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4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鞏固復習.培優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數學七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4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鞏固復習.培優卷.含解析)-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數學七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如圖,要測池塘兩端A,B的距離,小明先在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A和B的點C,連接AC并延長到D,使CD=CA;連接BC并延長到E,使CE=CB,由△ABC和△DEC全等得到DE=AB.那么判定其全等的依據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2.如圖,有兩個長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墻上.已知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的水平長度DF相等,那么判定△ABC與△DEF全等的依據是(  )
A.HL B.ASA C.AAS D.SSS
3.如圖,有一池塘,要測池塘兩端A,B的距離,可先在地上取一個點C,從點C不經過池塘可以直接到達點A和B.連接AC并延長到點D,使CD=CA.連接BC并延長到點E,使CE=CB.連接DE,根據兩個三角形全等,那么量出DE的長就是A,B的距離.判斷圖中兩個三角形全等的依據是(  )
A.SAS B.SSS C.ASA D.AAS
4.如圖,小明在一次智能大賽中,分別畫了三個三角形,不料都被墨跡污染了,能畫出和原來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的是(  )
A.只有① B.①和②可以 C.①和③可以 D.①②③都可以
5.如圖,小虎用10塊高度都是3cm的相同長方體小木塊,壘了兩堵與地面垂直的木墻,木墻之間剛好可以放進一個等腰直角三角板(AC=BC,∠ACB=90°),點C在DE上,點A和B分別與木墻的頂端重合,則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DE的長度為(  )
A.30cm B.27cm C.24cm D.21cm
6.如圖所示,地理暢游社提出測量縉云山山腳兩端A,B的距離,過點A作AB的垂線AK,在AK上取點C,E,使得AC=CE,再過點E作垂線DE,交BC的延長線于點D,可以證明△ABC≌△EDC,得到DE=AB,因此測得DE的長等于AB的長.其中判定△ABC≌△EDC的理由是(  )
A.SSS B.SAS C.ASA D.HL
7.小熊不慎將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圖所示的四塊(即圖中標有1、2、3、4的四塊),他只帶了第2塊去玻璃店,就配到一塊與原來一樣大小的三角形玻璃.他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  )
A.ASA B.SAS C.SSS D.HL
8.如圖所示,嘉淇家裝飾窗格中的一塊三角形形狀的玻璃壞了,需要重新配一塊.嘉淇通過電話給玻璃店老板提供相關數據,為了方便表述,將該三角形記為△ABC,提供下列各組元素的數據,配出來的玻璃不一定符合要求的是(  )
A.AB,BC,CA B.AB,BC,∠B C.AB,BC,∠C D.AB,∠B,∠C
9.如圖,把兩根鋼條AA′,BB′的中點連在一起,可以做成一個測量工件內槽寬的卡鉗,卡鉗的工作原理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其依據是(  )
A.SSS B.SAS C.AAS D.ASA
10.為測量一池塘兩端A,B間的距離.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方案.
甲:如圖1,先過點B作AB的垂線BF,再在射線BF上取C,D兩點,使BC=CD,接著過點D作BD的垂線DE,交AC的延長線于點E.則測出DE的長即為A,B間的距離;
乙:如圖2,先確定直線AB,過點B作射線BE,在射線BE上找可直接到達點A的點D,連接DA,作DC=DA,交直線AB于點C,則測出BC的長即為AB間的距離,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只有甲同學的方案可行
B.只有乙同學的方案可行
C.甲、乙同學的方案均可行
D.甲、乙同學的方案均不可行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1.如圖,有兩個長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豎直的墻上,其中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水平方向的長度DF相等.若DF=6m,DE=8m,AD=4m,則BF=   m.
12.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每位學生每學年都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某學校社團組織了一次測量探究活動,測量校園內的小河的寬度.如圖所示,小東和小穎在河對岸選定一個目標點A,在近岸取點B和C、D,使點B、C、D共線且河岸平行,AB、DE分別與河岸垂直且A、C、E三點共線,他們已測得BC=CD、DE=40m,河寬AB的長為    .
