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沈陽市五校協作體期末考試高一年級生物試卷時間:75分鐘 分數:100分試卷說明:試卷共兩部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型 ( 1 - 2 0 題 4 5 分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型(21 - 25題55分)第 I 卷(選擇題 共45分)一 .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1. 很多著名科學家在遺傳物質以及遺傳信息在親子代間傳遞規律方面研究歷經多年,都做出重要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由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可知,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遺傳互不干擾B. 梅塞爾森和斯塔爾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DNA半保留復制的方式C. 薩頓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因為基因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D. 沃森和克里克發現在DNA分子中,A的量總是等于T的量、G的量總是等于C的量2.關于生物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分離定律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 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使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C. 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種性狀D. 兩對基因都雜合的個體測交,若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則后代表型比例都是1:1:1:13. 下圖1是某植物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部分顯微照片,圖2是此生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核DNA的數目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b C d圖 1A. 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剛分裂的細胞是圖1中c 圖,對應圖2中的EF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1頁共9頁B. 圖1中細胞b 位于圖2中CD段,此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細胞c 染色體數目的一半C. 基因重組可發生在圖1中a 和 c 所處時期D. 染色體數目加倍發生在圖1的d 所處時期和圖2的BC 段4.“假說一演繹法”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一提出假說一演繹推理一實驗檢驗一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節。在研究基因及其遺傳規律和基因的位置時,孟德爾和摩爾根都運用了假說-演繹法。下列對假說-演繹法敘述不正確的是A. 孟德爾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 自交遺傳實驗基礎上提出研究問題B. 孟德爾通過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C. 摩爾根及其同事提出的假說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D. 摩爾根運用F 雌雄果蠅雜交的方法進行實驗檢驗,并得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結論。5.下列關于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 由受精卵發育成的生物,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即為幾倍體B. 單倍體一般高度不育,多倍體植株一般莖稈粗壯,果實較大C. 多倍體植株染色體組數加倍,產生的配子數加倍,屬于有利變異D. 體細胞中只含有1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6.玉米植株的寬葉與窄葉是由單基因控制的一對相對性狀。將寬葉與窄葉兩種純合親本間行種植(玉米間授粉機會均等)得F, 其中窄葉親本所結籽粒發育成的植株中寬葉和窄葉均有。現選取F 中部分寬葉植株與窄葉植株雜交所得 F 中寬葉:窄葉=3: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 玉米植株的窄葉為隱性性狀B.F 玉米寬葉植株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3C. 上述選取F 中部分寬葉植株與窄葉植株雜交所得F 窄葉基因的頻率為3/10D. 若將F 中選取的那部分寬葉玉米種植,則后代玉米植株寬葉:窄葉=21:47. 果蠅的長腿(B) 與短腿(b)、 紅 眼(R) 與白眼(r) 是兩對相對性狀,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實驗小組讓一對雌雄果蠅雜交,F 的表型及其數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F,表型 長腿紅眼 長腿白眼 短腿紅眼 短腿白眼雌蠅/只 76 0 75 0雄蠅/只 37 38 38 39A.B/b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R/r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B. 