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學情評估一、單項選擇(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中華文明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能揭示中華文明起源的考古發現是( )A.元謀人上門齒化石 B.北京人用火場景想象圖C.山頂洞人復原頭像 D.中國古人類遺址分布圖2.下列出土于我國不同地區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證中華文明( )INCLUDEPICTURE"257A-20.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257A-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257A-20.tif" \* MERGEFORMATINETA.先進豐富 B.穩定發展 C.多元一體 D.民族交融3.“三皇五帝”時期,存在著一種“政治美德”,有人稱其為政治行為的“童話”,即傳位賢者。到禹和啟時期,變為傳位于子,即王位世襲。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 )A.階級壓迫出現 B.直接民主產生C.生產力的發展 D.道德水準下降4.下表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特征是( )生產發展 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得到進一步推廣政局動蕩 諸侯國之間爭霸兼并戰爭不斷各國變法 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A.社會動蕩 B.經濟發展 C.謀求發展 D.社會轉型5.《論語·為政》中寫道:“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孟子·盡心下》中寫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兩段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是(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國、以民為本C.以禮治國、以法為教 D.崇德尚賢、“兼愛”“非攻”6.有學者認為,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雖有曲折,但歷史大勢終歸是要回到統一國家的正軌上來。他意在說明秦的統一( )A.加強了民族交融 B.促進了各地聯系C.加強了中央集權 D.順應了時代潮流7.《漢書·食貨志》記載, 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嚴刑峻法 B.休養生息 C.鹽鐵官營 D.北擊匈奴8.下面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貨幣。兩者所起到的相同歷史作用是( )INCLUDEPICTURE"257A-21.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257A-2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257A-21.tif" \* MERGEFORMATINETA.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管理 B.繼承了春秋戰國貨幣的風格C.促進了貨幣種類的多樣化 D.適應了商業貿易繁榮的形勢9.兩漢時期,溫潤絢麗的中國絲綢、神秘的阿拉伯地區的青金石制品以及波斯民族服飾等風格迥異的藝術,還有附著于雕塑風格、繪畫技巧上的來自意大利、印度等多地的藝術要素等都在絲綢之路上相遇,激起人類之光。這表明絲綢之路( )A.傳播了儒家思想 B.鞏固了國家統一C.促進了中外交流 D.推動了貿易發展10.青少年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對下列旅游景點解讀正確的是( )INCLUDEPICTURE"257A-22.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257A-2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257A-22.tif" \* MERGEFORMATINETA.圖1建筑所紀念的人物編寫了著名史書《史記》B.圖2建筑是為紀念扁鵲而修建C.圖3所示旅游勝地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圣地D.圖4建筑修建于我國西漢時期11.三國鼎立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三國均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在對抗中進步,在競爭中發展,從而推動了經濟、政治、文化的恢復和發展。由材料可知,三國鼎立( )A.是東漢時期軍閥混戰的繼續B.政權割據,國家陷入分裂C.為此后走向統一奠定了基礎D.各自為政,阻礙經濟發展12.下表是某歷史學習小組的研究材料。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為( )時間 事件280年 滅吳,統一了全國291年 八王之亂,元氣大傷316年 長安失守,被匈奴人所滅A.南北統一的進程 B.西晉的短暫統一C.北方各族的內遷 D.政權分裂的加劇13.《宋書》載:“(南朝)荊城(荊州)跨南楚之富,揚部(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這反映出( )A.北方戰亂社會動蕩 B.黃河流域是全國經濟重心C.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D.南北方經濟發展的不平衡14.遷都后,孝文帝下詔改用漢姓,改穿漢服,改說漢語,推行漢族的官制和律令。孝文帝的上述做法( )A.順應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B.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局面C.消除了北方的民族矛盾 D.增強了北周的國家實力15.他根據三國曹植所著而創作,畫卷描繪了曹植從京師(洛陽)東歸封地途經洛水時見到洛神女的情景。雖是虛構的夢幻境地,但畫卷忠于賦文的結構順序,選擇重要情節加以描繪,成為流芳千古的畫作。“他”是( )A.王羲之 B.祖沖之 C.顧愷之 D.賈思勰二、辨析改錯(8分)16.中華民族歷史中的智慧熠熠生輝。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錯的打“×”,并加以改正。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1)相傳上古時期,禹面對洪水,采用疏導之法,歷經多年成功治水。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漢時期,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推恩”建議,巧妙削弱諸侯勢力。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8年,孫劉聯軍在官渡之戰中采用火攻的戰術大敗曹操軍隊。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朝的祖沖之在數學領域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INCLUDEPICTURE"257A-23.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257A-2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257A-23.tif" \* MERGEFORMATINET 圖1文物為何尊,出土于陜西寶雞,主圖案是饕餮紋,造型精美雄奇。其內底的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成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中有“宅茲中國”的記載,這是目前所見“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材料二INCLUDEPICTURE"257A-24.