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第八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1.(2024八上·長春期中)真菌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 ?。?br/>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騰作用2.(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列關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敘述正確的是( ?。?br/>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 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酵母菌發面蒸饅頭 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3.(2024八上·長春期中) 2022年12月,科學家從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了凍結萬年的古老病毒。迄今為止,樣本中復活的病毒僅感染阿米巴蟲一種動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病毒內部有遺傳物質 B.該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病毒C.病毒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D.該病毒與阿米巴蟲是寄生關系4.(2024八上·長春期中)如圖是受精的雞卵結構示意圖,其中胚胎發育主要的營養來源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5.(2024八上·長春期中)據估算,一個雞卵的卵殼上約有7000個氣孔,這些氣孔的作用是( ?。?br/>A.減輕重量 B.氣體交換 C.吸收水分 D.堅固卵殼6.(2024八上·長春期中)某草場為保護牛羊,大量獵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草場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威脅。該事例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br/>A.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B.為人類提供食物和皮毛C.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7.(2024八上·長春期中)“鳥類的黑手黨”——杜鵑,將自己的卵產到別的小鳥巢中,小鳥辛勤地為杜鵑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鵑的雛鳥。下列對小鳥該種行為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為②是學習行為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八上·長春期中)當你做屈肘動作時,包括以下步驟: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繞關節轉動③骨骼肌 接受神經傳來的興奮④骨骼肌收縮。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 ?。?br/>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9.(2024八上·長春期中)細菌和真菌分布廣泛,二者在培養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下列屬于細菌菌落特點的是( ?。?br/>A.菌落呈黑色,呈絨毛狀 B.菌落比較大,呈蜘蛛網狀C.菌落呈黃色,呈絮狀 D.菌落比較小,表面較光滑10.(2024八上·長春期中)做實驗時,區別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據是( ?。?br/>A.體節 B.剛毛 C.環節 D.環帶11.(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圖圓圈表示生物的生殖發育特征,重合部分M表示它們的共同特征,則M可以表示( ?。?br/>A.無性生殖 B.有性生殖C.生殖過程不需要水 D.完全變態發育12.(2024八上·長春期中)大鯢俗稱“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屬于( )A.魚類 B.兩棲動物 C.爬行動物 D.哺乳動物13.(2024八上·長春期中)“破繭成蝶”描述了蝴蝶的( ?。?br/>A.有性生殖 B.蛻皮現象 C.變異現象 D.變態發育14.(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列關于植物繁殖的描述中,屬于有性生殖的是 ( ?。?br/>A.用發芽的塊莖繁殖馬鈴薯B.用月季花枝條繁殖月季C.將黑棗嫁接到柿子樹上,獲得黑棗D.播種玉米種子繁殖玉米15.(2024八上·長春期中)“萍葉青浮水,蛙聲鬧徹明”,蛙聲徹夜不停,意味著青蛙進入繁殖時期。下列關于青蛙生殖和發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體外受精 B.整個過程可以離開水進行C.幼體用肺呼吸 D.先長前肢再長后肢16.(2024八上·長春期中)無論鳥的生殖和發育有何特點,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鳥必須具有哪幾種行為( )A.求偶、產卵、育雛 B.求偶、交配、筑巢C.交配、產卵、孵卵 D.交配、求偶、產卵17.(2024八上·長春期中)我國科學家從蘇云金桿菌中提取抗蟲基因,導入到棉花細胞中,成功培育出了抗蟲棉。該科研成果利用的生物技術是( ?。?br/>A.轉基因技術 B.雜交技術 C.克隆技術 D.發酵技術18.(2024八上·長春期中)被譽為“微生物之父”的科學家是( )A.孟德爾 B.列文·虎克C.巴斯德 D.伊萬諾夫斯基19.(2024八上·長春期中)培養細菌、真菌的操作步驟是( ?。?br/>A.配制培養基→接種→高溫滅菌→冷卻→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B.高溫滅菌→冷卻→配制培養基→接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C.高溫滅菌→配制培養基→接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冷卻D.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20.(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C.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D.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21.(2024八上·長春期中)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B、C、D共有的細胞結構為:細胞膜;細胞質; 。(2)E圖上的a是蘑菇產生的 ,它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能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3)在制作饅頭時,圖中的 ?。ㄌ畲a)產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膨大和松軟。(4)B通過 生殖。(5)A的生活方式為 。22.(2024八上·長春期中)生活中食品保存不當容易發生霉變現象,為探究影響霉菌生活的環境條件,某生物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實驗,記錄如下表(表中未提及的條件均相同且適宜)。組別 材料 數量 水分 操作 溫度 實驗結果① 面包 三塊 含水 均暴露于空氣中5分鐘,再分別置于保鮮袋中,并扎緊袋口,持續10天 室溫 霉斑很多② 面包 三塊 含水 低溫 霉斑較少③ 面包 三塊 不含水 室溫 無霉斑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應選擇①組和 組進行對照實驗,分析該組對照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2)②組和③組能否形成對照實驗? ,為什么? 。(3)實驗設計時,可每組設置重復實驗,這樣設計目的是 。23.(2024八上·長春期中)“籬落疏疏―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句詩描繪了油菜花盛開的美好景象。如圖分別表示了油菜的不同結構層次,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從甲細胞 開始的,經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過程形成圖乙幾種不同的組織。(2)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其中根、莖、葉屬于 器官。(3)位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的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是[ ] 組織,而皮膚被燒傷后,損壞的是皮膚的 組織。(4)移栽植物后,通過打點滴補充水和無機鹽提高其成活率,針頭應插入樹木莖中的 ?。ㄌ钭帜福┙M織。(5)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油菜不具有 這一水平。(6)請你補全油菜植株的結構層次:細胞→ → →油菜植株。24.(2024八上·長春期中)某中學課外小組的同學取一滴湖水在顯微鏡下觀察,具體如下:①實驗方案:①甲、乙、丙三個載玻片(如圖),分別在其兩端各滴一滴草履蟲培養液,并使其相互連通;②在甲、乙、丙三個載玻片右側培養液邊緣分別滴一小滴鹽水、一小滴肉汁、一小滴醋汁;③用顯微鏡觀察發生的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問題分析:(1)實驗中,該興趣小組的問學發現培養液 層的草履蟲數量比深層的多。培養液表層含氧量高于深層,草履蟲的表膜可以完成 ,實現它與水環境的氣體交換。并且甲和丙載玻片右側培養液中的草履蟲越聚越多。分析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由此可得出的結論草履蟲能趨向有利,避開有害。(2)草履蟲在液體中主要靠[ ] 的擺動,旋轉前進;如果實驗中發現草履蟲運動過快,影響觀察,可以在培養液中放幾絲棉花纖維,其目的是 。(3)如果在乙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滴入一小滴紅色墨汁,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草履蟲體內的[ ] 變成了紅色。25.(2024八上·長春期中)生命現象的發展,是一個有機體從其生命開始到成熟的變化,是生物有機體的自我構建和自我組織的過程。圖1表示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2是形成人體不同結構層次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表示 細胞。植物細胞除具有圖1所示結構外,最外層還有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 。(2)圖2中①②③表示細胞的 過程,該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 的變化。(3)該過程產生的新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與原細胞相比 (選填“加倍、減半和不變”)(4)經過圖2中[④] 過程,形成的不同組織。