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預習銜接 人體的體液調節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為人體血糖、體溫和水鹽平衡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途徑①屬于血糖調節,胰島B細胞上有神經遞質的受體B.途徑②屬于體溫調節,激素B是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C.途徑③屬于水鹽平衡調節,激素D是由垂體合成和釋放的抗利尿激素D.激素A、C、D都能定向運輸到靶細胞和靶器官起作用2.寒冬時節某健康人在28℃的空調室進入零下5℃的環境中工作,如圖表示該人體散熱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b段的散熱量少于產熱量B.b~c段散熱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膚血管逐漸舒張D.d~e段的產熱速率大于a~b段3.為了探究胰島素和生長激素對大鼠生長發育的影響,某小組選取同種且年齡與生長狀況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進行飼養。飼養第30天時,對其實施切除手術,手術后再飼養一段時間,然后隨機均分成①②③④四組,在第40天時分別注射不同激素及生理鹽水,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了排除內源激素的干擾,該實驗需要手術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體B.該實驗中大鼠的年齡、初始體重是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C.該實驗結果表明胰島素能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從而降低大鼠的血糖濃度D.該實驗中第④組注射的每種激素量分別與第②、第③組注射的激素量相等4.如圖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示意圖,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分子被重吸收回血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垂體分泌,經體液運輸至全身各處B.水分子進入腎小管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不唯一C.結構①是抗利尿激素受體,人體所有細胞膜上都含有D.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時才會促進圖中囊泡與細胞膜結合5.如圖是正常人處在不同環境溫度條件下皮膚血管血流量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與0﹣5分鐘內相比,因皮膚血管血流量減少,所以10~15分鐘內人體散熱量更小B.ab段引起皮膚血管血流量減少的神經中樞在下丘腦C.ab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結構基礎是內分泌系統D.d點以后機體大量出汗,只需及時補充大量水分即可6.生物科學發現史上有很多以狗為實驗材料的經典實驗,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巴浦洛夫發現每次給狗喂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后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一現象屬于條件反射B.斯他林將狗的小腸黏膜與稀鹽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結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學物質為促胰液素,進而發現體液調節C.班廷和貝斯特將狗的胰液管結扎至胰臟萎縮后制成濾液,將濾液注射給切除胰臟的狗,結果狗不出現糖尿病癥狀,發現了胰島素通過胰管分泌釋放D.科學家手術摘除成年狗的甲狀腺,會出現行動呆笨遲緩、精神萎靡等癥狀,證明甲狀腺與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有關7.如圖是甲狀腺分泌活動的調節示意圖(圖中“+”表示促進,“﹣”表示抑制)。對該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圖中X和Y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B.圖中a和b分別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C.甲狀腺的分泌活動只受垂體釋放的激素的調節D.甲狀腺分泌活動的調節中存在反饋調節,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8.如圖表示光暗信號通過視網膜→松果體途徑對雄性動物生殖的調控。分析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光暗信號調節褪黑素分泌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B.HPG軸發揮調節作用,體現了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和負反饋調節C.光暗信號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該動物的生殖周期D.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后,直接與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則去甲腎上腺素屬于一種激素9.胰島素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通過一系列信號轉導,使血糖降低(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通過與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B.囊泡與細胞膜融合依賴于生物膜的流動性C.葡萄糖通過GLUT4進入細胞屬于主動運輸D.胰島素促進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10.如圖為人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過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種不同的激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還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B.a、b、c均靠體液運輸,只運輸給靶器官和靶細胞C.激素c分泌增加,對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D.器官丙還可以分泌生長激素,與激素c的作用為協同作用11.如圖表示一個處于安靜狀態的人,由T1環境進入T2環境的過程中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曲線A表示產熱量,曲線B表示散熱量B.進入T2環境,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強,皮膚血管收縮C.在T2環境下,機體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D.a﹣c的體溫調節過程受神經與體液的共同調節12.