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257A-2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257A-24.tif" \* MERGEFORMATINET 圖2文物為漢代織錦護臂,出土于新疆尼雅遺址。上面繡有漢代的典型圖案:云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還有清晰可見的篆體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是迄今為止新疆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中國”二字(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青銅器“何尊”的用途及相關的政治制度。(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織錦護臂蘊含的歷史信息。(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從上述材料中任選一件文物,為其擬寫一句宣傳語。(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戰國時期,中原的華夏族與周邊各族接觸頻繁。趙武靈王為了增強軍事力量,推行“胡服騎射”,讓士兵改穿便于騎射的胡服,學習騎射技術。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斗力,還促進了中原華夏族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使雙方在服飾、軍事技術等方面相互借鑒。材料二 東漢、魏、晉時期,我國北方各族不斷內遷。氐人和羌人由西向東遷入關中地區;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遷到汾河流域一帶;而鮮卑人有一部分遷到遼河流域南部,另一部分遷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帶。西晉時,關中人口有100多萬,其中內遷各族占據一半。內遷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相互學習農業生產技術和畜牧經驗,在生活習俗上也相互影響,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強。——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 中國歷史 七年級 上冊》(1)根據材料一,指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作用。(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根據材料二,概括東漢、魏、晉時期北方各族內遷的特點,并說明其對民族交融的影響。(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古代民族交融的認識。(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材料截至2024年7月,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59項,其中文化遺產40項、自然遺產15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是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中國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項目(部分)遺產名稱 入選理由A.________ 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陽。它見證了早期中國文化、工藝和科學的黃金時代以及青銅時代的繁盛。這里出土的甲骨文為研究文字系統、古代信仰和社會體系提供了寶貴依據。B.都江堰C.________ 它是古代軍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也見證了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的碰撞與交流。D.秦始皇陵兵馬俑(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A、C兩處世界遺產的名稱。(4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2)結合所學知識,從B、D中任選一項,撰寫其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6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3)綜合材料,談談你對我國世界遺產的認識。(2分)INCLUDEPICTURE"得分.tif" INCLUDEPICTURE "E:\\25秋課件\\七歷安徽 已上傳一個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龐建宇\\Desktop\\七歷安徽 該做第三單元\\得分.tif" \* MERGEFORMATINET答案一、1.A 2.C 3.C 4.D 5.B 6.D 7.B8.A 9.C 10.A 11.C 12.B 13.C 14.A 15.C二、16.(1)√(2分)(2)× “董仲舒”改為“主父偃”(2分)(3)× “官渡之戰”改為“赤壁之戰”(2分)(4)× “北朝”改為“南朝宋齊之間”(2分)三、17.(1)用途:禮器。(2分)政治制度:分封制。(2分)(2)漢朝絲織技術高超;漢朝與西域存在經濟、文化聯系;西域民眾認同中央王朝等。(任答2點,4分)(3)【示例1】何尊——探尋“中國”之源,追溯西周風華。【示例2】漢代織錦護臂——織漢代蜀錦華彩,展絲路文化交融。 (任選1件,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18.(1)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斗力;促進了中原華夏族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4分)(2)特點:內遷的民族多;內遷方向多樣;內遷規模大。(任答2點,2分)影響:相互學習農業生產技術和畜牧經驗;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融合的趨勢不斷加強。(2分)(3)民族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促進了不同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民族交融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增強了民族凝聚力。(任答1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四、19.(1)A.殷墟(2分) C.長城(2分)(2)【示例1】B: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它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勤勞精神的集中體現。【示例2】D:秦始皇陵兵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數以千計的兵馬俑造型逼真、形態各異,展現了秦朝時期精湛的雕塑技藝。兵馬俑的排列布局嚴謹有序,體現了秦朝強大的軍事制度和組織能力,為研究秦朝軍事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B、D任選1項,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分)(3)類別齊全,數量眾多,反映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是認識歷史的重要途徑;具有不可再生性,保護遺產人人有責。(任答2點,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