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稻田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稻田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年下學期期末監測試卷
歷史
(七年級)
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C C D C D D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C A B B
1.【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關鍵詞“貞觀”可知社會狀況出現于貞觀年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故選A項;武則天、唐玄宗和宋太祖的均未使用過貞觀作為年號,排除B、C、D項。
2.【答案】D【解析】隋朝創立的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十年寒窗”長年刻苦讀書的人科舉得中被稱為“金榜題名”,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的被稱為“連中三元”,D符合題意。郡縣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排除A;九品中正制選官看重門第,不太注重才能,排除B;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排除C。故選D。
3.【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這些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唐朝,從政治、經濟、對外交往方面展現了唐朝的社會風貌,因此,答案為C。
4.【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片可知,是鑒真。唐玄宗時,高僧鑒真為弘揚佛法,不畏艱難,六次東渡,終達日本,為中日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貢獻,所以C選項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符合題意。
5.【答案】C【解析】五代十國政權分立但各族深度融合,延續隋唐統一基礎,預示分裂后必將統一,如宋朝結束分裂,故選C項;君主專制在清朝達到頂峰,五代分裂無統一專制制度,排除A項;重文輕武是宋朝政策,五代武將割據戰亂未確立該政策,排除B項;中外交流在隋唐繁榮,五代內亂材料強調內部融合非中外交流,排除D項。
6.【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圖片內容及所學知識可知,開元通寶屬于金屬貨幣,北宋紙幣屬于信用貨幣,從開元通寶到北宋紙幣的變化,反映了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飛躍,故選D項;題干圖片中的開元通寶和北宋紙幣均不屬于自然物品,排除A項;開元通寶和北宋紙幣雖然形制不同,但不能體現貨幣形制從雜亂走向統一,真正體現貨幣形制從雜亂走向統一的是秦朝統一貨幣的史實,排除B項;開元通寶是唐代貨幣,北宋紙幣主要出現于四川地區,從開元通寶到北宋紙幣的變化,不能體現鑄幣大權從地方收歸中央,真正能反映這一情況的是漢武帝統一鑄造五銖錢,禁止地方鑄造貨幣的史實,排除C項。
7.【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夜市三更盡五更開張、要鬧去處通曉不絕,體現商業活動晝夜進行,時間自由,宋代打破唐代坊市制度的時間限制,故選C項;經濟重心南移始于南宋,但材料記載東京(汴梁)屬北方城市,未反映江南經濟狀況,排除A項;宋代東京人口超百萬,但材料僅提商業時間,未涉及城市人口規模,排除B項;海外貿易雖在宋代發展,但材料聚焦國內夜市生活,無關海外貿易,排除D項。
8.【答案】D【解析】在夜市的瓦子中走進勾欄聽說書是宋代市民生活的典型場景,瓦子為娛樂中心,勾欄是表演區,聽說書活動常見,與《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汴京繁華相符,故選D項;在店中用紅薯招待客人,紅薯原產美洲,明代才傳入中國,宋代無此作物,排除A項;會子是南宋紙幣,北宋時期流通的是交子或銅錢,時間不符,排除B項;在運河上乘船觀看京劇,京劇形成于清代,宋代尚無此劇種,排除C項。
9.【答案】D【解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將全國劃分為行省管理,如云南、嶺北行省覆蓋邊疆,直接強化中央控制,促進邊疆與內地行政、經濟一體化,符合材料中邊疆治理穩定和一體化趨向的描述,故選D項;分封制是西周諸侯分權制度,易致地方割據,與元朝加強集權的一體化治理矛盾,排除A項;郡縣制為秦朝確立的地方層級,元朝在其基礎上創新行省制以更高效管轄邊疆,排除B項;科舉制始于隋唐用于選拔官員,無關邊疆管理事務,排除C項。
10.【答案】C【解析】據材料“天朝的聲望……外來的物質更重要”可知,鄭和下西洋更加重視天朝的聲望和異域的臣服,這體現了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宣揚國威,故選C項;據材料“天朝的聲望好像比物質的貿易更重要”可知,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并非為了貿易,排除A項;據材料“異域的臣服比外來的物質更重要”可知,鄭和下西洋并非主要為了獲取財富,而是強調異域的臣服,鄭和下西洋花費巨大,排除B項;增長見識與材料不符,沒有涉及增長見識,排除D項。
11.【答案】A【解析】晉商興起于明朝初年,材料明確指出明朝初年(14世紀)山西商人以邊塞軍事需求和開中鹽法為契機開始經營糧鹽并漸漸崛起,這與歷史事實相符,晉商確實在明初因政策機遇而發展壯大,故選A項;晉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幫這一說法材料未提及,史實上晉商雖在中國及對外貿易中影響廣泛,但并非公認世界最大,同時期全球有歐洲商人等強大勢力,排除B項;晉商代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趨勢材料未體現,解說提到其作為封建王朝體制下的民間經濟集團隨社會巨變衰落,史實上晉商雖有票號等創新但整體依附封建經濟,未代表資本主義發展方向,排除C項;晉商在清朝滅亡后就徹底消逝材料未說明,解說僅提清末走向衰落,史實上晉商在民國時期仍有殘余如票號延續,并非立即徹底消失,排除D項。
12.【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圖反映的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權制的完善;明朝廢除了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歸皇帝指揮,是君主專制的加強;清朝設立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所以上述圖示反映出這些變革的趨勢是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
