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集寧師范學院附屬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生物試題(有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集寧師范學院附屬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7月期末生物試題(有解析)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試卷
時間:75分鐘 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填寫在本試卷上。
2.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2分)
1.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之父”一袁隆平,其科研團隊研發的“超級稻”在四川涼山平均畝產1251.5公斤,創造了雜交水稻單季畝產的世界紀錄。袁隆平團隊在培養雜交水稻的過程中,發現了兩個重要的抗蟲基因A和B,把A和B同時導入到某水稻細胞核的染色體上,得到了抗蟲水稻。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基因A、B在遺傳時,可能會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 若該水稻與普通水稻雜交,則子代均具有抗蟲性
C. 基因A、B導入到細胞核的染色體上,發生了基因重組類型的變異
D. 若該水稻自交子代抗性:感性=3:1,則導入的基因在一條染色體上
2.下列關于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1個含有a個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復制需要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為(2n-l)×a
B. 細胞內全部DNA被32P標記后在不含32P的環境中進行連續有絲分裂,第1次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染色體均有一半有標記
C. 在一個雙鏈DNA分子中,G+C占堿基總數的M%,那么該DNA分子的每條鏈中G+C都占該鏈堿基總數的M%
D. DNA雙鏈被32P標記后,放在不含32P的環境中連續復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標記的DNA占總數的1/2n
3.某家庭中母親表現正常,父親患紅綠色盲(致病基因用b表示),生了一個色覺正常但患血友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用h表示)的兒子和一個不患血友病但患紅綠色盲的女兒。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 控制紅綠色盲和血友病的基因在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B. 父親和母親的基因型可分別表示為XbHY、XBHXbh
C. 若母親的1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互換,則產生4種不同的卵細胞
D. 若不考慮互換,該夫婦再生1個女兒,該女兒不患紅綠色盲和患紅綠色盲的概率相同
4.下列有關細胞分化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
A.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有序的細胞分化能夠增加細胞的類型
B. 從細胞器水平分析,細胞分化是細胞器的種類、數目改變的結果
C. 細胞分化使各種細胞的遺傳物質有所差異,導致細胞的形態和功能各不相同
D. 從蛋白質角度分析,細胞分化是蛋白質種類、數量改變的結果,這是細胞分化的直接原因
5. 某小組選用長翅紅眼果蠅(P1)和截翅紫眼果蠅(P2)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
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比例
P1(♀)×P2(♂) 長翅紅眼雌蠅:長翅紅眼雄蠅=1:1
P1(♂)×P2(♀) 長翅紅眼雌蠅:截翅紅眼雄蠅=1:1
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 紅眼紫眼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紅眼顯性 B. 長翅截翅為伴性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
C. F1隨機交配,兩組的F2都會出現1/4紫眼 D. F1隨機交配,兩組的F2都會出現截翅雌果蠅
6.將一個DNA雙鏈均被 N標記的大腸桿菌置于含有 NH Cl的培養液中培養,讓大腸桿菌連續分裂3次。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所有子代大腸桿菌都含有14N
B. 含有15N的大腸桿菌占比為1/2
C. 第1次分裂結束后,子代DNA的相對分子質量與親代的不同
D. 第2次分裂結束后,4個大腸桿菌中都含有14N
7.下圖表示基因突變與結腸癌形成的關系。APC、SMAD4、CDC4和TP53屬于抑癌基因,KRAS屬于原癌基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結腸癌是原癌基因突變后的結果
B. 正常細胞中也含有APC、SMAD4和KRAS基因
C. 結腸癌細胞能夠無限增殖,細胞的結構并不發生明顯的變化
D. KRAS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凋亡
8.如圖為人類某單基因遺傳病的家系圖,下列各推測不成立的是(  )
A.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患病個體一定不是隱性純合子
