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形成性評價(三)(專題8)(75分鐘 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4·全國卷Ⅰ)人類對能源的利用經歷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時期,現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質量發展。下列有關能源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木材與煤均含有碳元素B.石油裂化可生產汽油C.燃料電池將熱能轉化為電能D.太陽能光解水可制氫【解析】選C。A.木材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纖維素中含碳、氫、氧三種元素,煤是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的復雜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正確;B.石油裂化是將相對分子質量較大、沸點較高的烴斷裂為相對分子質量較小、沸點較低的烴的過程,汽油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可以通過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正確;C.燃料電池是將燃料的化學能變成電能的裝置,不是將熱能轉化為電能,C錯誤;D.在催化劑作用下,利用太陽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氫氣和氧氣,D正確。【補償訓練】北京冬奧會賽事使用的下列物品是有機高分子構成的是( )A.金、銀、銅牌 B.塑料水瓶C.碳酸冷飲 D.二氧化氯【解析】選B。塑料屬于有機高分子材料。2.(2024·南通高一檢測)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的鍵線式:B.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C.羥基的電子式:D.乙酸分子的實驗式:CH2O【解析】選A。乙烯的結構簡式為CH2=CH2,鍵線式為===,A錯誤;丙烷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3CH2CH3,球棍模型為,B正確;羥基的結構簡式為—OH,電子式為,C正確;乙酸分子的分子式為C2H4O2,實驗式為CH2O,D正確。3.下列物質制備路線設計合理的是( )A.制硝酸:NH3NOHNO3B.制取硅:SiO2SiCl4SiC.制乙醇:石油CH2=CH2CH3CH2OHD.制乙酸:CH3CH2OHCH3CHOCH3COOH【解析】選D。氨與氧氣發生催化氧化反應生成NO,NO不與水反應生成硝酸,A錯誤;二氧化硅不與稀鹽酸反應,B錯誤;石油通過分餾得到的物質有汽油、煤油、柴油等輕質油,不能得到乙烯,C錯誤;乙醇氧化為乙醛,乙醛進一步可氧化為乙酸,D正確。(2024·鹽城高一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完成4~5題: 甲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是CH4,分子量為16.043。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氫量最大)的烴。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是天然氣、沼氣、坑氣等的主要成分,俗稱瓦斯。它可用來作為燃料及制造氫氣、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氫氰酸及甲醛等物質的原料。甲烷是創造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機分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利用繞軌運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得到了一張行星大氣的紅外線分光鏡圖譜,并發現了其中的甲烷痕跡。土衛六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據國外媒體報道,土衛六表面的“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又知這些“海洋”的主要成分是液態甲烷、乙烷以及這兩種物質形成的聚合物。4.將甲烷與一定量的氯氣混合于一試管中,倒立于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水槽(如圖所示),對于此反應,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生成物只有四種B.反應過程中試管內黃綠色逐漸消失,試管內壁上有油珠產生C.該反應結束后試管內液面上升(冷卻到室溫)D.該反應屬于取代反應【解析】選A。A.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HCl,生成物有五種,故A錯誤;B.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等,CH2Cl2、CHCl3、CCl4是油狀液體,反應過程中試管內黃綠色逐漸消失,試管內壁上有油珠產生,故B正確;C.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HCl,HCl易溶于水,CH2Cl2、CHCl3、CCl4是油狀液體,該反應結束后試管內液面上升(冷卻到室溫),故C正確;D.甲烷中H原子被氯原子代替,該反應屬于取代反應,故D正確。5.下列關于甲烷的性質描述錯誤的是( )A.甲烷難溶于水 B.甲烷有臭味C.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 D.甲烷易燃燒【解析】選B。A.甲烷屬于烴,難溶于水,故A正確;B.甲烷是無色無味的氣體,故B錯誤;C.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小,密度比空氣小,故C正確;D.甲烷易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確。6. (2024·無錫高一檢測)氯乙烯(CH2=CH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炔制得(CH≡CH+HClCH2=CHCl)。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氯乙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內B.乙炔制氯乙烯的反應原子利用率達100%C.氯乙烯與HBr加成只能得到一種產物D.聚氯乙烯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解析】選C。