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二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卷歷史試卷(75分鐘 100分)考試范圍:高考全部內容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奴隸、平民、奴隸主、貴族以及各級官員的相關記載。奴隸主和貴族則有先公、先王以及他們的配偶、子女等,在甲骨文中記錄為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由此可見,甲骨文A.翔實記錄了商朝的社會發展 B.可用來研究商朝的社會結構C.印證了商朝社會經濟的繁榮 D.推動了商朝政治制度的成熟2.工業革命時期,大機器生產使包括小生產者在內的人們克服了自由散漫、不守紀律的缺點,人們的時間和效率觀念增強,思想日益活躍,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關心天下大事,眼界也越來越開闊。這反映出工業革命A.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 B.推動了休閑方式商業化C.提高了勞動生產力 D.改變了人們的社會觀念3.下表所示為重要農作物(部分)引進古代中國的情況。這些農作物的引進朝代 引入品種代表漢朝 葡萄、石榴、黃瓜、大蒜、香菜、胡麻(亞麻)、胡豆(蠶豆)南北朝 胡椒唐朝 菠菜、開心果宋朝 占城稻元朝 胡蘿卜明朝 玉米、馬鈴薯(土豆)、紅薯(地瓜)、花生、辣椒、西紅柿(番茄)、菠蘿、豆角A.始終以糧食作物為主 B.豐富了中國民眾的飲食種類C.得益于新航路的開辟 D.促進了各地飲食結構的趨同4.我國國務院專門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承擔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負責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的制定,組織查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這反映出A.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高度完善 B.食品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焦點C.國家衛生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D.國家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管理5.1828年,美國開始修筑第一條鐵路———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19世紀30年代以后,美國出現了修筑鐵路的高潮。1860年,美國鐵路里程猛增到30 626英里,超過英國居世界首位。這反映出,當時美國A.鐵路成為主要運輸方式 B.工業革命助推交通的發展C.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速 D.確立起世界工業霸主地位6.從公元前17世紀起,古埃及新婚夫婦會起草一份婚姻契約,該契約將在雙方父母選出的在當地享有聲望的作證人面前簽署。婚姻契約內容包括簽署當天的日期,夫妻雙方共同姓名和父母的姓名,以及他們的職業、所住地區,同時還有對新婚夫婦婚前的所有財產所作的詳細說明。這表明古埃及A.婚姻受到多方約束 B.杜絕了夫妻間的經濟糾紛C.商品經濟較為發達 D.民眾具備較強的契約意識7.紋章瓷是我國古代外銷瓷的一種,它的燒制始于16世紀的明代。大約在17世紀后期,法國建立的“中國公司”在廣東定制了大批帶有甲胄、軍徽、紋章圖案的瓷器。此后,紋章瓷便在歐洲盛行起來。紋章瓷的盛行A.一定程度緩解了中外之間的矛盾B.得益于東西方貿易聯系的密切C.是中國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結果D.體現了中西聯合提高制瓷技術8.新中國成立后,考古學家經過70年的考古發掘,已經發現了夏都斟鄩、商都殷墟、周都鎬京、秦都咸陽、西漢都城長安和東漢都城洛陽等朝代的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統一王朝夏商周秦漢的首都,幾乎都沒有城墻。這一狀況A.源于城墻修筑技術相對落后B.削弱了城鄉之間的交流C.得益于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D.凸顯了統一王朝的自信9.1838年,有輪船欲從虎門駛至廣州,有人認為這不僅會盡殺水中鱗蟲,而且會破壞當地的風水,當地商民因此紛紛反對。到1866年,“眼下的官員們,甚至書生們都時不時地租幾艘輪船來沿海航行”。這一變化反映了A.交通發展促進思想解放 B.傳統觀念制約交通發展C.近代社會轉型異常艱難 D.中國半殖民地色彩濃厚10.下面為2012——2018年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統計圖。這表明,當前我國A.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逐步推進 B.國家財政已不堪重負C.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初步建立 D.醫療機構分布不均衡11.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不少士人轉而信仰佛教,而佛教思想的傳播離不開典籍文本的傳抄。在抄寫佛學的過程中,佛法改變了他們的心性和審美觀,出現了相應的書法理論,這又反過來影響了書法家們的創作,誕生了《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等摩崖石經。這說明A.佛教傳播促進了書法藝術發展B.社會動蕩有利于文化發展C.佛教文化成為我國文化的主流D.佛法提升了書法藝術意境12.下圖創作于13世紀,其描繪了蘭斯主教圣雷米烏吉斯正在祝福法蘭克國王克洛維,一名貴族手執象征王室勝利的皇冠,圣靈攜圣油從天而降,克洛維很尊重圣雷米烏吉斯,并且支持他的改宗傳教工作;圣雷米烏吉斯則教導教眾服從克洛維的統治。這表明A.《圣經》對西歐文學藝術有重要影響B.畫家批判基督教會的腐朽行為C.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D.基督教會與世俗王權互相利用13.貴霜帝國的極盛時代是迦膩色伽時代,在迦膩色伽時代的錢幣的背面,可以看到希臘的、蘇美爾的、埃蘭的、波斯的和印度的神像。這反映出A.貴霜帝國的文化包容性 B.當時出現了國際性貨幣C.貴霜帝國曾被希臘統治 D.一個新的民族逐漸形成14.17——18世紀,英國出現了不少以茶為主題的文學作品:除《飲茶皇后》之外,還有《綠茶女神》《給我一杯茶》《可愛的茶》《中國茶》等著名的詠茶詩以及《序中之茶》《一滴茶》《雙重買賣人》等戲曲。這反映了A.商業革命擴大茶葉的貿易范圍B.