13.【答案】C【解析】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事務。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駐藏大臣的設立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故C正確。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不符合題意,故A排除。清朝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不符合題意,故B排除。164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不符合題意,故D排除。
14.【答案】A【解析】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小說、戲曲將商人等普通民眾作為創作中心,滿足了市民階層對文化作品反映自身生活的需求,故選A項;中央集權加強體現在政治制度如設立軍機處,但材料未涉及政治權力變化,與文學主題無關,排除B項;傳統觀念如重農抑商,但材料顯示文學摒棄帝王主題轉向平民,反映觀念更新而非固守,排除C項;材料只是把商人作為創作中心,不能就此說明商人社會地位提高,排除D項。
15.【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指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歷史解釋是對歷史史實的分析與評判。“《本草綱目》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是對《本草綱目》的評判,屬于歷史解釋,故選B項;“孔子整理編訂文化典籍”“漢代司馬遷撰寫《史記》”“《全唐詩》輯錄了近5萬首詩歌”都是陳述客觀發生的歷史事實,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C項、D項。
16.【答案】B【解析】貞觀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玄奘帶回大量的佛經。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貌及社會習俗。玄奘為中印文化交流和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而不是中日文化,故B符合題目要求。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叛亂,763年被平定,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因此A選項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與題目要求不符,故A排除。1405—1433鄭和七次率船隊下西洋,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遠航,時間長、規模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因此C選項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與題目要求不符,故C排除。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面對西方的殖民侵略,曾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鎖國,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因此D選項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與題目要求不符,故D排除。
二、非選擇題
17.【答案】
(1)① 宣政院;② 行省/行省制度/行中書省
(2)明太祖/朱元璋;
目的:防止朝臣專權,以加強皇權,鞏固統治。/ 強化皇權,加強君主專制。
機構:軍機處;
影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措施:文字獄。
(4)趨勢: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逐漸強化。(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2分)
18.【答案】
(1)和親、會盟
(2)民族:蒙古族;機構:西南:宣政院;東南:澎湖巡檢司。
(3)原因:叛亂、分裂祖國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違背廣大人民的意愿;
機構:伊犁將軍。
(4)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堅決反對叛亂分裂行為、設置機構加強管轄等。(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19.【答案】
(1)史事: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和文化;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中國文化。
(2)職能:查驗貨物、征收關稅;
態度:鼓勵/支持海外貿易。
(3)影響:鄭和的遠航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
(4)政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閉關政策;
影響:面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閉關自守,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20.【答案】
(1)長安城;(1分)北京城:(1分)《清明上河圖》(2分)
(2)人口眾多:農業豐收:國家富裕:社會安定等:(2分,任意兩點即可)宋詞(2分)
(3)筒車;(1分)活字印刷術;(1分)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分)
(4)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中華民族是勤勞和智慧的民族;中國為世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等
(2分,任意一點言之有理即可)2025年下學期期末監測試卷
歷史
(七年級)
滿分100分 時量6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杜佑《通典》記載:“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輒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錢。”此社會狀況的出現得益于(  )
A.唐太宗的勵精圖治 B.武則天的承前啟后
C.唐玄宗的開元盛世 D.宋太祖的重文輕武
2.(2020湖南郴州·2)某學習小組在整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時,收集了“十年寒窗”“金榜題名”“連中三元”等關鍵詞。這個學習小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
