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歷史學科第二單元:早期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機加劇第4課 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學習目標】①知道洋務運動發生的時間、原因、內容和影響,了解19世紀中后期中國西北、西南、東南地區的邊疆危機,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②運用史料分析洋務運動的背景、影響,認識到洋務運動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③通過本課學習,感悟近代中國地主階級洋務派、左宗棠、馮子材、劉銘傳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對外來侵略的反抗斗爭精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與發展;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難點:洋務運動的評價。【課前預習】洋務運動1.背景:清政府內憂外患2.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3.代表:在中央以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4.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5.口號:“ 自強 ”“ 求富 ”。6.主要內容:(1)軍事企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先后創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2)文化教育:洋務派興辦 新式學堂 ,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3)民用企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開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近代民用企業。(4)建立新式海陸軍:①新式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使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術逐漸發生變化。②新式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南洋、北洋(規模最大)和福建三支海軍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軍。6.影響:經過30多年建設,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由于清朝政治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洋務運動求強求富的目標沒有實現。二、邊疆危機1.東南地區:美日侵略臺灣美國:19世紀60年代,美國軍艦進犯臺灣,遭到當地人民堅決抵抗,美國轉而支持日本侵略臺灣。日本:日本侵略臺灣以琉球事件為借口。1874年,日軍進攻臺灣南部,從中國勒索白銀50萬兩后從臺灣撤兵。西北地區:阿古柏侵占新疆①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英、俄支持,俄國還于1871年出兵占領新疆伊犁地區,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②面對西北和東南地區同時出現的嚴重危機,清政府內部出現“海防”與“塞防”之爭。直隸總督李鴻章認為海防重而塞防輕,主張將塞防經費移辦海防。陜甘總督左宗棠認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復新疆。清政府采納左宗棠等人的意見。③1875年左宗棠發兵平亂,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策略,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④隨后,清政府通過艱難的外交談判,收回被俄國侵占的伊犁地區大部分領土,1884年,清政府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建立新疆行省。新疆建省加強了中央對新疆的管轄,鞏固了西北邊防,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3:西南地區:中法戰爭背景: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略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駐扎在中越邊境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應越南邀請,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清政府后來也應邀派軍隊入越抗法。1883年12月,法國對駐守越南北部的清軍發動進攻。中法戰爭爆發。過程:①1884年8月,馬尾海戰馬尾船廠遭到嚴重破壞清政府被迫對法宣戰。②法軍占領臺灣基隆,進犯淡水。督辦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率部反擊,取得勝利③1885年初,法軍攻陷越南北部的諒山,并進犯中越邊境的鎮南關。老將馮子材身先士卒,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④1885年6月,李鴻章與法國公使簽訂中法《越南條約》承認越南受法國“保護”⑤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省,強化管轄,推動臺灣經濟。【課中探究】探究一:問題:【歷史解釋】洋務運動為什么沒有實現求強求富的目標?一方面,列強通過技術壟斷和經濟侵略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困境,迫使后者更依賴外國貸款,進一步喪失主權。