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1.三元里人民英勇抗擊英軍,林則徐在虎門銷煙,關天培在虎門悲壯殉國,定海三總兵血戰六晝夜為國捐軀,陳化成在吳淞力竭犧牲,這反映了( )A.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遭到破壞 B.農民階級反帝救國的強烈愿望C.清朝封建專制制度的落后和腐敗 D.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2.明中葉以后中國社會已經有了近代化的趨向,但是具有誘發作用的鴉片戰爭往往被確定為中國進入近代的起點,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鴉片戰爭的規模大、時間長 B.中西方之間開始文化交流C.中國出現近代化生產方式 D.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3.炮火的震撼不僅是一種精神沖擊,而且使西方人的意志借助于戰爭的勝利而成為近代中西之間的第一組條約。隨后的一百余年里,中國和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一千多個。這里的戰爭指的( )A.甲午中日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鴉片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4.小明在學習地理時,老師告訴他,中國版圖像一只“大公雞”。其實,中國版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像一個“大葡萄葉”,可后來由于東北、西北大片地區的割讓,變成了一只“大公雞”。中國版圖的變化與下列哪個國家有關 ( )A.俄國 B.德國 C.法國 D.日本5.陳旭麓先生評價太平天國運動說:“這是一場悲壯的斗爭,其悲劇意義不僅在于他們失敗的結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沒有辦法洗清自己身上封建的東西。”陳先生認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勢力過于強大 B.沒有徹底反封建的決心C.農民階級本身的局限性 D.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6.1872年,李鴻章奏請設立輪船招商局,規定“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這一舉措( )A.突破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局限 B.標志著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C.體現官督商辦模式的管理創新 D.旨在抵制外國對鐵路修筑的控制7.清軍平定西域后,乾隆帝下詔編纂《皇輿西域圖志》,詳載邊疆山川、城池、民族分布與軍政建制。新疆建省后又編纂《新疆圖志》,內容獨有“國界”“交涉”等志。這體現了清朝( )A.疆域面積的空前遼闊 B.地圖測繪技術的提升C.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D.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8.漫畫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一種藝術形式。下圖漫畫《China:The Cake of empire(帝國)》反映的現象是中國近代史上的( )A.五口通商 B.瓜分狂潮 C.設立租界 D.開設工廠9.1896——1898年,由資產階級改良派直接或間接創辦的報刊達70多家,其中重要的紙有《時務報》《國聞報》等。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這些行為( )A.開辦了國人辦報先河 B.獲得了群眾的廣泛支持C.促進了近代思想啟蒙 D.喚醒了民眾的革命熱情10.近代某條約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劃定專予外國人住用的使館界,并賦予使館自行管理和“常留兵隊,分保使館”的特權。該條約是( )A.《天津條約》 B.《馬關條約》 C.《南京條約》 D.《辛丑條約》11.在中國近代史中、不同階級、階層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自強求富、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與科學等口號和主張,這些口號和主張(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 B.彰顯了無產階級革命精神C.實現了民族獨立與國家解放 D.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和發展12.“從小就聽爺爺講,百年前的南湖上,一艘小紅船乘風又破浪,從此世界變了樣,顆顆紅心被點亮,開天辟地人們挺起了胸膛?!边@段歌詞中的歷史事件見證了(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B.中國共產黨的誕生C.國共第一次合作 D.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13.20世紀20年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軍閥割據混戰不斷、專權專制及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侵略的社會狀況,促成了國共兩黨合作進行北伐戰爭。這描寫的是北伐戰爭的( )A.現實基礎 B.影響 C.理論基礎 D.結果1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中央委員羅亦農也強調“過去黨不注意奪取政權的武裝,上海、湖南都是半途而廢,這是非常錯誤的”。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A.開始從幼稚走向成熟 B.工作重心轉移到政權建設C.徹底糾正了錯誤路線 D.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15.據學者研究,某一時期,紅軍運用當地的驛站系統形成了兩條傳遞指令和情報的交通網絡:遵義—鳳岡—湄潭—赤水、遵義—土城—古藺—敘永。這最可能是在下列哪一時期( )A.1924—1927年 B.1927—1931年 C.1934—1936年 D.1937—1945年16.20世紀30年代,在亞洲,九一八事變后美國僅僅表示了“驚訝”“遺憾”“憂慮”;在歐洲,面對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區的要求,英法操縱出現“慕尼黑陰謀”;被英法出賣后,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 )A.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B.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C.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D.各國為自身利益犧牲他國利益17.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海內外華夏兒女,同仇敵愾,筑起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鋼鐵長城。與此局面相關的是( )A.提出和平建國方針 B.走“實業救國”道路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18.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對無線電通訊長期是“不得不用、卻又不敢大用”。無線電是現代戰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中國的保密能力落后,常被敵軍破譯。重要戰事中涉及關鍵部署時,不得不舍棄無線電改用其它手段來傳遞信息。材料論述了中國( )A.抵抗能力的不足 B.持久戰的必要性 C.傳遞軍情的困境 D.抗戰力量的分散19.下面的時間軸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土地政策的變化。這一時期土地政策調整是基于( )A.經濟體制的改革 B.革命形勢的需要 C.革命性質的變化 D.土地所有權變更20.江蘇省南通市有一座張謇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共接待社會各界群眾30萬人次以上,2021年6月,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這主要是因為張謇( )A.投身“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B.力行“實業救國”的創業實踐C.傳播“民主科學”的新文化思想 D.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理想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計60分)21.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遍喿x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20分)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蹣跚地走入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不僅使中國人民從此陷入苦難的歷程,也促進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推動“中國蹣跚地進入近代”的戰爭是什么 (2分)這場戰爭使中國哪一地區被割讓給外國 (2分)在“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分)材料二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摘自《山東大學精品課程》(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是受哪一條約的直接影響 (2分)由“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引發的救亡圖存運動是什么 (2分)該運動是由哪一階級領導 (2分)材料三 中國真正的出路在哪里 十月革命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這樣,就使1915年發起的這場運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一個資產階級文化革命運動轉變為一個廣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第四版(3)材料三中的“這場運動”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據材料,指出“這場運動”發生了怎樣的根本性變化 (2分)材料四 日軍侵華暴行,沒能摧毀中華民族的抗戰意志。