13.如圖,要測量河岸相對的兩點A、B之間的距離.已知AB垂直于河岸BF,現在BF上取兩點C、D,使CD=CB,過點D作BF的垂線ED,使A、C、E在一條直線上,此時,只要測出ED的長,即可求出AB的長,此方案依據的數學定理或基本事實是    .
14.如圖,要測量池塘兩岸相對的兩點A、B間的距離,作線段AC與BD相交于點O,使AC=BD,AO=DO,只要測得C、D之間的距離,就可知道A、B間的距離,此方案依據的數學定理或基本事實是    .
15.如圖所示:要測量河岸相對的兩點A、B之間的距離,先從B處出發與AB成90°角方向,向前走50米到C處立一根標桿,然后方向不變繼續朝前走50米到D處,在D處轉90°沿DE方向再走17米,到達E處,使A、C與E在同一直線上,那么測得A、B的距離為    .
16.如圖,一塊三角形玻璃被摔成三塊,小敏想去店里買一塊形狀、大小與原來一樣的玻璃,借助“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只需帶一塊去即可,則這塊玻璃的編號是    .(填序號)
三.解答題(共9小題)
17.生活中的數學:
(1)如圖1,一扇窗戶打開后,用窗鉤AB可將其固定,這里所運用的幾何知識是    ;
(2)如圖2,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處,若要使水溝最短,則過點A向河岸l作垂線,垂足為點B,沿AB挖水溝即可,這里所運用的幾何知識是    ;
(3)如圖3,要測量池塘沿岸上兩點A、E之間的距離,可以在池塘周圍取兩條互相平行的線段AB和CD,且AB=CD,點E是線段BC的中點,要想知道A、E之間的距離,只需要測出線段DE的長度,這樣做合適嗎?請說明理由.
18.如圖,有兩個長度相等的滑梯,左邊滑梯的高度AC與右邊滑梯水平方向的長度DF相等,兩個滑梯的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19.如圖,小林用10塊高度是3cm的完全相同的長方體木塊,壘了與地面垂直的木墻,木墻之間剛好放進一個等腰直角三角板(∠ACB=90°),點C在DE上,A、B與木墻的頂端重合.求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
20.【問題背景】
在四邊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別是BC、CD上的點,且∠EAF=60°,試探究圖1中線段BE、EF、FD之間的數量關系.
【初步探索】
小亮同學認為:延長FD到點G,使DG=BE,連接AG,先證明△ABE≌△ADG,再證明△AEF≌△AGF,則可得到BE、EF、FD之間的數量關系是    .
【探索延伸】
在四邊形ABCD中如圖2,AB=AD,∠B+∠D=180°,E、F分別是BC、CD上的點,∠EAF∠BAD,上述結論是否仍然成立?說明理由.
【結論運用】
如圖3,在某次軍事演習中,艦艇甲在指揮中心(O處)北偏西30°的A處,艦艇乙在指揮中心南偏東70°的B處,并且兩艦艇到指揮中心的距離相等,接到行動指令后,艦艇甲向正東方向以60海里/小時的速度前進,艦艇乙沿北偏東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時的速度前進1.5小時后,指揮中心觀測到甲、乙兩艦艇分別到達E,F處,且兩艦艇之間的夾角(∠EOF)為70°,試求此時兩艦艇之間的距離.
21.麒麟某數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數學知識測一池塘的長度,他們所繪如圖,點B,F,C,E在直線l上(點F,C之間不能直接測量,為池塘的長度),點A,D在l的異側,且AB∥DE,∠A=∠D,測得AB=DE.
(1)求證:△ABC≌△DEF;
(2)若BE=100m,BF=30m,求池塘FC的長.
22.如圖,要測量河兩岸相對兩點A、B間的距離,先在過點B的AB的垂線上取兩點C、D,使得CD=BC,再在過點D的垂線上取點E,使A、C、E三點在一條直線上,如果DE=35米,AB是多少米?
23.如圖,在四邊形的草坪ABCD中,∠B=∠D=90°,點E,F分別在AB,AD上,數學興趣小組在測量中發現AE=AF,CE=CF,正準備繼續測量BC與DC的長度時,小亮則說:不用測量了,CB=CD.小亮的說法是否正確?請說明理由.
24.為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某校老師在七年級數學興趣小組活動中,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因為池塘兩端A,B的距離無法直接測量,請同學們設計方案測量A,B的距離.甲,乙兩位同學分別設計出了如下兩種方案:
甲:如圖1,在平地上取一個可以直接到達點A,B的點O,連接AO并延長到點C連接BO并延長到點D,使CO=AO,DO=BO,連接DC,測出DC的長即可.
乙:如圖2,先確定直線AB,過點B作直線BE,在直線BE上找可以直接到達點A的一點D,連接DA,作∠ADB=∠BDC,交直線AB于點C,最后測量BC的長即可.
(1)甲、乙兩同學的方案哪個可行?
(2)請說明你認為方案可行的理由:以上的生活情景化歸到數學上:根據題意,此時,已知條件是:   ;有待說明的是:   ;請介紹你每一步的思考及相應的道理:   .
(3)請將不可行的方案稍加修改使之可行.
你的修改是:   .
25.小明利用一根長3 m的竿子來測量路燈AB的高度.他的方法如下:如圖,在路燈前選一點P,使BP=3m,并測得∠APB=70°,然后把豎直的竿子CD(CD=3m)在BP的延長線上左右移動,使∠CPD=20°,此時測得BD=11.2m.請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出路燈AB的高度.
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答案】B
【分析】由題意知AC=DC,BC=EC,由于∠ACB=∠DCE,根據“SAS”即可證明△ABC≌△DEC.
【解答】解:由題意知CD=CA,CE=CB,
在△DCE和△ABC中,

