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和林民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考試高二生物學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猴痘是由猴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發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類,也可感染其他動物,偶可使人類受染,臨床表現類似天花樣,但病情較輕。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病毒含有唯一的細胞器核糖體,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質B.病毒結構簡單屬于生命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層次C.猴痘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后利用人體細胞的DNA合成自身蛋白質D.該病毒傳染性極強的原因之一是它體積小,可在空氣中快速傳播2.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生活在海拔1200~4100米的茂密竹林里,依賴竹子為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大熊貓正常生命活動的進行需要多種細胞的協調配合B.與大熊貓的肌細胞相比,竹的根細胞特有的結構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C.竹葉屬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沒有系統這一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D.竹林內所有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的,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3.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錯誤是的( )A.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B.藍細菌沒有葉綠體但能進行光合作用C.支原體是一種無細胞壁的單細胞生物D.病毒可以使用合成培養基來進行培養4.流感病毒和支原體均可引發肺炎。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其變異頻率較高B.支原體和流感病毒均以染色體作為遺傳物質的載體C.流感病毒侵染宿主細胞的過程體現了細胞間信息交流D.支原體和流感病毒均依賴宿主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5.近期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ISS)的密閉艙室中,意外發現了一種新型細菌,這種被稱為“ISS腸桿菌”的發現揭示了微生物在極端條件下的適應和進化機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ISS腸桿菌可在自身核糖體上合成特殊蛋白質B.極端環境下生活的ISS腸桿菌主要由線粒體供能C.ISS腸桿菌可能發生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D.ISS腸桿菌能在極端環境生存依賴于其生物膜系統6.下列關于生物體內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抗體、限制酶、tRNA都是具有特異性作用的物質B.多糖、蛋白質和核酸的徹底水解產物分別與其基本單位相同C.甲狀腺激素受體和溶菌酶可在人體同一個細胞中產生D.核苷酸、ATP、染色質、核糖體共有的化學元素有C、H、O、N、P7.“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边@句農諺形象地說明了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過程離不開水和無機鹽,適時適量地灌溉和追施各種肥料是農作物高產、穩產的保障。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農作物從肥料中獲得的無機鹽在細胞中大多數以離子的形式存在B.農作物細胞內結合水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水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C.氮元素被農作物吸收參與構成蛋白質后,主要存在于蛋白質的氨基上D.農作物從外界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細胞內合成磷脂等8.下列關于生物大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內質網、葉綠體、細胞核中均含有生物大分子B.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C、H、O、N元素C.轉錄、翻譯、光合作用都可以產生生物大分子D.合成生物大分子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水9.“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種子是糧食安全的底座,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油料種子播種時往往需要更深,是因為油料種子萌發時需氧量較少B.種子從休眠進入萌發狀態,結合水/自由水比值下降C.種子萌發后,根系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質和核酸D.玉米種子發育成植株體現了細胞的全能性10.《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東方健康膳食模式”,其主要特點是清淡少鹽、食物多樣、營養均衡,并且擁有較高的身體活動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清淡少鹽”可減少脂肪在體內積累并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B.Ca2+攝入過多,機體會出現抽搐癥狀C.“食物多樣”一般不會缺乏必需氨基酸D.“擁有較高的身體活動水平”可以減少糖在體內轉化成脂肪的比例11.下列有關植物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細胞富含的纖維素可與斐林試劑發生反應B.植物含有的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多,熔點較低C.植物細胞膜中磷脂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功能較復雜D.