B. 若該病是顯性遺傳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C. 若IⅡ1為雜合子,Ⅱ1與Ⅱ2再生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
D. 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該基因的傳遞順序是I3→I2→Ⅲ1
9.為指導遺傳咨詢,醫生通過產前診斷技術從孕婦體內取出胎兒細胞,以此判斷胎兒是否患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基因檢測可以檢測和預防所有遺傳病,但有可能引起基因歧視
B. 體外培養胎兒細胞并分析染色體,可診斷胎兒是否患唐氏綜合征
C. 從胎兒細胞中提取DXA并檢測相關基因,可判斷胎兒是否患白化病
D. 基因檢測胎兒血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可判斷胎兒是否患鐮狀細胞貧血癥
10.如圖是某家族中甲病和乙病的遺傳系譜圖。甲病相關基因為A、a;乙病相關基因為B、b,且為伴性遺傳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由遺傳系譜圖可知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 Ⅱ代中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的個體是Ⅱ-2和Ⅱ-3
C. Ⅱ-2和Ⅲ-2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AaXbY
D. 若Ⅲ-1和Ⅲ-4婚后生了一個孩子,則該孩子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7/12
11.果蠅是昆蟲綱雙翅目的一種小型蠅類,生物學家常用它作為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如圖為基因型為AaXWY的果蠅細胞中染色體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A、a是一對等位基因,二者本質區別在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
B. 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C. 該果蠅的精原細胞在減數分裂時,A、a分離只能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后期
D. 對該果蠅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共需要測定4條染色體的DNA序列
12.控制玉米籽粒顏色的黃色基因T與白色基因t是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現有基因型為Tt的黃色籽粒植株A的細胞中9號染色體如圖所示。已知9號染色體異常的花粉不能參與受精作用,為了確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體還是異常染色體上,讓其進行自交產生F1,能說明T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的F1表型及比例為(  )
A. 黃色∶白色=1∶1 B. 白色∶黃色=1∶0
C. 黃色∶白色=3∶1 D. 白色∶黃色=3∶1
13.“基因通常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正確的是(  )
A. 基因和DNA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
B. 基因和DNA中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決定其特異性
C.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由基因和DNA組成
D. 所有基因中“A+G=T+C”恒成立
14.某種植物的羽裂葉和全緣葉是一對相對性狀,某同學用全緣葉植株甲進行了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現有全緣葉植株乙,下列可判定植株乙是純合子的實驗是(  )
A. 用植株甲的花粉給乙授粉,子代有全緣葉和羽裂葉
B. 用植株乙的花粉給植株甲授粉,子代全為全緣葉
C. 用植株乙自交,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3:1
D. 用植株乙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1:1
15.下圖表示某動物生殖器官中的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染色體異常分裂的情況(圖中染色體均為常染色體),下列說法正確是(  )
A. 該細胞在減數分裂Ⅰ中期發生了染色體互換
B. 該細胞最終產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Bb或aBb
C. 該細胞是初級精母細胞,處于減數分裂Ⅰ后期
D. 該細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均沒有同源染色體
二.不定項選擇題(共5小題,每題3分)
16.下圖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遺傳信息流動圖解,①②③表示相關過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過程③表示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一條多肽
B. 過程①只發生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前的間期
C. 過程①②③可以發生在線粒體中
D. 核DNA的過程②和過程③可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分裂期
17.某興趣小組進行了“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的課外實踐活動,下列調查方法或結論正確的是 (  )
A. 應選取發病率較高的多基因遺傳病