∴△DCE≌△ABC(SAS).
故選: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2.【答案】A
【分析】先根據BC=EF,AC=DF判斷出Rt△ABC≌Rt△DEF.
【解答】解:∵滑梯、墻、地面正好構成直角三角形,
在Rt△ABC和Rt△DEF中,

∴Rt△ABC≌Rt△DEF(HL),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屬較簡單題目.
3.【答案】A
【分析】利用“邊角邊”證明△DEC和△ABC全等,再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可得到DE=AB.
【解答】證明:在△DEC和△ABC中,

∴△DEC≌△ABC(SAS),
∴DE=AB.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熟練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4.【答案】B
【分析】根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中有兩個完整的角和一條完整的邊,因此根據AAS可以畫出和原來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②中有兩條完整的邊和一個完整的角,因此根據SAS可以畫出和原來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③中只有一個完整的角,因此不能畫出和原來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綜上分析可知,①和②可以,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HL.
5.【答案】A
【分析】根據題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進而得到∠ADC=∠CEB=90°,再根據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證明△ADC≌△CEB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解答.
【解答】解:由題意得:AC=BC,∠ACB=90°,AD⊥DE,BE⊥DE,
∴∠ADC=∠CEB=90°,
∴∠ACD+∠BCE=90°,∠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
由題意得:AD=EC=9cm,DC=BE=21cm,
∴DE=DC+CE=30(cm),
答: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為30cm.
故選:A.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關鍵是正確找出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6.【答案】C
【分析】由“ASA”可證△ABC≌△EDC,即可求解.
【解答】解: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證明三角形相似是解題的關鍵.
7.【答案】A
【分析】根據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條件可直接選出答案.
【解答】解:1、3、4塊玻璃不同時具備包括一完整邊在內的三個證明全等的要素,所以不能帶它們去,
只有第2塊有完整的兩角及夾邊,符合ASA,滿足題目要求的條件,是符合題意的.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關鍵是掌握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8.【答案】C
【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A.利用三角形三邊對應相等,兩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形狀確定,故此選項不合題意;
B.利用三角形兩邊、且夾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形狀確定,故此選項不合題意;
C.AB,BC,∠C,無法確定三角形的形狀,故此選項符合題意;
D.根據∠C,∠B,AB,三角形形狀確定,故此選項不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正確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題關鍵.
9.【答案】B
【分析】卡鉗的工作原理利用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AS,因為AA′、BB′的中點O連在一起,因此OA=OA′,OB=OB′,還有對頂角相等,所以用的判定定理是邊角邊.
【解答】解:卡鉗的工作原理利用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AS,理由如下:
連接A'B',
∵O是AA′,BB′的中點,
∴AO=A′O,BO=B′O,
又∵∠AOB與∠A′OB′是對頂角,
∴∠AOB=∠A′OB′,
在△AOB和△A′OB′中,

