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 級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科 試卷第一部分(選擇題,共 50 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 20 小題,1-15 題每小題 2 分,16-20 題每小題 4 分。)1 .以下對科學家做遺傳學研究的描述,錯誤的是A.孟德爾將生物學研究和數學分析統計結合起來,但也讓很多高中生“紅溫 ”B.薩頓認為基因和染色體是一對“鎖死 CP” ,其依據是二者存在一系列的平行關系C.摩爾根使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也驗證了孟德爾理論“真香 ”D.魏斯曼預測減數分裂存在并觀察到其過程,這避免染色體在世代傳遞中“瘋狂加戲 ”2 .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綠肥”與“紅瘦”B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中的“成嶺 ”與“成峰 ”C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中的“腳撲朔”與“眼迷離”D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中的“深紅 ”與“淺紅 ”3 .下列有關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 .兩個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B .兩個小桶內的彩球數量必須相等C .抓取四次,一定有兩次表現為雜合子D .從兩個小桶內各抓取一個彩球,組合后不必放回原小桶4 .如圖是熒光標記染色體上基因的照片,關于該圖的說法錯誤的是A .該圖是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最直接的證據B .從熒光點的分布來看,圖中是一對含有染色單體的同源染色體C .該圖可以說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D .相同位置上的同種熒光點對應的四個基因是相同基因5 .某雙鏈 DNA 分子中,G 與 C 的含量之和為 4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DNA 分子的多樣性取決于堿基對空間結構的多樣性B .DNA 分子兩條鏈的同一端均含有游離的磷酸基團C .若一條鏈中的 T 占該鏈的 40%,則該鏈中 A 占 20%D .該 DNA 分子中磷酸二酯鍵數目與氫鍵數目之比為 1: 16.關于基因與性狀的關聯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個 tRNA 分子可攜帶多種氨基酸參與翻譯過程B.一個 tRNA 上的反密碼子只能與 mRNA 上的一種密碼子配對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1 頁 共 7 頁C.線粒體中的 DNA 指導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不遵循中心法則D.基因的基本組成單位均為脫氧核苷酸7.S 型肺炎鏈球菌的某種“轉化因子 ”可使 R 型菌轉化為 S 型菌。研究“轉化因子 ”化學本質 的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本實驗的基本思路與噬菌體轉化實驗思路一致B .步驟③中R 型細菌的活性會影響實驗結果C .本實驗利用了減法原理來控制自變量D .若轉化因子是 DNA,則甲組步驟⑤培養基上只有表面光滑的菌落8.如圖為果蠅細胞 DNA 復制過程中出現的多個復制泡(箭頭所指,是 DNA 進行雙向復制時形成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DNA 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B.DNA 分子從多個復制起點同時開始進行雙向復制C.真核細胞內 DNA 復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D.復制泡越多,復制需要的時間可能就越短9.尼倫伯格和馬太破譯了第一個遺傳密碼,他們利用除去了DNA 和 mRNA 的細胞提取液、RNA 多 聚尿嘧啶核苷酸(UUUUU……)和苯丙氨酸等物質,合成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鏈。反應體系中高 濃度的 Mg2+使肽鏈的合成不需要起始密碼子,起始位點是隨機的。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除去 DNA 和 mRNA 能避免其干擾翻譯過程B.起始密碼子具有定位翻譯起始位置的功能C.在該反應體系中,編碼苯丙氨酸的密碼子是 UUUD.含有 AAACCC 的多聚核糖核苷酸序列只能編碼 2 種氨基酸10.新冠病毒(單鏈 RNA 病毒)侵染人體細胞后,其增殖過程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①和④所用到的酶和原料都不同B.①除涉及病毒 RNA 外還有宿主細胞 RNA 的參與C.①、②、③、④中都會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的過程D.