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題注意事項:1.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班級等個人信息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3. 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要求。1. 生物體內不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的結構或物質是A. 光合色素 B. 細胞骨架 C. RNA分子 D. 糖被2. 我國科學家率先發現了具有獨特功能的新型脫氨酶,例如胞嘧啶脫氨酶可以將DNA中的胞嘧啶(C)轉變為尿嘧啶(U)。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脫氨酶與其作用的胞嘧啶共有元素是C、H、O、NB. 經胞嘧啶脫氨酶催化后,DNA中的五碳糖和磷酸基團均沒改變C. 脫氨酶不與底物結合,但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D. 構建脫氨酶的結構需要氫鍵、二硫鍵與多肽鏈的盤曲折疊關系等數據3. 鏈霉菌是呈絲狀生長、營腐生生活的一類單細胞原核生物,能夠產生四環素、慶大霉素等抗生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鏈霉菌產生抗生素需要經過高爾基體的加工B. 單個孢子形成的菌體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C. 細胞中的染色體含有控制抗生素合成的基因D. 代謝越旺盛的鏈霉菌,核糖體和核孔數量越多4. 順向軸突運輸分快速軸突運輸(主要運輸跨膜蛋白)和慢速軸突運輸(主要運輸細胞骨架蛋白)兩種,都以移動、停滯反復交替的方式(移動時速度無差異)向軸突末梢運輸物質。用帶標記的某氨基酸(合成蛋白M和N所必需)分析蛋白M和N的軸突運輸方式,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氨基酸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B. 蛋白N是一種細胞骨架蛋白C. 在單位時間內,運輸蛋白N時的停滯時間長于蛋白MD. 軸突運輸中,胞體中形成的突觸小泡與跨膜蛋白的運輸方向相同5. 多聚磷酸鹽(PolyP)是經高能磷酸鍵連接的無機磷酸鹽,多聚磷酸激酶PPK2可以利用PolyP作為磷酸基團供體,實現AMP、ADP、ATP、PolyP之間磷酸基團的高效定向轉移,PolyP能與PPK2特異性位點結合,且PPK2偏好長鏈的PolyP,作用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DP是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B. PPK2酶可催化形成ADP和ATP,說明PPK2酶不具有專一性C. AMP、ADP和ATP三者的元素組成相同,徹底水解產物種類不相同D. (PolyP)n發生磷酸基團轉移后與PPK2酶的親和力降低6. NAD+主要在細胞質中產生,通過TF-H轉運蛋白進入線粒體,若NAD+含量減少,則細胞有氧呼吸等過程會受到嚴重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將NAD+轉化為NADH相關的酶主要分布于線粒體內膜B. 人體內細胞內NAD+含量降低時,無氧呼吸的速率會顯著加快C. TF-H基因突變的細胞,有氧呼吸第一階段釋放能量明顯減少D. 在氧氣充足時,若TF-H活性受抑制,則細胞內丙酮酸會增多7. 將高等植物幼苗分成a、b、c、d四組并置于密閉裝置中照光培養,四組光照強度依次增強,溫度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t)后測得裝置內O2濃度如圖(M為初始濃度),且c、d組O2濃度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t時間內,裝置中植物積累有機物量的關系為c>d>b>aB. a組幼苗葉肉細胞產生ATP的場所只有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C. 延長光照時間使c、d組中O2濃度不再增加時,c組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d組D. 若降低d組裝置中CO2的濃度,當暗反應再次穩定時,其葉綠體中C5的濃度比C3的高8. 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 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B. 用紙層析法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可用“過氧化氫酶溶液”替代“肝臟研磨液”D.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可用“豬成熟紅細胞”替代“豬肝細胞”9. 科研人員分離出微塑料降解菌并對其降解能力進行測定。