∴△AOB≌△A′OB′(SAS),
∴A′B′=AB,
∴只要量出A′B′的長度,就可以知道工作的內徑AB是否符合標準.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對于難以實地測量的線段,常常通過兩個全等三角形,轉化需要測量的線段到易測量的邊上或者已知邊上來,從而求解.
10.【答案】A
【分析】利用ASA證明△ABC≌△EDC,得DE=AB,可知甲正確;
【解答】解:甲:∵AB⊥BC,ED⊥BC,
∴∠B=∠CDE,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DE=AB,
故甲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1.【答案】18.
【分析】先根據“HL“定理判斷出Rt△ABC≌Rt△DEF,再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求出AB,即可求出BF.
【解答】解:由題意知,滑梯、墻、地面正好構成直角三角形,
在Rt△ABC和Rt△DEF中,

∴Rt△ABC≌Rt△DEF(HL),
∴AB=DE=8m,
∴BF=AB+AD+DF=8+4+6=18(m).
故答案為:18.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應用,熟練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12.【答案】河寬AB的長為40m.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即可得到結論.
【解答】解:∵AB⊥BD,DE⊥BD,
∴∠B=∠D=90°,
在△ABC中與△EDC中,

∴△ABC≌△EDC(ASA),
∴AB=DE,
∵DE=40m,
∴AB=40m,
答:河寬AB的長為40m,
故答案為:40m.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13.【答案】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只要測出ED的長,即可求出AB的長.
【解答】解:∵AB⊥BF,ED⊥BF,
∴∠ABC=∠EDC=90°,
∵∠ACB=∠ECD,CB=CD,
∴△ACB≌△ECD(ASA),
∴AB=ED.
故答案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熟記相關結論即可.
14.【答案】SAS.
【分析】由AC=BD,AO=DO,推導出CO=BO,即可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證明△AOB≌△DOC,得AB=CD,可知只要測得C、D之間的距離,就可知道A、B間的距離,此方案依據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于是得到問題的答案.
【解答】解:∵AC=BD,AO=DO,
∴AC﹣AO=BD﹣DO,
∴CO=BO,
在△AOB和△DOC中,

∴△AOB≌△DOC(SAS),
∴AB=CD,
∴只要測得C、D之間的距離,就可知道A、B間的距離,
此方案依據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故答案為:SAS.
【點評】此題重點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對頂角相等、等式的性質等知識,正確地選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且證明△AOB≌△DOC是解題的關鍵.
15.【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根據已知條件求證△ABC≌△EDC,利用其對應邊相等的性質即可求得AB.
【解答】解:∵先從B處出發與AB成90°角方向,
∴∠ABC=90°,
∵BC=50米,CD=50米,∠EDC=90°,
∴BC=DC,
在△ABC與△EDC中,