植物細胞含有的葡萄糖可直接進入線粒體分解供能12.蛋白R功能缺失與人血液低膽固醇水平相關。蛋白R是肝細胞膜上的受體,參與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和降解,從而調節膽固醇代謝。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過程需要消耗能量B.去唾液酸糖蛋白的胞吞離不開膜脂的流動C.抑制蛋白R合成能增加血液膽固醇含量D.去唾液酸糖蛋白可以在溶酶體中被降解13.雙皮奶是起源于廣東省順德的一種表面有雙層奶皮的甜品。當牛奶加熱后,脂肪會聚集到牛奶表面,隨著加熱的持續進行,脂肪球膜蛋白發生變性,失去脂肪球膜的脂肪不穩定,很容易凝結在一起,最終形成穩定的皮膜,就是我們看到的“奶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脂肪球膜蛋白發生變性主要是因為肽鍵的斷裂B.脂肪和蛋白質都含有C、H、O、N四種元素C.脂肪和蛋白質都是由單體連接成的生物大分子D.脂肪球膜蛋白的合成需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參與14.糖蛋白是由短的寡糖鏈與蛋白質相連構成,許多分泌蛋白和膜蛋白都是糖蛋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糖蛋白參與細胞識別,可作為細胞表面標志或表面抗原B.原核細胞無內質網、高爾基體等細胞器,無法合成分泌蛋白C.腎上腺素需與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結合來完成信息的傳遞D.可以根據糖蛋白在膜上的分布情況區分細胞膜的內外側15.羅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質—脂質—蛋白質”的細胞膜結構模型。下列不屬于該模型提出的基礎的是( )A.化學分析表明細胞膜中含有磷脂和膽固醇B.據表面張力研究推測細胞膜中含有蛋白質C.電鏡下觀察到細胞膜暗—亮—暗三層結構D.細胞融合實驗結果表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16.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不同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有一定差異,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有大液泡的細胞一定含有葉綠體 B.有核糖體的細胞一定具有細胞膜C.有中心體的細胞一定沒有細胞壁 D.有線粒體的細胞一定不產生酒精17.心房顫動(房顫)是常見心律失常的隱性遺傳病,其致病機制是核孔復合物跨核運輸障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核膜由兩層磷脂分子組成,房顫與核孔信息交流異常有關B.tRNA在細胞核內合成,運出細胞核與核孔復合物無關C.房顫發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編碼核孔復合物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致D.心肌細胞中核孔復合物是蛋白質,運輸mRNA等物質不消耗能量18.二代乙肝疫苗是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進行質粒構建,再將重組質粒導入酵母菌,經發酵、純化制作而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構建重組質粒需要限制酶和DNA連接酶B.重組質粒的構建是一種DNA重組技術C.二代乙肝疫苗是酵母菌細胞產生的抗體D.該技術定向地改造了生物的遺傳性狀19.人乳鐵蛋白是乳汁中主要的鐵結合蛋白,可提高人體吸收鐵的能力,增強免疫力。研究者通過生物工程技術制備山羊乳腺生物反應器,過程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過程構建的表達載體含有組織特異性啟動子B.②過程通常在顯微鏡下進行去核、注入等操作C.該過程培養的山羊所有組織細胞均能分泌人乳鐵蛋白D.該過程利用了轉基因、胚胎移植等工程技術20.若利用轉基因技術將魚類抗凍基因轉入番茄中,獲得若干轉基因植株,子代番茄抗凍耐存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例說明基因工程育種可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障礙B.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運載體,也可能獲得相同的黏性末端C.質粒存在于許多細菌和酵母菌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為標記基因D.在受體細胞中檢測到標記基因的存在即可確定目的基因導入成功二、不定項選擇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21.青蒿素是從黃花蒿莖葉中提取的無色針狀晶體,可用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乙醚)進行提取。它的抗瘧機理主要在于其活化產生的自由基可攻擊瘧原蟲(單細胞)的生物膜結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青蒿素屬于脂溶性物質B.青蒿素會影響瘧原蟲物質運輸和信息交流等功能C.黃花蒿細胞和瘧原蟲細胞的邊界是不同的D.黃花蒿和瘧原蟲的結構層次相同22.淡水水域污染后富營養化,導致藍細菌和綠藻等大量繁殖,會形成令人討厭的水華,下列有關藍細菌和綠藻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二者均可以合成有機物,但所需能量來源不同B.二者都是原核生物,遺傳物質均為DNAC.二者均具有生物膜,并且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均為脂質和蛋白質D.二者均具有核糖體,并且核糖體的合成與核仁有關23.下列有關細胞中“一定”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光合作用一定在葉綠體中進行,有氧呼吸一定在線粒體中進行B.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C.所有生物的蛋白質一定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D.有中心體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24.MRSA菌是一種引起皮膚感染的“超級細菌”,對青霉素等多種抗生素有抗性。為研究人母乳中新發現的蛋白質 H與青霉素組合使用對 MRSA菌生長的影響,某興趣小組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組別 培養基中的添加物 MRSA 菌1 100μg/mL 蛋白質 H 生長正常2 20μg/mL 青霉素 生長正常3 2μg/mL 青霉素+100μg/mL:蛋白質 H 死亡A.在低倍鏡下即可觀察到MRSA菌細胞所有結構B.