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高一調研測試生物試題注意事項考生在答題前請認真閱讀本注意事項及各題答題要求1. 本試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75分鐘。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 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上的規定位置。3. 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 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一、單項選擇題:共15題,每題2分,共3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 下列關于性狀的敘述正確的是A. 相對性狀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B. 隱性性狀是子一代沒表現出來的性狀C. 性狀分離是指后代同時出現兩種性狀的現象D. 雜合子與純合子的基因組成不同,性狀也不同2. 基因型為AaBbCc和AaBbcc的豌豆雜交,三對基因獨立遺傳,理論上子一代基因型種類有A. 8種 B. 10種 C. 16種 D. 18種3. 圖示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 甲、乙兩桶中的小球數量可以不同B. 從甲、乙兩桶中隨機抓取小球組合模擬基因重組過程C. 每次抓取出的小球要放回原來的桶中D. 若模擬等位基因的分離,則選擇一個桶進行操作即可4. 下列關于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 一般情況下,一個卵細胞只允許一個精子進入B. 受精時精子的細胞核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C. 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D.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證了生物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5. 下列關于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 孟德爾提出了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成對存在的假說B. 子一代產生的雌雄配子比例為1:1,且活性相當C. F2出現表現型比為3:1的結果屬于孟德爾演繹的內容D. 測交實驗可以用來檢驗親本產生的配子類型及比例6. 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A. 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都可以發生基因突變B. 通常可以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基因突變C. 體細胞發生的基因突變都不能遺傳給子代D. 癌細胞容易轉移是由于原癌基因突變導致糖蛋白增多所致7. 下列關于中心法則圖解的敘述錯誤的是A. 過程①、⑤所需的原料相同B. 過程②、④屬于基因的表達C. 人體所有細胞均可發生過程①②④D. 煙草花葉病毒在煙草細胞中發生的過程有③④8. 下圖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一種類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圖示變異類型為倒位B. 該變異發生在同源染色體之間C. 該變異會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數量D. 正常情況下該變異發生的概率很低9. 下列關于細胞分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 細胞分化導致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 細胞分化使細胞的功能趨向專門化C. 同一個體的不同細胞中mRNA有差異D. 細胞分化是多細胞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10. 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A. 通過遺傳咨詢可確定胎兒是否患貓叫綜合征B. 在患者家系中調查遺傳病的遺傳方式C. 人類遺傳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引起D. 禁止近親結婚可杜絕遺傳病患兒的降生11. 下列關于科學史的敘述錯誤的是選項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A 摩爾根 假說-演繹法 基因在染色體上B 沃森和克里克 模型建構法 DNA 雙螺旋結構模型C 梅塞爾森和斯塔爾 差速離心法等 DNA 半保留復制D 哈迪和溫伯格 數學建模與推導法 遺傳平衡定律12. 春化作用是指一些植物需經歷持續低溫才能開花,圖示低溫誘導植物開花部分機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低溫改變了 FLC 基因堿基序列從而促進開花B. 敲除 FLC 基因可促進植物開花C. 春化作用推遲植物開花,不利于植物適應環境D. 圖示染色質修飾也是大腸桿菌表觀遺傳調控的一種機制13. 下列關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A.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 有利的突變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 長期的隔離可導致基因無法自由交流D.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14.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是一種單基因顯性遺傳病,純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約1/1000 000。圖示為某FH家系的系譜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該病的致病基因可位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B. 該家族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基因型相同C. 患者中雜合子個體出現的頻率為1998/1000000D. Ⅲ5和某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正常的概率是1/215. 圖示為正在分裂的卵母細胞,該個體的基因型為AaXBXb,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該卵母細胞不可能產生基因型為aXb的正常卵細胞B. 出現圖中變異的原因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C. 該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1處的基因一定為AD. 該細胞形成的卵細胞若與正常精子結合,將導致子代患21三體綜合征二、多項選擇題:共4題,每題3分,共12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錯選或不答的得0分。16. 下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有A. 為了更好的誘導染色體加倍,需將實驗材料置于冰箱(4℃)培養直至生根B. 顯微鏡下觀察到根尖細胞中染色體數量加倍都是由低溫誘導產生的C. 卡諾氏液能迅速穿透并殺死細胞,保持細胞形態和結構的完整D. 低溫誘導安全性高、成本低、操作簡便,但效率可能不如秋水仙素誘導17. 下列關于遺傳物質探索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有A. 