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 右圖文物曾深埋于二里頭村的泥土中。對其研究,有助于了解( )A.遠古的人類活動 B.夏朝的文明進程C.商朝的鑄造技術 D.西周的等級制度2.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以下措施與材料相符的是( )A.減輕賦稅 B.鹽鐵專賣 C.尊崇儒術 D.北擊匈奴3. “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這反映了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 )A.民族交融 B.經濟發展 C.農業落后 D.百姓困苦4. “大運河溝通了五大水系,成為連接富庶經濟地區與國都的紐帶。”材料意在表明,大運河的開通( )A.加重人民負擔 B.促進中外交往C.加強南北交流 D.導致隋朝滅亡5. 為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北宋政府( )A.廢除丞相制度 B.擴大節度使權力C.創立行省制度 D.推行王安石變法6 .據《夢粱錄》記載,南宋臨安城“萬物所聚,諸行百市”,“大小鋪席,連門俱是”。這直接反映了當時( )A.商業貿易繁榮 B.文學形式多樣C.水陸交通發達 D.政治局勢穩定7. 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為此,他們主張( )A.扶清滅洋 B.尊孔復古 C.實業救國 D.民主與科學8. 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表述,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C.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 D.它具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9. 右圖是某一歷史事件形勢圖的局部展示。該事件是( )A.廣州起義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10. “以主力打到外線去,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實現此目標的軍事行動是( )A.青化砭戰役 B.遼沈戰役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淮海戰役11.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取得這一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 B.國際組織的幫助C.社會主義國家的團結 D.國際形勢的推動12. “一五”計劃是新中國成立后編制的第一個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在它實施期間( )A.武漢鋼鐵基地建成 B.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投產C.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D.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13 下圖中“?”處應填寫的內容為(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14. 大慶石油工人憑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干勁,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他們鑄就了( )A.紅船精神 B.長征精神 C.雷鋒精神 D.鐵人精神15. 右圖所示的外交成就( )A.推動了中蘇建立外交關系 B.促進了萬隆會議圓滿成功C.彰顯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D.得益于中美關系的正常化16. “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的會議是( )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二十大17. 右圖展現的學習主題是( )A.民族團結 B.兩岸關系 C.國防建設 D.祖國統一18. “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這表述的是西歐大學興起的( )A.背景 B.過程 C.影響 D.特點19. 下列文化成果可以反映阿拉伯帝國社會生活的是( )A.《荷馬史詩》 B.《擲鐵餅者》 C.《天方夜譚》 D.《十二銅表法》20.“發動政變—頒布法典—建立帝國—遠征俄國—流放孤島”,與此相符的歷史人物是( )A.華盛頓 B.彼得一世 C.拿破侖 D.明治天皇21.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固有矛盾的逐漸暴露,為科學地認識資本主義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提供了可能性。”在這種背景下( )A.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B.啟蒙運動產生C.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D.馬克思主義誕生22. “會議剛結束,德國的復仇主義者便喊出了‘打倒凡爾賽和約’的口號。”這一“會議”指( )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雅爾塔會議 D.波茨坦會議23. 羅斯福新政與蘇俄新經濟政策的相似之處是( )A.都加強了國家干預 B.都促進了經濟恢復C.都改變了社會性質 D.都根除了經濟危機24.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殖民體系逐漸崩潰”。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印度民族大起義 B.卡德納斯改革 C.埃及華夫脫運動 D.納米比亞獨立25. 近年來,美國奉行單邊主義,頻繁挑起貿易摩擦,給世界經濟運行帶來不利影響。這反映出( )A.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 B.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C.社會信息化加速推進 D.文化多樣化遭到破壞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35分。26.對時間的認知體現了人類發展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9分)材料一 古代先民通過觀察太陽東升西落、月亮圓缺變化、草木一枯一榮等自然現象,確定了“日”“月”“年”這些時間單位。而日晷(guǐ)、漏壺和沙漏等計時裝置的發明,則滿足了人們對更小時間單位的需求。——摘編自吳國盛《時間的觀念》(1)依據材料一,歸納人們確定時間單位的方式。(2分)材料二古埃及人根據尼羅河水量的變化制定歷法 中國人根據歷法中的節氣編成民間諺語寒露到霜降,種麥日夜忙。 麥到谷雨谷到秋,過了霜降刨甘薯。——摘自張聞玉《古代天文歷法講座》等(2)依據材料二,分析歷法與農業的關系,并結合所學列舉兩國歷法成果(各一例)。(4分)材料三 為了管理時間,人們有意識地發明了公元紀年、干支紀年和帝王年號等紀年方法……在史學研究中,人們往往要把問題放到歷史發展的時間脈絡中去考察其前因后果。——摘編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3)依據材料三,以“開元盛世”為例,指出其表述中所用的紀年方法,并結合所學運用劃線部分提示的方法,分析這一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3分)材料四 進入工業時代后,時間被賦予新的價值。幾乎所有的技術發明都與獲取或節約時間有關,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克服“慢”,提高速度。——摘編自吳國盛《時間的觀念》(4)結合所學,選擇兩例技術發明論證材料四的觀點。(4分)材料五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某些時間往往蘊含特殊意義。(5)從材料五中任選兩部作品,結合史實說明其時間蘊含的“特殊意義”。(4分)材料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毛澤東(6) 閱讀材料六,談談你獲得的啟示。(2分)27. 故宮是中華文明的標識性符號。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16分)【智慧凝結的建筑】(1) 結合所學,在“▲”處填寫一條恰當信息。(2分)從紫禁城的名字和位置中,分析明清政治的特點 (一點即可)。(2分)【歷史變遷的見證】時間 見證的歷史1856—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逼近皇宮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清廷尋求自救1898年 戊戌變法,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入侵皇宮20世紀初 辛亥革命,宣統帝下詔退位1937年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故宮文物被迫再次轉移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華北日軍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2) 選擇表格中相互關聯的三例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所學擬定一個觀點,并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8分)【現代中國的名片】材料 從紫禁城到故宮,從皇家宮殿到公共文化空間。每年超千萬的游客穿流其中,多維的國際合作匯聚于此,186萬余件藏品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它帶著五千余年的文明積淀、六百余年的歷史風云,走近你我,也走向世界。——據張程《故宮傳》等(3) 結合材料,請你談談今天的故宮所展現的中國形象,并為故宮“走向世界”提出一條建議。(4分)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A B C D A D D B C A B C D C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D A C C D A B D A二、 非選擇題:本題共2小題,共35分。26. (19分)(1) 觀察自然現象;發明計時裝置(2分)(2) 歷法指導農業生產;農業的需求推動歷法的發展(2分)太陽歷;《大明歷》(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2分)(3) 帝王年號(1分)唐朝前期治世奠定了良好基礎;唐玄宗任用賢臣,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2分)(4) 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汽車的發明,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交通(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4分)(5)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兩例即可,4分)(6) 珍惜時間(其他答案符合題意也可,2分)27. (16分)(1) 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2分)皇權至上(2分)(2) 評分標準水平等級 擬定的觀點 材料運用與論述一等(7-8分) 明確,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緊扣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運用材料中三例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二等(4-6分) 明確 能夠圍繞觀點論述,運用了材料中的史實,但不夠充分或不夠典型,條理基本清楚三等(1-3分) 不夠明確 有論述或說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論結合不充分四等(0分) 沒有凝練出觀點 觀點、論述與材料無關,或僅僅重復材料中的史實示例:觀點: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為挽救民族危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嘗試。論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民族危機的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3) 文化燦爛、自信開放等(兩點即可,2分)利用網絡平臺對故宮進行宣傳(建議具有合理性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