如圖表示了一個健康人飯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變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進食后血糖濃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和吸收B.進食后的2h內,胰島素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C.2h~3h之間,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D.3.5h時,血糖濃度較高是肌糖原分解為葡萄糖所致二.解答題(共3小題)13.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報道,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1.47億,約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的,形勢令人擔憂。圖1表示人體內血糖調節的部分圖解,a、b表示參與血糖調節的兩種激素。圖2表示激素a信息傳遞的一種機制。請回答:(1)由圖中可知,激素a是 、激素b是 。(2)當血糖升高時,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過 (填圖中序號)過程促進血糖的去路;二是抑制血糖的來源。激素b作用于肝臟細胞,使其發生的主要生理變化是 。(3)當血糖濃度上升時,位于 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使 細胞分泌活動增強,血糖濃度下降,此過程屬于 調節。(4)現有一個糖尿病患者體內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還高,請據圖2激素作用的機制分析,該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14.冬泳是一項特殊條件下的體育運動,具有獨特的健身功效。冬泳愛好者受到冷水刺激后,機體的部分體溫調節過程如圖。請分析回答:(1)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圖中途徑①的X表示的生理變化是 (至少寫一點),途徑③中反射弧的效應器是 。(2)冬泳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 (激素)可緩解血糖變化,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 。15.如圖為某人在饑餓時參加冰桶挑戰其體內的一些生理變化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④為激素,A、B、C表示器官、組織或細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參加冰桶挑戰的人在被冰水澆濕后,感受器興奮,神經元的細胞膜內外發生電位變化的原因是 ,興奮沿傳入神經傳導,傳至位于 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體溫恒定。產生冷覺的A表示 。(2)全身冰水澆濕后,下丘腦會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狀腺分泌③,該過程中②表示 ,該過程體現了激素調節中的 調節;當激素③以B為靶細胞時,體現了激素的 調節機制,③對B的作用效應有 、 。(3)饑寒交迫時, 細胞分泌的④ (填激素名稱)含量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以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在血糖調節方面與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4)人在炎熱環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 增多,由垂體釋放,作用于 ,促進對水的重吸收。新課預習銜接 人體的體液調節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為人體血糖、體溫和水鹽平衡調節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途徑①屬于血糖調節,胰島B細胞上有神經遞質的受體B.途徑②屬于體溫調節,激素B是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C.途徑③屬于水鹽平衡調節,激素D是由垂體合成和釋放的抗利尿激素D.激素A、C、D都能定向運輸到靶細胞和靶器官起作用【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血糖平衡調節.【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A【分析】題圖分析:圖示表示人體中下丘腦參與的部分調節過程示意圖,激素A由胰島B細胞分泌,表示胰島素;在寒冷環境中,通過途徑②使人代謝增強,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則激素B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激素C為垂體產生的促甲狀腺激素;激素D為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解答】解:A、途徑①是血糖升高時,通過相關神經作用于胰島B細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島素,參與血糖的調節過程,神經元②的軸突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胰島B細胞細胞膜上的受體,A正確;B、體溫調節過程存在神經—體液調節,因此途徑②可表示體溫調節,激素B是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其作用于垂體,促進激素C(促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進一步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B錯誤;C、抗利尿激素D由下丘腦合成和分泌,由垂體釋放,參與水鹽平衡調節,C錯誤;D、激素通過體液運輸到全身各處,不能定向運輸到靶細胞,只能定向的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旨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理解血糖調節、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和水鹽調節的過程,屬于中檔題。2.寒冬時節某健康人在28℃的空調室進入零下5℃的環境中工作,如圖表示該人體散熱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b段的散熱量少于產熱量B.b~c段散熱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膚血管逐漸舒張D.d~e段的產熱速率大于a~b段【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專題】坐標曲線圖;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D【分析】1、寒冷環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2、炎熱環境→皮膚溫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散熱(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體溫維持相對恒定。