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呼吸作用的實質【解析】【解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表達式為: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腐生的細菌和真菌通過呼吸作用分解遺體內的有機物,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歸還的大自然中,被綠色植利用,通過光合作用來制造有機物,促進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環。故答案為:B【分析】呼吸作用:場所 線粒體條件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原料 有機物、氧氣產物 二氧化碳、水物質轉化 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能量變化轉變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意義 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答案】C【知識點】發酵技術【解析】【解答】A、人類會利用甲烷菌產生清潔能源沼氣,A錯誤;B、人類會利用醋酸菌制作醋,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B錯誤;C、人類會利用酵母菌制作饅頭、面包、米酒等食物,C正確;D、人類會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D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1)發酵技術是人類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從而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2)常見的發酵技術有:①利用酵母菌釀酒、制作蓬松的面包;②利用霉菌制醬;③利用醋酸菌制醋等。3.【答案】C【知識點】病毒的種類;病毒的結構和增殖方式【解析】【解答】A、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A正確;B、該病毒寄生在動物身上,按宿主分類屬于動物病毒,B正確;C、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復制,孢子繁殖的是孢子植物和真菌,C錯誤;D、病毒寄生在活細胞身上生活,與其他活細胞的關系是寄生,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1)病毒個體非常小,比細菌小很多,用納米表示大??;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病毒形態,形態多樣。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2)病毒生存方式:寄生生活,離開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3)病毒繁殖方式:自我復制。(4)病毒按照宿主的不同可以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4.【答案】B【知識點】鳥卵的結構【解析】【解答】④卵殼位于最外面,堅硬,其上有氣孔,它有防止卵細胞受傷害,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減少水分的蒸發,用氣孔進行氣體交換;③卵白位于卵黃外面,它的作用是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和水分,同時也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氣室內有空氣,與細胞進行氣體交換;系帶起固定卵黃、減震的作用,利于孵化。②卵黃是卵細胞主要的營養物質,供胚胎發育。①胚盤是卵黃中央盤狀的小白點,里面含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膜緊包在卵黃外面,起保護卵黃的作用??梢娕咛グl育主要的營養來源是②卵黃,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鳥卵一般分為卵殼、卵殼膜、卵白、氣室、系帶、卵黃膜、卵黃以及胚盤。5.【答案】B【知識點】鳥卵的結構【解析】【解答】卵殼——起保護作用,上面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氣孔,可以透氣,以確保卵細胞進行氣體交換。故答案為:B。【分析】雞卵的結構圖如下:6.【答案】D【知識點】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解答】動物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題干中某草場為保護牛羊,大量獵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草場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威脅,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故答案為:D。【分析】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即: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危害植物,如蝗災等,據此解答。7.【答案】A【知識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解析】【解答】解: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小鳥辛勤地為杜鵑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鵑的雛鳥,對小鳥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A正確。8.【答案】C【知識點】骨、關節和肌肉的配合【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因此,當 做屈肘動作時 ,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興奮,④骨骼肌收縮,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繞關節轉動,則完成了運動,所以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③④①②,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此題考查骨、關節和肌肉的配合,為基礎題,難度不大,熟記: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縮,并且牽引了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而完成的,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9.【答案】D【知識點】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區別【解析】【解答】ABC.菌落呈黑色,呈絨毛狀;菌落呈黃色,呈絮狀;菌落比較大,呈蜘蛛網狀都屬于真菌菌落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菌落比較小,表面較光滑,是細菌菌落的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比較如下表: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比較如下表: 大小 形態 顏色細菌菌落 較小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多為白色真菌菌落 較大 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 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10.【答案】D【知識點】環節動物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解析】【解答】蚯蚓身體細長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前端離環帶近約13個體節,后端離環帶遠,因此區別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據是蚯蚓的環帶位置。故答案為:D【分析】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前端有環帶.11.【答案】B【知識點】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解析】【解答】AB、蝗蟲、家蠶和青蛙都是有性生殖的動物,故M可以表示有性生殖,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C、青蛙的生殖過程需要水,而蝗蟲和家蠶的生殖過程不需要水,C不符合題意;D、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屬于完全變態發育,青蛙屬于變態發育,三者都屬于變態發育,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M:蝗蟲、家蠶和青蛙的共同特征。12.【答案】B【知識點】兩棲動物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解析】【解答】兩棲動物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魚類終生用鰓呼吸;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終生用肺呼吸。因此大鯢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屬于兩棲動物。故答案為:B。【分析】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分析作答。13.【答案】D【知識點】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解析】【解答】蝴蝶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因此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受精卵是一個細胞,個體最小;以爬行為主的是幼蟲又叫“毛毛蟲”;不食不動的是蛹;有2對翅,3對足的蝴蝶是成蟲?!捌评O成蝶”描述了蝴蝶的變態發育。故答案為:D。【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2)不完全變態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14.【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解答】A.用發芽的塊莖繁殖馬鈴薯,這是通過馬鈴薯的塊莖直接產生新個體,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A錯誤。B.用月季花枝條繁殖月季,屬于無性生殖中的扦插,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故B錯誤。C.將黑棗嫁接到柿子樹上,獲得黑棗,這是通過嫁接的方式,將黑棗的枝條或芽接到柿子樹上,以獲得黑棗,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故C錯誤。D.播種玉米種子繁殖玉米,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故D正確。故選D。