親本的基因型組合只能有1種C.F 雌果蠅中雜合子比例為1/4D. 若 F 雌雄果蠅隨機交配,則F 果蠅紅眼:白眼=13:38.20世紀中葉,科學家發現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在這兩種物質中,究竟哪一種物質是遺傳物質有很多科學家進行了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下面關于這些實驗的的敘述,正確的是A. 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證明DNA 才是使R 型細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B. 艾弗里巧妙的采用了“加法原理”在各組實驗中加入某種酶,從而分別觀察蛋白質和DNA 的 作 用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2頁共9頁C. 噬菌體侵染實驗設置了兩個實驗組,在實驗前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6s 和放射性同位素3P 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D.用 3s 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與培養時間長短無關9.人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可以控制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進程,下圖是導致正常細胞成為癌細胞的三種途徑。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原癌基因 DNA在基因內突變 基因多拷貝 基因移位處在新調控系統中新啟動子產生的蛋白質有 產生量正特常別蛋多白質 產生量正特常別蛋多白質異常高的活性A. 原癌基因發生突變或移位均可能導致細胞發生癌變B. 原癌基因需要在致癌因子的誘發下才能進行表達C. 圖示三個過程都會導致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從而使細胞無限增殖D. 若圖示的三個過程發生在體細胞中,則癌癥一般不會遺傳給后代10. 如圖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 向蛋白質傳遞與表達的過程。圖中a~e 表示相關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DNA .. RNA C →蛋白質da eA. 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能發生圖中a、b 和 c 過程B.c 過程中不存在堿基互補配對原則C. 逆轉錄病毒HIV侵染宿主細胞后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途徑為d→a→b→cD. 圖 中a 和 d 都能生成DNA, 所需要的酶和原料都相同11. 已知幽門螺旋桿菌的某基因編碼區含有堿基共N 個,腺嘌呤a 個。下列相關計算,正確的是A. 該編碼區的氫鍵數目為N+a個B. 該編碼區轉錄得到的mRNA中的嘌呤之和為N/4C. 該編碼區控制合成的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數量一定為N/6 個D. 該編碼區的第n 次復制所需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量為 (N-2a)·2 2 個12.在某種昆蟲雄性個體的細胞中, MSL 復合蛋白可特異性導致X 染色體上的蛋白質乙酰化,使X 染色體結構變得更加松散,同時促使RNA 聚合酶“富集”,引起雄性個體X 染色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3頁共9頁體上基因的表達水平提高。根據上述信息能得出的結論是A.MSL 復合蛋白抑制了X 染色體上基因表達B.MSL 復合蛋白降低了X染色體螺旋化的程度,有利于基因的轉錄C.RNA 聚合酶“富集”表現為多個RNA聚合酶與核糖體結合D. 蛋白質乙酰化改變了基因的堿基序列13. 某同學用了54張紅卡片(其中有12張卡片含字母A) 為材料制作了一個雙鏈DNA分子的模型,并以此為“模板”,再以其它顏色卡片為材料進行“DNA復制”及“轉錄”的模擬實驗(注:紅、綠卡片代表脫氧核苷酸;藍卡片代表核糖核苷酸;卡片上的字母代表堿基種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復制”三次后形成的含綠卡片的DNA分子有7個B. “復制”三次共需105張含字母G的綠卡片C. “轉錄”模擬實驗需12張含字母A的藍卡片D. “轉錄”形成的mRNA 最多含16個密碼子14.科學家在廢水池里發現一種依賴分解尼龍為生的細菌——尼龍菌,這是由于野生型細菌發生了基因突變,最終使得原本能夠分解糖的酶轉化成分解尼龍的酶。相應部分堿基序列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野生型 模板鏈 突變菌株DNA TACGGTATGACC TACGGTCATGACCATGCCATACTGG ATGCCAGTACTGG↓ ↓mRNAAUGCCAUACUGG AUGCCAGUACUGG多 肽 甲硫-脯-酪-色 甲硫-脯-纈-亮A. 突變導致多肽中兩個氨基酸序列發生了改變B. 尼龍材料出現之后野生型菌株發生突變形成尼龍菌C. 尼龍菌的形成說明該野生型菌株種群發生了進化D. 密碼子和氨基酸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所以密碼子改變氨基酸也改變15.用同種花粉與異種花粉進行混合授粉,可幫助一種花粉突破柱頭處的生殖障礙,促進不同種植物之間的遠緣雜交,即”花粉蒙導效應“。陸地棉由非洲二倍體棉和美洲二倍體棉雜交,多倍化馴化而來的異源四倍體。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 在農田中,出現“花粉蒙導效應”的概率很低B. 