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新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第6章 生物的進化新課引入自然界中的適應竹節蟲,因身體修長而得名,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體色會受環境影響:高溫、低溫、暗光可使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枯葉蝶,也稱枯葉蛺蝶,以其前后翅相疊其翅形及斑紋似枯葉而著稱。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膀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境的一種適應。這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擬態現象,目的就是使自身不易被天敵發現。怎樣理解適應什么是遺傳病?1如何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和多樣性的形成?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長生了哪些重要影響?3本節聚焦課本第106頁01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Part One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1、生物的形態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繁殖。適應的含義蘭花螳螂的擬態青蛙的保護色箭毒蛙的警戒色適應是普遍存在的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生物的形態結構適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人的小腸小腸位于腹中,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全長約4-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的消化、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小腸絨毛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且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內壁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生物的形態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和繁殖。雷鳥是寒帶地區特有的鳥類。羽毛顏色因季節而異,而與環境一致︰冬季羽毛白色,與雪地相一致;春夏則為有橫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凍原地區的植被顏色。雷鳥在冬季來臨之前將羽毛換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皚皚的環境中保護自己。這種適應現象有沒有局限性?雷鳥(春夏)灰/褐色雷鳥(冬)白色如果冬季降雪延遲,已經換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鳥反而容易被天敵發現。可見,適應的實現是有條件的,當環境條件改變時,適應可能會失去作用。適應具有相對性。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適應性特征來自遺傳,即來源于可遺傳的有利變異的逐代積累,是對之前的環境適應的結果。由于環境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遺傳的穩定性與環境不斷變化之間的矛盾是適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適應相對性的原因02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Part Two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物種不變論:各種生物都是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的。拉馬克的進化學說:①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③生物中各種適應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拉馬克(1774~1829)(錯誤)(錯誤)(正確)(正確)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用進廢退:器官使用越多越發達,不使用就退化。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拉馬克認為:食蟻獸的舌頭之所以細長,是長期舔食螞蟻的結果。事實:食蟻獸舌頭平均長度是60cm,成年后不會增長。食蟻獸食蟻獸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獲得性遺傳:由于環境引起或由于用進廢退引起的變化,都是可以遺傳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是拉馬克用來解釋生物進化的主要原因。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拉馬克認為: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視覺派不上用場,眼睛就萎縮退化。事實:鼴鼠是一種具有立體嗅覺感的哺乳動物,幼年有微弱視力,常年不見天日,成年后退化。鼴鼠——黑暗中的挖掘者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思考:請利用拉馬克的觀點解釋長頸鹿為什么脖子長?長頸鹿以樹葉為食,草地退化(環境改變)后,要吃樹葉,于是使勁將頸伸長(主觀意愿),這樣頸越伸越長(用進),并且這一性狀能遺傳給后代(獲得性遺傳)。長此以往,終于形成了現在的長頸鹿。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提示:拉馬克觀點的核心(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拉馬克的進化學說意義:① 否定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② 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不足:① 提出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觀點缺少科學證據的支持,大多來自主觀臆測。② 過于強調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物種的改變,具有局限性。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達爾文(1809-1882)是英國的博物學家,他曾隨英國海軍勘探船“貝格爾號”,做了歷時五年(1831-1836)的環球航行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觀察,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標本和礦物標本,經過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進化的觀點。終于在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巨著《物種起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的解釋模型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1)過度繁殖: 生物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產生很多后代。莢迷魚群 例如:鯽魚,每條鯽魚一年所產的卵中,大約有3000個可以受精并孵化成小魚。一年后小鯽魚成熟,再產生下一代。按照這個數目計算,經過三年,一對鯽魚繁殖的后代數目可達67.5億條。 事實上,自然界里其他一些生物的繁殖能力遠遠超過鯽魚。因此,若按理論上計算,即使繁殖最慢的生物,也會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產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滿地球。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生存斗爭 生物一方面過度繁殖,使數目劇增,另一方面,生存條件(食物、空間等)是有限的。因此,任何生物都要為爭奪生存條件而發生斗爭。 生物大量死亡,少量存活。對生物個體往往有害,但對生物物種是有利的。斗爭不僅有生物個體(同種或異種)之間的相互斗爭,還包括生物與無機環境(如干旱、寒冷)之間的斗爭。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3)遺傳和變異 生物的變異有的比親代更適應環境,有的卻不適應環境。有利變異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生物產生的后代會發生變異,產生各種不同于親代的性狀。變異是不定向的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經過生存斗爭,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個體都是對環境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4)適者生存 每一種生物之所以能夠在一定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是因為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是與環境相適應的,即適者生存。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的條件——自然選擇的手段,進化的動力——自然選擇的基礎,進化的內因——自然選擇的結果主要內容:(1)過度繁殖(2)生存斗爭(3)遺傳變異(4)適者生存遺傳變異(內因)適者生存(結果)過度繁殖(條件)生存斗爭(動力)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適應的形成長頸鹿的適應性特征示意圖長頸鹿主要以樹葉為食,而在漫長的干旱季節,食物的缺乏是經常發生的。設想在某個歷史時期,長頸鹿的祖先群體中出現了頸長的個體,這一變異是可以遺傳的。這樣的個體在生存和繁殖上具有什么優勢?長頸鹿的祖先大量長頸鹿后代長頸鹿出現差異(長頸長腿)長頸長腿的長頸鹿存活現代長頸鹿過度繁殖遺傳變異生存斗爭適者生存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運用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適應的形成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①群體中出現可遺傳的有利變異②環境的定向選擇達爾文認為:在一定環境的選擇作用下,可遺傳的有利變異會賦予某些個體生存和繁殖的優勢,經過代代繁殖,群體中出現這樣的個體就會越來越多,有利變異通過逐代積累而成為顯著的適應性特征,進而出現新的生物類型。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的意義①揭示了生物界的統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②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并且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③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④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的軌道。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學說的局限性①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性狀)水平。②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③強調物種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不能很好地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現象。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以自然選擇為核心,從生物個體為單位發展到以種群為基本單位。總結拉馬克進化學說和自然選擇學說03課堂練習Part Three課堂練習1.拉馬克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先驅。下列表述哪一項不是拉馬克的觀點( )A.生物的種類從古至今是一樣的B.生物的種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C.生物某器官的發達與否取決于用與不用D.環境的變化使生物出現新的性狀,并且將這些性狀遺傳給后代A課堂練習2.人類對瀕危動植物進行保護,會不會干擾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選擇?為什么?【答案】在自然界,物種絕滅的速率本來是很緩慢的,人類活動大大加快了物種絕滅的速率。現在許多瀕危物種之所以瀕危,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因此,一般來說,人類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是在彌補自己對自然界的過失,不能說是干擾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選擇。從另一個角度看,自然選擇所淘汰的物種并不是毫無價值,因此,不能完全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判斷現有物種的存留意義。瀕危植物金花茶瀕危動物金絲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