【分析】植物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較比 較 項 目 無 性 生 殖 有 性 生 殖兩性細胞的結合 無 有新個體的產生 母體直接產生 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繁 殖 速 度 快 慢后代的適應能力 弱 強優 點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代的優良性狀 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舉 例 扦插、嫁接和壓條等。 被子植物產生的種子、鳥類的繁殖等15.【答案】A【知識點】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物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解析】【解答】A、在生殖季節,雌雄蛙經過抱對,分別把精子和卵細胞排放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即體外受精,A說法正確。B、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的限制,受精過程、幼體的發育都在水中進行,B說法錯誤。C、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C說法錯誤。D、蝌蚪發育成成蛙的過程中,先長出后肢在長前肢,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此題考查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難度一般,解答此題還需要熟記兩棲動物的基本特征,(1)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成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膚裸露,可以輔助呼吸;(2)青蛙在繁殖季節,雄蛙會有求偶行為,雌雄蛙經過抱對,分別把精子和卵細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慢慢發育成蝌蚪、幼蛙和成娃,幼體和成體在外形上和內部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屬于變態發育。16.【答案】D【知識點】鳥類的生殖和發育【解析】【解答】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雖然不是所有鳥類都會進行所有這些行為,但求偶、交配和產卵是鳥類必須具備的基本繁殖行為 。例如,杜鵑鳥不筑巢、不育雛、不孵化,而是將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為其孵卵和育雛 ,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幾個階段。17.【答案】A【知識點】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基因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DNA中的生物技術。故抗蟲棉利用的生物技術是轉基因技術,A符合題意。B.利用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使基因重組,產生穩定的、可以遺傳的、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屬于雜交育種,B不符合題意。C.克隆技術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的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C不符合題意。D.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變異遺傳性狀的物質。18.【答案】C【知識點】生物學家及其貢獻【解析】【解答】A、孟德爾 是奧地利遺傳學家,提出了遺傳規律 ,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A不符合題意;B、列文·虎克 是荷蘭顯微鏡學家,首次發現了細菌 ,B不符合題意;C、 被譽為“微生物之父”的科學家是巴斯德,C符合題意;D、伊萬諾夫斯基 是俄羅斯病毒學家,首次發現病毒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生。他最著名的實驗是“鵝頸瓶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他發現了酵母菌,并發明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19.【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解析】【解答】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將配制好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冷卻;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接種;恒溫培養:把接種后的培養皿放在保持恒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瓊脂熬制,然后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殺死其內混有的細菌和真菌的孢子等,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為防止高溫殺死細菌、真菌,要等冷卻后,在進行接種,接種后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恒溫培養。注意定期觀察并詳細記錄實驗現象。20.【答案】A【知識點】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故A錯誤.B、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由基因的多樣性決定的,所以其實質就是基因多樣性.故B正確.C、基因的多樣性導致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因此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故C正確.D、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因此,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故D正確.故選:A.【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人們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1.【答案】(1)細胞壁(2)孢子(3)D(4)分裂(5)寄生【知識點】真菌的生殖;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細菌的形態結構;真菌的種類和結構;病毒增殖方式【解析】【解答】(1)B屬于原生生物中的細菌,具有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和DNA;C是青霉,D是酵母菌,都屬于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壁??梢夿、C、D共有的細胞結構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2)C青霉和E蘑菇都屬于真核生物,通過孢子進行繁殖。E蘑菇的a是孢子,青霉直立菌絲頂端產生的也是孢子。(3)D是酵母菌,制作饅頭或面包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在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或面包膨大和松軟,而面團中的酒精,則在蒸烤過程中揮發掉了。(4)B是細菌,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5)A是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分析】圖中:A是病毒。B是細菌,1是莢膜,2是細胞壁,3是DNA,4是細胞質,5是細胞膜,6是鞭毛。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蘑菇,a是孢子,b是菌蓋,c是菌褶,d是菌柄,e是營養菌絲。(1)B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青霉菌和D酵母菌都是真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故B、C、D共有的細胞結構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成熟以后從孢子囊中散放出來,如果落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就會萌發和生長,故E蘑菇上的a是青霉直立菌絲頂端產生的孢子,它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能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3)蒸饅頭或者制作面包時,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其原因就是酵母菌能將葡萄糖發酵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熱膨脹,蒸熟的饅頭和面包就會暄軟,故在制作饅頭時,圖中的D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膨大和松軟。(4)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故B細菌通過分裂生殖。(5)A屬于病毒,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遺傳物質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故A病毒的生活方式為寄生。22.【答案】(1)③;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2)不能;變量不唯一(3)提高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合理即可)【知識點】真菌的生殖;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檢測環境中細菌和真菌【解析】【解答】(1)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則實驗變量是水分,故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①組和③組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因此若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應選擇①組和③組進行對照實驗。含水的①組中霉斑很多,不含水的③組中無霉斑,因此得出的結論是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2)②組和③組存在兩個變量,分別是水分和溫度,因此②組和③組不能形成對照實驗。(3)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因此應該設置重復實驗,多做幾次,然后取平均值。【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1)若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唯一變量應該是水分,其它條件應該相同且適宜,所以應選擇①組和③組進行對照實驗。