∴△ABC≌△EDC(ASA),
∴AB=DE,
∵沿DE方向再走17米,到達E處,即DE=17米,
∴AB=17米.
故答案為:17米.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的性質,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
16.【答案】③.
【分析】顯然第③中有完整的三個條件,用ASA易證現要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全等.
【解答】解:因為第③塊中有完整的兩個角以及他們的夾邊,利用ASA易證三角形全等,故應帶第③塊.
故答案為:③.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有兩個角對應相等,且夾邊也對應相等的兩三角形全等);學會把實際問題數學化石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三.解答題(共9小題)
17.【答案】三角形的穩定性;
垂線段最短;
【分析】(1)由三角形的穩定性即可得出答案;
(2)由垂線的性質:垂線段最短,即可得到答案;
(3)首先證明△AEB≌△DEC,根據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可得AE=DE.
【解答】解:(1)一扇窗戶打開后,用窗鉤AB可將其固定,這里所運用的幾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故答案為:三角形的穩定性;
(2)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處,若使水溝最短,則過點A向河岸l作垂線,垂足為點B,沿AB挖水溝即可,理由是垂線段最短.
故答案為:垂線段最短;
(3)這樣做合適,
理由:∵AB∥CD,
∴∠A=∠D,∠B=∠C,
在△AEB與△DEC中,

∴△AEB≌△DEC(ASA),
∴AE=DE.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垂線段的性質,三角形的穩定性,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應用,關鍵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
18.【答案】兩滑梯的傾斜角∠B與∠F互余.
理由見解答.
【分析】利用“HL”可判斷兩三角形Rt△ABC和Rt△DEF全等,根據確定找對應角相等,根據直角三角形兩銳角的互余關系,即可確定ABC與∠DFE的大小關系.
【解答】解:兩滑梯的傾斜角∠B與∠F互余.
理由如下:根據題意,可知∠BAC=∠EDF=90°,
在Rt△ABC和Rt△DEF中,

∴Rt△ABC≌Rt△DEF(HL),
∴∠B=∠DEF,
又∵∠DEF+∠F=90°,
∴∠B+∠F=90°,
即兩滑梯的傾斜角∠B與∠F互余.
【點評】本題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應用,確定兩角的大小關系,通常可證明這兩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根據對應角相等進行判定.
19.【答案】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為30cm.
【分析】根據題意可得AC=BC,∠ACB=90°,AD⊥DE,BE⊥DE,進而得到∠ADC=∠CEB=90°,再根據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BCE=∠DAC,再證明△ADC≌△CEB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解答.
【解答】解:由題意知,AD=3×3=9(cm),BE=3×7=21(cm)
由題意得:AC=BC,∠ACB=90°,AD⊥DE,BE⊥DE,
∴∠ADC=∠CEB=90°,
∴∠ACD+∠BCE=90°,∠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
∴DC=EB,AD=CE
又∵AD=9cm,BE=21cm
∴DC=21cm,CE=9cm
∴DE=DC+CE=21+9=30(cm)
答:兩堵木墻之間的距離為30cm.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關鍵是正確找出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條件.
20.【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探索延伸:延長FD到G,使DG=BE,連接AG,證明△ABE≌△ADG和△AEF≌△AGF,得到答案;
結論運用:連接EF,延長AE、BF交于點C,得到EF=AE+BF,根據距離、速度和時間的關系計算即可.
【解答】解:初步探索:EF=BE+FD,
故答案為:EF=BE+FD,
探索延伸:結論仍然成立,
證明:如圖2,延長FD到G,使DG=BE,連接AG,
∵∠B+∠ADC=180°,∠ADG+∠ADC=180°
∴∠B=∠ADG,
在△ABE和△ADG中,

∴△ABE≌△ADG,
∴AE=AG,∠BAE=∠DAG,
∵∠EAF∠BAD,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EAF=∠GAF,
在△AEF和△AGF中,

