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為某個反射弧的示意圖,其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結構,a、b、c、d、e代表神經元上的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代表感受器,⑤代表效應器,興奮的傳導方向是①→⑤B.③位于腦或脊髓中,可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C.若刺激b點形成動作電位,則d點隨后一定也會形成動作電位D.興奮傳遞至⑤處會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2.恐懼是小鼠的情感反應之一。小鼠經歷條件恐懼后,當再次接觸條件刺激時,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包括自主神經緊張、應激激素分泌增加以及防御行為增多等。如圖甲、乙、丙為小鼠恐懼實驗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引起的恐懼反射需要電擊和聲音多次結合B.圖乙中的電擊屬于引起恐懼反射的非條件刺激C.圖丙中的小鼠已形成恐懼反射,若長期只給予聲音刺激,則恐懼反射會逐漸消退D.電擊引起的恐懼反射比聲音引起的恐懼反射經歷時間長3.如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伸肌肌群內既有感受器也有效應器B.傳入神經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使中間神經元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增大C.反射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D.神經支配伸肌舒張和屈肌收縮協調完成膝跳反射4.如圖為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示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1發生了非條件反射,食物為非條件刺激B.過程2狗未分泌唾液,說明鈴聲屬于無關刺激C.過程4狗僅聽到鈴聲也分泌唾液,說明鈴聲已變為條件刺激D.如果之后鈴聲反復單獨出現而沒有食物,鈴聲和食物之間則不再有聯系5.某同學訓練寵物狗,在其排便前后進行語言和動作刺激,并飼喂食物,使寵物狗形成在固定地點大小便的條件反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過程中,語言、動作由無關刺激轉為條件刺激B.該條件反射的最高級中樞在狗的大腦皮層C.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就可以一直維持下去D.條件反射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6.小鼠恐懼反射的建立過程為先給予小鼠燈光刺激,隨后給予電刺激。小鼠剛建立該反射后,此時僅給予燈光刺激測得小鼠心率為P;若小鼠建立該恐懼反射后,反復給予小鼠燈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一段時間后再給燈光刺激測得的小鼠心率為Q,結果P>Q。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小鼠的恐懼反射屬于條件反射B.P>Q,說明該過程中恐懼反射在消退C.恐懼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腦皮層參與D.恐懼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7.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為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時,輕輕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左后肢出現屈腿反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刺激脊蛙左后肢的傳出神經,該后肢能夠發生屈腿反射B.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脊蛙左后肢趾部的皮膚中C.用針破壞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該后肢不能發生屈腿反射D.以上實驗結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腦控制”的結論8.如圖為反射弧的模式圖,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A.神經沖動在②和④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B.興奮的傳導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損時,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動D.③損傷不會影響泌尿、四肢運動等方面功能9.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2世紀,人們就觀察到斗劍士或動物在高位頸脊髓受到損傷時,呼吸運動便停止,經動物實驗發現出現呼吸衰竭的原因是呼吸肌無法正常收縮、膈神經中樞損傷等。以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呼吸中樞位于脊髓,呼吸肌是呼吸反射的效應器B.呼吸肌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呼吸過程不受意識支配C.膈神經中樞位于脊髓,支配膈肌運動的是傳出神經D.刺激實驗動物的膈神經引起膈肌收縮屬于反射10.太極拳“白鶴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動作,需要伸肌收縮的同時屈肌舒張。如圖為伸肘時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結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所示的反射弧至少由4個神經元組成B.脊髓是對信號有分析綜合作用的神經中樞C.刺激肌梭產生興奮,a處電位將轉變為內正外負D.圖中效應器是相應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11.科學家切斷某動物脊髓與腦的聯系,一段時間后,由大腦控制的軀體隨意運動不能進行,而屈肌反射增強,伸肌反射減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屈肌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其中樞位于脊髓B.腦和脊髓中,存在控制同一生理活動的中樞C.該動物不能發生膝跳反射,針刺足部無感覺D.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控,存在分級調節12.讓寵物狗不再隨“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創建良好衛生環境的基本要求。