分析該組對照實驗結果“①組霉斑很多、③組無霉斑”,可得出的結論是: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2)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梢姡诮M和③組不能形成對照實驗,原因是變量不唯一(或有水分和溫度兩個變量)。(3)在實驗設計時,每組設置重復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通過多次重復實驗,我們可以得到更加準確和可靠的實驗結果。23.【答案】(1)受精卵(2)營養(3)A保護;上皮(4)D(5)系統(6)組織;器官【知識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動物體的基本組織;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異同【解析】【解答】(1)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的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變化。細胞分化產生不同的組織。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器官進一步構成植物體??梢娋G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從甲細胞——受精卵開始的,經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過程形成圖乙幾種不同的組織。(2)綠色開花植物體通常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根、莖、葉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3)保護組織是覆蓋在植物體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組織,由一層或數層細胞構成。圖中的A是保護組織,則位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的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是A保護組織。上皮組織是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質組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則皮膚被燒傷后,損壞的是皮膚的上皮組織。(4)輸導組織是植物體中擔負物質長途運輸的主要組織,其細胞呈管狀并上下連接,形成一個連續的運輸通道。圖中的D屬于輸導組織,則移栽植物后,通過打點滴補充水和無機鹽提高其成活率,針頭應插入樹木莖中的D輸導組織。(5)(6)人體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油菜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油菜。可見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油菜不具有油菜這一水平。【分析】圖中:甲是細胞(受精卵)。乙是組織,A保護組織,B營養組織,C分生組織,D輸導組織。丙是植物體。(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發育的起點是胚珠中的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2)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其中根、莖和葉能夠為植物體提供營養,屬于營養器官。(3)位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的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是保護組織。保護組織通常由一層或數層細胞構成,細胞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且細胞壁較厚,具有保護作用。而皮膚被燒傷后,損壞的是皮膚的上皮組織。上皮組織是動物體的基本組織之一,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4)移栽植物后,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其成活率,通常會通過打點滴的方式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針頭應插入樹木莖中的輸導組織。輸導組織是植物體內負責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組織,對于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5)油菜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梢娪筒酥仓昱c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缺少的是系統。(6)油菜屬于綠色開花植物,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油菜植株。24.【答案】(1)表;呼吸(2)1纖毛;減緩草履蟲的運動(3)4食物泡【知識點】觀察草履蟲并探究其趨性【解析】【解答】(1)在培養液的表層溶解的氧氣多,下層溶解的氧氣少,草履蟲的呼吸需要氧氣,大都聚集在表層,則在吸取草履蟲時,要從培養液的表層吸取。氧的攝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過表膜,可見草履蟲的表膜可以完成呼吸,實現它與水環境的氣體交換。(2)草履蟲是單細胞原生動物,靠1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為阻礙草履蟲的運動以便于觀察,可以先在載玻片的培養液的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再蓋上蓋玻片。(3)4食物泡隨著細胞質流動,其中的食物逐漸被消化。因此如果在乙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滴入一小滴紅色墨汁,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草履蟲體內的4食物泡變成了紅色。【分析】圖中:1是纖毛,2是表膜,3是細胞質,4是食物泡,5是胞肛,6是口溝,7是小核,8是大核,9是伸縮泡,10是收集管。鹽水和醋汁屬于不利刺激,肉汁屬于有利刺激。(1)實驗中,該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培養液表層的草履蟲數量比深層的多。這是因為培養液表層含氧量高于深層,草履蟲的表膜具有呼吸功能,可以完成氣體交換,實現它與水環境的氣體交換。草履蟲需要氧氣進行呼吸,因此它們會聚集在含氧量較高的表層。同時,甲和丙載玻片右側培養液中的草履蟲越聚越多,這是因為鹽水和醋汁對草履蟲來說是不利的刺激,它們會避開這些有害的物質,而聚集在有利的環境中。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草履蟲能趨向有利,避開有害。(2)草履蟲在液體中主要靠纖毛的擺動來旋轉前進。纖毛是草履蟲的運動器官,通過纖毛的擺動,草履蟲可以在液體中自由移動。如果實驗中發現草履蟲運動過快,影響觀察,可以在培養液中放幾絲棉花纖維。棉花纖維可以阻擋草履蟲的運動路徑,使其運動速度減慢,從而便于觀察。(3)如果在乙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滴入一小滴紅色墨汁,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草履蟲體內的食物泡變成了紅色。這是因為草履蟲通過口溝攝取食物,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隨著細胞質流動,在細胞內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當紅色墨汁被草履蟲攝取后,會形成紅色的食物泡,從而證明草履蟲具有攝食功能。25.【答案】(1)動物;細胞壁(2)分裂;細胞核(3)不變(4)細胞分化【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細胞分裂;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動物體的基本組織【解析】【解答】(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內含液泡、線粒體,綠色部分還有葉綠體)、細胞核。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內含線粒體)、細胞核。可見圖1表示動物細胞。細胞壁位于細胞膜外的一層較厚、較堅韌并略具彈性的結構,其功能是支持和保護細胞??梢娭参锛毎哂袌D1所示結構外,最外層還有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細胞壁。(2)(3)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過程①②③中,細胞的形態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過程①②③屬于細胞分裂。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染色體,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其形態不同;分裂時,染色體會進行復制,分裂中,染色體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4)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產生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因此經過圖2中[④]細胞分化過程,形成的不同組織。【分析】圖1:動物細胞。①是細胞膜,②是細胞核,③細胞質。圖2:①②③表示細胞分裂,④表示細胞分化。(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兩者的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圖1所示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屬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除具有圖1所示結構外,最外層還有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細胞壁。(2)圖2中的①②③表示的是細胞分裂的過程。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因此,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3)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與原細胞一樣,保證了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因此,該過程產生的新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與原細胞相比是不變的。(4)圖2中的④表示的是細胞分化的過程。細胞分化是指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產生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形成不同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群進一步形成各種不同的組織。因此,經過細胞分化過程,可以形成不同的組織。1 / 1吉林省長春市第八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1.