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秦皇島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 高一 化學試卷A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20小題,共60分)1. 下列變化中,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 鋅和稀硫酸反應B. 氫氧化鋇晶體和氯化銨晶體反應C. 酸堿中和反應D. 碳和二氧化碳反應2. 合成氨工業中氫氣可由天然氣和水反應制備,其主要反應為:CH4(g)+2H2O(g) CO2(g)+4H2(g);ΔH=+162kJ·mol-1,共價鍵的鍵能與熱化學方程式信息如下表(25℃、101kPa),則CH4分子中C-H鍵能為( )化學鍵 H-O C=O H-H鍵能/kJ·mol-1 464 803 436A. 207 kJ·mol-1 B. 414 kJ·mol-1C. 632 kJ·mol-1 D. 828 kJ·mol-13. 下列關于熱化學反應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若2H2(g)+O2(g)=2H2O(g) ΔH1;2H2(g)+O2(g)=2H2O(l) ΔH2,則ΔH1<ΔH2B. 若C(金剛石,s)=C(石墨,s) ΔH=-1.9 kJ·mol-1,則金剛石能量更高更穩定C.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則NaOH固體和HCl反應的反應熱ΔH=-57.3 kJ·mol-1D. 若C2H2(g)的燃燒熱ΔH=-1299.6 kJ·mol-1,則乙炔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599.2 kJ·mol-14. 在1×105Pa,298K條件下,1mol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242kJ熱量,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 H2(g)+O2(g)=H2O(l) ΔH=+242 kJ· mol-1 B. H2O(g)=H2(g)+O2(g) ΔH=+242 kJ· mol-1C. 2H2(g)+O2(g)=2H2O(l) ΔH=-484 kJ·mol-1 D. 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15. 下圖是某反應A+B→C的反應歷程和相對能量示意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 總反應屬于吸熱反應B. 總反應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反應的快慢決定C. 第一步反應和第二步反應都屬于吸熱反應D 圖像中最穩定的物質為C6. 氣態含氮化合物及其相關反應是新型科研熱點。已知:①N2(g)+O2(g) 2NO(g) ΔH1②4NH3(g)+3O2(g) 2N2(g)+6H2O(g) ΔH2③4NH3(g)+6NO(g) 5N2(g)+6H2O(g) ΔH3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A. ΔH3=ΔH2-3ΔH1B. ΔH3=3ΔH2-ΔH1C. ΔH3=ΔH2+3ΔH1D. ΔH3=3ΔH2+ΔH17.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措施的目的是加快反應速率的是( )A. 在食品中添加苯甲酸鈉做防腐劑B. 工業制硫酸時,將黃鐵礦粉碎煅燒C. 在鋼鐵中加入鉻、鎳等金屬元素制成不銹鋼D. 在水果罐頭中加入抗壞血酸做抗氧化劑8. 已知 4NH3(g)+5O2(g)=4NO(g)+6H2O(g),若反應速率分別用 v(NH3)、v(O2)、v(NO)、v(H2O)表示,則正確的關系是( )A. B.C. D.9. 對于反應 3A(g)+B(s) 2C(g)+2D(g)在不同條件下的化學反應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應速率最快的是( )A. v(A)=0.1mol·(L·s)-1B. v(B)=6mol·(L·min)-1C. v(C)=8mol·(L·min)-1D. v(D)=4mol·(L·min)-110. 反應 C(s)+H2O(g) CO(g)+H2(g)在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條件的改變不能使反應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碳的量;②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③保持體積不變,充入 Ne 使體系壓強增大;④保持體積不變,充入水蒸氣;⑤充入 N2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11. 某溫度下,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數 K1=20,在同一溫度下,反應 CO2(g)+H2(g) CO(g)+H2O(g)的平衡常數 K2為( )A. 2500 B. 50 C. 0.02 D. 0.0512. 對可逆反應 2A(s)+3B(g) C(g)+2D(g) △H<0,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壓強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動,v正、v逆不變B. 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 增加 A 的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 減小 B 的濃度,則一定有 v正>v逆13. 用下列實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略去)進行相應的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B. 