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二框法不可違【自學指導】1、課前預習:認真熟讀教材,獨立完成導學案中的問題,并勾畫在教材的相應位置。2、合作討論:各小組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交給老師。3、小組要求:學習組長、政治學習組長認真負責,做好督促檢查,確保共同提高。學習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明白不論什么原因,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就是違法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提高自己的守法意識。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3、知識目標:了解什么是違法;三種違法的含義及區別;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征;刑事處罰的含義及種類。預習導航知識點一:誰都不能違法1、人們行為的底線p892、違法行為p913、違法行為的類別4、一般違法行為p92知識點二:犯罪必受懲罰1、刑法的含義及作用p932、犯罪的含義p933、犯罪的特征p934、刑罰的含義p945、刑罰的分類p94一、選擇題1如果說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那么人們行為的底線是()A.不違法B.自尊自信C.自立自強D.不犯罪2.我們強調自尊、自愛、自信,力求自立,自強,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不違法。違法是指()①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③違反道德的規定④做出受道德譴責的行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3違法行為根據其違反的法律,可將它們分為()①違憲行為②行政違法行為③民事違法行為④刑事違法行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一般違法行為包括()①違憲行為②行政違法行為③民事違法行為④刑事違法行為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④5.犯罪歷來是國家法律打擊的重點,犯罪分子終究要受到嚴厲的刑法處罰。犯罪的基本特征有()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②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③犯罪是一種觸犯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④犯罪是應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法,包括()①管制②拘役③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④死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附加刑是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①罰金②剝奪政治權利③沒收財產④驅逐出境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王某因擾亂市場秩序被人民法院處以拘役,余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拘留。他們的行為按違反的法律分類屬()A嚴重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B.犯罪,一般違法行為C.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D.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9.我國法律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 http: / / www.21cnjy.com )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敲詐勒索屬于()A.行政違法行為B.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D.一般違法行為10、2014年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原( http: / / www.21cnjy.com )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受賄一案在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劉鐵男以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表明()①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犯罪的法律標志是刑事違法性③刑罰當罰性是刑事犯罪的必然后果④我國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近兩年來,娛樂圈風起云涌涉毒事件頻發,房祖名、柯震東也因涉毒被警方抓獲。柯震東因吸食毒品被處以行政拘留15天。房祖名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罰金2000元。對兩人行為認識正確的是()A兩人都受到了刑罰處罰B.兩人都是違反了刑法C.任何違反社會規則的人都要受到法律嚴懲D.后者比前者的社會危害性更大12.吳某通過其微信公眾號“石獅民生事”發布了一條標題為“昨晚,石獅,震驚全國!一家34口滅門慘案!轉瘋了”的信息,文章后面附上一張34張死老鼠的圖片。吳某因涉嫌發布、傳播虛假警情,被當地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0日。網友為此議論紛紛,你認同的觀點是()①吳某發布的是“搞笑信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②其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應受到刑罰處罰③玩笑過度的謠言可能危害公共秩序,由此觸犯法律④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言論也要遵守法律、道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3.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共同點是()A.都具有社會危害性B.都要承擔同等的法律責任C.都觸犯了我國刑法D都具有刑罰當罰性14以下圖示是幾個同學對違法與犯罪關系的理解,你認為正確的是()15.從罰金的種類看,罰金屬于()A.民事處罰B.主刑C.行政處罰D附加刑16.吳某以“聲援”一起案件為由,在法院高聲辱罵工作人員,擺放侮辱性的牌子。吳某因此被公安機關治安拘留10天,吳某的行為屬于()A.刑事違法B.行政違法行為C.嚴重違法行為D民事違法行為17.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劉某犯騙取貸款、( http: / / www.21cnjy.com )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一仟萬元;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上述判決中屬于附加刑的有()A.有期徒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B.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死刑C.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D.有期徒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18.今年年初,北京市東城( http: / / www.21cnjy.com )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某明星容留他人吸毒案。當庭宣判,認定被告人構成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并處罰金認民幣兩千元。容留他人吸毒是違法行為,處罰金人民幣兩千元屬于。()A.刑事附加刑B.行政附加刑C民事主刑D.刑事主刑19.下邊漫畫表明()①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行為準則和實現公共利益的底線倫理是()A.政策法律B.社會公德C.規章制度D.公平原則21.為了準確有力打擊編造、故意傳播虛( http: / / www.21cnjy.com )假恐怖信息的違法犯罪活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審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界定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廣告信息罪的認定標準。界定此類犯罪的標準主要看其行為()A.是否違反國家的法律B.是否造成重大人身傷害C.是否具有社會危害性D.是否嚴重擾亂社會秩序22.一般違法行為是指()①民事違法行為與行政違法行為②民事違法行為與刑事違法行為違反除憲法外其他法律的行為違背他人意志和利益的行為⑤相對犯罪而言,社會危害性較小的違法行為A.①④B.②③C.③⑤D.①⑤23.某明星因無證駕駛被罰款2千元,并處行政拘留7天。案例表明()①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無證駕駛是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③任何人違法都要受到刑罰處罰④要樹立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的價值標準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題1、2014年5月23日,湖北省咸( http: / / www.21cnjy.com )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劉漢、劉維等36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以及故意殺人罪等案件一審公開宣判。判決被告人劉漢、劉維犯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以及故意殺人罪等,均被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法律的哪些特征?(2).劉漢、劉維的行為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3).該案例給我們的警示是什么?2.簡答題:《河池日報》5月10日( http: / / www.21cnjy.com )報訊,都安縣職校學生譚某在其qq空間發布“都安首例H7N9感在謠中確診“都安高二發生一起命案”都安縣公公安局網安大隊迅速調查取證,最終確定譚某造謠,并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定,對譚某進行治安處罰。(1)譚某的行為屬于何種違法行為?他受道德處罰屬于什么類型的制裁?(2分)(2)書案例對你有何警示?(至少兩點,4分)3.探究實全練思維開放天天向上材料一2015年4月,趙女士帶著5歲的(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到一家室內游樂場玩耍。孩子不慎摔傷,花費醫療費1萬多元。趙女士將游樂場起訴至法院。經法官調解,由游樂場一次性賠償傷者5萬元。材料二2015年9月8日,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蚌埠醉駕司機撞死6人”案作出宣判。被告人陳某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審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上述材料中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嗎?(2)他們分別違反了反什么法律?屬于什么類型的違法行為?(3)他們分別受到了怎樣的處罰?這種處罰有什么不同?(4)在上述判決中,那種是主刑?那種是附加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