B. 為了更準確調查紅綠色盲的發病率,應該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
C. 若要調查多指的遺傳方式,應該在患者的家系中調查
D. 若調查結果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世代連續遺傳,則很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18.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遺傳因子B、b控制),兩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棕色為顯性性狀
B. 子代黑鼠遺傳因子組成為BB的概率是1/4
C. 若檢測子代黑鼠的遺傳因子組成,最好選用棕鼠與其交配
D. 若親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則應為3只黑鼠和1只棕鼠
19.某地因建高速公路將一個野兔種群分隔到公路兩側,成為兩個種群。用A、a表示該種野兔的一對等位基因。公路建成后,隨時間推移,東、西兩側野兔種群的A基因頻率變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10年間公路東西兩側野兔種群的基因型頻率也發生了改變
B. 10年后公路東西兩側野兔種群因A基因頻率不同,從而形成了兩個物種
C. 環境通過直接作用于野兔的基因型,引起A基因頻率改變
D. 若10年后野兔種群的A、a基因頻率不再改變,則公路東側顯性個體所占比例是公路西側的9倍
20.科學家發現,如果RNA聚合酶運行過快會與DNA聚合酶“撞車”而使DNA折斷,引發細胞癌變。進一步研究發現,一種特殊酶RECQL5可與RNA聚合酶結合減緩其運行速度,扮演“剎車”的角色,從而抑制癌癥發生。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RECQL5與RNA聚合酶結合會導致翻譯過程減緩
B. 即使胰島細胞不能合成RECQL5,其細胞核內也不會發生“撞車”現象
C. DNA聚合酶與RNA聚合酶均可通過堿基互補配對方式與DNA結合
D. DNA聚合酶與RNA聚合酶均可催化氫鍵的斷裂和磷酸二酯鍵的形成
三.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55分)
21.DNA分子結構的發現具有劃時代意義,如圖為一段DNA空間結構和平面結構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間結構呈__________結構,圖乙顯示DNA兩條鏈關系為_________,兩條鏈上的堿基遵循__________原則。
(2)圖乙中由③④⑤組成的物質名稱為____________。
(3)DNA上攜帶的遺傳信息蘊藏在___________中。DNA指紋技術可以像指紋一樣用來 識別身份,說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
(4)若圖甲所示的DNA片段中,a鏈上的G+C堿基占該鏈的比例為a,則該DNA片段上胸腺嘧啶占____。
22.某嚴格自花傳粉的二倍體植物,野生型為紫花,突變型為白花。研究人員進行了以下相關實驗。請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該植物種群中出現一突變型白花植株。讓該白花植株自交,若后代_______,說明該突變型為純合體。將該白花植株與野生型雜交,若子一代為紫花植株,子二代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為3:1,出現該結果的條件是:紫花和白花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相關基因之間的顯隱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地的該植物種群中也出現了一突變型白花植株,且和甲地的突變型白花植株同為隱性突變。為確定甲、乙兩地的白花突變是否由同一對基因控制,研究人員進行以下了雜交實驗。
實驗步驟:將_________________雜交,觀察、統計F1表現型及比例。
預期結果及結論:
①若F1表現型為_______,則兩地的白花突變由同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1表現型為________,則兩地的白花突變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繼續讓F1自交得到F2,若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
23. 植物花粉敗育的現象稱為雄性不育。已知水稻的雄性可育與雄性不育是一對相對性狀,該性狀受細胞質基因(S、N)和細胞核基因(R、r)共同控制,其中N和R表示可育基因,S和r表示不育基因,只有當細胞質基因為S且細胞核基因型為rr時,水稻才表現為雄性不育,其余基因型均表現為雄性可育。在育種實踐中可以找到三種水稻品系: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為S(rr),保持系的基因型為N(rr),恢復系的基因型為N(RR)、S(RR)。回答下列問題:
(1)雄性不育系在雜交過程中作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保持系與雄性不育系雜交產生的子代表型是______。已知雄性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產生的F1全為雄性可育,F 自交,F2中花粉可育與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_。
(2)現有少量的保持系種子,若要獲得大量的保持系種子,請寫出一種最簡便的繁殖方法:______。
(3)育種專家發現,雄性不育系在短日照或低溫條件下可恢復育性,說明______。
24.miRNA是真核細胞中一類不編碼蛋白質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調控其他基因的表達,在細胞分化、凋亡、個體發育和疾病發生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BCL2是一個抗凋亡基因,其編碼的蛋白質有抑制細胞凋亡的作用,該基因的表達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調控,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A過程是________,需要________的催化。