飲茶成為西歐社會的時尚標志C.中國茶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認同D.茶文化豐富了英國的文學藝術15.19世紀初,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體措施有:效仿歐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學和技術學校;減少宗教課程,增加現代科學內容;聘請外國教師任教;派遣留學生到歐洲學習;等等。這些措施A.贏得了埃及人民的認同 B.具有明顯的世俗化傾向C.改變了埃及的文化格局 D.促進了歐亞非文化交融16.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嬴政在李斯的建議下頒布“挾書律”,規定除了官府有關部門可以藏書外,民間和個人一律不得藏書。這一法令直至西漢惠帝時才得以廢除,從此書籍真正步入了一個面向公眾傳播的新時代。據此可知A.紙張制作技術逐漸普及 B.國家政策影響文化傳播C.政府阻斷了教育的發展 D.國家立法限制進步思想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17題14分,第18題14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農業社會,以土地為主的生產經營和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本來就具有制約人口流動的客觀條件,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又從外部加強了這種安土重遷的特征。同人口的地域流動一樣,人口的等級、職業也被戶籍劃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級、職業間的流動受到制約,戶籍是世襲的。另外,中國傳統社會曾出現過特權戶籍、民籍戶籍和賤籍戶籍等類別,這幾種戶籍地位逐級降低,界限分明。其中,特權戶籍以宋代的官戶最為典型。宋代以后,還出現了保甲制,戶籍管理制度進一步被賦予了社會治安功能,成為政府加強其統治基礎的重要措施。————摘編自金裕鳳《中國古代戶籍制度及其特點》材料二 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是對中國古代國家發展影響較深的兩項制度。中國古代戶籍除了具有記載人口基本信息和維護國家行政管理這些現代功能之外,還是土地和財產統計的基礎,這為賦役的征發提供了依據。中國古代戶籍制度還通過層層管制、控制人身自由的連坐制度,將每一座城鎮、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毫無遺漏地編入國家行政網絡之中,以此加強政府的統治基礎。———摘編自王凌云、褚玉清《論中國古代戶籍管理制度的歷史作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的價值,并就此進行簡要評價。(8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二戰后美國開啟產業大發展之路,戰爭結束后的產能利用和軍事技術的溢出效應,帶來了民用航空的大發展;持久的冷戰再次刺激軍事航空的發展,促進了產業規模的再提升。一個國家的航空產業是否足夠強大,要看其在滿足國內外兩個市場方面的表現。當今世界,美國的產業能力在滿足國內市場后,大規模出口到國際市場,占有全球份額的一半,美國產業能力世界第一的格局延續至今。————摘編自張聚恩《極簡航空產業史》材料二 1949年11月2日,新中國民航正式成立。1950年7月1日,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受當時條件所限,我國民航還不具備“飛出去”的能力,航線由蘇方執飛。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航業以積極的態度,制定了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國際航空運輸政策,積極、漸進、有序、有保障地開放航空運輸市場。在此政策下,我國民航與世界各國建立了越來越密切的航空運輸關系。為適應發展航空運輸對運力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民航加快飛機引進和更新換代的步伐,采取多種融資方式添置運輸飛機,使機隊規模不斷擴大。———摘編自莊妍《鯤鵬展翅九萬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航發展成就綜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美國航空工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美國相比,我國航空工業發展過程中的不同之處,并概括新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意義。(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1835—1935年南北美洲的種族分布(單位:百萬人)。白人 黑人 印第安人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 1935年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 1.8中美洲 1.9 6.9 2.7 8.4 21.4南美洲 2.9 40.9 4.5 18.7 29.2合計 18.6 172.1 9.8 39.5 52.4———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二 外來移民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他們普遍需要住房、衣著和食品等生活用品。他們是美國經濟的催化劑。在1850年到 1930年間,每10年就有200萬外來人口進入美國,他們對工農業產品及各種消費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從而促進了美國的工農業生產,擴大了國內市場,推動了城市的興起和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摘編自陸月娟《19世紀上半期歐洲人向美國移民的歷史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35——1935 年美洲種族分布呈現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19 世紀50年代后歐洲人移民美國的影響。(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表所示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劃分依據及主要類型。