寵物狗的主人可在寵物狗將要排便的時候,對其排便的地點進行固定,在其排便前后進行語言或動作刺激,并可飼喂食物進行“鼓勵”,使其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過程前,語言、動作都屬于條件刺激B.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C.條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動物獲得了兩個刺激間新的聯系,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D.條件反射擴展了機體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的能力二.解答題(共3小題)1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熟悉的歌聲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哼唱。聽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回答下列問題。(1)聽歌跟唱時,聲波傳入內耳使聽覺感受細胞產生 ,經聽神經傳入神經中樞,再通過中樞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后,由 支配發聲器官唱出歌聲,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的 (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活動。(2)唱歌時,呼吸是影響發聲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與“吸”。換氣的隨意控制由 和低級中樞對呼吸肌的分級調節實現。體液中CO2濃度變化會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和外周化學感受器,從而通過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進行調節。切斷動物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前后,讓動物短時吸入CO2(5%CO2和95%O2),檢測肺通氣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據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3)失歌癥者先天唱歌跑調卻不自知,為檢測其對音樂的感知和學習能力,對正常組和失歌癥組進行“前測—訓練—后測”的實驗研究,結果如圖2。從不同角度分析可知,與正常組相比,失歌癥組 (答出2點);僅分析失歌癥組后測和前測音樂感知準確率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因此,應該鼓勵失歌癥者積極學習音樂和訓練歌唱。14.人體在做伸展運動時,上肢會完成屈肘和伸肘動作。伸肘時,伸肌收縮,同時屈肌舒張。伸肘動作的反射弧基本結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完成伸肘反射需要 個神經元參與,在伸肘過程中,興奮的傳遞是 (填“單向”或“雙向”)的,原因是 。(2)神經元A是 (填“興奮”或“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伸肘時,興奮傳至④處時,④處膜內電位變為 ,并通過 方式釋放神經遞質,最終使屈肌舒張。(3)人能隨著音樂有節律地完成動作,這是因為位于 的高級神經中樞對伸肘等反射的低級中樞進行控制,這體現了神經系統的 調節。(4)圖中②的結構是 ,興奮在該結構處發生的信號轉換是 ,某種麻醉藥能阻斷伸肘反射活動,下列實驗設計及結果中,能證明“這種麻醉藥在神經系統中僅對神經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有阻斷作用”的是哪幾項? 。(A.將藥物放在①處,刺激③處,肌肉收縮;B.將藥物放在③處,刺激①處,肌肉收縮:C.將藥物放在②處,刺激①處,肌肉不收縮;D.將藥物放在②處,刺激③處,肌肉收縮)15.針灸是我國中醫學的瑰寶。“足三里”是腿上一個重要的穴位,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的抗炎通路,緩解炎癥反應,維持內環境的穩態(機理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完成該反射的效應器是 ,腎上腺素可以提高機體的 能力。(2)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能引起反射,其間興奮在迷走神經上的傳導是 (填“單向”或“雙向”)的。(3)研究發現,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會引起相應神經元膜電位發生改變,其膜電位變為 ,產生興奮。(4)已知細菌內毒素可引發小鼠炎癥反應。若要設計實驗驗證上述抗炎通路是通過神經元A進行的,其實驗的基本思路是 。新課預習銜接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為某個反射弧的示意圖,其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結構,a、b、c、d、e代表神經元上的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代表感受器,⑤代表效應器,興奮的傳導方向是①→⑤B.③位于腦或脊髓中,可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C.若刺激b點形成動作電位,則d點隨后一定也會形成動作電位D.興奮傳遞至⑤處會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題圖分析,圖中①②③④⑤分別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a位于傳入神經,c位于傳出神經。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為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完成反射過程必須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適宜的刺激。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解答】解:A、①為感受器,⑤為效應器,興奮在該反射弧上的傳導方向是由①→⑤,且是單向傳導的,A正確;B、據圖可知,③是神經中樞,能對②(傳入神經)傳入的興奮進行分析,并產生新興奮,但其位于中樞神經系統(腦或脊髓)中,B正確;C、若刺激b點形成動作電位,則d點一定會隨后興奮,若b神經元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則d點不會興奮,不會形成動作電位,C錯誤;D、興奮傳到⑤會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神經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恐懼是小鼠的情感反應之一。小鼠經歷條件恐懼后,當再次接觸條件刺激時,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包括自主神經緊張、應激激素分泌增加以及防御行為增多等。