(2)B過程中能與①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是________,物質②是指________。
(3)據圖分析可知,miRNA調控BCL2基因表達的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MIR-15a基因缺失,則細胞發生癌變的可能性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如圖所示的遺傳系譜圖中有甲(基因為A、a)、乙(基因為B、b)兩種遺傳病,其中一種為紅綠色盲(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回答下列問題:
(1)甲病的遺傳方式是_____。
(2)就甲病而言,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
(3)Ⅲ11的基因型是_____,Ⅲ9的色盲基因來自I1的概率是_____,若Ⅲ11與Ⅲ9結婚生育一個孩子,其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_____。
(4)為了對遺傳病進行監測和預防,可通過_____和產前診斷等方式來完成,請寫出一種產前診斷方式:_____。解析
一、單選題
1.【答案】B
【解析】若將基因A、B導入非同源染色體,它們遺傳時,會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該水稻是雜合子,若該水稻與普通水稻雜交,則子代一半抗蟲性,B錯誤;基因工程導入新基因,屬于基因重組,C正確;若該水稻自交子代抗性:感性=3:1,符合分離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可知基因AB連鎖,在一條染色體上,D正確。
2.【答案】C
【解析】1個含有a個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復制需要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為2n-1×a,A錯誤;由于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若細胞內全部DNA被32P標記后在不含32P的環境中進行連續有絲分裂,則經過一次DNA復制后,所形成的DNA分子均為一條鏈含32P,另一條鏈不含32P,故第1次分裂產生的每個子細胞中染色體均有32P標記,B錯誤;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若DNA雙鏈被32P標記后,放在不含32P的環境中連續復制n次,則子代DNA總數為2n,其中有標記的為2個,所以子代DNA中有32P標記的DNA占總數的2/2n,D錯誤。
3.【答案】D
【解析】紅綠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故控制這兩種病的基因都在X染色體上,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該家庭中色覺正常但患血友病兒子的基因型為XBhY,不患血友病但患紅綠色盲女兒的基因型為XbHXb_,可推出父親的基因型只能為XbHY,則母親的基因型為XBhXb_。又因為母親表現正常,則母親的基因型為XBhXbH。1個卵原細胞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管是否發生互換,只能產生1種卵細胞。若不考慮互換,該夫婦再生1個女兒,該女兒的基因型為XBhXbH(表現正常)或XbHXbH(患紅綠色盲),兩者出現的概率相同。
4.【答案】C
【解析】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細胞會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發生穩定性差異,故能夠增加細胞的類型,A正確;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細胞的功能會出現差異,細胞器的種類、數目均會發生改變,B正確;細胞分化的過程中,各種細胞的核遺傳物質不發生改變,C錯誤;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故蛋白質種類、數量的改變是細胞分化的直接原因,D正確。
5.【答案】D
【解析】由雜交實驗可知,無論正交還是反交,紅眼果蠅與紫眼果蠅雜交,子代雌雄均為紅眼,說明紅眼是顯性性狀,且紅眼紫眼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A正確;分析雜交①和雜交②可知,兩組實驗是正反交實驗,翅型在正反交實驗中比例不一致,說明翅型為伴性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B正確;假設紅眼、紫眼基因為A/a,由題意可知兩組雜交實驗的F1均為為Aa,因此F1隨機交配,兩組的F2都會出現1/4紫眼(aa),C正確;只考慮長翅與殘翅這對相對性狀,假設控制的基因為B/b,P1(♀)×P2(♂)為XBXB×XbY,所得的F1為XBXb、XBY,F1隨機交配F2代雌果蠅為XBXB、XBXb,全為長翅果蠅,D錯誤。
6.【答案】C
【解析】第三次分裂結束后,得到8個DNA,兩個DNA的兩條鏈是14N、15N,另外6個DNA的兩條鏈都是15N,則含有14N的大腸桿菌只有2個,含有15N的大腸桿菌占比為1,AB錯誤;第一次分裂結束,得到2個DNA,兩個DNA的兩條鏈是14N、15N,而親代DNA的兩條鏈是14N,子代DNA的相對分子質量與親代的不同,C正確;第二次分裂結束,得到4個DNA,兩個DNA的兩條鏈是14N、15N,另外兩個DNA的兩條鏈都是15N,因此第二次分裂結束后,2個大腸桿菌中含有14N,D錯誤。
