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維護生態安全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授課PPT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闡述什么是生態安全。 2.舉例說明為什么要重視生態安全,說明如何維護生態安全。 3.通過擬訂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認同每位公民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的責任和義務。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安全的影響。 2.分析、討論我國維護生態安全的對策,擬訂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計劃。 【教學難點】分析討論我國維護生態安全的對策;調查當地生態環境現狀,擬訂保護行動計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導入新課 1.播放視頻《長江江豚的“微笑”》+展示“十年禁漁”數據圖表。 2.提問引導:“長江曾漁業資源豐富,為何需‘十年禁漁’?” “禁漁僅保護魚類嗎?它對整個長江生態有何意義?” 3.歸納課題:從漁業資源延伸到生態系統穩定性,引出“生態安全”概念。新課講解 (一) 生態安全的內涵與意義 1.概念解析(結合教材P110-111): 定義:生態安全是指生態系統服務能夠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受生態環境問題威脅的狀態與能力。 案例強化:展示樓蘭遺址圖片,討論“生態崩潰如何導致文明消亡?” 意義歸納: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安全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生存。 個人層面:清潔水源、空氣等生存基礎; 國家層面: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水資源安全)。 (二) 維護生態安全的對策 1.國家層面措施:展示《長江保護法》《濕地保護法》等法規(強調“生命共同體”理念)。 小組討論(教材P113): 問題1:為何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 結論:生態系統各要素相互關聯,局部破壞引發連鎖反應。 問題2:分析教材中7條對策的分類依據?→ 歸類:①-⑥屬資源合理利用(土地、水、生物),⑦屬污染防治。 (三) 公民行動:擬訂保護計劃 1.本地化案例:展示社區河流污染/礦山修復圖片,引發共鳴。 行動計劃框架指導: 步驟任務示例安全提示調查現狀分組觀測水質、垃圾分布遠離危險區域,集體行動分析問題訪談居民/查閱環保部門數據帶記錄工具,分工協作提出方案“校園垃圾分類推廣計劃”注重可行性,成本可控課堂小結 “生態安全是發展的底線,每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的守護者。”板書設計 第二節 維護生態安全 維護生態安全教學反思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