如圖甲、乙、丙為小鼠恐懼實驗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引起的恐懼反射需要電擊和聲音多次結合B.圖乙中的電擊屬于引起恐懼反射的非條件刺激C.圖丙中的小鼠已形成恐懼反射,若長期只給予聲音刺激,則恐懼反射會逐漸消退D.電擊引起的恐懼反射比聲音引起的恐懼反射經歷時間長【考點】反射的過程.【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D【分析】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和動物體對體內和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的反應。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2、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縮手反射、嬰兒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條件反射。梅子是一種很酸的果實,一吃起來就讓人口水直流。這種反射活動是人與生俱來、不學而能的,因此屬于非條件反射;3、條件反射是個體生活過程中,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由特定的條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條件反射提高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大腦越發達的動物,建立的條件反射也就越復雜。【解答】解:A、一開始聲音屬于無關刺激,需要電擊和聲音多次結合,才能引起恐懼反射,條件反射建立后要維持下去,還需要非條件刺激的反復強化,A正確;B、由電擊引起的恐懼反射是先天具有的,屬于非條件反射,電擊屬于引起恐懼反射的非條件刺激,B正確;C、條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復應用條件刺激(聲音)而不給予非條件刺激(電擊)強化,條件反射(單獨的聲音刺激引起的恐懼反射)就會逐漸減弱,C正確;D、電擊引起的恐懼反射為非條件反射,聲音引起的恐懼反射為條件反射,前者經歷時間比后者短,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從題圖中獲取小鼠的實驗信息,并結合所學反射的過程做出正確判斷,屬于應用層次的內容,難度適中。3.如圖為膝跳反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伸肌肌群內既有感受器也有效應器B.傳入神經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使中間神經元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增大C.反射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D.神經支配伸肌舒張和屈肌收縮協調完成膝跳反射【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A【分析】反射弧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動完成的結構基礎。【解答】解:A、由圖可以看出:伸肌肌群內既有感受器也有效應器,A正確;B、傳入神經釋放興奮性性神經遞質,中間神經元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使傳出神經的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增大,B錯誤;C、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觸,所以反射過程中,興奮的傳導是單向的,C錯誤;D、效應器是由傳出神經末梢及伸肌和屈肌組成,所以神經支配伸肌收縮和屈肌舒張協調完成膝跳反射,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適中。4.如圖為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示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過程1發生了非條件反射,食物為非條件刺激B.過程2狗未分泌唾液,說明鈴聲屬于無關刺激C.過程4狗僅聽到鈴聲也分泌唾液,說明鈴聲已變為條件刺激D.如果之后鈴聲反復單獨出現而沒有食物,鈴聲和食物之間則不再有聯系【考點】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專題】對比分析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D【分析】原來不能引起某一反應的刺激,通過一個學習過程,就是把這個刺激與另一個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時給予,使他們彼此建立起聯系,從而在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反應之間建立起的聯系叫做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后天獲得的.形成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非條件刺激與無關刺激在時間上的結合,這個過程稱為強化.任何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刺激多次結合后,當無關刺激轉化為條件刺激時,條件反射也就形成.【解答】解:A、過程1狗吃食物分泌唾液,食物屬于非條件刺激,屬于非條件反射,A正確;B、過程2沒有食物的非條件刺激,只給狗鈴聲刺激未分泌唾液,說明鈴聲屬于無關刺激,B正確;C、過程4是過一段時間,只要一搖鈴,即使不喂食物,狗也會分泌大量的唾液,這樣就建立了“鈴聲﹣唾液分泌”條件反射,此時鈴聲已變為條件刺激,C正確;D、條件反射建立后,必須用非條件刺激物強化條件刺激物,才能鞏固已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否則,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就會消退,故鈴聲反復單獨出現而沒有食物,則唾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鈴聲和食物之間聯系會減弱,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條件反射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適中。5.某同學訓練寵物狗,在其排便前后進行語言和動作刺激,并飼喂食物,使寵物狗形成在固定地點大小便的條件反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過程中,語言、動作由無關刺激轉為條件刺激B.該條件反射的最高級中樞在狗的大腦皮層C.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就可以一直維持下去D.條件反射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考點】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專題】正推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條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條件反射必須要大腦皮層參與。