3、產熱=散熱,體溫不變;產熱>散熱,體溫上升;產熱<散熱,體溫下降。【解答】解:A、a b段體溫維持正常,說明散熱量=產熱量,A錯誤;B、b﹣c段散熱加快是由于外界溫度降低,溫差增大,B錯誤;C、c d段處于寒冷條件下,皮膚血管逐漸收縮,減小散熱,C錯誤;D、a b段體溫恒定產熱速率=散熱速率,d e段體溫恒定產熱速率=散熱速率,但由于d e段外界溫度低,身體向外輻射的熱量多,所以d e段的產熱速率大于a b段,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曲線圖和識記、理解能力,對于曲線中曲線不發生變化表示體溫恒定,體溫的相對恒定是機體產熱和散熱動態平衡的結果。3.為了探究胰島素和生長激素對大鼠生長發育的影響,某小組選取同種且年齡與生長狀況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進行飼養。飼養第30天時,對其實施切除手術,手術后再飼養一段時間,然后隨機均分成①②③④四組,在第40天時分別注射不同激素及生理鹽水,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了排除內源激素的干擾,該實驗需要手術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體B.該實驗中大鼠的年齡、初始體重是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C.該實驗結果表明胰島素能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從而降低大鼠的血糖濃度D.該實驗中第④組注射的每種激素量分別與第②、第③組注射的激素量相等【考點】“對照法”探究動物激素的功能.【專題】正推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A【分析】據圖分析: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對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變量是大鼠平均體重的變化,故該實驗探究的是生長激素和胰島素對大鼠生長的影響。為避免自身產生的胰島素和生長激素對實驗的影響,應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體。【解答】解:A、本實驗中給大鼠注射的激素有胰島素和生長激素,胰島素由胰島B細胞分泌,生長激素由垂體分泌,故該實驗需要手術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體,以排除內源性激素的干擾,A正確;B、該實驗中大鼠的性別、年齡、初始體重是無關變量,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有影響,B錯誤;C、該實驗結果表明胰島素能促進大鼠的生長,不能證明胰島素能夠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從而降低大鼠的血糖濃度,C錯誤;D、該實驗中第④組注射的每種激素量小于第②、③組,激素的總量分別與第②、③組注射的激素總量相等,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結合實驗探究和結果分析考查了激素調節的知識內容,學習時通過分析模式圖、歸納總結等方式對激素的作用和調節過程進行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4.如圖是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示意圖,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分子被重吸收回血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垂體分泌,經體液運輸至全身各處B.水分子進入腎小管細胞的跨膜運輸方式不唯一C.結構①是抗利尿激素受體,人體所有細胞膜上都含有D.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時才會促進圖中囊泡與細胞膜結合【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水鹽平衡調節.【專題】模式圖;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B【分析】細胞外液滲透壓上升,下丘腦的滲透壓感受器興奮,下丘腦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減少。【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A錯誤;B、水分子進入腎小管細胞可以借助水通道蛋白,是協助擴散,也可以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腎小管細胞,B正確;C、結構①是抗利尿激素受體,存在于在抗利尿激素的靶細胞上,如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細胞,C錯誤;D、細胞外液滲透壓上升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圖中囊泡與細胞膜結合,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水鹽平衡調節,掌握水鹽平衡調節的機理是解題的關鍵。5.如圖是正常人處在不同環境溫度條件下皮膚血管血流量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與0﹣5分鐘內相比,因皮膚血管血流量減少,所以10~15分鐘內人體散熱量更小B.ab段引起皮膚血管血流量減少的神經中樞在下丘腦C.ab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結構基礎是內分泌系統D.d點以后機體大量出汗,只需及時補充大量水分即可【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專題】坐標曲線圖;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B【分析】體溫調節過程:(1)寒冷環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2)炎熱環境→皮膚溫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散熱(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體溫維持相對恒定。【解答】解:A、與0﹣5分鐘內相比,10﹣15分鐘內溫度更低,產熱量更大,散熱量也更大;故與0﹣5分鐘內相比,因皮膚血管血流量減少,所以10﹣15分鐘內人體散熱量更大,A錯誤;B、ab段皮膚血管血流量減少是皮膚毛細血管收縮導致的,受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調控,B正確;C、腎上腺素由腎上腺髓質分泌的,其直接受交感神經支配,ab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結構基礎是神經系統,C錯誤;D、d點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動增強,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結合曲線考查人體的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6.生物科學發現史上有很多以狗為實驗材料的經典實驗,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巴浦洛夫發現每次給狗喂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后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一現象屬于條件反射B.