1第15課)〔概念闡釋〕西柏坡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開拓進取精神,依靠群眾和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5.北平和談(1)背景: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在____________的軍事力量已全線崩潰。(2)舉行:1949年4月,以周恩來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團和以張治中為首席代表的國民黨南京政府代表團,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3)結果: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上簽字,談判破裂。長江以北《國內和平協定》6.渡江戰役:4月21日,解放軍百萬雄師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分三路發起____________,迅速突破長江防線。7.解放南京: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______,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反動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渡江戰役南京(二)勝利的原因和意義1.勝利的原因(1)國民黨:國民黨因其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____________,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____________,從而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喪失了統治權。(2)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順應____________的潮流,代表了中國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得到了____________的支持。根本矛盾切身利益時代發展最廣大人民廣大民眾2.意義(1)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_______________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_______________的勝利。(2)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3)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考點探究 · 釋難點主題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史料]1949年7月30日,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給杜魯門總統的信中寫道:中華民國政府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援助不夠,我們派往現場的觀察員報告說,在至關重要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從未由于缺乏武器彈藥吃過一次敗仗。國民黨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極大削弱,實際上乃是戰爭初期我們派駐重慶的觀察員所見到的那種腐敗現象。國民黨軍隊不是被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從中國的力量對比來看,我國政府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建立和平。為了使雙方作出讓步,國民黨必須建立自己的議會,這樣,中國政府才能名副其實地成為全中國的政府,各黨派才能在政府的憲法范圍內發揮作用。這些條件一項也未實現。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援助是無意義的。——摘編自[美]約翰·司徒雷登《在華五十年——司徒雷登回憶錄》[問題]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艾奇遜關于國民黨政權失敗的認識進行評述。[提示]評述應結合史實,主要包括以下角度:①國民黨失去民心:濫發紙幣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官僚資本巧取豪奪,民不聊生;偽國民大會召開和偽憲法頒布,專制獨裁,喪失政治信譽。②共產黨贏得民心:在解放區推行土地改革,農民實現政治、經濟翻身;在政治上堅持和平、民主、團結,贏得各界人士支持。[拓展]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意義(1)從近代中國革命角度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的新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2)從現代化發展角度來說,實現了民族獨立,為現代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經濟建設、科技文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政治前提。(3)從世界政治影響角度來說,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對國際格局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爭具有久遠的影響。(4)從社會主義發展角度來說,是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壯大了社會主義力量。真題研習 · 立標桿1.(2022·廣東高考·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電各軍區負責人說:“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區軍民發出的號召是( )A.“武裝自衛” B.“向敵后發展”C.“救亡圖存” D.“解放全中國”[答案] A[解析] 依據材料“1946年6月”“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可知,在全面內戰爆發之際,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計國際國內形勢,向解放區軍民發出了“武裝自衛”的號召,以期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恢復國內和平,A項正確;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致電新四軍,發出了“向敵后發展”的指示,排除B項;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圖存”就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時代主題,排除C項;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在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排除D項。2.(2022·湖南高考·9)1949年3月,北京市委書記彭真在全市職工積極分子大會上強調,“私營工廠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從國家方面講他們是主人,在工廠又要受資本家指揮,這又不是主人”。這表明北京市( )A.對民族資本家妥協退讓B.貫徹新民主主義政策C.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D.