正是因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所以愛國救亡運動風起云涌,抗戰烽火在各地燃燒。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喚起了同仇敵愾、共處國難的民族覺醒,這是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沈祖場《抗日戰爭與中國的民族主義》(4)材料四中所指的“日軍暴行”從哪一事件開始 (2分)根據材料概括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 (2分)22.中國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抗爭和救亡圖存的探索,最終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使命和擔當。(16分)材料一內容提示 歷史事件中國當時的一些有識之士受到圓明園焚毀的極大刺激與震撼,感到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勢在必行,終于啟動了一場持續30多年的自強運動。 ①“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 ②這一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③材料二 “偉大的……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1)根據表格內容提示寫出相關的歷史事件。(4分)(2)綜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概述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經歷了怎么樣的變化,有什么特點。(4分)(3)“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的是什么運動 (2分)這場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什么準備 (2分)(4)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應該有怎樣的使命和擔當 (4分)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 國民黨不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組織上也得到共產黨的很大幫助。對于共產黨來說,在實行國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國民黨為代價取得的,而是在國民革命運動中兩黨得到了共同發展。——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2分)依據材料一概括出這次“國共合作”對兩黨產生的共同影響。(2分)材料二 同城市相比,農村是落后的。但這條道路卻歷史地成為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之路。它最初雖然表現為失敗后的退卻,然而它包含著國情對于革命的制約,由此,它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選擇。——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2)結合所學知識請寫出材料二中“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之路”是指什么道路。(2分)依據材料二概括選擇這條道路的決定性因素。(2分)材料三 這次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長征。(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會議”的名稱和召開的時間。(2分)(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不斷走向成熟的原因。(4分)24.閱讀某同學繪制的思維導圖,完成任務。(10分)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節選)閱讀上面數軸圖,請你從中提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自擬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選擇題(每題2分,共計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C A C C D B C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D C D C C B B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計60分)21.(1)戰爭:鴉片戰爭;地區:香港島;變化: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條約:《馬關條約》;運動:戊戌變法;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3)運動:新文化運動;變化:由一個資產階級文化革命運動轉變為一個廣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4)事件:九一八事變;根本原因: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英勇抗戰。22.(1)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2)學習西方技術到學習政治制度再到學習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參與階層廣泛。(3)五四運動。思想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4)樹立遠大理想,培養愛國情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23.(1)標志: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影響:兩黨得到了共同發展。(2)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因素:國情(或國家實際情況。言之有理即可)。(3)名稱:遵義會議;時間:1935年。(4)原因: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根據國情選擇革命道路;勇于糾正自身錯誤。(答出任意兩點,言之有理即可)24.參考示例1事件: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觀點:列強侵略使中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論述:①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中,盡管廣大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政府封建專制制度腐敗,統治者昏庸愚昧,再加上經濟落后,最終中國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的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②1900年6月,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英、美、俄等八國組織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8月14日,聯軍攻陷北京,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采取了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兇惡本質。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缎脸髼l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結論:列強侵略使近代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的民族危機不斷加深。參考示例2事件: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觀點:國共團結抗戰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全民族抗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協同作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因素。論述:①1938年3月,日軍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在中國軍隊內外夾擊下,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②1940年8月,為了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八路軍總部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國民黨正面戰場和共產黨敵后戰場相互配合,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結論:在全民族抗戰的旗幟下,中華兒女共赴國難、團結抗戰,是中國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其他觀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民族危機促進民族覺醒;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決策極大地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等,其他觀點言之有理同等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2024-2025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docx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2024-2025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測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