探究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C. 測定鋅和一定濃度稀硫酸的反應速率 D. 驗證 FeCl3對 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14. 下列關于化學反應速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升高溫度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數,加快化學反應速率B. 反應物濃度增大,單位體積活化分子數增多,有效碰撞的幾率增加,反應速率增大C. 催化劑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活化能,從而加快反應速率D. 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增大壓強(即縮小反應容器的容積),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從而使反應速率加快15. 下列措施或現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的是( )A. 合成氨工業中需要采用高壓的條件B. 紅棕色的NO2加壓后顏色先變深后變淺C. 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許醋酸鈉固體,溶液的pH增大D. H2、I2、HI平衡時的混合氣體,縮小容器的體積,顏色變深16. 保持溫度和容器容積不變,下列不能判斷可逆反應C(s)+H2O(g) CO(g)+H2(g)達到平衡狀態的是( )A. v正(CO)=v逆(H2O)B. 容器內壓強恒定不變C. 體系的密度保持不變D. 當n(H2O):n(CO):n(H2)=1:1:117. 在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2SO2(g)+O2(g) 2SO3(g) ΔH=-Q kJ/mol(Q>0),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上述反應的影響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在圖I中,t1時刻增大O2的濃度B. 在圖II中,t1時刻增大了壓強C. 在圖III可知,溫度關系為T甲>T乙D. 若反應為絕熱,SO2的平衡轉化率會減小18. 氮的固定是幾百年來科學家一直研究的課題。下表列舉了不同溫度下大氣固氮和工業固氮的部分化學平衡常數K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反應 大氣固氮 N2(g)+O2(g) 2NO(g) 工業固氮 N2(g)+3H2(g)=2NH3(g)溫度/℃ 27 2000 25 400 450平衡常數K 3.84×10-11 0.1 3.84×108 0.507 0.152A. 大氣固氮和工業固氮都屬于放熱反應B. 常溫下大氣固氮幾乎不可能,而工業固氮很容易進行C. 450℃時,在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N2、4molH2和2molNH3,發生工業固氮反應,此時反應向正向進行D. 工業固氮時溫度越低,K值越大,反應速率越快19.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一定溫度下,反應H2(g)+SiCl4(g) SiHCl3(g)+HCl(g)的ΔH>0,則該反應的ΔS >0B. 反應4Fe(s)+3O2(g)=2Fe2O3(s)常溫下可自發進行,該反應為吸熱反應C. 反應N2(g)+3H2(g) 2NH3(g)的ΔH<0,ΔS>0D. 2NO(g)+2CO(g)=N2(g)+2CO2(g)在常溫下能自發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20. 有關工業固氮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使用鐵催化劑可提高反應物的轉化率B. 循環使用N2、H2可提高NH3的產率C. 溫度控制在500°C左右有利于反應向正方向進行D. 增大壓強有利于加快反應速率,所以壓強越大越好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小題,共40分)21. (1)16gCH4(g)與適量O2(g)反應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kJ熱量,寫出甲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2)若適量的N2和O2完全反應,每生成0.5mol NO2需要吸收16.95kJ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22. 5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________。(2)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________。(3)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熱數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4)實驗中60mL0.50mol/L鹽酸與50mL0.55mol/L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熱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23. 目前工業上可用CO2來生產燃料甲醇,有關反應為:CO2(g)+3H2(g) CH3OH(g)+H2O(g)。現向體積為1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反應過程中測得CO2和CH3OH(g)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1)計算3min內用氫氣表示的該反應的反應速率v(H2)=________;3min時,正反應速率________逆反應速率(填:“>”“=”或“<”)。