斯他林將狗的小腸黏膜與稀鹽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結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學物質為促胰液素,進而發現體液調節C.班廷和貝斯特將狗的胰液管結扎至胰臟萎縮后制成濾液,將濾液注射給切除胰臟的狗,結果狗不出現糖尿病癥狀,發現了胰島素通過胰管分泌釋放D.科學家手術摘除成年狗的甲狀腺,會出現行動呆笨遲緩、精神萎靡等癥狀,證明甲狀腺與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有關【考點】激素的發現和研究實例;反射的過程.【專題】正推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條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在大腦皮層參與下完成的,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解答】解:A、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過程,使小狗建立“鈴聲﹣﹣唾液分泌”條件反射的過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搖一次鈴,如此重復多次,過一段時間,只要一搖鈴,即使不喂食物,狗也會分泌大量的唾液,這樣就建立了“鈴聲—唾液分泌”條件反射,A正確;B、為驗證“在鹽酸的作用下,小腸黏膜細胞分泌了某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經血液循環運到胰腺,能夠促進胰液的分泌”這一假說,斯他林做了如下實 驗,把狗的一段小腸剪下,刮下黏膜,將黏膜與稀鹽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結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學物質為促胰液素,此過程沒有神經系統的參與,進而發現體液調節,B正確;C、班廷和貝斯特將狗的胰液管結扎至胰臟萎縮后制成濾液,將濾液注射給切除胰臟的狗,結果狗不出現糖尿病癥狀,發現了胰島素通過胰島分泌釋放,C錯誤;D、甲狀腺激素是由甲狀腺分泌的,生理作用:一是促進幼年動物個體的發育;二是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科學家手術摘除成年狗的甲狀腺,會出現行動呆笨遲緩、精神萎靡等癥狀,說明甲狀腺激素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7.如圖是甲狀腺分泌活動的調節示意圖(圖中“+”表示促進,“﹣”表示抑制)。對該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圖中X和Y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B.圖中a和b分別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C.甲狀腺的分泌活動只受垂體釋放的激素的調節D.甲狀腺分泌活動的調節中存在反饋調節,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考點】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1、甲狀腺激素的調節過程: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甲狀腺→甲狀腺激素,同時甲狀腺激素還能對下丘腦和垂體進行負反饋調節.2、分析題圖:X為下丘腦,Y為垂體,Z為甲狀腺,a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b為促甲狀腺激素.【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圖中X和Y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A正確;B、圖中a與b分別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B正確;C、甲狀腺的分泌活動受多種激素的調節,C錯誤;D、甲狀腺分泌活動的調節中存在反饋調節,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活動有抑制作用,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動物激素的調節,要求考生識記動物激素調節的實例,尤其是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機制和反饋調節機制,能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8.如圖表示光暗信號通過視網膜→松果體途徑對雄性動物生殖的調控。分析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光暗信號調節褪黑素分泌的過程,屬于神經調節B.HPG軸發揮調節作用,體現了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和負反饋調節C.光暗信號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進而影響該動物的生殖周期D.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后,直接與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則去甲腎上腺素屬于一種激素【考點】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專題】模式圖;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D【分析】分析題圖:光暗信號通過視網膜→松果體途徑對雄性動物生殖的調控過程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反射弧為:視網膜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松果體細胞作為效應器。圖中松果體分泌的褪黑素能夠作用于下丘腦、垂體、睪丸存在分級調節,并且在對雄性激素的調節存在負反饋調節。【解答】解:A、光暗信號調節褪黑素分泌的過程:視網膜﹣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松果體細胞,松果體細胞是效應器,使松果體分泌褪黑素,屬于神經調節,A正確;B、HPG軸中,經下丘腦﹣垂體﹣睪丸三級發揮作用,體現了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雄性激素含量過多時,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屬于負反饋調節,B正確;C、根據圖示信息,光暗信號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過促進睪丸分泌雄性激素,進而影響該動物的生殖周期,C正確;D、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后,直接與受體結合發揮作用,該過程是傳出神經末梢釋放的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屬于一種神經遞質,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有關知識,要求考生能夠根據圖解判斷雄激素分泌的調節方式,識記反射弧的組成,掌握興奮在突觸傳導的過程,識記激素的分級調節過程等。9.