7.【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APC、SMAD4、CDC4和TP53屬于抑癌基因,KRAS屬于原癌基因,識圖分析可知,結腸癌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多個基因共同突變后的結果,A錯誤;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這類基因一旦突變或過量表達而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過強,就可能引起細胞癌變。相反,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這類基因一旦突變而導致相應蛋白質活性減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細胞癌變,人和動物細胞中的DNA上本來就存在與癌變相關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正確;結腸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顯著降低,容易在體內分散和轉移,C錯誤;KRAS基因是原癌基因,其表達的蛋白質是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D錯誤。
8.【答案】A
【解析】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患病個體可能是隱性純合子,比如假設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用a代表致病基因,則I3、I4基因型分別為aa、Aa,Ⅱ2基因型為aa,當Ⅱ1基因型為Aa,則Ⅲ1為aa,患病,所以患病個體可能是隱性純合子,A錯誤;若該病是顯性遺傳病,假設患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用A代表致病基因,則Ⅲ1基因型為XAY,根據X染色體的傳遞規律,則其母親一定患病,由圖可知其母親未患病,故假設不成立,所以患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B正確;若IⅡ1為雜合子,則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Ⅱ1的基因型是aa,Ⅱ2是Aa,后代的基因型為Aa:aa=1:1,患病概率為1/2,C正確;根據Y染色體的傳遞規律,Y染色體只能傳給兒子,只能來自父親,所以若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該基因的傳遞順序是I3→Ⅱ2→Ⅲ1,D正確。
9.【答案】A
【解析】基因檢測不能檢測由染色體數量異常導致的遺傳病,A錯誤;唐氏綜合征即21-三體綜合征,可通過檢測細胞中染色體數量診斷胎兒是否患病,B正確;從胎兒細胞中提取DNA并檢測相關基因,若檢測不到白化病致病基因,則可初步判斷胎兒不會患白化病,C正確;基因檢測胎兒血細胞中的某些物質(如血紅蛋白),可判斷胎兒是否患鐮狀細胞貧血癥,D正確。
10.【答案】D
【解析】分析系譜圖可知:Ⅱ-5和Ⅱ-6都患甲病,但他們的女兒正常,根據“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遺傳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說明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正確;分析系譜圖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他們有一個患乙病的兒子,因此乙病為隱性遺傳病,又已知乙病為伴性遺傳病,所以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Ⅰ-2患乙病,則其女兒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即Ⅱ代一定含有乙病致病基因的有Ⅱ-2和Ⅱ-3,B正確;Ⅱ-2患甲病,且其兒子患乙病,則其基因型為AaXBXb;Ⅲ-2同時患兩種病,則基因型為AaXbY,C正確;Ⅲ-1和Ⅲ-4的基因型分別為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他們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2/3,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3,患乙病的概率是1/8,不患乙病的概率是7/8,所以他們生育一個孩子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2/3)×(7/8)+(1/3)×(1/8)=5/8,D錯誤。
11.【答案】A
【解析】A、a是一對等位基因,不同基因的本質區別在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A正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的基因,B錯誤;A和a的分離一般發生在減數分裂Ⅰ的后期,如果發生互換,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上存在等位基因,它們的分裂就可以發生在減數分裂Ⅱ后期,C錯誤;該種生物的基因組包含Ⅱ、Ⅲ、Ⅳ、X、Y染色體5個DNA分子上的全部堿基序列,D錯誤。
12.【答案】A
【解析】若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體上,t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Tt自交時產生T和t兩種卵細胞,產生T一種精子,F1表型都為黃色;若T基因位于異常染色體上,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體上,Tt自交時產生T和t兩種卵細胞,產生t一種精子,F1表型為黃色∶白色=1∶1。
13.【答案】B
【解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但若為RNA片段,則基因和DNA的基本組成單位就有不同了,A錯誤;基因和DNA均具有特異性,它們結構中具有的特定堿基排列順序決定其特異性,B正確;核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C錯誤;對于雙鏈的DNA分子,由于A=T,G=C,故A+G=T+C成立,對于RNA分子不成立,因此不是所有的基因中都有關系式A+G=T+C,D錯誤。