A.郡縣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
3.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主題的是(  )
A.國家的產生和統一 B.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D.近代前夜與盛世危機
4.如果給右下圖所示的鑒真塑像做文字注解,應該選擇(  )
A.西游天竺,求取佛經 B.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C.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D.主動請纓,征戰海外
5.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社會中仍然保持著隋唐以來各族深度融合的基調。這表明(  )
A.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B.重文輕武政策確立
C.統一始終是必然趨勢 D.中外交流開創新局面
6.從圖一到圖二中國古代貨幣的變化主要反映了(  )
圖一開元通寶 圖二北宋紙幣銅版拓片
A.自然物品向人工鑄造演變 B.貨幣形制從雜亂走向統一
C.鑄幣大權從地方收歸中央 D.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飛躍
7.《東京夢華錄》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材料體現出宋代(  )
A.經濟重心移至江南地區 B.出現了百萬人口的商業城市
C.商業活動時間不受限制 D.海外貿易繁榮程度遠超前代
8.李華同學以“走近《清明上河圖》,體會宋代市民生活”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他準備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請為其選擇一幕合適的情景(  )
A.在店中用紅薯招待客人 B.在大相國寺中使用會子購買棉布
C.在運河上乘船觀看京劇 D.在夜市的瓦子中走進勾欄聽說書
9.據《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朝在繼承發展歷代邊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對邊疆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使邊疆治理呈現出與內地—體化的趨向。這得益于(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10.“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聲望好像比物質的貿易更重要,異域的臣服比外來的物質更重要。”材料意在說明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開展貿易 B.獲取財富 C.宣揚國威 D.增長見識
11.同學們來到“明清晉商”展廳,解說員講解道:“明朝初年(14世紀)山西商人以明朝北部邊塞巨大的軍事需求和開中鹽法的推行為契機,開始經營糧和鹽,漸漸崛起。二三百年間,足跡遍及全中國并開拓了對外貿易。清道光年間(19世紀),晉商創辦票號,構筑起了四通八達的金融匯兌網絡,執金融界牛耳近百年。清末,晉商作為封建王朝體制下的民間經濟集團,隨著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巨變而走向衰落。”下列學生們的筆記,與解說一致的是(  )
A.晉商興起于明朝初年 B.晉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商幫
C.晉商代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趨勢 D.晉商在清朝滅亡后就徹底消逝
12.我國古代中央機構不斷變革,下列圖示反映出這些變革的趨勢是不斷強化(  )
A.專制皇權 B.監察權力 C.丞相權力 D.地方權力
13.清朝統一全國后,加強君主專制,并對西藏、新疆、臺灣及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進行有效的管轄。1727年,清朝對西藏進行有效管轄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置澎湖巡檢司 B.設置伊犁將軍
C.設置駐藏大臣 D.設置臺灣府
14.明清時期小說、戲曲創作成就顯著,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更多關注普通民眾豐富多彩的生活,摒棄了過去以帝王將相作為主要刻畫對象的文學創作主體,轉而將商人、工匠、屠夫等作為創作中心。這反映了當時(  )
A.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 B.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C.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 D.商人社會地位提高
15.學習歷史要區分史實與歷史解釋。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孔子整理編訂文化典籍
B.《本草綱目》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
C.漢代司馬遷撰寫《史記》
D.《全唐詩》輯錄了近5萬首詩歌
16.下列表格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
A 安史之亂 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B 玄奘西行 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C 鄭和下西洋 堪稱航海史上的壯舉,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D 閉關鎖國 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17題10分,18、19、20題分別為14分,共52分)
17.中國古代政治文明源遠流長。古代政治家運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延續了上千年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加強專制】
材料一
【強化專制】
材料二
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明太祖實錄)
【極端專制】
材料三
它是雍正時期設立,成為處理全國軍政大事的常設的核心機構,但這個核心機構……,裁決權完全出自皇帝,皇帝的命令由它直接傳達給地方的督撫,稱為“廷寄”。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材料四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摘自統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l)材料一中的結構中①②處應該填寫什么內容?(2分)