胰島素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通過一系列信號轉導,使血糖降低(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胰島素通過與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B.囊泡與細胞膜融合依賴于生物膜的流動性C.葡萄糖通過GLUT4進入細胞屬于主動運輸D.胰島素促進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考點】血糖平衡調節.【專題】模式圖;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C【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中,胰島素具有促進細胞攝取、利用、儲存和轉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解答】解:A、胰島素是激素,激素只能傳遞調節代謝的信息,胰島素通過與受體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A正確;B、囊泡與細胞膜融合依賴于生物膜的結構特性流動性,B正確;C、圖中葡萄糖通過GLUT4進入細胞是從高濃度到低濃度的被動運輸,C錯誤;D、圖中胰島素促進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血糖平衡的調節,意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適中。10.如圖為人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過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種不同的激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還可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B.a、b、c均靠體液運輸,只運輸給靶器官和靶細胞C.激素c分泌增加,對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D.器官丙還可以分泌生長激素,與激素c的作用為協同作用【考點】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專題】模式圖;正推法;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答案】C【分析】分析題圖:根據甲狀腺激素的反饋調節關系,因為c既能作用于甲,又能作用于丙,所以c表示甲狀腺激素。甲表示垂體,a表示促甲狀腺激素,乙表示甲狀腺,丙表示下丘腦,b表示促甲狀腺激素激素釋放激素。【解答】解:A、器官甲表示垂體,可以合成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A錯誤;B、c表示甲狀腺激素,a表示促甲狀腺激素,b表示促甲狀腺激素激素釋放激素,a、b、c均靠體液運輸,可運輸但全身各處,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細胞,B錯誤;C、c表示甲狀腺激素,激素c分泌增加,對器官甲垂體、丙下丘腦均有抑制作用,C正確;D、器官丙是下丘腦,還可以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生長激素是垂體合成分泌的,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的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相關知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答題。11.如圖表示一個處于安靜狀態的人,由T1環境進入T2環境的過程中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曲線A表示產熱量,曲線B表示散熱量B.進入T2環境,副交感神經興奮增強,皮膚血管收縮C.在T2環境下,機體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D.a﹣c的體溫調節過程受神經與體液的共同調節【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專題】坐標曲線圖;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B【分析】人體體溫調節:(1)機理:產熱=散熱; (2)寒冷環境下:①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②減少散熱的途徑:立毛肌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等; (3)炎熱環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在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增加散熱的措施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解答】解:A、機體由溫度為T1的環境進入到溫度為T2的環境,產熱量和散熱量都增加,說明是由高溫環境到低溫環境,由于進入溫度為T2的環境短時間內B曲線上升比A曲線迅速,確定曲線A表示產熱量,曲線B表示散熱量,A正確;B、在T2環境下,寒冷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增強,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小,散熱量減少,B錯誤;C、機體由溫度為T1的環境進入到溫度為T2的環境,產熱量和散熱量都增加,說明是由高溫環境到低溫環境,即T1環境溫度高于T2環境溫度;在T2環境下,寒冷刺激導致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增加,進而促進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產熱,以維持體溫,C正確;D、由高溫環境進入低溫環境中,a~c的體溫調節過程既有激素等信息分子參與的體液調節的作用,也受神經系統的調節,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體溫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難度不大。12.如圖表示了一個健康人飯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變化,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進食后血糖濃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和吸收B.進食后的2h內,胰島素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C.2h~3h之間,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D.3.5h時,血糖濃度較高是肌糖原分解為葡萄糖所致【考點】血糖平衡調節.【答案】D【分析】據圖分析,進食后初期,由于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吸收,血糖濃度上升;血糖濃度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胰島素促進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貯存葡萄糖,血糖濃度下降;2h~3h之間,血糖濃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使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的轉化,使得血糖濃度上升。