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中嘌呤和嘧啶的數量不一定相等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2 頁 共 7 頁11.下列關于遺傳和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A.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低頻性,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秋水仙素或低溫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著絲粒不能分裂C.培育的無子西瓜沒有種子,但該變異仍然屬于可遺傳的變異D.皺粒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來 DNA 序列屬于染色體變異12.研究發現,與正常結腸上皮細胞相比,結腸癌細胞中促凋亡蛋白 Bax 表達量明顯降低,而 蛋白 Bcl-2 表達量明顯升高,已知蛋白Bcl-2 可阻止 Bax 蛋白的功能。在結腸癌細胞系培養液 中加入白藜蘆醇,經檢測發現,結腸癌細胞中蛋白 Bcl-2 表達量明顯降低。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結腸癌細胞已經失去了正常結腸上皮細胞的形態B.從基因功能上推測,Bax 蛋白基因屬于原癌基因C.白藜蘆醇對結腸癌的發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若體細胞基因突變引起的結腸癌則一般不能遺傳13.唐氏綜合征患者(三條 21 號染色體)常伴隨免疫功能異常強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病可能由卵母細胞減數分裂Ⅱ后期染色體分離異常引起B.可通過羊水細胞染色體分析對胎兒進行產前診斷C.患者的細胞在減數分裂中可能含 2 或 3 個染色體組D.減少與病原體接觸可緩解患者的免疫反應相關癥狀14.為研究細菌的耐藥性變化,將含適量氨芐青霉素(Amp)和卡那霉素(Kan)圓形濾紙片,放置在均勻生長 大腸桿菌的平板上,一段時間后測量抑菌圈直徑,再從平 板選取菌種傳代,重復上述操作。I、Ⅱ、Ⅲ代篩選實驗結果 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進行Ⅱ代培養時,應在 I 代平板中抑菌圈邊緣位置選取菌種B.I、Ⅱ、Ⅲ代篩選時,使用的濾紙片所含藥物濃度應相等C.Amp 誘導細菌產生抗藥性突變的效果比 Kan 更顯著D.實驗說明抑菌圈的直徑會隨著培養代數的增多而變小15.研究人員通過分析一塊祿豐古猿(距今約 800 萬年)化石的半規管(內耳中負責感受平衡 的器官)形態發現,祿豐古猿的運動方式與人猿分異時的祖先非常相似,推斷出人類直立行走 或許起源于祿豐古猿型的運動方式。并且此演化過程在距今 320 萬年左右突然加速,該時期恰 好是北極冰蓋擴張的時期,全球溫度下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祿豐古猿化石是研究人類運動方式最直接的證據B.祿豐古猿運動方式的變化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祿豐古猿運動方式演化速率與溫度可能呈負相關D.人類直立行走與祿豐古猿型的運動方式存在協同進化16 .某動物初級精母細胞中,一部分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了片 段互換,產生了 4 種精細胞,如圖所示。若該動物產生的精細胞中,精細胞 2、3 所占的比例均 為 5%,則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該種交換的初級精母細胞的比例為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3 頁 共 7 頁A.20% B .10% C .5% D .2.5%17.M 和 N 是同一染色體上兩個基因的部分序列,其轉錄方向如圖所示。表中對 M 和 N 轉錄產 物的堿基序列分析正確的是編號 M 的轉錄產物 編號 N 的轉錄產物① 5'-UCUACA-3' ③ 5'-UGUAGA-3'② 5'-ACAGCU-3' ④ 5'-AGCUGU-3'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18.X 染色體去活化是指雌性動物的細胞中兩條 X 染色體的其中之一失去活性的現象,是雌性 哺乳動物的細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我們把這種沒有活性的 X 染色體稱為巴爾氏體,正常 細胞決定哪條 X 染色體為巴爾氏體是隨機均等的。此外,卵細胞中的巴爾氏體會恢復活性。如圖是由 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某顯性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Ⅱ4 和Ⅱ5 為同卵雙胞胎(不考慮突變),下列說法錯 誤的是A.若要觀察巴爾氏體,可用甲紫染液對材料進行染色B .根據Ⅱ4 和Ⅱ5 的表型判斷,該病的遺傳方式為 X 染色體顯性遺傳C. Ⅱ4 與患病男子婚配,所生后代表現正常的概率為 5/8D .因Ⅱ5 所生女兒患病率更低,醫生建議進行遺傳咨詢的Ⅱ5 生女孩19 .