條件反射擴展了機體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使機體能夠識別刺激物的性質,預先做出不同的反應,從而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解答】解:A、該條件反射形成之后過,語言、動作由無關刺激轉為條件刺激,A正確;B、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故該條件反射的最高級中樞在狗的大腦皮層,B正確;C、條件反射形成之后,若要維持下去,還需要非條件刺激的強化,否則會出現條件反射的消退,C錯誤;D、條件反射使機體能夠識別刺激物的性質,預先做出不同的反應,從而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6.小鼠恐懼反射的建立過程為先給予小鼠燈光刺激,隨后給予電刺激。小鼠剛建立該反射后,此時僅給予燈光刺激測得小鼠心率為P;若小鼠建立該恐懼反射后,反復給予小鼠燈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一段時間后再給燈光刺激測得的小鼠心率為Q,結果P>Q。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小鼠的恐懼反射屬于條件反射B.P>Q,說明該過程中恐懼反射在消退C.恐懼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腦皮層參與D.恐懼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考點】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專題】正推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D【分析】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外界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包括非條件反射(生來就有)和條件反射(后天學習獲得)。【解答】解:A、由題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懼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屬于條件反射,A正確;B、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復給小鼠燈光刺激而不給予電刺激,無法讓小鼠維持恐懼反射,則心率P>Q,說明該過程中恐懼反射在消退,B正確;C、小鼠恐懼反射屬于條件反射,其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條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腦皮層參與,C正確;D、條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動物獲得了兩個刺激間新的聯系,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7.科研人員用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的蛙(稱為脊蛙)為材料進行反射活動實驗時,輕輕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觀察到左后肢出現屈腿反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刺激脊蛙左后肢的傳出神經,該后肢能夠發生屈腿反射B.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脊蛙左后肢趾部的皮膚中C.用針破壞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該后肢不能發生屈腿反射D.以上實驗結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腦控制”的結論【考點】反射的過程;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專題】正推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A【分析】反射弧是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組成。效應器是指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解答】解:A、反射的完成需要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參與屈腿的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不能構成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叫反射,A錯誤;B、屈腿反射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脊蛙左后肢趾部的皮膚中,故刺激該處皮膚會引發相應的效應,B正確;C、用針破壞脊髓后,由于屈腿反射弧的神經中樞受到破壞,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該后肢不能發生屈腿反射,C正確;D、脊蛙去除腦但保留脊髓,無法研究大腦對脊髓的控制,以上脊蛙的實驗結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腦控制”的結論,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反射弧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8.如圖為反射弧的模式圖,相關判斷正確的是( )A.神經沖動在②和④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B.興奮的傳導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②受損時,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動D.③損傷不會影響泌尿、四肢運動等方面功能【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A【分析】反射指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五部分.靜息時,K+外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負外正;受刺激后,Na+內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因此興奮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解答】解:A、神經沖動在②和④上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傳導,A正確;B、興奮的傳導方向是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B錯誤;C、反射離不開完整的反射弧,②傳入神經受損時,刺激④傳出神經不能引起反射活動,C錯誤;D、③神經中樞損傷會影響泌尿、四肢運動等方面功能,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反射和反射弧、興奮的傳導,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9.