【解答】解:A、進食后血糖濃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類的消化和吸收,A正確;B、進食后的2h內血糖濃度較高,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組織細胞利用葡萄糖和糖原的合成等,使血糖濃度降低,B正確;C、2h~3h之間,血糖濃度較低,此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促進血糖濃度升高,C正確;D、肌糖原不分解,所以3.5h時,血糖濃度較高是肝糖原開始分解所致,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血糖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線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屬于中等難度題,解題的關鍵是理解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二.解答題(共3小題)13.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報道,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1.47億,約占世界糖尿病患者總數的,形勢令人擔憂。圖1表示人體內血糖調節的部分圖解,a、b表示參與血糖調節的兩種激素。圖2表示激素a信息傳遞的一種機制。請回答:(1)由圖中可知,激素a是 胰島素 、激素b是 胰高血糖素 。(2)當血糖升高時,激素a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過 ⑥⑦⑧ (填圖中序號)過程促進血糖的去路;二是抑制血糖的來源。激素b作用于肝臟細胞,使其發生的主要生理變化是 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3)當血糖濃度上升時,位于 下丘腦 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使 胰島B 細胞分泌活動增強,血糖濃度下降,此過程屬于 神經—體液 調節。(4)現有一個糖尿病患者體內激素a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還高,請據圖2激素作用的機制分析,該糖尿病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 靶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不正常 。【考點】血糖平衡調節.【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1)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2)⑥⑦⑧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3)下丘腦 胰島B 神經—體液(4)靶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不正常【分析】1、與血糖調節相關的激素主要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能促進全身組織細胞加速攝取、利用和儲存葡萄糖,從而降低血糖濃度。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分解,并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人和動物體的生命活動除了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外,還存在著另一種調節方式——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3、激素調節特點包括: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以及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解答】解:(1)血糖濃度升高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成非糖類物質從而降低血糖,激素a使得血糖濃度下降,為胰島素,血糖降低促進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使得血糖升高,激素b使得血糖濃度升高,為胰高血糖素。(2)當血糖升高時,激素a(胰島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是通過⑥⑦⑧過程促進血糖的去路,二是通過作用于肝臟細胞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進而抑制血糖的來源使得血糖濃度降低。激素b(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臟細胞,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的轉化葡萄糖,使得血糖濃度升高。(3)當血糖濃度上升時,下丘腦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增強,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轉化成非糖類物質從而降低血糖,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4)由題圖2可知,激素必須要與特異性的受體結合才能發揮作用,一個糖尿病患者體內a激素(胰島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但血糖含量高,說明靶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不正常,導致胰島素不能與靶細胞結合發揮作用。故答案為:(1)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2)⑥⑦⑧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3)下丘腦 胰島B 神經—體液(4)靶細胞膜上的受體蛋白不正常【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從題中獲取人體內血糖調節以及激素a信息傳遞的機制,并結合所學血糖平衡調節過程來回答問題,屬于對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難度適中。14.冬泳是一項特殊條件下的體育運動,具有獨特的健身功效。冬泳愛好者受到冷水刺激后,機體的部分體溫調節過程如圖。請分析回答:(1)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下丘腦 。圖中途徑①的X表示的生理變化是 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 (至少寫一點),途徑③中反射弧的效應器是 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 。(2)冬泳運動員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如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 腎上腺素 (激素)可緩解血糖變化,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 肝臟 。