蛋白 D 是某種小鼠正常發育所必需的物質,缺乏則表現為侏 儒鼠。小鼠體內的 A 基因能控制該蛋白的合成,a 基因則不能。A 基因的表達受上游 P 序列的調控,P 序列在形成精子時會去甲基 化,在形成卵細胞時會甲基化(甲基化需甲基化酶參與),在配 子中的這種改變在子代中穩定存在,其調控過程如右圖所示。下 列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型為 Aa 的侏儒鼠,其 a 基因一定來自母本B.基因型為 Aa 的正常雌鼠和 Aa 的侏儒雄鼠交配,后代侏儒鼠占 1/2C.降低發育中的侏儒鼠甲基化酶的活性,侏儒癥狀都能一定程度上緩解D.侏儒雌鼠與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一定是侏儒鼠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4 頁 共 7 頁20.馬爾芬氏綜合征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單基因遺傳病。右圖是某男性患者家庭全部成員相關基因酶切后的電泳圖,其中 1、3 號為雙親,2 號為該患者,4 號為其表型正常的妹妹。不 考慮性染色體同源區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病一定是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可能在性染色體上B.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發生堿基對缺失形成的C.該雙親再生一個女兒,其電泳條帶與 4 號相同的概率是 1/4D.可以選擇多個患馬爾芬氏綜合征的家系來調查該病的發病率第Ⅱ卷(共 50 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 3 小題。)21 .果蠅翅膀的形狀有全翅和殘翅,其中全翅又分為長翅與小翅兩種表型,已知全翅與殘翅由 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 V 、v 表示),長翅與小翅由另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 M 、m 表示)。 某研究小組利用純合果蠅進行雜交實驗,并結合基因檢測技術進一步探究了控制翅型相關基因 的遺傳方式和基因互作類型,實驗過程及檢測結果分別如圖 1 和圖 2 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遺傳實驗中常選取果蠅作為實驗材料,其優點有 (答 出兩點)。在減數分裂Ⅱ后期,雄果蠅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有 條 Y 染色體。(2)根據以上實驗過程和檢測結果分析,親本雌、雄果蠅的基因型分別為和 。現對 F2 個體進行基因檢測,請在右圖補充 F2 中小翅雜 合體的檢測結果 。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5 頁 共 7 頁(3)基因互作存在以下兩種類型:顯性抑制(在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中,其中一對顯性基因 本身并不控制性狀的表現,但對另一對基因的表現有抑制作用)和隱性上位(兩對獨立遺傳的 等位基因共同對一對性狀發生作用,其中一對基因的隱性基因對另一對基因的表現有遮蓋作用)。小組成員根據圖 1 雜交結果,推測控制翅型的兩對基因的互作類型是 ,他們給出 判斷的依據是 F2 表型及比例為長翅:小翅:殘翅=9:3 :4,說明兩對基因位置關系為 ,且基因間互作關系為 。為驗 證上述推測是否正確,小組成員進一步進行反交實驗,取純合殘翅和純合小翅果蠅進行雜交, 并統計 F2 的表型及比例,若 F2 中長翅:小翅:殘翅= ,則說明推測正確。22.如圖表示環狀 RNA 和 miRNA 參與調控 P 基因表達的示意圖,P 基因表達的產物 P 蛋白具 有抑制細胞凋亡的功能。回答下列問題:(1)基因 P 啟動過程[①] 產生 mRNA,該過程需要 4 種 作為原料。參與@的 RNA 除了mRNA,,還有 ,當完全讀取 P 基因 mRNA 上的遺傳信息后,合成 P1 、P2、 P3 三條多肽鏈的氨基酸排列順序 (相同/不同)。(2)與基因P 和 M 相比,核酸雜交分子 1 和 2 中特有的堿基對是 。(3)據圖分析,核糖體在 P 基因mRNA 上移動的方向是 (填“a 端→b 端”或“b 端→a 端”)。(4)參照中心法則的表示方法,將圖中①@呈現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過程表示出來_________。(5)環狀 RNA 和 miRNA 這種調控 P 基因表達的現象屬于 。據圖分析,據圖分析,M 基因抑制細胞凋亡的路徑是 。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6 頁 共 7 頁23 .研究發現褐家鼠現有的四個亞種,都極不適應低氧環境,故海拔 2500 米以上就幾乎沒有褐 家鼠分布。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研究發現褐家鼠現有四個亞種而不是四個物種的根本原因是這四個亞種彼此之間 無 。