(2)10min反應達平衡,氫氣的轉化率為________;3min時,正反應速率________逆反應速率(填:“>”“=”或“<”)。(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體系體積壓縮到原來的二分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A. 氫氣的濃度減小 B. 正反應速率增大C. 逆反應速率減小 D. 達到平衡的時間不變24. 在10L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 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T/℃ 700 800 830 1000 1200K 0.6 0.9 1.0 1.7 2.6(1)該反應為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2)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 =________。保持溫度和體積不變,充入一定量的CO2,則平衡常數________(填“增大”“減小”“不變”)。(3)能說明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一定溫度下容器中壓強不變B. 混合氣體中c(CO)不變C. v正(H2)=v逆(H2O)D. c(CO2)=c(CO)E. 氫氣轉化率不變(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平衡轉化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選擇適當的催化劑B. 增大壓強C. 及時分離H2O(g)D. 升高溫度(5)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________℃。(6)800℃,某時刻測得c(CO2)=0.5mol·L-1,c(CO)=0.5mol·L-1,c(H2)=1.5mol·L-1,c(H2O)=0.5mol·L-1,則此時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________(填“是”“否”)。此時,v正________v逆(填“<”“>”“=”)。參考答案及解析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20小題,共60分)1.答案:D解析:A項:鋅和稀硫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但屬于放熱反應,不符合題意。B項: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是吸熱反應,但無元素化合價變化,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不符合題意。C項: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且非氧化還原反應,不符合題意。D項:碳和二氧化碳反應(高溫)中碳元素化合價變化(0→+2、+4→+2),屬于氧化還原反應;該反應需要持續加熱,屬于吸熱反應,符合題意。2.答案:B解析:反應熱反應物鍵能總和生成物鍵能總和。已知反應: ,設鍵能為。反應物鍵能總和:(中4個)(2個中4個)。生成物鍵能總和:(中2個)(4個中4個)。代入公式:,解得。3.答案:D解析:A項:生成比生成放出熱量更多(放熱),故(放熱反應為負值,絕對值越大,值越小),錯誤。B項:金剛石轉化為石墨放熱(),說明金剛石能量更高;能量越低越穩定,故石墨更穩定,錯誤。C項:固體溶于水放熱,故固體與反應的反應熱(放出熱量更多),錯誤。D項:燃燒熱是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產物(、)的熱量,2mol乙炔燃燒放熱為,熱化學方程式正確。4.答案:B解析:已知1mol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242kJ熱量,熱化學方程式為:。A項:生成與題意不符,且應為負值,錯誤。B項:逆反應(水蒸氣分解)吸熱,,正確。C項:生成與題意不符,錯誤。D項:2mol氫氣燃燒應放熱,應為負值,錯誤。5.答案:C解析:由能量示意圖可知:總反應中,反應物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總能量,屬于吸熱反應(A正確)。第一步反應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活化能越大反應越慢,總反應速率由慢反應(第一步)決定(B正確)。第一步反應:反應物能量低于中間產物,為吸熱;第二步反應:中間產物能量高于,為放熱(C錯誤)。能量越低越穩定,能量最低,最穩定(D正確)。6.答案:A解析:根據蓋斯定律,目標反應③可由反應②反應①得到:反應②:3×反應①:②①:(A正確)。7.答案:B解析:A項:添加防腐劑是抑制食品氧化(減慢反應速率),錯誤。B項:粉碎黃鐵礦增大固體表面積,加快煅燒反應速率,正確。C項:制成不銹鋼是通過合金化防止腐蝕(減慢反應速率),錯誤。D項:抗壞血酸做抗氧化劑是防止水果氧化(減慢反應速率),錯誤。8.答案:D解析: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A項:,錯誤;B項:,錯誤;C項:,錯誤;D項:,正確。9.答案:A解析:統一單位(轉化為),并按化學計量數換算為同一物質的速率:反應式:(為固體,不用于表示速率)。A項:,換算為。B項:為固體,速率無意義。C項:。D項:,換算為。綜上,速率最快的是C項。10.答案:C解析:①碳為固體,增加用量不影響反應速率;②體積縮小,濃度增大,速率加快;③恒容充入,反應物濃度不變,速率不變;④充入水蒸氣,濃度增大,速率加快;⑤若恒容充入,濃度不變,速率不變;若恒壓充入,體積增大,濃度減小,速率減慢。故不能加快速率的是①③⑤(C正確)。11.答案:D解析:可逆反應與其逆反應的平衡常數互為倒數。