(2024八上·長春期中)真菌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于( ?。?br/>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騰作用【答案】B【知識點】呼吸作用的實質【解析】【解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表達式為: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腐生的細菌和真菌通過呼吸作用分解遺體內的有機物,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歸還的大自然中,被綠色植利用,通過光合作用來制造有機物,促進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環。故答案為:B【分析】呼吸作用:場所 線粒體條件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原料 有機物、氧氣產物 二氧化碳、水物質轉化 將復雜的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能量變化轉變 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意義 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列關于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敘述正確的是( ?。?br/>A.利用甲烷菌制作酸奶 B.利用醋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酵母菌發面蒸饅頭 D.利用乳酸菌制作米酒【答案】C【知識點】發酵技術【解析】【解答】A、人類會利用甲烷菌產生清潔能源沼氣,A錯誤;B、人類會利用醋酸菌制作醋,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B錯誤;C、人類會利用酵母菌制作饅頭、面包、米酒等食物,C正確;D、人類會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等,D錯誤。故答案為:C。【分析】(1)發酵技術是人類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從而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2)常見的發酵技術有:①利用酵母菌釀酒、制作蓬松的面包;②利用霉菌制醬;③利用醋酸菌制醋等。3.(2024八上·長春期中) 2022年12月,科學家從北極凍土樣本中復活了凍結萬年的古老病毒。迄今為止,樣本中復活的病毒僅感染阿米巴蟲一種動物。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病毒內部有遺傳物質 B.該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動物病毒C.病毒利用孢子進行繁殖 D.該病毒與阿米巴蟲是寄生關系【答案】C【知識點】病毒的種類;病毒的結構和增殖方式【解析】【解答】A、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A正確;B、該病毒寄生在動物身上,按宿主分類屬于動物病毒,B正確;C、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復制,孢子繁殖的是孢子植物和真菌,C錯誤;D、病毒寄生在活細胞身上生活,與其他活細胞的關系是寄生,D正確。故答案為:C。【分析】(1)病毒個體非常小,比細菌小很多,用納米表示大小;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病毒形態,形態多樣。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組成。(2)病毒生存方式:寄生生活,離開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3)病毒繁殖方式:自我復制。(4)病毒按照宿主的不同可以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4.(2024八上·長春期中)如圖是受精的雞卵結構示意圖,其中胚胎發育主要的營養來源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識點】鳥卵的結構【解析】【解答】④卵殼位于最外面,堅硬,其上有氣孔,它有防止卵細胞受傷害,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減少水分的蒸發,用氣孔進行氣體交換;③卵白位于卵黃外面,它的作用是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物質和水分,同時也具有保護卵細胞的作用;氣室內有空氣,與細胞進行氣體交換;系帶起固定卵黃、減震的作用,利于孵化。②卵黃是卵細胞主要的營養物質,供胚胎發育。①胚盤是卵黃中央盤狀的小白點,里面含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位。卵黃膜緊包在卵黃外面,起保護卵黃的作用??梢娕咛グl育主要的營養來源是②卵黃,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鳥卵一般分為卵殼、卵殼膜、卵白、氣室、系帶、卵黃膜、卵黃以及胚盤。5.(2024八上·長春期中)據估算,一個雞卵的卵殼上約有7000個氣孔,這些氣孔的作用是( )A.減輕重量 B.氣體交換 C.吸收水分 D.堅固卵殼【答案】B【知識點】鳥卵的結構【解析】【解答】卵殼——起保護作用,上面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氣孔,可以透氣,以確保卵細胞進行氣體交換。故答案為:B。【分析】雞卵的結構圖如下:6.(2024八上·長春期中)某草場為保護牛羊,大量獵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草場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威脅。該事例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br/>A.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B.為人類提供食物和皮毛C.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D.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答案】D【知識點】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解析】【解答】動物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如果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題干中某草場為保護牛羊,大量獵殺狼,狼的減少使野兔數量大增,致使牧草被過度啃食,草場退化,牧民的生活受到嚴重威脅,說明動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故答案為:D。【分析】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即: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某些動物數量過多時也會危害植物,如蝗災等,據此解答。7.(2024八上·長春期中)“鳥類的黑手黨”——杜鵑,將自己的卵產到別的小鳥巢中,小鳥辛勤地為杜鵑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鵑的雛鳥。下列對小鳥該種行為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br/>①是先天性行為②是學習行為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④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解析】【解答】解: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小鳥辛勤地為杜鵑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鵑的雛鳥,對小鳥這種行為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A正確。8.(2024八上·長春期中)當你做屈肘動作時,包括以下步驟: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繞關節轉動③骨骼肌 接受神經傳來的興奮④骨骼肌收縮。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 ?。?br/>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骨、關節和肌肉的配合【解析】【解答】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著它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于是軀體就產生了運動,因此,當 做屈肘動作時 ,③骨骼肌接受神經傳來的興奮,④骨骼肌收縮,①相應的骨受到牽引,②骨繞關節轉動,則完成了運動,所以這些步驟發生的正確順序是③④①②,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此題考查骨、關節和肌肉的配合,為基礎題,難度不大,熟記:人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縮,并且牽引了所附著的骨,繞著關節活動而完成的,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9.(2024八上·長春期中)細菌和真菌分布廣泛,二者在培養基上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下列屬于細菌菌落特點的是( ?。?br/>A.菌落呈黑色,呈絨毛狀 B.菌落比較大,呈蜘蛛網狀C.菌落呈黃色,呈絮狀 D.菌落比較小,表面較光滑【答案】D【知識點】細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區別【解析】【解答】ABC.菌落呈黑色,呈絨毛狀;菌落呈黃色,呈絮狀;菌落比較大,呈蜘蛛網狀都屬于真菌菌落的特點,ABC不符合題意;D.菌落比較小,表面較光滑,是細菌菌落的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比較如下表:細菌菌落與真菌菌落比較如下表: 大小 形態 顏色細菌菌落 較小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多為白色真菌菌落 較大 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 紅色、褐色、綠色、黑色、黃色等不同的顏色10.(2024八上·長春期中)做實驗時,區別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據是( ?。?br/>A.體節 B.剛毛 C.環節 D.環帶【答案】D【知識點】環節動物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解析】【解答】蚯蚓身體細長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前端離環帶近約13個體節,后端離環帶遠,因此區別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據是蚯蚓的環帶位置。故答案為:D【分析】身體呈長圓筒形,由許多相似的環形體節構成,前端有環帶.11.(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圖圓圈表示生物的生殖發育特征,重合部分M表示它們的共同特征,則M可以表示( ?。?br/>A.無性生殖 B.有性生殖C.生殖過程不需要水 D.