∴△AEF≌△AGF,
∴EF=FG,
∴FG=DG+FD=BE+DF;
結論運用:解:如圖3,連接EF,延長AE、BF交于點C,
∵∠AOB=30°+90°+(90°﹣70°)=140°,
∠EOF=70°,
∴∠EOF∠AOB,
∵OA=OB,
∠OAC+∠OBC=(90°﹣30°)+(70°+50°)=180°,
∴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條件
∴結論EF=AE+BF成立,
即EF=1.5×(60+80)=210海里,
答:此時兩艦艇之間的距離是210海里.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是解題的關鍵,注意要正確作出輔助線.
21.【答案】(1)見解析;
(2)40m.
【分析】(1)先由平行線的性質得到∠ABC=∠DEF,再利用ASA證明△ABC≌△DEF即可;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證明BF=EC,再結合已知條件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1)證明:∵AB∥DE,
∴∠ABC=∠DEF,
在△ABC與△DEF中,
∴△ABC≌DEF(ASA);
(2)解:∵△ABC≌△DEF,
∴BC=EF
∴BF+FC=EC+FC,
∴BF=EC,
∵BE=100m,BF=30m,
∴FC=100﹣30﹣30=40m.
答:FC的長是40m.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平行線的性質,熟知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22.【答案】35.
【分析】根據“ASA”證得△ABC≌△EDC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AB⊥BD,ED⊥BD,
∴∠ABC=∠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D=DE=35米.
答:AB是35米.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應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23.【答案】正確,理由見解析.
【分析】根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余角角平分線的性質即可得到結論.
【解答】解:正確,理由:連接AC,
在△AEC與△AFC中,

∴△AEC≌△AFC(SSS),
∴∠EAC=∠FAC,
∵∠B=∠D=90°,
∴CB⊥AB,CD⊥AD,
∴BC=CD.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角平分線的性質,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定理是解題的關鍵.
24.【答案】(1)甲同學的方案可行;
(2)CO=AO,DO=BO,∠AOB=∠COD;AB=CD;利用“邊角邊”判斷三角形全等.
(3)BD⊥AC.
【分析】(1)甲同學作出的是全等三角形,然后根據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測量的,所以是可行的;
(2)甲同學利用的是“邊角邊”,乙同學的方案只能知道兩三角形的一條邊和一個角相等,不能判定△ABD與△CBD全等,故方案不可行.
【解答】解:(1)甲同學的方案可行;
(2)甲同學方案:
在△ABO和△CDO中,

∴△ABO≌△CDO(SAS),
∴AB=CD;
∴根據題意,此時,已知條件是:CO=AO,DO=BO,∠AOB=∠COD;有待說明的是:AB=CD;每一步的思考及相應的道理:利用“邊角邊”判斷三角形全等.
故答案為:CO=AO,DO=BO,∠AOB=∠COD;AB=CD;利用“邊角邊”判斷三角形全等.
(3)乙同學方案:
在△ABD和△CBD中,
只能知道∠ADB=∠BDC,DB=DB,不能判定△ABD與△CBD全等,故方案不可行.
∴加上BD⊥AC條件,通過ASA即可證明△ABD與△CBD全等.
故答案為:BD⊥A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熟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5.【答案】路燈AB的高度是8.2m.
【分析】根據題意可得△CPD≌△PAB(ASA),進而利用AB=DP=DB﹣PB求出即可.
【解答】解:∵∠CPD=20°,∠APB=70°,∠CDP=∠ABP=90°,
∴∠DCP=∠APB=70°.
在△CPD和△PAB中,

∴△CPD≌△PAB(ASA).
∴DP=AB.
∵BD=11.2m,BP=3m,
∴DP=BD﹣BP=8.2m,即AB=8.2m.
答:路燈AB的高度是8.2m.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應用,根據題意得出△CPD≌△PAB是解題關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县| 万盛区| 德江县| 平塘县| 建德市| 雷波县| 涞水县| 分宜县| 兴隆县| 英吉沙县| 邮箱| 武宁县| 香港| 林芝县| 白玉县| 沁水县| 大新县| 个旧市| 财经| 连城县| 宜昌市| 高州市| 金阳县| 汉阴县| 汝阳县| 榆树市| 长葛市| 正镶白旗| 阿图什市| 色达县| 五台县| 松潘县| 汾西县| 成都市| 榆树市| 平阴县| 泰宁县| 泰来县| 云阳县| 华容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