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2世紀,人們就觀察到斗劍士或動物在高位頸脊髓受到損傷時,呼吸運動便停止,經動物實驗發現出現呼吸衰竭的原因是呼吸肌無法正常收縮、膈神經中樞損傷等。以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呼吸中樞位于脊髓,呼吸肌是呼吸反射的效應器B.呼吸肌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呼吸過程不受意識支配C.膈神經中樞位于脊髓,支配膈肌運動的是傳出神經D.刺激實驗動物的膈神經引起膈肌收縮屬于反射【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答案】C【分析】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脊髓組成,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干;外周神經系統包括脊神經、腦神經,也可以按照功能分為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自主神經是傳出神經的一部分,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解答】解:A、呼吸中樞位于腦干,從呼吸中樞發出的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呼吸肌是效應器,A錯誤;B、呼吸肌由自主神經系統控制,但呼吸過程受意識支配,B錯誤;C、膈神經屬于自主神經,其中樞位于脊髓,支配膈肌運動的是傳出神經,C正確;D、由于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實驗動物的膈神經引起膈肌收縮不屬于反射,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神經系統的結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0.太極拳“白鶴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動作,需要伸肌收縮的同時屈肌舒張。如圖為伸肘時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結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所示的反射弧至少由4個神經元組成B.脊髓是對信號有分析綜合作用的神經中樞C.刺激肌梭產生興奮,a處電位將轉變為內正外負D.圖中效應器是相應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反射弧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動完成的結構基礎。【解答】解:A、分析題圖可知,圖中有4個細胞體,圖中所示的反射弧至少由4個神經元組成,A正確;B、脊髓是對信號有分析綜合作用的低級神經中樞,B正確;C、刺激肌梭產生興奮,興奮傳至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其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a處不能興奮,電位不能轉變為內正外負,C錯誤;D、圖中效應器是相應運動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11.科學家切斷某動物脊髓與腦的聯系,一段時間后,由大腦控制的軀體隨意運動不能進行,而屈肌反射增強,伸肌反射減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屈肌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其中樞位于脊髓B.腦和脊髓中,存在控制同一生理活動的中樞C.該動物不能發生膝跳反射,針刺足部無感覺D.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控,存在分級調節【考點】反射的過程;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專題】對比分析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與軀體運動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軀體的運動受大腦皮層以及腦干、脊髓等的共同調控,脊髓是機體運動的低級中樞,大腦皮層是最高級中樞,腦干等連接低級中樞和高級中樞。大腦通過腦干與脊髓相連,大腦發出的指令,可以通過腦干傳到脊髓。腦中的相應高級中樞會發出指令對低級中樞進行不斷調整,就這樣,機體的運動在大腦皮層以及其他中樞的分級調節下,變得更加有條不紊與精準。【解答】解:A、根據題意可知,切斷某動物脊髓與腦的聯系,屈肌反射增強,伸肌反射減弱,說明屈肌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其中樞位于脊髓,A正確;B、腦和脊隨屬于中樞神經系統,腦和脊髓中分布著控制同一生理過程的神經中樞,B正確;C、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該動物能發生膝跳反射,但針刺足部無感覺,因為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產生的,C錯誤;D、低級中樞的活動往往受腦中的高級中樞的調控,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控,存在分級調節,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神經調節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應用。12.讓寵物狗不再隨“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創建良好衛生環境的基本要求。寵物狗的主人可在寵物狗將要排便的時候,對其排便的地點進行固定,在其排便前后進行語言或動作刺激,并可飼喂食物進行“鼓勵”,使其形成一種條件反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過程前,語言、動作都屬于條件刺激B.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C.條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動物獲得了兩個刺激間新的聯系,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D.條件反射擴展了機體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提高了動物適應復雜環境的能力【考點】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專題】信息轉化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A【分析】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條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條件反射必須要大腦皮層參與。