另一方面,腐敗的官僚體系無法有效利用有限資源,反而將洋務企業變為 “肥缺”,如輪船招商局在1880-1890年代 “虧損額累計超過 200 萬兩白銀,最終不得不依靠政府撥款維持運營”。這種雙重打擊使得洋務運動 “截取西方局部技術嫁接到封建統治機器上” 的改良路徑徹底失效。——摘編自《清代外債與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中的阻礙勢力》答案提示:清朝政治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根本原因:只引進先進的技術,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探究二:問題:【歷史解釋】新疆和臺灣建省具有怎樣的意義?1840年后,西方列強不斷鯨吞蠶食中國領土、領海.......重視西北邊疆的左宗棠在收復新疆的戰役開始前,已經籌劃新疆治理新方式。他認為新疆應改設行省,以加強西北防御。與新疆遙遙相對,作為我國東南海上門戶的臺灣,戰略地位突出,成為列強窺伺的重要目標......中法戰爭期間,法軍侵占臺灣的基隆和澎湖,封鎖臺灣海面,再次刺激了清政府官員的神經。在此背景下,左宗棠提議設立臺灣省。——陳躍《晚清新疆與臺灣建省之比較研究》答案提示:晚清政府在邊疆危機情況下為保疆固國做出的積極舉措;強化了中央與邊疆的聯系,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為后世留下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歷史遺產探究三:問題:【歷史解釋】洋務運動的軍事局限性天津機器局總辦崇厚奏報:“所用工匠又皆未經教練,不過仿照洋式以意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經逐件拆卸,厚薄寬窄互有參差,彼此不能調換。”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承認:“清軍雖裝備后裝步槍,仍沿用‘密集沖鋒’舊戰術,在新疆戰役中遭叛軍遠程火力壓制,傷亡慘重。”新疆巡撫劉錦棠奏報:“內地運來的步槍無防塵設計,在吐魯番沙漠中槍管堵塞率高達30%,而俄軍采用帶防塵罩的莫辛-納甘步槍。”福州船政局總辦沈葆楨奏報:“該局20%經費遭私吞,導致軍艦偷工減料,鋼材采購價高于國際市場3倍。”答案提示:軍工企業質量缺陷;戰術僵化與指揮滯后;武器適配性不足;經費貪腐與效率低下【課后檢測】1.(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直到受了英法聯軍及太平天國運動的痛苦,然后有了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領導的自強運動,這個運動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應付大變局的方案。”這場“自強運動”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2.(2024·內蒙古·中考真題)“它以購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裝備和訓練新式軍隊為實施途徑;繼而為解決制造、購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資金困難,陸續開辦相關的民用企業。”上述材料主張( )A.自強求富 B.變法維新 C.民主科學 D.民主共和3.(2024·貴州六盤水·中考真題)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被強制拉入西方工業文明的輻射范圍之內。洋務運動大膽邁出圖強求富的第一步,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其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A.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C.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D.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答案提示:AAA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歷史學科第二單元:早期現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機加劇第4課 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學習目標】①知道洋務運動發生的時間、原因、內容和影響,了解19世紀中后期中國西北、西南、東南地區的邊疆危機,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②運用史料分析洋務運動的背景、影響,認識到洋務運動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③通過本課學習,感悟近代中國地主階級洋務派、左宗棠、馮子材、劉銘傳等,挽救民族危亡反對外來侵略的反抗斗爭精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學習重難點】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與發展;19世紀中后期邊疆危機。難點:洋務運動的評價。【課前預習】洋務運動1.背景:清政府內憂外患2.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 ,強兵富國,維護 。3.代表:在中央以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 、 、張之洞等人為代表。4.時間:從19世紀 年代到90年代中期。5.口號:“ ”“ ”。6.主要內容:(1)軍事企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先后創辦了 、 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2)文化教育:洋務派興辦 ,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 出國深造等。(3)民用企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開辦了 、 、 、 等近代民用企業。