已準備接管私營企業[答案] B[解析] 由材料“1949年3月”可知,材料信息發生在北京和平解放之后、新中國建立之前,私營工廠的工人“從國家方面講他們是主人”是說,他們在共產黨政權下可以當家作主,而“在工廠又要受資本家指揮,這又不是主人”說明還存在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這說明當時北京市是允許民族資本家開設的私營工廠存在的,與建國初期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相似,這是貫徹新民主主義政策的表現,故選B項;當時北京市已經被共產黨和平解放,民族資本家是在共產黨政權下的合法存在,這是貫徹新民主主義政策的體現,而不是對其妥協退讓,排除A項;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存在的模式,不適用于建國前夕的中國,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之前,北京市并未接管私營企業,而且在材料中也沒有體現,排除D項。3.(2024·遼寧高考·9)1947年,河北景縣流傳著歌謠:“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為什么不去當八路。”南宮縣的新兵說:“好日子是毛主席給的,不打老蔣是沒心肝的,所以我要堅決打老蔣。”肥鄉縣的農民說:“我得報恩,我老了,我送我兒子參軍。”這反映出( )A.解放戰爭進入決戰階段B.減租減息激發了革命熱情C.國民政府陷入統治危機D.土地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1947年”“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好日子是毛主席給的”“我得報恩”可知,老百姓感恩共產黨、報恩共產黨,主要是由于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這是土地改革的結果,D項正確;1948年秋陸續開始的三大戰役是國共兩黨的戰略決戰,排除A項;減租減息政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項;國民黨統治危機包括經濟、政治困局等,材料僅僅呈現的是共產黨土地改革的效果,體現了共產黨得民心、擴大群眾基礎的一面,“國民政府陷入統治危機”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4.(2024·湖北高考·9)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則通過《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引發熱烈討論。因各解放區分歧較大,該文件最終未成為正式決定,代之以一系列細致且分門別類的具體指示。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 )A.鞏固統一戰線B.堅持實事求是C.轉變工作重心D.注重自身建設[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因各解放區分歧較大,該文件最終未成為正式決定,代之以一系列細致且分門別類的具體指示”可知,每個解放區具體問題具體情況不同,因此最終沒有形成統一的文件政策指示,而是代之以細致且分門別類的具體指示,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B項正確;統一戰線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黨外人士,而材料主要針對的是黨內,排除A項;工作重心此時尚未轉移,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黨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指示各個解放區,不是強調黨的自身建設,排除D項。5.(2022·北京高考·8) 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后,從重慶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民主人士、國民黨要員等社會各界紛紛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反映出當時中國社會各界( )A.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統治C.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D.企盼國家實現和平民主[答案] 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王若飛、博古等人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主要是討論和平建國問題,因此社會各界認為“他們的事業,就是中國人民大眾的事業,就是全人類的事業”,這體現了當時社會各界希望國家實現和平民主,D項正確;這一時期,抗戰已經結束,排除A項;悼念活動包括國民黨要員,因此B項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國民黨要員并不希望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C項。6.(2024·江蘇高考·8)1948年12月,毛澤東在審閱《新區圖書出版發行暫行辦法》時作出批示:“書籍與報紙不同,暫時除沒收國民黨書店以外,可一概放任,遇有反動書籍可個別進行干涉,暫時不必普遍立條例。”這一批示( )A.有利于保護解放區的文化設施B.重在揭露國民黨文化專制主義C.合乎團結廣大知識分子的需要D.為發動戰略進攻做好輿論準備[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的批示對國民黨嚴,對書籍作者松,這有利于團結廣大知識分子,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C項正確;A項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體現國民黨的文化專制主義,排除B項;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D項。7.(2024·浙江1月卷·9)1949年4月20日,英國“紫石英”號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雙方發生激烈炮戰,該艦被擊傷后擱淺。當時的《紐約先驅論壇報》評論道:“這個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冊,因為在這天……中共炮手輕蔑地把英國皇家海軍擱到了一邊,這一天標志著已經破產的中國舊政權終于被迫承認自己的無能。”7月30日,“紫石英”號灰溜溜地逃走了。“紫石英”號事件表明( )A.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B.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統治的覆滅C.人民解放軍取得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D.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結束[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英國軍艦闖入長江人民解放軍防線,雙方發生激烈炮戰,該艦被擊傷后擱淺”“灰溜溜地逃走了”直接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A項正確;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標志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統治的覆滅,排除B項;截止到1949年1月份,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人民解放軍取得戰略決戰的完全勝利,排除C項;百余年來舊中國屈辱外交結束于新中國成立,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