條件反射擴展了機體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使機體能夠識別刺激物的性質,預先做出不同的反應,從而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解答】解: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過程中,語言或動作是無關刺激,轉化成了條件刺激,A錯誤;B、條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條件反射基礎上的,B正確;C、條件反射消退,不是條件反射的簡單喪失,而是中樞把原先引起興奮的信號轉變為產生抑制效應的信號,使得動物獲得了兩個刺激間新的聯系,是一個新的學習過程,C正確;D、條件反射擴展了機體對外界復雜環境的適應范圍,使機體能夠識別刺激物的性質,預先做出不同的反應,從而使機體具有更強的預見性,靈活性和適應性,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神經調節反射有關的知識內容,學習時通過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對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調節過程進行理解是關鍵,還要能夠準確分析題中信息作答。二.解答題(共3小題)1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熟悉的歌聲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哼唱。聽歌和唱歌都涉及到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回答下列問題。(1)聽歌跟唱時,聲波傳入內耳使聽覺感受細胞產生 神經沖動(興奮) ,經聽神經傳入神經中樞,再通過中樞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后,由 傳出神經 支配發聲器官唱出歌聲,該過程屬于神經調節的 條件 (填“條件”或“非條件”)反射活動。(2)唱歌時,呼吸是影響發聲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與“吸”。換氣的隨意控制由 大腦皮層 和低級中樞對呼吸肌的分級調節實現。體液中CO2濃度變化會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和外周化學感受器,從而通過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進行調節。切斷動物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前后,讓動物短時吸入CO2(5%CO2和95%O2),檢測肺通氣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據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 肺通氣量主要受中樞化學感受器控制 。(3)失歌癥者先天唱歌跑調卻不自知,為檢測其對音樂的感知和學習能力,對正常組和失歌癥組進行“前測—訓練—后測”的實驗研究,結果如圖2。從不同角度分析可知,與正常組相比,失歌癥組 ①失歌癥組前測對音樂感知準確率較低;②經訓練后測,失歌癥組對音樂感知準確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組 (答出2點);僅分析失歌癥組后測和前測音樂感知準確率的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訓練可以提高失歌癥音樂感知準確率 ,因此,應該鼓勵失歌癥者積極學習音樂和訓練歌唱。【考點】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人腦的其他功能.【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1)神經沖動(興奮) 傳出神經 條件(2)大腦皮層 肺通氣量主要受中樞化學感受器控制(3)①失歌癥組前測對音樂感知準確率較低;②經訓練后測,失歌癥組對音樂感知準確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組 訓練可以提高音樂感知準確率【分析】反射是神經調節的方式,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結構,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解答】解:(1)聽歌跟唱時,聲波傳入內耳使聽覺感受細胞產生神經沖動(興奮),經聽神經傳入神經中樞,再通過中樞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后,由傳出神經支配發聲器官唱出歌聲,該過程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屬于神經調節的條件反射活動。(2)唱歌時,呼吸是影響發聲的重要因素,需要有意識地控制“呼”與“吸”。換氣的隨意控制由高級中樞(大腦皮層)和低級中樞對呼吸肌的分級調節實現。切斷動物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傳入神經前后,讓動物短時吸入CO2(5%CO2和95%O2),據圖分析,神經切斷前后,肺通氣量先增加后下降,說明肺通氣量主要受中樞化學感受器控制。(3)從圖2中可以看出與正常組相比,失歌癥組前測對音樂感知準確率較低,經訓練后測,失歌癥組對音樂感知準確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組。失歌癥者后測音樂感知準確率高于前側音樂感知準確率,說明訓練可以提高音樂感知準確率,因此,應該鼓勵失歌癥者積極學習音樂和訓練歌唱。故答案為:(1)神經沖動(興奮) 傳出神經 條件(2)大腦皮層 肺通氣量主要受中樞化學感受器控制(3)①失歌癥組前測對音樂感知準確率較低;②經訓練后測,失歌癥組對音樂感知準確率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正常組 訓練可以提高音樂感知準確率【點評】本題考查神經調節相關內容,難度適中,考生需具備題干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14.人體在做伸展運動時,上肢會完成屈肘和伸肘動作。伸肘時,伸肌收縮,同時屈肌舒張。伸肘動作的反射弧基本結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完成伸肘反射需要 4 個神經元參與,在伸肘過程中,興奮的傳遞是 單向 (填“單向”或“雙向”)的,原因是 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2)神經元A是 抑制 (填“興奮”或“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伸肘時,興奮傳至④處時,④處膜內電位變為 正電位 ,并通過 胞吐 方式釋放神經遞質,最終使屈肌舒張。(3)人能隨著音樂有節律地完成動作,這是因為位于 大腦皮層 的高級神經中樞對伸肘等反射的低級中樞進行控制,這體現了神經系統的 分級 調節。