【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血糖平衡調節.【專題】模式圖;正推反推并用法;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1)下丘腦 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 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腎上腺素 肝臟【分析】人體體溫調節:(1)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2)機理: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3)寒冷環境下:①增加產熱的途徑:骨骼肌戰栗、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②減少散熱的途徑:立毛肌收縮、皮膚血管收縮等。(4)炎熱環境下:主要通過增加散熱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解答】解:(1)結合分析和題圖可知,人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途徑①可減少散熱,應為在傳出神經支配下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增加產熱的途徑有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因此途徑③中反射弧的效應器是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促進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以及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臟。故答案為:(1)下丘腦 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 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腎上腺素 肝臟【點評】本題考查體溫調節的相關內容,意在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15.如圖為某人在饑餓時參加冰桶挑戰其體內的一些生理變化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④為激素,A、B、C表示器官、組織或細胞)。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參加冰桶挑戰的人在被冰水澆濕后,感受器興奮,神經元的細胞膜內外發生電位變化的原因是 神經元上的Na+通道打開,Na+內流進入神經細胞 ,興奮沿傳入神經傳導,傳至位于 下丘腦 的體溫調節中樞,調節體溫恒定。產生冷覺的A表示 大腦皮層 。(2)全身冰水澆濕后,下丘腦會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狀腺分泌③,該過程中②表示 促甲狀腺激素(或TSH) ,該過程體現了激素調節中的 分級 調節;當激素③以B為靶細胞時,體現了激素的 (負)反饋 調節機制,③對B的作用效應有 抑制B合成并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 促進B細胞代謝,增加產熱 。(3)饑寒交迫時, 胰島A 細胞分泌的④ 胰高血糖素 (填激素名稱)含量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進肝糖原分解,促進非糖物質轉變為糖 ,以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在血糖調節方面與其相互拮抗的激素是 胰島素 。(4)人在炎熱環境中大量出汗后,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 增多,由垂體釋放,作用于 腎小管、集合管 ,促進對水的重吸收。【考點】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體溫調節;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協調——水鹽平衡調節;血糖平衡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專題】圖文信息類簡答題;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與血糖調節.【答案】(1)神經元上的Na+通道打開,Na+內流進入神經細胞 下丘腦 大腦皮層(2)促甲狀腺激素(或TSH) 分級 (負)反饋 抑制B合成并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促進B細胞代謝,增加產熱(3)胰島A 胰高血糖素 促進肝糖原分解,促進非糖物質轉變為糖 胰島素(4)抗利尿激素 腎小管、集合管【分析】圖中①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②為促甲狀腺激素(TSH),③為甲狀腺激素,④為胰高血糖素,A為大腦皮層,B 為垂體,C為肝臟、脂肪細胞等。【解答】解:(1)參加冰桶挑戰的人在被冰水澆濕后,感受器興奮,神經元的細胞膜內外發生電位變化的原因是:當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Na+通道打開,Na+內流導致膜兩側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下丘腦是體溫調節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等,所以體溫調節中樞在下丘腦,大腦皮層是最高級的神經中樞,產生冷覺的部位A是大腦皮層。(2)全身冰水澆濕后,身體感受到寒冷的刺激,下丘腦會分泌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促使B垂體分泌②促甲狀腺激素(TSH),②促甲狀腺激素(TSH)促使甲狀腺分泌③甲狀腺激素,該過程體現了激素調節中的分級調節。當甲狀腺激素進入血液后,又可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B垂體中有關激素的合成與分泌,體現了激素的(負)反饋調節機制。③甲狀腺激素作用于垂體,可以抑制垂體合成并分泌促甲狀腺激素,同時也可以促進B細胞(垂體細胞)代謝,增加產熱。(3)饑寒交迫時血糖會降低,胰島中胰島A細胞分泌的④胰高血糖素含量會增加,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肝糖原分解,促進非糖物質轉變為糖,以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在血糖調節方面與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島素。(4)人在炎熱環境中大量出汗后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興奮,使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經垂體釋放,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故答案為:(1)神經元上的Na+通道打開,Na+內流進入神經細胞 下丘腦 大腦皮層(2)促甲狀腺激素(或TSH) 分級 (負)反饋 抑制B合成并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促進B細胞代謝,增加產熱(3)胰島A 胰高血糖素 促進肝糖原分解,促進非糖物質轉變為糖 胰島素(4)抗利尿激素 腎小管、集合管【點評】本題主要考查體溫調節、血糖調節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