完全變態發育【答案】B【知識點】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解析】【解答】AB、蝗蟲、家蠶和青蛙都是有性生殖的動物,故M可以表示有性生殖,A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C、青蛙的生殖過程需要水,而蝗蟲和家蠶的生殖過程不需要水,C不符合題意;D、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家蠶屬于完全變態發育,青蛙屬于變態發育,三者都屬于變態發育,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分析】M:蝗蟲、家蠶和青蛙的共同特征。12.(2024八上·長春期中)大鯢俗稱“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屬于( )A.魚類 B.兩棲動物 C.爬行動物 D.哺乳動物【答案】B【知識點】兩棲動物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解析】【解答】兩棲動物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魚類終生用鰓呼吸;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終生用肺呼吸。因此大鯢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屬于兩棲動物。故答案為:B。【分析】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分析作答。13.(2024八上·長春期中)“破繭成蝶”描述了蝴蝶的( ?。?br/>A.有性生殖 B.蛻皮現象 C.變異現象 D.變態發育【答案】D【知識點】昆蟲的生殖和發育【解析】【解答】蝴蝶的發育過程,經歷了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因此屬于完全變態發育,受精卵是一個細胞,個體最??;以爬行為主的是幼蟲又叫“毛毛蟲”;不食不動的是蛹;有2對翅,3對足的蝴蝶是成蟲。“破繭成蝶”描述了蝴蝶的變態發育。故答案為:D。【分析】(1)完全變態發育,昆蟲在個體發育中,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時期的叫完全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的幼蟲與成蟲在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上明顯不同,差異很大。(2)不完全變態發育: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發育成熟,發育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14.(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列關于植物繁殖的描述中,屬于有性生殖的是 ( ?。?br/>A.用發芽的塊莖繁殖馬鈴薯B.用月季花枝條繁殖月季C.將黑棗嫁接到柿子樹上,獲得黑棗D.播種玉米種子繁殖玉米【答案】D【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解析】【解答】A.用發芽的塊莖繁殖馬鈴薯,這是通過馬鈴薯的塊莖直接產生新個體,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A錯誤。B.用月季花枝條繁殖月季,屬于無性生殖中的扦插,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故B錯誤。C.將黑棗嫁接到柿子樹上,獲得黑棗,這是通過嫁接的方式,將黑棗的枝條或芽接到柿子樹上,以獲得黑棗,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故C錯誤。D.播種玉米種子繁殖玉米,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故D正確。故選D。【分析】植物的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較比 較 項 目 無 性 生 殖 有 性 生 殖兩性細胞的結合 無 有新個體的產生 母體直接產生 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繁 殖 速 度 快 慢后代的適應能力 弱 強優 點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親代的優良性狀 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有利于生物的進化舉 例 扦插、嫁接和壓條等。 被子植物產生的種子、鳥類的繁殖等15.(2024八上·長春期中)“萍葉青浮水,蛙聲鬧徹明”,蛙聲徹夜不停,意味著青蛙進入繁殖時期。下列關于青蛙生殖和發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體外受精 B.整個過程可以離開水進行C.幼體用肺呼吸 D.先長前肢再長后肢【答案】A【知識點】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物的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解析】【解答】A、在生殖季節,雌雄蛙經過抱對,分別把精子和卵細胞排放到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即體外受精,A說法正確。B、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的限制,受精過程、幼體的發育都在水中進行,B說法錯誤。C、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C說法錯誤。D、蝌蚪發育成成蛙的過程中,先長出后肢在長前肢,D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分析】此題考查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難度一般,解答此題還需要熟記兩棲動物的基本特征,(1)兩棲動物是指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成活在陸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膚裸露,可以輔助呼吸;(2)青蛙在繁殖季節,雄蛙會有求偶行為,雌雄蛙經過抱對,分別把精子和卵細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慢慢發育成蝌蚪、幼蛙和成娃,幼體和成體在外形上和內部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屬于變態發育。16.(2024八上·長春期中)無論鳥的生殖和發育有何特點,在生殖和發育過程中,鳥必須具有哪幾種行為( ?。?br/>A.求偶、產卵、育雛 B.求偶、交配、筑巢C.交配、產卵、孵卵 D.交配、求偶、產卵【答案】D【知識點】鳥類的生殖和發育【解析】【解答】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雖然不是所有鳥類都會進行所有這些行為,但求偶、交配和產卵是鳥類必須具備的基本繁殖行為 。例如,杜鵑鳥不筑巢、不育雛、不孵化,而是將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中,讓其他鳥類為其孵卵和育雛 ,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分析】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幾個階段。17.(2024八上·長春期中)我國科學家從蘇云金桿菌中提取抗蟲基因,導入到棉花細胞中,成功培育出了抗蟲棉。該科研成果利用的生物技術是( ?。?br/>A.轉基因技術 B.雜交技術 C.克隆技術 D.發酵技術【答案】A【知識點】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解析】【解答】A.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基因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DNA中的生物技術。故抗蟲棉利用的生物技術是轉基因技術,A符合題意。B.利用基因在親子代之間的傳遞,使基因重組,產生穩定的、可以遺傳的、具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屬于雜交育種,B不符合題意。C.克隆技術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祖先的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C不符合題意。D.發酵技術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發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大規模的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變異遺傳性狀的物質。18.(2024八上·長春期中)被譽為“微生物之父”的科學家是( ?。?br/>A.孟德爾 B.列文·虎克C.巴斯德 D.伊萬諾夫斯基【答案】C【知識點】生物學家及其貢獻【解析】【解答】A、孟德爾 是奧地利遺傳學家,提出了遺傳規律 ,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A不符合題意;B、列文·虎克 是荷蘭顯微鏡學家,首次發現了細菌 ,B不符合題意;C、 被譽為“微生物之父”的科學家是巴斯德,C符合題意;D、伊萬諾夫斯基 是俄羅斯病毒學家,首次發現病毒 ,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分析】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他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生。他最著名的實驗是“鵝頸瓶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他發現了酵母菌,并發明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19.(2024八上·長春期中)培養細菌、真菌的操作步驟是( ?。?br/>A.配制培養基→接種→高溫滅菌→冷卻→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B.高溫滅菌→冷卻→配制培養基→接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C.高溫滅菌→配制培養基→接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冷卻D.配制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接種→放在溫暖的地方培養【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解析】【解答】培養細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將配制好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可以將培養皿上、培養基內混有的細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殺死;冷卻;接種: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上的過程叫接種;恒溫培養:把接種后的培養皿放在保持恒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D正確。故答案為:D。【分析】細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水分、適宜的溫度、還有有機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瓊脂熬制,然后把培養基和所有用具進行高溫滅菌,以殺死其內混有的細菌和真菌的孢子等,以防雜菌對實驗的干擾,為防止高溫殺死細菌、真菌,要等冷卻后,在進行接種,接種后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恒溫培養。