(4)圖中②的結構是 突觸 ,興奮在該結構處發生的信號轉換是 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某種麻醉藥能阻斷伸肘反射活動,下列實驗設計及結果中,能證明“這種麻醉藥在神經系統中僅對神經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有阻斷作用”的是哪幾項? BC 。(A.將藥物放在①處,刺激③處,肌肉收縮;B.將藥物放在③處,刺激①處,肌肉收縮:C.將藥物放在②處,刺激①處,肌肉不收縮;D.將藥物放在②處,刺激③處,肌肉收縮)【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1)4;單向;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2)抑制;正電位;胞吐(3)大腦皮層;分級(4)突觸;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BC【分析】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特點是單向傳遞,因為神經遞質只能從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2、在突觸結構中,信號形式以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完成轉換。【解答】解:(1)伸展運動時,上肢會完成屈肘和伸肘動作,圖中完成伸肘反射需要4個神經元參與。在伸肘過程中,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故興奮的傳遞是單向的。(2)伸肘時,伸肌收縮,同時屈肌舒張,故神經元A是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伸肘時,興奮傳至④處時,膜內電位變為正電位,以胞吐方式釋放神經遞質,最終使屈肌舒張。(3)位于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中樞對伸肘等反射的低級中樞進行控制,使得人能隨著音樂有節律地完成動作,這體現了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4)本實驗的目的是證明“這種麻醉藥在神經系統中僅對神經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有阻斷作用”,則該實驗的自變量是藥物放置在神經纖維處還是突觸處,因變量是肌肉是否收縮,刺激部位是無關變量,其設置遵循等量性原則,則能夠證明這種藥物“在神經系統中僅對神經細胞間的興奮傳遞有阻斷作用”的是B、將藥物放在③處,刺激①處,肌肉收縮,C、將藥物放在②處,刺激①處,肌肉不收縮;而AD中均有“刺激③處”,則不管是否放藥物,肌肉都收縮,不能證明,BC正確。故選:BC。故答案為:(1)4;單向;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2)抑制;正電位;胞吐(3)大腦皮層;分級(4)突觸;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B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神經調節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15.針灸是我國中醫學的瑰寶。“足三里”是腿上一個重要的穴位,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可激活迷走神經—腎上腺的抗炎通路,緩解炎癥反應,維持內環境的穩態(機理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完成該反射的效應器是 迷走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腎上腺 ,腎上腺素可以提高機體的 應激 能力。(2)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能引起反射,其間興奮在迷走神經上的傳導是 單向 (填“單向”或“雙向”)的。(3)研究發現,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會引起相應神經元膜電位發生改變,其膜電位變為 外負內正 ,產生興奮。(4)已知細菌內毒素可引發小鼠炎癥反應。若要設計實驗驗證上述抗炎通路是通過神經元A進行的,其實驗的基本思路是 用破壞神經元A 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產生炎癥,然后分別用適當強度的電針刺激其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的抗炎癥反應 。【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細胞膜內外在各種狀態下的電位情況.【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1)迷走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腎上腺 應激(2)單向(3)外負內正(4)用破壞神經元A 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產生炎癥,然后分別用適當強度的電針刺激其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 的抗炎癥反應【分析】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的。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3)傳遞形式: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解答】解:(1)據圖可知,針灸刺激ST36,可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該反射的效應器是迷走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腎上腺。腎上腺素可以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促進細胞代謝等多種作用。 (2)興奮在體內反射弧中的傳導是單向的,故在針灸治療過程中,興奮在迷走神經上的傳導是單向的。(3)針灸刺激小鼠足三里穴位會引起相應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其膜電位變為外負內正,產生興奮。(4)若要設計實驗驗證上述抗炎通路是通過神經元A進行的,用破壞神經元A 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產生炎癥,然后分別用適當強度的電針刺激其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 的抗炎癥反應。故答案為:(1)迷走神經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腎上腺 應激(2)單向(3)外負內正(4)用破壞神經元A 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產生炎癥,然后分別用適當強度的電針刺激其足三里位置,觀察兩組小鼠 的抗炎癥反應【點評】本題考查神經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