劃分依據 主要類型社會性質和面臨的革命任務 殖民地爭取政治獨立,斗爭矛頭直接指向宗主國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半殖民地的斗爭矛頭首先指向本國的封建王朝或獨裁政府,進而打擊其背后的帝國主義者斗爭方式、革命道路 堅持武裝斗爭道路或通過武裝起義的方式贏得革命勝利或民族獨立;通過武裝斗爭與政治談判相結合的方式贏得獨立;通過非暴力的和平發展道路贏得獨立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財寧主義和無產階級思想為核心;以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領導力量的性質 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由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領導;由愛國的王公貴族和酋長領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一個國家,從表格所列舉的四種劃分依據中選擇三種,說明該國家在這些劃分依據中分別屬于哪種類型,結合史實進行闡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論有據,邏輯嚴密。)高二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模擬卷歷史參考答案1. B 材料信息顯示,甲骨文記載了商朝的不同階層,也記載了奴隸主和貴族的家庭構成情況,這說明甲骨文可用來研究商朝的社會結構,故B項正確。僅從甲骨文對商朝某領域的記載不能推知它翔實地記錄了商朝的社會發展狀況,也不能推知它印證了商朝社會經濟的繁榮,A、C兩項錯誤;甲骨文與商朝政治制度成熟不具有因果關系,D項錯誤。2. D 根據材料“思想日益活躍”“眼界也越來越開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使包括小生產者在內的廣大民眾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發生了改變,這反映出人們社會觀念的改變,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工業革命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排除A 項;休閑方式商業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時間觀念增強并不等同于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排除C項。3. B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同時期的外來農產品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民眾的飲食種類,故B項正確。“始終以糧食作物為主”的說法錯誤,排除A項;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后的物種交流只能反映部分材料信息,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C項;“促進了各地飲食結構的趨同”夸大了外來農作物的影響,排除D項。4. D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對食品安全進行嚴格管理,這反映出國家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管理,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高度完善,排除A 項;材料沒有反映食品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排除B項;“徹底改善”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5. B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伴隨著美國工業革命的推進,鐵路這一先進的交通方式不斷推廣,故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鐵路成為美國的主要運輸方式,排除 A 項;材料主旨與城市化進程無關,排除C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判斷當時美國已經成為世界工業霸主,排除D項。6. D 根據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婚前契約儀式莊重,對夫妻雙方個人及家庭信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說明,這說明古埃及時期民眾具備較強的契約意識,故D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古埃及的婚姻過程受到多方約束,排除A項;“杜絕了”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古埃及的商品經濟的發展狀況,排除C項。7. 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的歐洲擴大了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因此紋章瓷大量西傳,故B項正確,排除A項;材料反映不出中國對拓展海外市場的積極態度,排除C項;法國在中國定制紋章瓷不能說明雙方在技術上的聯合,排除D項。8. D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城墻是在都邑周圍建起的用于防御的障礙性建筑,安陽殷墟、西周都城豐鎬、秦朝都城咸陽的考古遺跡中均未發現外郭城墻,體現了統一王朝的自信,故D項正確;根據材料無法得知城墻修筑技術相對落后,排除A 項;沒有城墻一定程度上可加強城鄉之間的交流,排除B項;秦朝才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排除C項。9. 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西方先進交通工具的傳播,人們對其態度由否定轉向肯定,這說明交通發展促進思想解放,故A項正確。材料主要說明新式交通工具得到人們的認可,而不是交通發展受到傳統觀念制約和近代社會轉型艱難,排除 B、C兩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0. A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年來,我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已覆蓋了全國99%以上的農村人口,這反映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逐步推進,故A 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我國的財政負擔問題,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已逐步建立,排除C項;材料無法說明我國醫療機構分布不均衡,排除D項。