在柱頭處的生殖障礙是生殖隔離的一種表現C. “花粉蒙導效應”有利于兩種不同棉的種間雜交形成異源二倍體D. 陸地棉是兩種不同棉種間雜交形成的異源二倍體,是不育的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4頁共9頁二 . 不定向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得3分,選不全得1分,錯選得0分)16.“牝雞司晨”是我國古代人民早就發現的性反轉現象。比如,原來下過蛋的母雞可以變成公雞。研究發現,在植物中也存在性反轉現象。如大麻 (XY型 ) 當a 基因純合時,可使大麻雌株發生性反轉,而雄株沒有該現象。不考慮其他變異,現用兩株未發生性反轉的大麻進行雜交并得到足夠多的后代。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 性反轉現象不僅改變了生物的表型,還改變染色體組成B. 若 a 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子代雌、雄個體數量之比一定為1:1C. 若子代雌、雄個體數量之比不是1:1,則親代一定都含有a 基因D. 若子代雌、雄個體數量之比為1:3,則基因a 一定位于X染色體上17. 人體mtDNA是線粒體基質中的雙鏈環狀分子,約含30000個堿基。 mtDNA編碼的RNA和多肽有多種。其中mtDNA的部分基因可指導合成多種呼吸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人 體mtDNA的堿基排列順序約有4100種B.mtDNA的每個脫氧核糖均與2個磷酸基團相連C.mtDNA中兩條單鏈的 (A+G)/(T+C) 值相等D.mtDNA的基因能指導呼吸酶的合成體現了基因具有遺傳效應18. 將一個雙鏈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載玻片上,置于含有熒光標記的脫氧核苷酸的體系中進行復制。甲、乙和丙分別為復制過程中3個時間點的圖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單鏈,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為復制結束時的圖像。該DNA復制過程中可觀察到單鏈延伸暫停現象,但延伸進行時2條鏈延伸速率相等。已知復制過程中嚴格遵守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據圖分析,①和②延伸時均存在暫停現象B.① 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說明解旋酶移動方向是3′端至5′端C.丙時①中A、T之和與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D.②延伸方向為5′端至3′端,其模板鏈3′端指向解旋方向19. 如圖表示利用二倍體植株①和②育種的過程,相關分析正確的是多次射線處理種子④植株⑤植株 ⑥植株① 自然生長雜交③ →幼苗 ⑧植株② 雜交秋水仙素處理 ⑦植株花藥離體培養⑨幼苗 ·秋水仙素處理 ⑩植株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 5 頁 共 9 頁A.由③得到④的育種方法不能定向改變生物性狀B.③到⑦和⑨到⑩都是使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和幼苗,使染色體數目加倍C.由③得到的⑧是一個新的物種,所以⑤植株和⑦植株是兩個物種D.⑨幼苗體細胞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而③到⑤的過程中會有4個染色體組的細胞出現20. 某昆蟲的性別決定方式為XY 型,其翅形長翅和殘翅、眼色紅眼和紫眼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 Y染色體。現用長翅紫眼和殘翅紅眼昆蟲各1只雜交獲得F ,F 有長翅紅眼、長翅紫眼、殘翅紅眼、殘翅紫眼4種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慮突變、交叉互換和致死。下列關于該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 若 F 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兩對染色體B. 若 F 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體C. 若 F 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體D. 若 F 有兩種表型為雌性,兩種為雄性,則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對染色體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5分)21.某同學利用一種二倍體自花傳粉植物進行了雜交實驗,雜交涉及的兩對相對性狀分別是紅花(A)與白花(a),圓果(B)與長果(b),實驗結果如表。回答下列問題:雜交組合 F 表 型 F 表型及個體數①紅花圓果×白花長果 紅花圓果 紅花圓果970、紅花長果110、白花圓果110、白花長果250②紅花長果×白花圓果 紅花圓果 紅花圓果510、紅花長果240、白花圓果240、白花長果10(1)圖中的染色體均不可能為性染色體,理由是 _o(2)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控制每對性狀的基因在傳遞過程中符合分離定律,依據是0(3)根據表中數據,判斷雜交組合①中,控制花色的基因與控制果形基因間 (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依據是(4)根據表中數據,請預測雜交組合①中F 若進行測交,則子代表型及其比例為 o(5)分析雜交組合②中 F 的表型及數量,紅花圓果小于 ,白花長果小于1/16,而紅花長果和白花圓果均大于3/16,據此判斷,基因 B 位于圖中 號染色體上。請說明出現雜交組合②中F 數量比例的原因是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6頁共9頁22. 