(2)材料二中“并不許立丞相”是哪一位皇帝的措施?他立下這條“祖訓”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哪一機構?(1分)這一機構的設置有什么影響?(1分)材料四中的詩句被清朝統治者認為是“大逆不道”的。這反映出清朝統治者當時實行的文化措施是什么?(2分)
(4)綜合以上材料,指出我國古代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2分)
18.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唐蕃關系示意圖》
材料二
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的統一王朝,元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東北廣大地區,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材料三
17世紀,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勾結沙俄,大搞分裂,發動叛亂。康熙帝三次率軍親征,大敗噶爾丹。18世紀,回部首領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強烈不滿。乾隆帝派兵討伐,在維吾爾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亂。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間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分)
(2)元朝是由我國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2分)元朝統治者為加強對今西藏、臺灣地區的管轄在西南、東南地區設置的相應的管理機構分別是什么?(4分)
(3)依據材料三,請分析噶爾丹、大、小和卓分裂陰謀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為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清政府設置了什么機構?(2分)
(4)請你依據上述材料總結我國古代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采取的措施。(2分)
19.中國是亞洲東部的文明古國。秦漢以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規模不斷擴大,對外關系在明清時期發生重大轉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唐朝時,日本對中華文化更加向往,于630年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在此后200多年中,共派出遣唐使近20次。在返日留唐學生的策劃下,646年日本實行“大化改新”,以“中華化”為最高理想。
——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歷史》選擇性必修3
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繼續進行第六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
——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二
當海外商船進入中國海域后,市舶司要派員“閱實其貨”……經過查驗后就算入關了,征收關稅必不可少,當時稱為“抽解”,最早沒有這項規定,宋太宗淳化二年(991)開始施行,稅率為“二分”,即20%,采取實物收稅的辦法。……宋太宗后期抽解二分的制度作了調整,改為“十先征其一”,宋神宗時一度改為“十五取一”。
材料三
鄭和的船隊規模巨大,船只上百,滿載瓷器、絲綢、鐵器等貨物,被稱為“寶船”。船隊在所到之處宣揚明朝國成,邀請各小國前往朝貢,并就地進行交易,用所載貨物換取當地特產……鄭和的船隊已經熟練掌握潮汛、季風、洋流等自然規律,以航海天文學與指南針定位技術相結合,保證了較高的航行精確度,開辟了多條新的航海路線。
——摘編自普通高中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材料四
18世紀,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試圖打開中國市場。清朝皇帝堅持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不需要與外界貿易,拒絕了英國使團的請求,關上了對英交往的大門。
——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選擇性必修1
(1)依據材料一,寫出唐朝時中日文化往來的史事(各一例)。(2分)
(2)依據材料二,指出宋朝市舶司的管理職能。從市舶司的設立和稅率的調整兩方面推斷宋朝對海外貿易的態度。(4分)
(3)依據材料三,歸納鄭和下西洋的影響。(4分)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清朝的對外政策并簡析其影響。(4分)
20.在學完七年級歷史之后,同學們圍繞著中國古代文明展開了相關探究活動。(14分)
【高度繁榮的經濟】
材料一:
圖 1 圖2 圖3
(1)城市的發展見證中國古代經濟的繁榮。圖1、圖3分別給我們展現的是古代哪兩座城市?圖2畫卷展現了北宋東京的繁華,這幅作品的名稱是什么 (4分)
【千古流傳的佳句】
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摘選杜甫《憶昔》
材料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摘選李清照《聲聲慢》
(2)從材料二中歸納“開元盛世”的表現;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國的哪一文學形式 (4分)
【領先世界的科技】
圖4 圖5 圖6
(3)圖4、圖5給我們分別展示的是哪兩項科技成就?圖6所示科技著作在我國科技發展史上有什么樣的美譽 (4分)
(4)通過上述的探究,從中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認識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曲县| 于都县| 景东| 桃江县| 正定县| 库伦旗| 三都| 赤壁市| 自治县| 文水县| 通化市| 绍兴市| 龙海市| 南平市| 扬州市| 阿巴嘎旗| 娄底市| 颍上县| 麦盖提县| 临桂县| 红桥区| 手游| 襄汾县| 平和县| 抚州市| 沅江市| 三原县| 巍山| 金昌市| 泾川县| 天水市| 固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通城县| 北安市| 冕宁县| 达拉特旗| 阜城县| 白城市| 新建县| 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