11. A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在佛教傳播過程中,佛經抄寫促進了書法藝術理論的發展和優秀書法作品的誕生,故A 項正確。B項所述是對材料信息的錯誤理解,排除;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學,排除C項;材料信息體現了書法藝術的發展,但不能說明佛法提升了書法藝術意境,排除D項。12. D 根據材料“克洛維很尊重圣雷米烏吉斯,并且支持他的改宗傳教工作”“圣雷米烏吉斯則教導教眾服從克洛維的統治”可知,基督教與世俗王權各取所需,相互利用,故D項正確。“《圣經》對西歐文學藝術有重要影響”的說法雖正確,但這在材料中體現不出,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基督教會的腐朽行為,也看不出畫家對其的批判意圖,排除 B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判斷基督教會控制著西歐社會的精神生活,排除C項。13. A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貴霜帝國錢幣|印有被占領各地人民信奉的神像,這說明貴霜帝國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態度,反映出貴霜帝國的文化包容性,故選A 項。國際性貨幣出現于近代以后,排除B項;貴霜帝國并未被希臘統治過,排除C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判斷一個新的民族形成,排除D項。14. D 根據材料可知,茶文化的傳播使英國出現了許多以茶為主題的文學與藝術作品,豐富了英國的文學藝術,故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茶葉的貿易情況,排除A 項;材料無法體現飲茶成為西歐社會的時尚標志,排除B項;“普遍認同”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15. 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方教育制度引入埃及之前,埃及是宗教教育一統天下,而改革之后的埃及教育減少了宗教內容,更符合民眾的現實需求,具有明顯的世俗化傾向,故B項正確;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知這些措施贏得了埃及人民的認同和改變了埃及的文化格局,排除 A、C兩項;材料未涉及亞洲文化,排除D項。16. B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挾書律”的頒布實際上取締了民間書籍流通的渠道,這必然會影響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故B項正確。材料與紙張的制作技術逐漸普及無關,排除A項;“阻斷了教育的發展”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僅憑秦朝頒布“挾書律”無法說明國家立法限制進步思想,排除D項。17.(1)特點:地域性,政府將民眾束縛在特定的地域范圍內,限制其流動;世襲性;等級性,戶籍被劃分為多個等級;附帶治安功能,政府通過戶口管理對人口活動進行控制和制約。(6分)(2)價值: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是國家土地制度的基礎;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是統治階級征收賦稅、征發徭役、提高經濟收入的保證;中國古代戶籍制度是統治階級維護社會治安管理的重要手段。(4分)評價:中國古代的統治者通過戶籍制度對勞動人民實施政治上的控制、經濟上的剝削,這是由我國古代社會的性質決定的。另一方面,它為封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安定的政治環境,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4分)18.(1)主要因素:政府政策的持續支持;科學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抓住了戰爭和世界格局變化的機遇;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注重拓展國際市場;等等。(6分)(2)不同之處:中國航空制造業起步較晚,基礎差;由依賴蘇聯到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經歷了從仿制到自行設計研發的過程;等等。(5分)意義:促進了綜合國力的提升,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更新換代;等等。(3分)19.(1)特點:白人、黑人在美洲人數增多;白人增長比例最高;印第安人大量減少。(6分)(2)影響:給美國帶來大量的勞動力;擴大了美國國內市場;使大量資本流入美國,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豐富了美國的文化;推動了美國城市的興起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6分)20.[示例]國家:印度。(2分)闡述:印度獨立以前面臨的革命任務首先是爭取政治獨立,斗爭矛頭直接指向英國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印度在甘地等人的領導下,通過非暴力的和平發展道路進行憲制改革,分階段贏得了獨立。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階級是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在吸收了西方資本主義啟蒙時期或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民族民主思想之后,再結合本國的傳統進步思想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民族主義。所以印度民族獨立運動以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10分)(“示例”僅作閱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