將等量各菌株分別接種到含有等量微塑料的培養基中,30天后檢測,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菌株編號 I II III IV V微塑料剩余量與微塑料加量的比值(%) 98.4 92.3 98.7 99.0 98.2A. 用平板劃線法接種菌液可統計每毫升樣品中的活菌數B. 菌株IV降解微塑料的能力最強,相關酶活性最高C. 能在該培養基中生長、繁殖的微生物都能分解微塑料D. 將菌株II用于環境保護實踐時,還要檢測其是否會產生對環境有害的代謝物10. 發酵工程在菌種優化、生產效率等方面均優于傳統發酵,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工業生產的需求。如圖表示發酵工程的基本流程,其中① - ⑤代表不同的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與傳統發酵技術相比,發酵工程所用的菌種大多是單一菌種B. ②過程用液體培養基擴大培養菌種,是發酵工程的中心環節C. ③過程中,發酵罐和配制好的培養基都必須進行嚴格滅菌D. 利用發酵工程產生微生物飼料和微生物肥料,分別用到④和⑤過程11. 與熟啤酒相比,純生啤酒不經過巴氏消毒,而是通過無菌膜過濾的方式去除啤酒液中的酵母和雜菌,因此口感新鮮清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啤酒的工業化生產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純生啤酒避免了高溫消毒對啤酒風味物質和營養成分的破壞B. 焙烤階段溫度要適宜,確保殺死種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C. 在發酵之前需要利用液體培養基對啤酒酵母進行擴大培養D. 純生啤酒后發酵階段需要通入無菌氧氣12. 研究人員選擇兼性厭氧副干酪乳桿菌(PC - 92),通過原生質體融合技術來改變雙歧桿菌(L6R11)耐氧性差及生物量低等特性,以期獲得優良性狀的新菌種。如圖為獲取原生質體時,不同酶濃度和酶解時間對原生質體的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響,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注:原生質體形成率是指在酶解過程中成功轉化為原生質體的細胞數量占初始細胞總數的百分比。原生質體再生率是指能夠再生出完整細胞的原生質體占初始原生質體總數的百分比。A. 7.5mg/mL的酶濃度為獲取L6R11原生質體的最適濃度B. 隨著酶解時間延長,L6R11的形成率持續下降,說明酶解時間與形成率呈正相關C. 獲取兩種菌原生質體的最佳條件需兼顧形成率和再生率D. 由于PC - 92是兼性厭氧,L6R11耐氧性差,融合菌株的耐氧性介于兩者之間13. 科學家利用單克隆抗體技術制備了針對某腫瘤標志蛋白X的抗體,并利用Western blot法檢測了腫瘤患者組織樣本中的蛋白X,Western blot法中應先將蛋白質進行電泳分離,再將抗體與目標蛋白結合,成功結合后可以觀察到相應條帶,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制備單克隆抗體時,應將蛋白X的抗體作為抗原B. Western blot法應用了抗原 - 抗體雜交等技術C. 受測樣本1的蛋白X可能被降解D. 受測樣本2的蛋白X中有與該單克隆抗體結合的位點14. 胚胎分割技術的應用為優良牲畜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如圖為牛胚胎分割技術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分割前需觀察胚胎是否發育到桑椹胚或囊胚B. 胚胎移植時不需對供體和受體進行同期發情處理C. 通過胚胎分割技術形成的多只牛犢遺傳物質組成相同,性狀也相同D. 當地普通母牛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胚胎移植前不需要進行免疫檢查15. 研究發現,HIV通過細胞膜上的A蛋白侵染人體細胞,同時發現若A基因缺失了32個特定堿基對會導致A蛋白異常,從而aa個體天然免疫HIV。現為了快速辨別甲、乙、丙個體的基因型,用引物F和R分別對三人的基因組進行PCR,每組PCR產物都分為兩份,一份直接電泳,一份用ApoI酶切割后電泳,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2號加樣孔中的樣品是未經ApoI酶切的PCR產物B. 乙個體兩個加樣孔條帶一致可能是ApoI酶失活導致C. 測序比對3號和4號條帶可獲得缺失的堿基序列D. DNA分子遷移率與凝膠濃度、DNA分子大小等有關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3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得0分。16. 如圖表示某魚類生物在低氧條件下的部分代謝過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③過程有ATP的合成,③過程沒有ATP的合成B. 在低氧環境下,該生物不同組織細胞中參與呼吸作用的酶是相同的C. 