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德雨花實驗中學2025八年級歷史期末考試參考答案1-13 AACDB CBDAC CBD14題16分(1)特點:廣泛性和群眾性。2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分(2)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2分歷史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恥辱,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統一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4分(3)歷史趨勢:統一。2分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2分 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不照搬照抄。2分15題16分(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鄧小平理論 2分(2)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分十九大 。2分(3)內涵: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2分認識:繼承與發展;立足本國國情;實事求是;堅持理論創新,與時俱進;文化自信等。2分16題16分(1)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分意義: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4分(2)變化:態度由以前的反對.孤立轉為要求改善。2分原因:新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劣勢地位,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美國尋求改善中美關系。(答兩點原因得4分) 4分(3)“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分因素:國家利益。2分2025年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卷八年級歷史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 方式:開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3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52分)1.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始了一個新時代,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根本性變化”表現在( )A. 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B. 民族振興,國家富強C. 全境解放,祖國統一 D. 經濟繁榮,文化昌盛2. 歷史史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基本統一B. 1957年年底,我國第一個年計劃超額完成C.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D. 1965年,我國建立西藏自治區3. 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武漢長江大橋、 沈陽飛機制造廠等成就見證了共和國的成長,對這些成就的取得表達最確切的是( )A.東北是共和國的長子 B.三大改造成果顯著C.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 D.新中國初我國注重交通建設4. 建國初期,一位經營工廠的資本家撰寫對聯:“放棄剝削,不怕共產,前路那樣光明;一張選票,一個飯碗,安排如此周到。”這反映的是( )A. 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B. 農業和手工業合作化C. 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 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5.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難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激動的心情將左鄰右舍都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沒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電視劇中“攏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的歷史場景分別是指( )A.大生產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B.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土地改革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D.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運動6.1983年,某省某瀕臨倒閉的國營制藥廠被8個年輕人承包,實行有獎有罰的經濟責任制,9個月就盈利12萬元。后來省委、省政府從中得到啟示,下發通知明確提出,小型國營企業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由此可以看出( )A.計劃經濟體制在全國逐步廢除 B.政企職責不分弊端得到解決C.企業的經營自主權逐漸擴大 D.經濟所有制結構開始發生變化7.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在《廣州日報》登載了一份招聘啟事,道德品質好,有大專院校理工和財經專業背景,并具有初等英語基礎者可報名。應聘成功者可獲得企業管理、外貿業務等知識培訓。據此判斷,這一現象( )A. 推動了農村改革的開展 B. 適應了經濟特區發展的需要C. 有利于鄉鎮企業的發展 D. 是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8. 隨著我國參與國際經濟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對外貿易增長迅速。2001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2004年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又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這一高速發展階段開始的標志性事件是( )A. 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決策 B. 開放大批沿海開放城市C. 開放局面由沿海到內地 D. 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9. 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下時空坐標中①②分別對應( )A.2021 2049 B. 2021 2056C. 2023 2056 D. 2023 204910. 據專家統計,98%臺灣民眾祖籍在大陸。2023年4月1日,73歲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第一次到大陸回湖南祭祖,并用湖南方言念祭祖文。馬英九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我們中國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反映出( )A.大陸堅持“和平統一” B.臺灣堅持“九二共識”C.“兩岸一家親” D.兩岸交流頻繁11. 2024年“兩會”期間,解放軍空軍和海軍高級將領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先后表態,中國的轟20、第4艘航母沒有技術瓶頸,很快亮相。據此我們可以解讀出的信息是( )A. 我國軍事力量居于世界首位 B. 我國外交事業取得重大成就C. 我國國防軍隊建設成就巨大 D. 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12. 2024年1月24日,中國和瑙魯恢復外交關系。兩國政府同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基礎上發展兩國友好關系。這體現了我國( )A. 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與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系D. 堅持“求同存異”的方針13. 一手史料是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如果我們要研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下可以作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 《袁隆平傳奇》B. 電影《袁隆平》C. 某同學的課堂筆記D. 袁隆平遺留的手稿二、材料分析題(第14、15、16題各16分,共48分)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下圖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該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開幕。參加會議的代表共662人,包括黨派代表、區域代表、軍隊代表、團體代表、特邀代表等5大類。材料二 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并不是我們參加談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領,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當然,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也是中英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摘編自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材料三 2023年3月27日至4月7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赴大陸祭祖、參訪,并帶領臺灣青年學生前來交流。馬英九此行對促進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積極意義。——2023年中評社評出的兩岸十大新聞之一(1)根據材料一,概括該“會議”的召開充分體現了什么特點?這次會議確立了哪種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香港問題”能夠解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說一說香港回歸的歷史意義?(6分)(3)指出材料三中所反映的歷史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我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什么?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國家政治制度的設計應遵循什么原則?(6分)15.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82年,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摘自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年代尺材料三 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請你指出材料一中“走自己的道路”中道路的名稱。鄧小平在探索這一道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什么理論?(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什么?該理論是哪次會議上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8分)(3)根據材料三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些重大思想理論成果的認識。(4分)16. 大國之間,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已為人類歷史所證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是朝鮮戰爭的最大贏家。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的囂張氣焰。……這場戰爭鞏固了中蘇同盟,贏得了蘇聯的重視和尊敬……1953年,美國被迫簽署《朝鮮停戰協定》,讓新中國贏得了一個重要的緩沖地帶,沒有讓美國陳兵鴨綠江,消除了美國對我們國家安全的直接威脅,解除了兩面作戰的危險。——摘編自胥亮《朝鮮戰爭到底誰是贏家》材料二 下面是尼克松的兩次談話。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發表談話時說:“我愿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以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進入聯合國。”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電臺廣播《公告》時說:“正如我在過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摘編自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計劃訪問北京的談話材料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陽光普照世界!----摘自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根據材料一,概括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尼克松對華態度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發生這一變化的原因。(原因答2點)(6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為推動建設和平繁榮世界提出了什么“中國方案”。綜合上述材料,請你說說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八年級-明德雨花實驗中學-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docx 歷史-八年級-明德雨花實驗中學-期末考試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