14.【答案】B
【解析】用植株甲為全緣葉,甲的花粉給乙授粉,子代有全緣葉和羽裂葉,出現性狀分離,說明親本都為雜合子,A錯誤;由題意知,植株甲進行了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說明甲為雜合子,用植株乙的花粉給植株甲授粉,子代全為全緣葉,說明乙為顯性純合子,B正確;用植株乙自交,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3:1,出現形狀分離比,乙為雜合子,C錯誤;由題意知,植株甲進行了自花傳粉,子代出現性狀分離,說明甲為雜合子,且全緣葉為顯性,用植株乙給羽裂葉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緣葉與羽裂葉的比例為1:1,為測交比例,說明乙為雜合子,D錯誤。
15.【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A/a這對同源染色體發生了互換,但互換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A錯誤;該細胞最終只產生一個卵細胞,所以只有一種基因型,據圖可推知,其基因型可能為ABb或aBb,B正確;該細胞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故該細胞為初級卵母細胞,處于處于減數分裂Ⅰ后期,C錯誤;據圖可知,該細胞發生了同源染色體沒有正常分離的現象,故該細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次級卵母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
二、不定項選擇題
16.【答案】ABD
【解析】圖示為真核細胞蛋白質合成過程中的遺傳信息流動圖解,其中①表示DNA復制過程,②表示轉錄過程,③表示翻譯過程(多個核糖體共同合成多條相同的肽鏈)。①為DNA復制過程,在無絲分裂時也會發生。線粒體中含有少量的DNA,能發生①DNA復制過程和②轉錄過程,同時線粒體中還有核糖體,也能進行③翻譯過程。②為轉錄過程,只能發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
17.【答案】BCD
【解析】調查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白化病等,A錯誤;為了更加科學、準確調查紅綠色盲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應特別注意隨機取樣,B正確;在調查多指的遺傳方式時,應該在患者的家系中調查,C正確;若調查結果是男女患病比例相近,且世代連續遺傳,發病率較高,則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D正確。
18.【答案】ABD
【解析】親本只有黑色一種性狀,后代出現兩種性狀,則新出現的性狀為隱性性狀,即棕色為隱性性狀,A錯誤;親本遺傳因子組成均為Bb,因此子代黑鼠(BB或Bb)遺傳因子組成為BB的概率是1/3,B錯誤;若檢測子代黑鼠的遺傳因子組成,最好選用棕鼠與其交配,C正確;若親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可能為3只黑鼠和1只棕鼠,也可能是其他情況,D錯誤。
19.【答案】BCD
【解析】由表格可看出,10年間公路東西兩側野兔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由此推斷公路東西兩側野兔種群的基因型頻率發生了改變,A項正確。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生殖隔離,B項錯誤。環境通過直接作用于野兔的表型,引起A基因頻率改變,C項錯誤。10年后公路東側a基因的頻率為10%,隱性個體的比例為10%×10%=1%,則顯性個體的比例為99%;同理,公路西側a基因的頻率為90%,隱性個體的比例為90%×90%=81%,則顯性個體的比例為19%,公路東側顯性個體所占比例是公路西側的99/19倍,D項錯誤。
20.【答案】ACD
【解析】RECQL5與RNA聚合酶結合會導致轉錄過程減緩,A錯誤;胰島細胞已經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即其細胞核中不會進行DNA分子的復制,因此即使胰島細胞不能合成RECQL5,其細胞核內也不會發生“撞車”現象,B正確;DNA聚合酶與RNA聚合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都不存在堿基,C錯誤;DNA聚合酶不會催化氫鍵的斷裂,D錯誤。
三、非選擇題
21.【答案】(1)雙螺旋   反向平行   堿基互補配對
(2)(腺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
(3)( 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   特異性
(4)(1-a)/2
【解析】(1)圖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間結構呈雙螺旋結構,圖乙顯示,DNA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兩條鏈上的堿基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圖乙中③表示脫氧核糖、④表示磷酸,⑤表示腺嘌呤,由③④⑤組成的物質名稱為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3)DNA(基因)上攜帶的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中。DNA指紋技術可以像指紋一樣用來識別身份,說明不同個體的DNA分子的堿基排列順序是獨一無二的,即具有特異性。
(4)若圖甲所示的DNA片段中,a鏈上的G+C堿基占該鏈的比例為a,則a鏈上的A+T堿基占該鏈的比例為1-a,由于兩條鏈中A=T,所以雙鏈中A+T占雙鏈的比例也為1-a,則該DNA片段上胸腺嘧啶占(1-a)/2。
22.【答案】(1)不發生性狀分離(全為白花植株)  紫花基因對白花基因完全顯性   
(2)甲、乙兩地的白花突變型植株   白花植株   紫花植株   F2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