這些豐富的亞種類型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2)適應普遍存在,群體中出現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 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3)在某褐家鼠種群中,基因型為 TT 和 tt 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15%和 55%(各種基因型個 體的生存能力相同),若干年后基因型為 TT 和 tt 的個體所占的比例變為 9%和 49%。這段時間 內,該褐家鼠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 (填“是”或“否”),原因是 。(4)科研單位將某種野生型褐家鼠(二倍體生物)經過誘變育種純化得到了褐家鼠突變體甲和突 變體乙。然后進行如下實驗:突變體甲×野生型→F1(表型與突變體甲相同)突變體乙×野生型→F1(表型與突變體乙相同)F1(表型與突變體甲相同) ×F1(表型與突變體乙相同)→F2(新性狀:突變體甲:突變體乙: 野生型=1:1:1:1)①現已知突變體甲與突變體乙是染色體上兩個不同位點基因突變的結果,要確定兩個不同突變 位點是否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考慮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片段的互換),將 F2 中 的新性狀個體進行自交統計其所有后代。若后代中新性狀:突變體甲:突變體乙:野生型= (填比例),說明兩個不同突變位點 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若后代中新性狀:突變體甲:突變體乙:野生型= (填比例),說明兩個不同突變位 點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為探究上述褐家鼠突變的原因,對野生型基因與突變體甲基因進行檢測和比較,結果如圖:由上圖可知,突變體甲是因為野生型基因序列發生 (填具體堿基種類的變化)。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7 頁 共 7 頁2024 級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D A D C B D B D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C C D A D C B C21(共 18 分。除特殊說明外,每空 2 分。)(1)相對性狀多且易于區分、繁殖周期短、子代個體數量多等 0 或 2(2)vvXMXM VVXmY (如右圖)(3)隱性上位 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殘翅的隱性基因(v)對長翅基因(M)與小翅基因(m)的表現有遮蓋作用 3:3:222(共 18 分。除特殊說明外,每空 2 分。)(1)轉錄 核糖核苷酸 tRNA 和 rRNA 相同(2)A-U/U-A (3)a 端→b 端(4)(5)表觀遺傳 M 基因的轉錄產物 circRNA 與 miRNA 結合,阻止 miRNA 與 P 基因mRNA 結合,P 蛋白的合成量增加,P 蛋白抑制細胞凋亡23.(共 16 分。除特殊說明外,每空 2 分。)(1)生殖隔離 遺傳多樣性(2)環境的定向選擇(3)否 T、t 的基因頻率沒有發生改變(4)2:1:1:0 9:3:3:1 G/C 替換為 A/T高一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第 8 頁 共 7 頁2024級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學 答題卡(考號[0][0][0][0][0][1][1][1][1][1][2][2][2][2][2][3][3][3][3][3][4][4][4][4][4][5][5][5][5][5][6][6][6][6][6][7][7][7][7][7][8][8][8][8][8][9][9][9][9][9])姓名: 班級: 考場/座位號: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將姓名、班級、考場、準考證 號填寫清楚。 2.客觀題答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修 改時用橡皮擦干凈。 3.必須在題號對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 答題區域書寫無效。正確填涂 缺考標記單選題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非選擇題21. (1) (2) (3)22. (1) (2) (3) (4) (5)請勿在此區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標記23. (1) (2) (3)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2024級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學試卷(含答案).docx 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2024級高一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生物學試卷答題卡.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