在低氧環境下,該生物無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D. 該生物肌細胞無氧呼吸的終產物酒精和乳酸會被排出體外,從而減輕其對細胞的傷害17. 研究發現,植物細胞葉綠體內膜上的載體蛋白NTT負責將細胞質基質中的ATP轉運進葉綠體,同時將葉綠體基質內的ADP等量交換至細胞質基質,以維持葉綠體內ATP/ADP的動態平衡,這對類囊體薄膜的完整性和功能至關重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黑暗條件下光反應受阻導致NTT無法正常工作B. NTT缺失型葉綠體的光合作用性能可能會降低C. NTT的存在建立了葉綠體和線粒體中能量代謝的聯系D. NTT每次轉運ATP和ADP時,自身構象均會發生改變18. 《齊民要術》記載:“造豉法,用大豆蒸熟,置甕中覆之,待生黃衣,曝干即成。”豆豉制作主要以大豆為原料,利用霉菌(如米曲霉)發酵生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大豆蒸熟使蛋白質肽鍵斷裂導致變性,利于被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多肽B. 傳統方法制作豆豉是以混合菌種的液體發酵及半固體發酵為主C. “黃衣”是指霉菌的菌絲,“黃衣”形成標志著豆豉的發酵階段完成D. “曝干”使豆豉含水量降低,既能終止發酵又便于長時間保存19. 研究人員以耳朵皮膚成纖維細胞、胎兒皮膚成纖維細胞和卵丘細胞三種細胞分別作為供核細胞進行核移植,研究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供核細胞 重構胚數(枚) 卵裂率(%) 囊胚率(%) 孵化率(%)耳朵皮膚成纖維細胞 39 78.0 19.7 50.0胎兒皮膚成纖維細胞 33 79.4 35.6 63.9卵丘細胞 50 85.7 38.0 72.2A. 卵丘細胞更適合用作核移植的供核細胞B. 激活重構胚時,需要電刺激或PEG誘導細胞進行細胞分裂和發育C. 核移植時,所用的卵母細胞應發育至MII中期D. 從卵巢采集到的卵母細胞,經成熟培養后進行“去核”處理,這里的“核”是指細胞核20. 蛛絲有超強韌性,科學家將蛛絲蛋白基因轉入羊的受精卵中,獲得乳腺生物反應器,在基因工程中可通過PCR技術和瓊脂糖凝膠電泳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導入受體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PCR過程中為了減少非特異性擴增,可增加引物長度且適當降低復性溫度B. 科學家將蛛絲蛋白基因與乳腺中特異表達的基因的啟動子等調控元件重組在一起C. 在凝膠載樣緩沖液中加入的核酸染料能與DNA分子結合,便于在紫外燈下觀察D. 如果電泳結果顯示羊體細胞中含有蛛絲蛋白基因,則其乳汁中含有蛛絲蛋白三、簡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21. (9分)液泡在種子形成階段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蛋白質。研究發現,正常水稻的糊粉層細胞內高爾基體能出芽產生囊泡,該囊泡膜上的GPA3蛋白能和液泡膜上的蛋白質特異性識別,從而將谷蛋白靶向運輸到液泡中進行儲存。谷蛋白在糊粉層細胞內合成和運輸的過程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22. (10分)氣孔是葉表皮細胞分化形成的小孔隙。為研究氣孔開閉的機理,有同學利用紫鴨跖草葉片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進行了探究,有關操作及觀察結果如圖1所示。調節氣孔開閉的“無機離子吸收學說”機理如圖2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分析圖1,蔗糖溶液甲的濃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蔗糖溶液乙,說明氣孔開放是由保衛細胞______引起的。(2)據圖2所示學說推測,光照能促進細胞中ATP的合成,進而______(填“促進”或“抑制”)H 的外排,激活______,導致以______的運輸方式增加對K 的吸收量,導致______升高,最終導致氣孔開啟。(3)有研究發現,擬南芥的保衛細胞在一定pH的溶液中(細胞內的pH高于細胞外),置于黑暗中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不變。后來研究結果表明,藍光誘導可使氣孔張開,有人推測藍光照射會激活保衛細胞膜上的H -ATP酶。為驗證該推測請完善實驗過程。實驗材料:含有保衛細胞的一定pH的溶液、釩酸鹽(H -ATP酶抑制劑)、pH檢測儀。實驗思路:將含有保衛細胞的該溶液均分成兩組,甲組照射藍光,乙組______。分別測定兩組溶液中的______。預期結果:若甲組小于乙組,則______(填“能”或“不能”)驗證該推測。23.(12分)葉綠體中的類囊體分為基粒類囊體和基質類囊體,二者的區別在于前者含有較多的光合色素且形成了堆疊的基粒,葉綠素含量降低幼苗會出現黃化現象。