(4)建立新式海陸軍:①新式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組建新式 ,采用西式兵操練兵,使清朝軍隊的武器和戰術逐漸發生變化。②新式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南洋、 (規模最大)和福建三支海軍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1888年, 正式成軍。6.影響:經過30多年建設,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客觀上促進了 。由于清朝 和 的擠壓,洋務運動 的目標沒有實現。二、邊疆危機1.東南地區:美日侵略臺灣美國:19世紀60年代,美國軍艦進犯臺灣,遭到當地人民堅決抵抗,美國轉而支持日本侵略臺灣。日本:日本侵略臺灣以 為借口。1874年,日軍進攻臺灣南部,從中國 后從臺灣撤兵。西北地區:阿古柏侵占新疆①1865年 侵入新疆,英、俄支持, 還于1871年出兵占領新疆伊犁地區,激起新疆各族人民的反抗。②面對西北和東南地區同時出現的嚴重危機,清政府內部出現“ ”與“ ”之爭。直隸總督 認為海防重而塞防輕,主張將塞防經費移辦海防。陜甘總督 認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并重”,力主 。清政府采納左宗棠等人的意見。③1875年左宗棠發兵平亂,采取“ ,緩進急戰”策略, 年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④隨后,清政府通過艱難的外交談判,收回被俄國侵占的伊犁地區大部分領土, 年,清政府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建立 。新疆建省加強了中央對新疆的管轄,鞏固了 ,維護了 。3:西南地區:中法戰爭背景:19世紀中后期,法國侵略越南后,又將矛頭指向中國。駐扎在中越邊境的黑旗軍首領 應越南邀請,率部助越抗法,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清政府后來也應邀派軍隊入越抗法。1883年12月,法國對駐守越南北部的清軍發動進攻。 爆發。過程:①1884年8月, 馬尾船廠遭到嚴重破壞清政府被迫對法宣戰。②法軍占領臺灣基隆,進犯淡水。督辦臺灣軍務大臣 率部反擊,取得勝利③1885年初,法軍攻陷越南北部的諒山,并進犯中越邊境的 。老將 身先士卒,取得 ,扭轉了戰局。④1885年6月,李鴻章與法國公使簽訂中法《 》承認越南受法國“保護”⑤1885年,清政府在 ,強化管轄,推動臺灣經濟。【課中探究】探究一:問題:【歷史解釋】洋務運動為什么沒有實現求強求富的目標?一方面,列強通過技術壟斷和經濟侵略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困境,迫使后者更依賴外國貸款,進一步喪失主權。另一方面,腐敗的官僚體系無法有效利用有限資源,反而將洋務企業變為 “肥缺”,如輪船招商局在1880-1890年代 “虧損額累計超過 200 萬兩白銀,最終不得不依靠政府撥款維持運營”。這種雙重打擊使得洋務運動 “截取西方局部技術嫁接到封建統治機器上” 的改良路徑徹底失效。——摘編自《清代外債與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中的阻礙勢力》探究二:問題:【歷史解釋】新疆和臺灣建省具有怎樣的意義?1840年后,西方列強不斷鯨吞蠶食中國領土、領海.......重視西北邊疆的左宗棠在收復新疆的戰役開始前,已經籌劃新疆治理新方式。他認為新疆應改設行省,以加強西北防御。與新疆遙遙相對,作為我國東南海上門戶的臺灣,戰略地位突出,成為列強窺伺的重要目標......中法戰爭期間,法軍侵占臺灣的基隆和澎湖,封鎖臺灣海面,再次刺激了清政府官員的神經。在此背景下,左宗棠提議設立臺灣省。——陳躍《晚清新疆與臺灣建省之比較研究》探究三:問題:【歷史解釋】洋務運動的軍事局限性天津機器局總辦崇厚奏報:“所用工匠又皆未經教練,不過仿照洋式以意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經逐件拆卸,厚薄寬窄互有參差,彼此不能調換。”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承認:“清軍雖裝備后裝步槍,仍沿用‘密集沖鋒’舊戰術,在新疆戰役中遭叛軍遠程火力壓制,傷亡慘重。”新疆巡撫劉錦棠奏報:“內地運來的步槍無防塵設計,在吐魯番沙漠中槍管堵塞率高達30%,而俄軍采用帶防塵罩的莫辛-納甘步槍。”福州船政局總辦沈葆楨奏報:“該局20%經費遭私吞,導致軍艦偷工減料,鋼材采購價高于國際市場3倍。”【課后檢測】1.(2024·山東青島·中考真題)“直到受了英法聯軍及太平天國運動的痛苦,然后有了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領導的自強運動,這個運動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應付大變局的方案。”這場“自強運動”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2.(2024·內蒙古·中考真題)“它以購置和自造西式武器,并以此裝備和訓練新式軍隊為實施途徑;繼而為解決制造、購置和使用武器的原材料及資金困難,陸續開辦相關的民用企業。”上述材料主張( )A.自強求富 B.變法維新 C.民主科學 D.民主共和3.(2024·貴州六盤水·中考真題)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被強制拉入西方工業文明的輻射范圍之內。洋務運動大膽邁出圖強求富的第一步,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其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A.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C.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D.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課 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任務型導學案)(原卷版).docx 第4課 洋務運動與邊疆危機(任務型導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