某研究小組從哺乳動物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細胞,觀察并繪制出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如圖甲,其中細胞b 表示某分裂的后期);還測定了細胞中核DNA數目(無突變發生),并將這些細胞分為A、B和C三組,每組的細胞數(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B組A組C組a C圖1 N 2N 4N 核DNA含量圖2(1)圖1中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 (填寫相應的字母),而圖2細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組是 ◎(2)圖1中的 細胞(填寫相應的字母)對應于圖2中的B 組,此細胞中含有 染色體組。圖1中c 細胞中四分體的數目為 個。圖1中b細胞所代表的時期特點是(3)人的皮膚生發層細胞可能會發生類似于圖1中 細胞(填寫相應的字母)所示的分裂現象,進行此種分裂的細胞不會屬于圖2中的 組。(4)綜合圖1和圖2分析, N等于 。若在圖2的A組中發現有一個細胞中有2 個Y 染色體,而無其他性染色體,請說明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23. 圖甲表示真核細胞中有關物質的合成過程,①-③表示生理過程,I-Ⅲ 表示結構或物質。微小RNA(miRNA)是一類由內源基因編碼的非編碼單鏈小分子RNA,研究表明miRNA可導致基因“沉默”,是參與細胞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分子。圖乙表示miRNA的產生和作用機制。(注:氨基酸及其對應的部分密碼子如下:蘇氨酸: ACU、ACC; 絲氨酸;UCA、UCC; 甘 氨 酸 : GGU、GGA;)Ⅲ① 核DNA-②RNA放大細胞核 IGⅡI圖甲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7頁共9頁切割雙 鏈DNA② 圖③ 3miRNA 前 體 Argonaute 蛋 白miRNA細細胞胞 沉默復合體① 核質 結合IOMOmiRNA 基 因 核膜靶基因mRNAmRNA 降 解圖乙( 1 )基 因表達包括 圖 甲 中 ( 填 數 字 標 號 ) 圖 甲 中 過 程 ② 需 要酶參與,與①過程相比,②過程特有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 ◎過程③的模板左側是 (填“3 ”或“5 ”)端,過程③中直到遇到終止的信號,合成才告終止。(2)圖甲中Ⅲ為 ,攜帶的氨基酸是(3)圖甲中體現出, DNA和 RNA是信息的載體,過程③的產物是信息的表達產物,ATP又為這些過程的進行提供了能量。可見,生命是(4)圖乙中miRNA使相關基因“沉默”的主要機制是沉默復合體中的 能與靶基因 mRNA發生 ,進而阻止了基因表達的 過程繼續進行。24.某種異花傳粉的作物(2n=24)存在著彩色基因,這種作物的葉色和穗色除了野生型綠葉和綠穗以外,還具有其他顏色,除能觀賞外,產出的種子還可以食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現以兩種純合的彩色此種作物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P:彩色×彩1 :綠葉綠穗:綠葉白穗:黃葉綠穗=221:80:19(1)葉色由 對等位基因控制,控制葉色和穗色的基因位于 (填“同源染色體”或“非同源染色體”)上。(2)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獲得了紫穗植株突變體,已知紫穗性狀由一對隱性突變的等位基因控制,為了對紫穗基因進行染色體定位,研究人員利用單體(2n-1) 定位法對彩色此作物的穗色進行基因定位。單體在進行減數分裂時,沒有同源染色體配對的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的一極,產生的配子成活率相同且可以隨機結合,后代出現二倍體、單體和缺體(缺失一對同源染色體的變異個體,不能成活)三種類型。此種作物可以出現 種單體類型。鑒定是否為單體,最簡單、快捷的方法是 o(3)單體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有 條染色體。(4)科研人員以表型為 的植株為材料人工構建此植物的單體系,然后將紫穗突變體與該作物單體系中的全部單體分別雜交,留種并單獨隔離種植:①若子代 ,說明紫穗基因位于該單體所缺少的染色體上。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8頁共9頁②若子代 ,說明紫穗基因不位于該單體所缺少的染色體上。(5)若已知紫穗基因位于7號染色體上,利用紫穗突變體與7號單體雜交后的F 自由交配,則F 中表型及其比例為25.白化病是常染色體遺傳病,致病機理是基因A 突變為基因a 引起酪氨酸酶無法正常合成,從而導致機體無法正常合成黑色素。圖1是某白化病患者的家族系譜圖,將該家庭中部分成員的相關基因酶切電泳得到圖2的結果(兩種條帶各代表一種基因)。回答下列問 題 :I 正常男性 I-1 I-2 Ⅱ-5 Ⅱ-6 Ⅲ-9正常女性Ⅱ 條帶1患病男性條帶2圖 1圖2(1)圖2中的條帶 是基因a 的酶切條帶。圖1中正常個體的基因型一定純合的是(2)Ⅲ-9的其中一個基因a 必然來自 (填“外祖父”或“外祖母”),判斷依據是( 3 ) 根據 題 意 可 知 , 白 化病 的 出 現 體 現 了 基 因 表達產 物 和 性 狀 的 關 系 是(4)若某個地區甲、乙、丙、丁4個樣本中的白化病患病情況如表所示,則該地區白化病的發病率為 。若Ⅱ-6和該地區的正常男性婚配,則后代正常的概率為樣本 甲 乙 丙 丁調查人數 1000 1000 1000 1000患病人數 3 2 1 4(5)我國有20%-25%的人患有遺傳病。遺傳病不但給患者個人帶來痛苦,而且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負擔。通 過 和 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預防遺傳病的產生和發展。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第9頁共9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