格里菲思推斷 S 型菌中存在轉化因子使 R 型活菌轉化為 S 型活菌B. 噬菌體侵染細菌時,細菌的 DNA 指導噬菌體外殼蛋白質的合成C. 35S 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沉淀物的放射性較高D. 科學家通過病毒重建實驗,發現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RNA18. 家蠶蠶卵的紅色、黃色由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將外源綠色蛋白基因(G)導入到純合的黃卵(rr)、結白繭雌蠶的 Z 染色體上,獲得結綠繭的親本 1,與純合的紅卵、結白繭雄蠶(親本 2)雜交選育紅卵、結綠繭的純合品系。不考慮突變,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有A. 通過 F1繭的顏色可以區分家蠶的性別B. F1雄蠶次級精母細胞中的基因組成可能有 RRGG、rr 等類型C. F1隨機交配得到的 F2中,紅卵、結綠繭的個體比例是 3/16D. F2中紅卵、結綠繭的個體隨機交配,子代中目的個體的比例是 2/919. 為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某興趣小組通過連續培養觀察抑菌圈大小的方法,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性,將金黃色葡萄球菌連續培養三代,測得結果如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有A. 抑菌圈的直徑越大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越強B. 連續培養時應優先從抑菌圈邊緣挑取金黃色葡萄球菌C. 青霉素的使用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出現耐藥性D. 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的耐藥基因頻率上升三、非選擇題:共5題,共58分,除特別說明外,每空1分。20.(12分)圖a-c分別為果蠅(2n=8)、玉米(2n=20)和小鼠(2n=40)正在分裂的細胞中染色體圖片。請回答下列問題:(1)染色體主要由▲(2分)組成,三種材料中果蠅最宜作為觀察染色體的材料,理由是▲。(2)圖a細胞正在進行▲分裂,判斷的依據是▲。(3)圖b中每條染色體上有2個DNA分子,則圖b細胞所處的時期是▲,圖中一共有▲條染色單體,此時▲(2分)基因正在重組。(4)圖c細胞的名稱是▲,圖中一共有▲個四分體,此時▲基因可能正在重組。21.(11分)圖1為DNA的部分平面結構模式圖;圖2為真核生物細胞中DNA復制的過程;從復制叉開始,沿DNA鏈移動,開始DNA的復制。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②的名稱是▲;DNA分子中該核苷酸越多,DNA分子的熱穩定性越▲;(2)蝗蟲精母細胞中進行DNA復制的場所有▲(2分)。除圖1所示外,DNA復制還需要▲等基本條件。(3)模板鏈解旋后,原始的雙螺旋和兩條子鏈組成的一個叉狀結構即為復制叉。由圖2可知,復制叉的▲(2分)可影響DNA復制的速度。若圖1中①突變為G,則該DNA分子復制6次后,異常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為▲(2分)。(4)圖2體現DNA復制的特點有▲(2分)。A. 從頭開始復制 B. 邊解旋邊復制 C. 多起點復制 D. 雙向復制22.(11分)下圖為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部分過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甲的作用是▲(2分)。若a鏈中A占26%,T占32%,則雙鏈DNA分子中C占▲,乙鏈中A占▲。(2)圖1中有▲種核苷酸。乙合成后通過▲進入細胞質。與圖1相比,圖2中所特有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3)圖2中由乙決定的氨基酸有▲個。通常有多個丁結合在乙上,其意義是▲。(4)下列有關分子丙的敘述正確的是▲(2分)。A. 丙分子內部存在堿基互補配對B. 丙中攜帶氨基酸的一端為3'端C. 一種丙可轉運多種氨基酸D. 乙中的每個密碼子都能結合相應的丙23.(12分)普通小麥為兩性花,圖示為利用普通小麥和黑麥培育小黑麥的過程,A、B、D和R分別表示不同的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中都有7條染色體。請回答下列問題:(1)雜交前對母本普通小麥進行的處理有▲(2分),目的是▲。(2)雜種F1體細胞中有▲條染色體,F1是▲(選填“單”或“多”)倍體,雜種F1▲(選填“是”或“不”)可育,原因是▲。(3)可采用秋水仙素處理雜種F1得到小黑麥,原理是▲。培育小黑麥涉及到的變異類型是▲。選擇小黑麥花藥制片鏡檢,可觀察到細胞中含▲(2分)個染色體組。(4)培育的小黑麥是新物種,這種形成新物種的方法與自然界中大多數新物種形成的區別是▲。24.(12分)茄子是我國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其果皮顏色是選種育種的關鍵性狀。為研究果皮顏色的形成機制,科研人員用P1和P2兩純合體為親本進行如下實驗:步驟1 P1(白果皮)×P2(紫果皮)→多次正反交實驗,結果F1全為紫果皮步驟2 F1紫果皮 ♀ F2:紫果皮(107)、綠果皮(27)、白果皮(9)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由實驗結果推斷,與控制茄子果皮顏色相關的基因遵循 <▲> 定律,F2紫果皮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占 <▲> (用分數表示)。(2)為驗證(1)中的推斷,可取F1與 <▲> (選填“P1”或“P2”)進行回交實驗,若子代表現型及比例為 <▲> (2分),則說明上述推斷全部正確。(3)經研究發現,茄子果皮顏色與A/a、B/b基因有關,基于上述F2的結果,有同學提出果皮顏色形成機制的模型,如下圖所示:①按照該模型的解釋,前體物質的顏色為 <▲> ,綠果皮的基因型為 <▲> (2分)。②若圖1模型成立,則F2中白果皮所占比例為 <▲> (用分數表示),與上述實驗結果不符。③有同學對圖1模型進行修正,具體模型如圖2所示,I、II依次填寫 <▲> 。(4)氣溫驟變導致F1產生的AB花粉存活率只有50%,若F1繼續自交,則F2中白果皮茄子所占比例為 <▲> (用分數表示)(2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A 2.D 3.B 4.C 5.D6.A 7.C 8.D 9.A 10.B11.C 12.B 13.B 14.C 15.A二、多項選擇題16.CD 17.BC 18.AB 19.BD三、非選擇題20.(1)DNA和蛋白質 染色體數目少,形態差異明顯,便于觀察(2)減數第一次 同源染色體分離(3)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有絲分裂前期或中期 40 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4)初級卵母細胞 20 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21.(1)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低(2)細胞核、線粒體 模板、酶、能量(3)數量和移動速度 1/2(4)BCD22.(1)識別并結合mRNA上的密碼子,轉運氨基酸 21% 26%(2)8 核孔 U-A(3)4 短時間內合成大量蛋白質(4)AB23.(1)去雄并套袋 防止自花傳粉和外來花粉干擾(2)21 單 不 減數分裂時聯會紊亂,不能形成可育配子(3)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使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染色體數目變異 4(4)該方法是人為誘導多倍體形成新物種,自然界中大多數新物種形成是經過長期地理隔離最終形成生殖隔離24.(1)自由組合 1/5(2)P1 紫果皮:綠果皮:白果皮=1:2:1(3)①白色 AAbb、Aabb ②1/4 ③紫色 白色(4)7/3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