注意定期觀察并詳細記錄實驗現象。20.(2024八上·長春期中)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C.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D.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答案】A【知識點】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故A錯誤.B、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由基因的多樣性決定的,所以其實質就是基因多樣性.故B正確.C、基因的多樣性導致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組成了不同的生態系統,因此生物的種類越豐富,生態系統往往就越穩定.故C正確.D、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生活環境的多樣性,因此,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故D正確.故選:A.【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人們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21.(2024八上·長春期中)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B、C、D共有的細胞結構為:細胞膜;細胞質; 。(2)E圖上的a是蘑菇產生的 ,它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能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3)在制作饅頭時,圖中的 (填代碼)產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膨大和松軟。(4)B通過 生殖。(5)A的生活方式為 。【答案】(1)細胞壁(2)孢子(3)D(4)分裂(5)寄生【知識點】真菌的生殖;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細菌的形態結構;真菌的種類和結構;病毒增殖方式【解析】【解答】(1)B屬于原生生物中的細菌,具有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和DNA;C是青霉,D是酵母菌,都屬于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細胞壁??梢夿、C、D共有的細胞結構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2)C青霉和E蘑菇都屬于真核生物,通過孢子進行繁殖。E蘑菇的a是孢子,青霉直立菌絲頂端產生的也是孢子。(3)D是酵母菌,制作饅頭或面包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在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或面包膨大和松軟,而面團中的酒精,則在蒸烤過程中揮發掉了。(4)B是細菌,細菌是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5)A是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分析】圖中:A是病毒。B是細菌,1是莢膜,2是細胞壁,3是DNA,4是細胞質,5是細胞膜,6是鞭毛。C是青霉。D是酵母菌。E是蘑菇,a是孢子,b是菌蓋,c是菌褶,d是菌柄,e是營養菌絲。(1)B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C青霉菌和D酵母菌都是真菌,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故B、C、D共有的細胞結構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成熟以后從孢子囊中散放出來,如果落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就會萌發和生長,故E蘑菇上的a是青霉直立菌絲頂端產生的孢子,它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能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3)蒸饅頭或者制作面包時,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其原因就是酵母菌能將葡萄糖發酵產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熱膨脹,蒸熟的饅頭和面包就會暄軟,故在制作饅頭時,圖中的D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團中形成許多小孔,使饅頭膨大和松軟。(4)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個體較小,靠分裂進行生殖的,也就是一個細菌分裂成兩個細菌,長大以后又能進行分裂。在環境適宜的時候,不到半小時,細菌就能分裂一次。故B細菌通過分裂生殖。(5)A屬于病毒,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遺傳物質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故A病毒的生活方式為寄生。22.(2024八上·長春期中)生活中食品保存不當容易發生霉變現象,為探究影響霉菌生活的環境條件,某生物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實驗,記錄如下表(表中未提及的條件均相同且適宜)。組別 材料 數量 水分 操作 溫度 實驗結果① 面包 三塊 含水 均暴露于空氣中5分鐘,再分別置于保鮮袋中,并扎緊袋口,持續10天 室溫 霉斑很多② 面包 三塊 含水 低溫 霉斑較少③ 面包 三塊 不含水 室溫 無霉斑分析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應選擇①組和 組進行對照實驗,分析該組對照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2)②組和③組能否形成對照實驗? ,為什么? 。(3)實驗設計時,可每組設置重復實驗,這樣設計目的是 。【答案】(1)③;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2)不能;變量不唯一(3)提高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合理即可)【知識點】真菌的生殖;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檢測環境中細菌和真菌【解析】【解答】(1)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則實驗變量是水分,故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①組和③組唯一不同的條件是水分,因此若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應選擇①組和③組進行對照實驗。含水的①組中霉斑很多,不含水的③組中無霉斑,因此得出的結論是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2)②組和③組存在兩個變量,分別是水分和溫度,因此②組和③組不能形成對照實驗。(3)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因此應該設置重復實驗,多做幾次,然后取平均值。【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1)若探究水分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唯一變量應該是水分,其它條件應該相同且適宜,所以應選擇①組和③組進行對照實驗。分析該組對照實驗結果“①組霉斑很多、③組無霉斑”,可得出的結論是:水分對霉菌的生活有影響,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2)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其他因素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這樣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響、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可見,②組和③組不能形成對照實驗,原因是變量不唯一(或有水分和溫度兩個變量)。(3)在實驗設計時,每組設置重復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實驗的可靠性,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誤差。通過多次重復實驗,我們可以得到更加準確和可靠的實驗結果。23.(2024八上·長春期中)“籬落疏疏―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句詩描繪了油菜花盛開的美好景象。如圖分別表示了油菜的不同結構層次,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從甲細胞 開始的,經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過程形成圖乙幾種不同的組織。(2)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其中根、莖、葉屬于 器官。(3)位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的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是[ ] 組織,而皮膚被燒傷后,損壞的是皮膚的 組織。(4)移栽植物后,通過打點滴補充水和無機鹽提高其成活率,針頭應插入樹木莖中的 ?。ㄌ钭帜福┙M織。(5)與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油菜不具有 這一水平。(6)請你補全油菜植株的結構層次:細胞→ → →油菜植株。【答案】(1)受精卵(2)營養(3)A保護;上皮(4)D(5)系統(6)組織;器官【知識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動物體的基本組織;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動植物體結構層次的異同【解析】【解答】(1)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的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變化。細胞分化產生不同的組織。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器官進一步構成植物體。可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是從甲細胞——受精卵開始的,經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過程形成圖乙幾種不同的組織。(2)綠色開花植物體通常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根、莖、葉為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3)保護組織是覆蓋在植物體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組織,由一層或數層細胞構成。圖中的A是保護組織,則位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的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是A保護組織。