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1 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教學設計 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認識生物【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生物和自然環境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系統的觀察和分類經驗。他們可能對小組合作和實踐活動感興趣,但需要指導以確保活動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生命觀念:通過分組觀察實踐,學會觀察的方法,并對觀察到的生物進行分類。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周邊生物的生存環境,認識植物的多樣性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尊重環境的理念。科學思維:描述周邊環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探究實踐:初步學會設計觀察活動方案,并學會做觀察記錄。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料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態度責任:在觀察實施中,關注不同環境中的生活環境,初步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滲透愛護生物,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對校園綠化提合理化建議的探究,喚起熱愛生命、保護和美化環境的尊重環境意識【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1)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描述它們的形態特征和生活習性。(2)歸納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學難點(1)區分生物與非生物。(2)理解生物具有應激性、生長、繁殖等特征。【新課導入】課程導入 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幼苗時期的韭菜和小麥圖片。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同學們能區分哪個是韭菜,哪個是小麥嗎? [回答]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代表學生回答問題,并說明理由。【新課講解】新課展開 觀察思考: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一次觀察活動,觀察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教師先教授學生觀察的方法:確定觀察目的:觀察某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等特征;生活環境;生活習性;比較不同生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等等。2.明確觀察對象:校園、公園或林地中的生物。觀察植物時,注意植物的高度、形態、生長環境等;在觀察動物時,注意它們的形態特點、運動方式和生活環境等。3.做好觀察記錄4.交流觀察結果提醒學生們,觀察時要注意安全,分組進行;注意著裝顏色,避免衣物的顏色過于鮮亮;要注意保持安靜;拍攝時,盡量不使用閃光燈;不要破壞植物。教師一邊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一邊提問:你們觀察的生物,如楊樹和柳樹,它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同學們可以仔細觀察,從它們的樹干、枝條、葉等的形狀和顏色方面進行比較。如果開花了,同學們可以比較它們的花有何不同。同學們還可以觀察它們的生長環境。如果周圍有光葉子花(俗稱三角梅),同學們可以仔細觀察它的葉和花的形狀、顏色。紫紅色的結構是它的花瓣嗎?對相同的觀察對象,不同的同學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觀察結果。請舉例說出哪些因素影響了觀察結果。請舉例說明,如果需要進一步觀察某種生物,同學們打算如何進行。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回到教室,分組展示觀察成果,分享觀察到的生物種類及其特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生物進行分類,如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對學生的觀察成果進行點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科學方法:觀察教師進行總結: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工具,或利用各種設備,有時還需要測量。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并做好記錄。觀察要有計劃和耐心。觀察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多提問題。需要同別人交流看法,進行討論。教師總結評價同學們的觀察結果,進行點評。教師提出問題:我們所觀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動物。除此之外,還有真菌、細菌、病毒等生物。同學們能說出生物共同的特征嗎?思維訓練: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貓的頭部和兔的頭部圖片,讓同學們觀察貓和兔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教師提問:同學們能發現什么問題嗎?提出你們所發現的問題,與同學交流,討論誰提出的問題更有探究的價值。 學生們聽從老師的安排,可以利用望遠鏡、照相機等設備。學生填寫觀察記錄表。[思考與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分享與交流]學生分享討論結果。 [回答]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閱資料,進行作答,并與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思考與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課堂小結】一、科學方法--觀察1.觀察方式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或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機等設備,有時還需要測量。2.觀察要求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按照一定的題序進行,并做好記錄;有計劃和耐心:積極思考,并進行交流。二、觀察的方法(1)確定觀察目的(2)明確觀察對象①觀察植物時,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態,生長環境等,不要破壞植物。②觀察動物時,注意它們的形態特點、運動方式和生活環境等。(3)傲好觀察記錄交流觀察結果。【布置作業】1.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2.寫一篇觀察日記,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一種生物。【板書設計】《觀察周邊環境中的生物》生物的種類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營養能進行呼吸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直觀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通過圖片展示、實例分析和實地觀察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了生物的多樣性和特征,學會了區分生物與非生物,提高了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同時,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完成觀察任務,并進行匯報和交流。但是,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實地觀察環節,由于時間有限,學生的觀察不夠深入,有些小組沒有完成觀察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觀察和思考。此外,我還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