第2組和第3組對比表明,使用低濃度的青霉素即可殺死 MRSA菌C.實驗還需設計用 2μg/mL 青霉素做處理的對照組D.蛋白質 H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是一種新型抗生素25.干擾素是一種具有干擾病毒復制作用的糖蛋白,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下圖為科研人員制備能合成干擾素的人參愈傷組織細胞的流程,EcoRⅠ、BamHⅠ為限制酶。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依據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復制,需要用到成對的引物B.過程②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目的基因必須位于啟動子和終止子之間C.過程③中Ti質粒的T-DNA能攜帶目的基因整合到根瘤農桿菌的染色體DNA中D.過程④需要控制培養基中植物激素的種類和比例,以防愈傷組織細胞發生分化三、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45分。26.(9分)如圖所示為構成細胞的部分元素及化合物(其中a、b、c、d代表小分子物質,X、Y、Z代表大分子物質,C、H、O、N、P代表化學元素)。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a是 ,檢驗物質a的常用試劑是 。在動物細胞內,與物質X作用最相似的物質是 。與物質X組成元素相同,在動物、植物細胞中均含有的最理想的儲能物質是 。(2)物質b是 。若某種Y分子含有2條直鏈肽鏈,由18個b分子(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組成,則該Y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大約為 。(3)物質c在人體細胞中共有 種,分子中 的不同決定了c的種類不同。(4)圖中d和 、維生素D都屬于固醇類物質。27.(12分)圖甲為高等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①~⑦代表細胞中的不同結構。圖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過程,a、b、c 表示三種細胞器。請據圖回答: (1)甲細胞不可能是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判斷依據是 。(2)甲細胞最外面的結構可利用 酶分解。(3)甲細胞中,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是 (填名稱)。(4)下列物質中,屬于分泌蛋白的有 。A.胰蛋白酶 B.ATP 水解酶 C.甲狀腺激素D.抗體 E.神經遞質(5)圖乙中,若將物質 x 用3H 標記,則最先出現放射性的具膜細胞器是 (填字母)。(6)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可以模擬細胞膜的 功能對海水進行淡化處理。28.(10分)如表是用于番茄無土栽培的一種培養液配方。據表回答下列問題:Ca(NO3)2 KCl MgSO4 FeCl3 KH2PO4 H2O1.0g 1.29g 0.025g 0.005g 0.20g 1000mL構成番茄植株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____________。植物體所需的礦質元素進入植物體后,有些可重復利用,有些不能重復利用。可重復利用的礦質元素缺乏時,老葉先表現出缺乏癥(葉片變黃),不可重復利用的礦質元素缺乏時,幼葉先表現出缺乏癥(葉片變黃)。請設計實驗探究Mg是否為可重復利用的元素。實驗材料:長勢相同的玉米幼苗、蒸餾水、含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種化合物。實驗步驟:第一步:配制適量的完全培養液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裝入培養瓶,并編號A、B。第二步:將長勢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別栽培在上述兩種培養液中。第三步:將兩組植物放在其余條件_________________的條件下培養。第四步:培養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組玉米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記錄。預測結果及結論:若A組玉米幼苗正常生長,B組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說明Mg是可重復利用的元素。29.(14分)下圖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生產過程的圖解,質粒上箭頭所指部位為相應的限制酶的切割位點。質粒中lacZ基因編碼產生的酶可以分解培養基中的X-gal,產生藍色物質,使菌落呈現藍色,否則菌落為白色。請回答下列問題:可使用_________技術擴增目的基因。過程①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質粒的自身環化,選用限制酶的最佳方案是 。A.只有BamHⅠ B.BamHⅠ和EcoRⅠC.EcoRⅤ和BamHⅠ D.EcoRⅤ和EcoRⅠ(3)基因工程的四步程序是目的基因的獲取、構建基因表達載體、 和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其中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所用載體除了質粒以外,還可以選擇噬菌體和 。(4)過程②常用______處理大腸桿菌,使其處于容易吸收周圍環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狀態。(5)為了篩選含目的基因表達載體的大腸桿菌,可在培養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額外加入 ,培養一段時間后挑選出 (填“藍色”或“白色”)的菌落進一步培養,從而獲得大量目的菌。答案單項選擇題1-5 DBDAA 6-10 BCBBB 11-15 BCDBD 16-20 BCCCD二、不定項選擇題21.AB 22.ABD 23.CD 24.C 25.ABD三、非選擇題26.(1)葡萄糖 斐林試劑 糖原 脂肪(2)氨基酸 2016(3)4 含氮堿基膽固醇27.(1)沒有大液泡和葉綠體(2)纖維素酶和果膠(3)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4)ACD (5)b(6)控制物質進出細胞28.(1)蛋白質(2)等量缺鎂培養液 相同且適宜 葉片顏色的變化玉米幼苗老葉先變黃(1)PCR (2)B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動植物病毒Ca2+X-gal 白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