請回答下列問題:(1)與基粒類囊體相比,基質類囊體的光能利用率______(填“更高”或“更低”),原因是______。鹽脅迫會導致葉綠體中的基粒減少,使光合作用的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ATP和NADPH減少,(2)鹽脅迫還會影響土壤溶液的濃度,從角度分析鹽脅迫影響暗反應速率;(3)研究表明,外源亞精胺(Spd)能促進成的影響。為探究鹽脅迫對水稻幼苗進行了實驗,①與對照組相比,NaCl組和NaCl+Spd組的水稻葉片可能出現萎蔫現象和______現象,且NaCl+Spd組中出現第二種現象的程度更______(填“高”或“低”)。②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外源Spd緩解鹽脅迫影響的機理可能是______。24.(10分)苯丙酮尿癥(PKU)患者體內苯丙氨酸的代謝產物——苯丙酮酸過度積累,阻礙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因此患者需要限制飲食中苯丙氨酸的含量。科研人員嘗試篩選能降解苯丙氨酸的乳酸桿菌,用于生產PKU患者可安全食用的酸奶。請回答下列問題:(1)篩選苯丙氨酸降解菌的培養基中,需加入______為唯一氮源,用______法對培養基進行滅菌,冷卻后接種不同的乳酸桿菌,25℃條件下培養。本實驗中還需設置不接種的空白對照組,目的是______。(2)將篩選出的Y與F兩種菌株制成菌懸液,分別用胃液和腸液中檢測其耐受性,結果如圖所示,選擇Y菌株進行后續研究的依據是______。(3)為研究Y菌株能否作為輔助發酵劑用于生產PKU患者可食用的酸奶,還需將其與目前常用的酸奶發酵劑YF-L(菌種)混合進行酸奶發酵實驗。實驗設計如表所示。組別 實驗處理 檢測指標對照組:適量的YF-L 將菌株接種于全脂復原乳中,42℃發酵至pH4.5左右,置于4℃下冷藏24h。 ②______。實驗組:①______。完善實驗方案:①______;②______。25.(14分)科研人員將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劑(StPinIA)基因插入含胰蛋白酶抑制劑(NaPI)基因的表達載體中,使其在棉花細胞中表達NaPI-StPinIA融合蛋白,過程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Ti質粒上與其在農桿菌中的復制能力相關的結構為______。已知StPinIA基因上無限制酶的識別序列,據圖1分析,為了使擴增后的StPinIA基因與NaPI基因正確連接形成融合基因,用PCR技術擴增StPinIA基因時,需要設計合適的引物,引物P2包含的堿基序列為5'-______(寫出12個堿基序列)-3',同時應選用限制酶______對NaPI Ti質粒進行切割。對獲得的NaPI-StPinIA融合基因進行擴增,可選擇圖1中的一對引物是______。(2)融合基因啟動子的作用是______,為使連接后的NaPI-StPinIA融合基因能夠表達,設計時剔除NaPI基因中終止密碼子對應的堿基序列,目的是______。(3)將構建好的重組Ti質粒導入農桿菌中進行轉化,并將農桿菌涂布在含有______的固體培養基上,選擇出生長正常的菌落中的農桿菌與棉花的葉肉細胞共培養,在愈傷組織階段取細胞A、B、C、D中的DNA,特異性擴增后的電泳結果如圖2所示,其中成功導入NaPI-StPinIA融合基因的細胞是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B 2.C 3.B 4.A 5.D 6.D 7.C 8.C 9.D 10.B11.D 12.C 13.A 14.BC 15.B二、選擇題16.ABCD 17.AC 18.D 19.AC 20.AD三、簡答題21.(1)磷脂雙分子層(2)一定的流動性 需要(3)①同位素標記 ②一 異常水稻中核糖體和高爾基體的放射性強度與正常水稻相近,說明谷蛋白合成未受阻 ③異常的 GPA3 蛋白誘發囊泡與細胞膜融合,導致谷蛋白分泌到細胞外(細胞壁附近)22.(1)小于 細胞吸水膨脹(2)促進 質子泵(H+-ATP 酶) 細胞液濃度(3)黑暗處理(或不照射藍光)并加入釩酸鹽 pH 變化 不能23. (1)更低 基質類囊體含有的光合色素較少,未形成堆疊的基粒 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和能量(2)鹽脅迫使土壤溶液濃度升高,植物吸水減少,氣孔關閉,CO 吸收不足;同時降低 Rubisco 活性,導致 CO 固定速率下降(3)①黃化 低 ②外源 Spd 能提高葉綠素含量,維持葉綠體結構完整性,從而緩解鹽脅迫對光合作用的抑制24. (1)苯丙氨酸 高壓蒸汽滅菌 檢測培養基是否滅菌合格(或排除雜菌污染)(2)Y 菌株在胃液和腸液中的存活率均高于 F 菌株,耐受性更強(3)①適量的 YP-L 與 Y 菌株 ②苯丙氨酸的剩余量、酸奶的風味和質地等25. (1)復制原點 5'-GGATCCAGG CCT-3' BamHⅠ和 StuⅠ P1 和 P4(2)RNA 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驅動基因轉錄 保證 NaPI 和 StPin1A 基因連續轉錄和翻譯,形成融合蛋白(3)卡那霉素 B、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