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學科(高一月考)考試命題細目表題號 題型 分值 主題 內容 核心素養(yǎng) 學業(yè)水平 預估難度一級目標 二級目標 三級目標 唯物史觀 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 歷史解釋 家國情懷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1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fā)展 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 秦朝三公九卿 √ √ 0.92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fā)展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明商品經濟 √ √ 0.83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晚清內憂外患 兩次鴉片戰(zhàn)爭 晚晴思想 √ √ 0.754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 全民族浴血奮戰(zhàn) 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 √ √ 0.95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社會主義建設 改革開放成就 市場經濟體制 √ 0.96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 21世紀中國方案 √ √ 0.77 單選 3 選擇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與傳播 中華傳統(tǒng)文化 理學 √ √ 0.758 單選 3 選擇性必修一 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 明清戶籍制度 √ √ 0.79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下 中古時期的歐洲 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 歐洲王權 √ √ 0.8510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啟蒙思想 √ √ 0.811 單選 3 選擇性必修二 經濟與社會生活 生產工具與勞作方式 性別分工的挑戰(zhàn) √ √ 0.7512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下 兩次世界大戰(zhàn) 戰(zhàn)后國際秩序 雅爾塔會議 √ √ 0.913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下 國際秩序的演變 民族民主運動 不結盟運動 √ √ 0.7514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下 當代世界發(fā)展特點 世界發(fā)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 √ √ 0.715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下 戰(zhàn)后國際新變化 和平發(fā)展是主題 國際組織的作用 √ √ 0.816 單選 3 中外歷史綱要上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fā)展 孔子和老子 儒家思想 √ √ 0.917 材料題 13 中外歷史綱要上 中國共產黨 人民的選擇 革命、建設 √ √ 0.818 材料題 13 中外歷史綱要下 古希臘和羅馬 史料閱讀 政治、經濟等 √ √ √ 0.619 材料題 14 中外歷史綱要下 國際關系 美國與蘇聯(lián) 兩極格局 √ √ √ 0.720 觀點題 12 中外歷史綱要上 古代政務管理 各時期發(fā)展概況 文書與國家治理 √ √ √ √ 0.6(數學)學科()考試命題細目表題號 題型 分值 主題 內容 核心素養(yǎng) 學業(yè)水平 預估難度一級目標 二級目標 三級目標 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 數學建模 直觀想象 數學運算 數據分析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1 單選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多選 610 611 612 填空 513 514 515 解答 1316 1517 1518 1719 17教學進度 ≥5個 3-4個 2個 1個標準工作量 10節(jié)/周 12節(jié)/周 14節(jié)/周 16節(jié)/周 教學進度 ≥5個 3-4個 2個 1個標準系數 1 1 1 1 標準工作量 10節(jié)/周 12節(jié)/周 14節(jié)/周 16節(jié)/周實際系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標準系數 1 1 1 1實際系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 實際上課節(jié)數10 12 14 1610 12 14 16牡丹江二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二學年期末試題歷史試題答案一、單選題(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C B D D D B B D C D11 12 13 14 15 16C D C B D A非選擇題(52分)17.(1)中共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4分)(2)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4分)(3)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重大步伐:1980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qū);1984年,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建立一批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和保稅區(qū);2000年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3分,任意兩點即可)18.(1)原因:工商業(yè)發(fā)達,商貿活動頻繁;該港緊鄰雅典,扼守希臘世界南大門,地理位置優(yōu)越;古代雅典是希臘的文化中心,人文主義思想繁榮;古希臘海外殖民活動發(fā)達;巴爾干半島位于古代西方世界的要沖,各大文明在此交匯。(答出三點即可,6分)(2)特點:總督權力集中在稅收和司法上;注重限制總督的權力;強化羅馬法的滲透;注重傳統(tǒng)與實際相結合;監(jiān)督體制不完善。(答出兩點即可,4分)原因:羅馬擴張的需要;緩和新征服地區(qū)的矛盾;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答出兩點即可,3分)19.(1)特征:兩極格局形成并發(fā)展;美蘇冷戰(zhàn),對抗與緩和并存;國際和平主義運動高漲,世界相對和平。(9分)(2)從人道主義角度,表示慰問。從維護蘇聯(lián)利益角度,此時美蘇冷戰(zhàn)處于美攻蘇守狀態(tài),表達希望美國減少遏制的訴求。從維護世界和平角度,表達通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共識。(角色相符,結合時代背景,5分)20.論題:古代文書行政制度的完善促進了國家治理效能的提升。闡述:秦漢時期,設郵、傳、亭(置)傳遞公文,建立了初步的文書傳遞網絡,使得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溝通有了一定的渠道和保障,有利于中央政令的下達和地方情況的上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家治理的效率,為秦漢時期國家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提供了支持。魏晉南北朝時期,公文印章由封泥變?yōu)橹焐。菏鸪霈F“騎縫”的形式,反映了這一時期國家治理理念在注重規(guī)范的基礎上,開始強調文書的安全性和準確性。唐朝時期,分為陸驛和水驛傳遞公文,根據地理環(huán)境和實際需求進行設置,大大提高了文書傳遞的速度和效率,國家治理的效能得到顯著提升,促進了唐朝的繁榮昌盛和對廣大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設水站、陸站及水陸相兼站,還設急遞鋪傳遞公文;明朝由驛站和急遞鋪傳遞公文;清朝設驛、站、塘、臺傳遞公文。這些朝代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文書傳遞系統(tǒng),進一步加快了文書傳遞速度,保障了信息的時效性。總之,中國古代文書傳遞能夠讓朝廷及時應對各種情況,調配資源,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提高了國家治理的整體效能,提升了國家治理效能。(以上論述僅供參考)(1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牡丹江市第二高級中學高二學年答題卡(歷史).pdf 高二歷史期末考細目表.xlsx 高二歷史期末試題.pdf 高二期末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