上皮組織是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質組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則皮膚被燒傷后,損壞的是皮膚的上皮組織。(4)輸導組織是植物體中擔負物質長途運輸的主要組織,其細胞呈管狀并上下連接,形成一個連續的運輸通道。圖中的D屬于輸導組織,則移栽植物后,通過打點滴補充水和無機鹽提高其成活率,針頭應插入樹木莖中的D輸導組織。(5)(6)人體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油菜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油菜??梢娕c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油菜不具有油菜這一水平。【分析】圖中:甲是細胞(受精卵)。乙是組織,A保護組織,B營養組織,C分生組織,D輸導組織。丙是植物體。(1)綠色開花植物生長發育的起點是胚珠中的受精卵,受精卵發育成胚,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2)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其中根、莖和葉能夠為植物體提供營養,屬于營養器官。(3)位于植物體的根、莖、葉的表面,起保護作用的是保護組織。保護組織通常由一層或數層細胞構成,細胞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且細胞壁較厚,具有保護作用。而皮膚被燒傷后,損壞的是皮膚的上皮組織。上皮組織是動物體的基本組織之一,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4)移栽植物后,為了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其成活率,通常會通過打點滴的方式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針頭應插入樹木莖中的輸導組織。輸導組織是植物體內負責運輸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組織,對于植物的生長和發育至關重要。(5)油菜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梢娪筒酥仓昱c人體的結構層次相比,缺少的是系統。(6)油菜屬于綠色開花植物,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油菜植株。24.(2024八上·長春期中)某中學課外小組的同學取一滴湖水在顯微鏡下觀察,具體如下:①實驗方案:①甲、乙、丙三個載玻片(如圖),分別在其兩端各滴一滴草履蟲培養液,并使其相互連通;②在甲、乙、丙三個載玻片右側培養液邊緣分別滴一小滴鹽水、一小滴肉汁、一小滴醋汁;③用顯微鏡觀察發生的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問題分析:(1)實驗中,該興趣小組的問學發現培養液 層的草履蟲數量比深層的多。培養液表層含氧量高于深層,草履蟲的表膜可以完成 ,實現它與水環境的氣體交換。并且甲和丙載玻片右側培養液中的草履蟲越聚越多。分析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由此可得出的結論草履蟲能趨向有利,避開有害。(2)草履蟲在液體中主要靠[ ] 的擺動,旋轉前進;如果實驗中發現草履蟲運動過快,影響觀察,可以在培養液中放幾絲棉花纖維,其目的是 。(3)如果在乙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滴入一小滴紅色墨汁,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草履蟲體內的[ ] 變成了紅色。【答案】(1)表;呼吸(2)1纖毛;減緩草履蟲的運動(3)4食物泡【知識點】觀察草履蟲并探究其趨性【解析】【解答】(1)在培養液的表層溶解的氧氣多,下層溶解的氧氣少,草履蟲的呼吸需要氧氣,大都聚集在表層,則在吸取草履蟲時,要從培養液的表層吸取。氧的攝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過表膜,可見草履蟲的表膜可以完成呼吸,實現它與水環境的氣體交換。(2)草履蟲是單細胞原生動物,靠1纖毛的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為阻礙草履蟲的運動以便于觀察,可以先在載玻片的培養液的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再蓋上蓋玻片。(3)4食物泡隨著細胞質流動,其中的食物逐漸被消化。因此如果在乙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滴入一小滴紅色墨汁,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草履蟲體內的4食物泡變成了紅色。【分析】圖中:1是纖毛,2是表膜,3是細胞質,4是食物泡,5是胞肛,6是口溝,7是小核,8是大核,9是伸縮泡,10是收集管。鹽水和醋汁屬于不利刺激,肉汁屬于有利刺激。(1)實驗中,該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培養液表層的草履蟲數量比深層的多。這是因為培養液表層含氧量高于深層,草履蟲的表膜具有呼吸功能,可以完成氣體交換,實現它與水環境的氣體交換。草履蟲需要氧氣進行呼吸,因此它們會聚集在含氧量較高的表層。同時,甲和丙載玻片右側培養液中的草履蟲越聚越多,這是因為鹽水和醋汁對草履蟲來說是不利的刺激,它們會避開這些有害的物質,而聚集在有利的環境中。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草履蟲能趨向有利,避開有害。(2)草履蟲在液體中主要靠纖毛的擺動來旋轉前進。纖毛是草履蟲的運動器官,通過纖毛的擺動,草履蟲可以在液體中自由移動。如果實驗中發現草履蟲運動過快,影響觀察,可以在培養液中放幾絲棉花纖維。棉花纖維可以阻擋草履蟲的運動路徑,使其運動速度減慢,從而便于觀察。(3)如果在乙載玻片的培養液中滴入一小滴紅色墨汁,一段時間后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草履蟲體內的食物泡變成了紅色。這是因為草履蟲通過口溝攝取食物,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隨著細胞質流動,在細胞內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當紅色墨汁被草履蟲攝取后,會形成紅色的食物泡,從而證明草履蟲具有攝食功能。25.(2024八上·長春期中)生命現象的發展,是一個有機體從其生命開始到成熟的變化,是生物有機體的自我構建和自我組織的過程。圖1表示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圖2是形成人體不同結構層次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表示 細胞。植物細胞除具有圖1所示結構外,最外層還有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 。(2)圖2中①②③表示細胞的 過程,該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 的變化。(3)該過程產生的新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與原細胞相比 ?。ㄟx填“加倍、減半和不變”)(4)經過圖2中[④] 過程,形成的不同組織。【答案】(1)動物;細胞壁(2)分裂;細胞核(3)不變(4)細胞分化【知識點】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細胞分裂;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動物體的基本組織【解析】【解答】(1)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內含液泡、線粒體,綠色部分還有葉綠體)、細胞核。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內含線粒體)、細胞核??梢妶D1表示動物細胞。細胞壁位于細胞膜外的一層較厚、較堅韌并略具彈性的結構,其功能是支持和保護細胞。可見植物細胞除具有圖1所示結構外,最外層還有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細胞壁。(2)(3)細胞分裂是指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過程①②③中,細胞的形態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過程①②③屬于細胞分裂。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染色體,在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其形態不同;分裂時,染色體會進行復制,分裂中,染色體均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也就是說,兩個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也相同。(4)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變化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產生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因此經過圖2中[④]細胞分化過程,形成的不同組織。【分析】圖1:動物細胞。①是細胞膜,②是細胞核,③細胞質。圖2:①②③表示細胞分裂,④表示細胞分化。(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相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兩者的不同點是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圖1所示細胞沒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屬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除具有圖1所示結構外,最外層還有起支持和保護作用的細胞壁。(2)圖2中的①②③表示的是細胞分裂的過程。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因此,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是細胞核中染色體的變化。(3)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與原細胞一樣,保證了通過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與原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相同。因此,該過程產生的新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與原細胞相比是不變的。(4)圖2中的④表示的是細胞分化的過程。細胞分化是指細胞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產生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差異,形成不同的細胞群,這些細胞群進一步形成各種不同的組織。因此,經過細胞分化過程,可以形成不同的組織。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吉林省長春市第八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學生版).docx 吉林省長春市第八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