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6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課題 第1課時 利用相似三角形測內徑和高度 授課類型 新授課授課人教學內容 課本P88-90教學目標 1.在測量旗桿、電視塔等的具體情境中進一步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積累數學操作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的樂趣.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靈活應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難點:如何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與學互動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復習回顧】 教師活動:相似三角形有哪些性質? 學生活動1: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學生活動2:相似三角形對應高的比、對應中線的比、對應角平分線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學生活動3: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學生活動4: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教師活動:相似三角形的這些性質有哪些應用呢?這節課繼續研究. 教師拋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2.實踐探究,學習新知 【探究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測內徑 學生活動:利用所學知識,設計測量空心圓柱形機械零件的內徑的方案,并說明方案的可行性. 例1 這是一個零件的剖面圖,外徑為a,內徑AB不能直接量出,求它的壁厚x,需要用交叉卡鉗去量,如果OC:OA=OD:OB=1:m ,CD=b,請計算這個零件的壁厚x.(用含a,b,m的代數式表示) 解:∵,∠OCD=∠AOB, ∴△CDO~△ABO. ∴. 又∵CD=b, ∴AB=mb,x=. 即這個零件的內徑為mb,壁厚為. 師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適當給予提示,小組展評. 【探究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測量旗桿的高度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我們操場上飄揚的紅旗,你想知道旗桿的高度嗎?例1的做法給我們什么啟發? 學生活動:測量旗桿的高度幾種代表性的做法如下: 方法一的操作步驟及其對應圖形如下: 測量工具:皮尺、1米竿. ①先分別測量出同一時刻旗桿AB與1米竿CD的影長BM與DN; ②再利用△ABM∽△CDN即可求得旗桿的高度. 計算步驟如下: ∵△ABM∽△CDN, 方法二的操作步驟及其對應圖形如下: 測量工具:皮尺、長竿. ①將長竿立于旗桿與人之間; ②觀察長竿與旗桿的頂端A,C,使人的眼睛E與A,C在同一直線上; ③利用△ANE∽△CME可求得旗桿的高度. 計算步驟如下: 先根據△ANE∽△CME可求出AN的長度; 再根據AB=AN+NB計算即可. 方法三的操作步驟及其對應圖形如下: 測量工具:皮尺、鏡子. ①將鏡面朝上置于地面C處; ②觀察鏡子中旗桿頂端A′,使人的眼睛E與C, A′在同一直線上; ③利用△A′BC∽△EFC求出A′B的長度; ④利用△ABC≌△A′BC求出旗桿的長度. 方法四的操作步驟及其對應圖形如下: 測量工具:皮尺、測角器. ①通過測角器觀察旗桿頂端A,使測角器的示數為60°; (條件允許可以是45°,30°) ②利用AB=AM+BM=ME+EF,即可求得旗桿的高度. 師生活動: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同組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匯集歸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教師巡回指導并參與個別小組的探究后,最后再找幾個小組代表展示成功做法(畫圖像并寫出設計原理),其他不同方法的小組補充完善,教師對表現好的提出鼓勵和表揚. 【方法歸納】 測量高度的方法 測量較高的物體(很難到達頂部的物體)的高度,通常用“在同一時刻物體高與影長成正比例”的原理解決. 讓學生動腦、動手,先設計方案,然后實施方案,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在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讓學生通過“審題→畫示意圖→明確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數學建模過程,學會運用兩個三角形相似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鍛煉學生能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總結測量較高物體高度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學以致用,應用新知 考點1 利用相似三角形測內徑 練習1 圖1是裝滿紅酒的高腳杯示意圖,裝酒的杯體可看作一個三角形,液面寬度為6cm,其它數據如圖所示,喝掉一部分后的數據如圖2所示,求此時液面寬度. 解:如圖,過點O作OM⊥CD,垂足為M, 過點O′作O′N⊥AB,垂足為N, ∵AB∥CD, ∴△CDO~△ABO′, ∴, ∵OM=15-7=8 cm,O′N=11-7=4 cm, ∴, 解得:AB=3. 變式訓練1 如圖,用一個卡尺(AD=BC ,)測量氣缸的內孔直徑AB,量得CD的長為8 cm,則內孔直徑AB的長為( ) A. cm B. cm C.28 cm D.20 cm 答案:D 考點2 利用標桿或陽光下的影子測高度 練習1 如圖,某水平地面上建筑物的高度為AB,在點D和點F處分別豎立高是2米的標桿CD和EF,兩標桿相隔52米,并且建筑物AB、標桿CD和EF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從標桿CD后退2米到點G處,在G處測得建筑物項端A、標桿頂端C在同一條直線上;從標桿FE后退4米到點H處,在H處測得建筑物頂端A和標桿頂端E在同一直線上,求建筑物的高度. 解:設高為x米,根據題意易得△CDG∽△ABG, ∴. ∵CD=DG=2,∴BG=AB=x. 再由△EFH∽△ABH可得,即, ∴BH=2x, 即BD+DF+FH=2x,即x-2+52+4=2x, 解得x=54. 答:建筑物的高度為54米. 變式訓練2 如圖,某學生利用標桿測量一棵大樹的高度,如果標桿EC的高為2 m,并測得BC=3 m,CA=1 m,那么樹DB的高度是( ) A.6m B.8m C.32m D.0.125m 答案:B 鞏固利用相似三角形測內徑的方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加深、鞏固測量物體高度方法的使用,以及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4.隨堂訓練,鞏固新知 1.某校數學興趣小組為測量學校旗桿AC的高度,在點F處豎立一根長為1.5米的標桿DF,如圖(1)所示,量出DF的影子EF的長度為1米,再量出旗桿AC的影子BC的長度為6米,那么旗桿AC的高度為________米. 答案:9 2.如圖,上體育課,甲、乙兩名同學分別站在C,D的位置時,乙的影子恰好在甲的影子里邊,已知甲、乙同學相距1米.甲身高1.8米,乙身高1.5米,則甲的影長是________米. 答案:6 3.如圖,小明在A時測得某樹的影長為2 m,B時又測得該樹的影長為8 m,若兩次日照的光線互相垂直,則樹的高度為________m. 答案:4 4.一個圓柱形空心零件的上面有個孔,截面圖如圖所示,若OA:OD=OB:OC=,且量得AB=a,則厚度x可表示為( )A. B. C. D. 答案:D 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本環節的學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5.課堂小結,自我完善 本節課所學知識: (1)測量物體的內徑(無法直接測量的內徑): 利用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相等可測量物體的內徑; (2)測高度: 在同一時刻物體高與影長成正比例; 通過學生自我反思,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對本節重要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小結.6.布置作業 課本P89練習,P90習題 課后練習鞏固,讓所學知識得以運用,提高計算能力和做題效率.板書設計 25.6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第1課時 利用相似三角形測內徑和高度 1.利用相似三角形測內徑; 例題: 2.利用標桿或陽光下的影子測高度; 例題: 提綱掣領,重點突出.教后反思 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綜合運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質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加深學生對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認識.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都學會了建立數學模型,利用相似的判定和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 反思,更進一步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