反應1:反應2:(D正確)。12.答案:B解析:A項: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3mol→1+2=3mol),壓強增大(如縮小體積),正、逆均增大,但平衡不移動,錯誤。B項:(放熱),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B正確)。C項:為固體,增加用量不影響平衡(C錯誤)。D項:減小的濃度,平衡逆向移動,此時正逆(D錯誤)。13.答案:A解析:A項:,溫度不同,顏色變化可探究溫度對平衡的影響(A正確)。B項:變量不唯一(濃度和溫度可能同時變化),無法探究濃度對速率的影響(B錯誤)。C項:缺少秒表測量時間,無法計算反應速率(C錯誤)。D項:與反應生成,實際是催化與氧化還原的混合反應,無法單純驗證催化作用(D錯誤)。14.答案:B解析:A項:升高溫度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數,但不能降低活化能(A錯誤)。B項:反應物濃度增大,單位體積活化分子數增多,有效碰撞幾率增加,速率增大(B正確)。C項:催化劑降低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數(C錯誤)。D項:增大壓強(縮小體積)增加單位體積活化分子數,但活化分子百分數不變(D錯誤)。15.答案:D解析:A項:合成氨反應(氣體分子數減少),高壓促進平衡正向移動(勒夏特列原理)。B項:,加壓先因濃度增大顏色變深,后平衡正向移動顏色變淺(勒夏特列原理)。C項:醋酸中加醋酸鈉,增大,抑制醋酸電離,增大(勒夏特列原理)。D項:(氣體分子數不變),縮小體積濃度增大,顏色變深,但平衡不移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釋(D正確)。16.答案:D解析:A項:正逆,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平衡標志)。B項: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變化(1mol→2mol),壓強恒定說明平衡(B正確)。C項:密度,為固體,氣體質量變化,密度不變說明平衡(C正確)。D項:與平衡無關,平衡時濃度比取決于初始量和轉化率(D錯誤)。17.答案:D解析:A項:圖I中時刻正突增,逆不變,應為增大反應物(或)濃度,但隨后逆增大至平衡,若增大濃度,濃度應增大,與圖中“逆反應速率方向”矛盾(A錯誤)。B項:圖II中時刻正逆且均增大,應為加入催化劑(平衡不移動),增大壓強會使平衡正向移動,正逆(B錯誤)。C項:圖III中,溫度升高(如甲乙),平衡逆向移動(放熱反應),轉化率降低,但圖中甲轉化率更高,故甲乙(C錯誤)。D項:絕熱體系中,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轉化率減小(D正確)。18.答案:C解析:A項:大氣固氮()溫度升高增大,說明吸熱;工業固氮()溫度升高減小,說明放熱(A錯誤)。B項:常溫下工業固氮雖大,但反應速率極慢,需催化劑和高溫高壓(B錯誤)。C項:450℃時,工業固氮,濃度商,,反應正向進行(C正確)。D項:工業固氮溫度越低越大,但反應速率越慢(D錯誤)。19.答案:A解析:A項:反應,氣體分子數不變(1+1=1+1),但產物復雜度更高,;,高溫下可自發(A正確)。B項:反應,,常溫自發則(放熱)(B錯誤)。C項:合成氨反應,氣體分子數減少()(C錯誤)。D項:反應,,常溫自發則(放熱)(D錯誤)。20.答案:B解析:A項:催化劑提高反應速率,但不影響平衡轉化率(A錯誤)。B項:循環使用、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增加產率(B正確)。C項:合成氨放熱,500℃左右是為兼顧催化劑活性和反應速率,并非利于平衡正向(C錯誤)。D項:壓強過大增加設備成本,并非越大越好(D錯誤)。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1)解析:16g(1mol)燃燒放熱890.3kJ,燃燒熱定義為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產物(、)的熱量。(2)解析:生成0.5mol吸熱16.95kJ,則生成2mol吸熱。(1)環形玻璃攪拌棒解析:用于攪拌使溶液溫度均勻。(2)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解析:碎紙條防止熱量散失,確保測定溫度準確。(3)偏小解析:不蓋硬紙板會導致熱量損失,測得溫度差偏小,計算的中和熱數值偏小。(4)不相等;相等解析:60mL鹽酸與50mLNaOH反應,反應物用量更多,放出熱量更多;但中和熱是“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的熱量”,與用量無關,故數值相等。(1);>解析:3min時,從1.00降至0.50,,。3min時濃度仍在減小,反應正向進行,故正逆。(2)75%解析:平衡時,則消耗濃度為,轉化率。(3)B解析:體積壓縮至1/2,濃度均增大,正、逆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氣體分子數減少),達到平衡時間縮短(B正確)。(1)吸熱解析:溫度升高,增大,說明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吸熱。(2);不變解析:平衡常數只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3)B、C、E解析:A項: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不變,壓強始終不變(不能判斷平衡)。B項:不變是平衡標志。C項:正逆,正逆速率相等(平衡標志)。D項:與平衡無關。E項:轉化率不變說明平衡。(4)C、D解析:A項:催化劑不影響平衡。B項:反應前后分子數不變,壓強不影響平衡。C項:分離,平衡正向移動,轉化率提高。D項:升溫平衡正向(吸熱)移動,轉化率提高。(5)830解析:,則,對應溫度830℃。(6)否;>解析:800℃時,濃度商,,反應正向進行,正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