【解析】(1)根據題意分析,若突變體白花為純合子,則其自交后代不會發生性狀分離,都是白花;將該白花植株與野生型雜交,若子一代為紫花植株,說明紫花對白花為顯性性狀,若要子二代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為3:1,需要滿足的條件是:紫花和白花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相關基因之間的顯隱關系是紫花基因對白花基因完全顯性。
(2)根據題意分析,甲、乙白花都是隱性突變,要判斷兩者的突變是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還是受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可以讓甲、乙兩地的白花突變型植株雜交,觀察、統計F1表現型及比例。①若F1表現型為白花植株,說明兩地的白花突變由同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F1表現型為紫花植株,說明兩地的白花突變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F1為雙雜合子,若其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說明兩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3.【答案】(1)母本   雄性不育   3 : 1   (2)保持系自交
(3)生物體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
【解析】(1)雄性不育系花粉敗育,不能作父本,在雜交過程中只能作母本。保持系基因型為N(rr),雄性不育系基因型為S(rr),雜交時,母本提供S(rr)的卵細胞,父本提供N(rr)的精子,子代基因型為S(rr),表型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系與恢復系雜交產生的 F 基因型是S(Rr),F 自交, F2中花粉可育與花粉不育的比例為3:1。
(2)保持系N(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都為N(rr),因此保持系自交即可獲得大量的保持系種子。
(3)雄性不育系在正常條件下雄性不育,在短日照或低溫條件下可恢復育性,說明其育性這一性狀不僅受基因控制,還受環境因素(短日照、低溫)的影響,即生物的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4.【答案】(1)轉錄 RNA聚合酶 (2)tRNA(或反密碼子) 肽鏈 (3)miRNA能與BCL2基因轉錄生成的mRNA發生堿基互補配對形成雙鏈,阻斷翻譯過程 (4)增加 MIR-15a基因缺失,無法合成miRNA,無法調控BCL2基因的表達,使BCL2基因表達產物增加,抑制細胞凋亡,細胞癌變的可能性增加
【解析】(1)A過程是轉錄,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2)B過程表示翻譯,mRNA與tRNA發生堿基互補配對,物質②表示翻譯形成的肽鏈。(3)分析題圖,miRNA調控BCL2基因表達的機理是miRNA能與BCL2基因轉錄生成的mRNA發生堿基互補配對形成雙鏈,阻斷mRNA與核糖體結合,阻斷翻譯過程。(4)若MIR-15a基因缺失,無法合成miRNA,無法調控BCL2基因的表達,使BCL2基因表達產物增加,抑制細胞(包括癌細胞)凋亡,細胞癌變的可能性增加。
25.【答案】(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2)AA或Aa   (3)AAXBXb或AaXBXb  1   1/18
(4)遺傳咨詢  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及基因診斷等
【解析】(1)析遺傳系譜圖可知:Ⅱ3和Ⅱ4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兒,根據“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性,女病父正非伴性”,可知甲病是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
(2)甲病是常染色體上的隱性遺傳病,Ⅰ1和Ⅰ2有一個患甲病的兒子,因此二者基因型是Aa和Aa,只考慮甲病Ⅱ5是1/3AA和2/3Aa。
(3)Ⅲ11本人表現正常,有一個兩病皆患的兄弟aaXbY,故母親基因型為AaXBXb,父親患乙病XbY,父親基因型是AaXbY,則Ⅲ11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Ⅲ9的色盲基因來自Ⅱ4,由于Ⅰ2表現正常,所以Ⅱ4的患病基因肯定來自Ⅰ1,即來自Ⅰ1的概率是100%;Ⅲ11基因型是1/3AAXBXb、2/3AaXBXb,Ⅱ3的基因型是AaXBY,Ⅱ4的基因型是AaXBXb,故Ⅲ9的基因型是2/3AaXbY、1/3AAXbY,二者生一個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為1/2,其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1/9×1/2=1/18。
(4)為了對遺傳病進行監測和預防,可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方式來完成,產前診斷方式有: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及基因診斷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台湾省| 吉首市| 萨迦县| 石城县| 南木林县| 新乡市| 大同市| 泰州市| 德兴市| 金门县| 江西省| 东丽区| 靖安县| 文安县| 榆中县| 万载县| 高陵县| 会昌县| 科尔| 巫溪县| 宜丰县| 钟祥市| 贵德县| 交城县| 长岭县| 蓬溪县| 班玛县| 长寿区| 祁连县| 新闻| 庆安县| 兰溪市| 逊克县| 温宿县| 黄平县| 寻乌县| 礼泉县| 岢岚县| 长丰县| 高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