由于乙烯是平面形結構,所以氯乙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內,A正確;乙炔制氯乙烯的反應是加成反應,原子利用率達100%,B正確;氯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有2種,所以與HBr加成能得到2種產物,即CH3CHClBr或CH2BrCH2Cl,C錯誤;氯乙烯發生加聚反應生成聚氯乙烯,所以聚氯乙烯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 ,D正確。7.(2024·揚州高一檢測)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1 mol苯中含有3NA的碳碳雙鍵B.標準狀況下,11.2 L苯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3NAC.2.24 L乙烯中所含電子數為1.6NAD.0.1 mol甲烷和乙烯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的水分子數為0.2NA【解析】選D。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雙鍵,A錯誤;標準狀況下,苯不是氣體,11.2 L苯的物質的量不是0.5 mol,B錯誤;選項中沒有說明氣體的狀態,無法得知2.24 L乙烯的物質的量,C錯誤;甲烷和乙烯分子中氫原子數目均為4個,則0.1 mol甲烷和乙烯組成的混合氣體中含有氫原子0.4 mol,根據氫原子守恒,其完全燃燒生成的水分子數為0.2NA,D正確。8. (2024·蘇州高一檢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用溴水鑒別乙烯和乙烷B.SO2與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C.X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則X氣體一定為乙烯D.可用酸性KMnO4溶液區別甲烷和乙烯,因為二者結構不同【解析】選C。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而乙烷通入溴水中溶液不褪色,故可以使用溴水鑒別乙烯和乙烷,A正確;SO2與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是由于它們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因此二者的褪色原理相同,B正確;X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X氣體可能為乙烯,也可能是乙炔或SO2等還原性氣體,故該氣體不一定是乙烯,C錯誤;甲烷分子中存在4個C—H鍵,化學性質穩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因而溶液不能褪色,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飽和的碳碳雙鍵,性質活潑,容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用酸性KMnO4溶液區別甲烷和乙烯兩種氣體,D正確。9.(2024·蘇州高一檢測)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C9H8B.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數目最多為14C.分子中的苯環由單雙鍵交替組成D.與Cl2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兩種有機產物【解析】選A。A.根據結構簡式可知,該有機物分子式為C9H8,故A正確;B.分子中苯環上的原子共平面,甲基碳和苯環共平面,甲基中的單鍵可以旋轉,故甲基上最多可以有1個氫原子與苯環共平面,形成碳碳三鍵的碳原子與其所連氫原子均與苯環共平面,則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數目最多為15,故B錯誤;C.苯環不存在單雙鍵交替結構,苯環中的碳碳鍵是介于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之間的一種特殊鍵,故C錯誤;D.與Cl2發生取代反應時,苯環上四個氫原子都可以被取代,甲基上的氫原子也可以被取代,故有機取代產物大于兩種,故D錯誤。10.下列選項中能發生反應,且甲組為取代反應,乙組為加成反應的是( )選項 甲 乙A 苯與溴水 乙烯與水制乙醇(催化劑)B 油脂水解(催化劑、加熱) 苯與氫氣(催化劑、加熱)C 淀粉水解制葡萄糖(催化劑)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催化劑、加熱)D 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甲烷與氯氣(光照)【解析】選B。苯與溴水不發生反應,A錯誤;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C錯誤;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甲烷與Cl2發生取代反應,D錯誤。11.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解析】選D。乙醇和乙酸相互溶解,不分層,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離,A錯誤;制取乙酸乙酯時導氣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以防倒吸,B錯誤;石油的蒸餾中溫度計的水銀球應處于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卻水的流向應自下而上,C錯誤;甲烷與氯氣反應需要光照,D正確。【補償訓練】在下列各實驗中,不可能成功的是( )①用苯和濃溴水在鐵粉存在的條件下混合制溴苯②為了保證制取的氯乙烷純度較高,用乙烯與氯化氫發生加成反應制取,而不用乙烷與氯氣制取③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加熱水解后,加入銀氨溶液,驗證蔗糖的水解產物④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⑤用苯從碘水中提取碘⑥將銅絲在酒精燈上加熱后,立即伸入無水乙醇中,銅絲恢復成原來的紅色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 D.①②③⑤⑥【解析】選C。①用苯和液溴在鐵粉存在的條件下混合制溴苯,①錯誤;②乙烷與氯氣制取氯乙烷,副產物多,②正確;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加熱水解后,再加NaOH溶液,調pH使溶液呈堿性,加入銀氨溶液,驗證蔗糖的水解產物,③錯誤;④⑤⑥正確。12. (2024·鎮江高一檢測)化合物Z是合成抗多發性骨髓瘤藥物帕比司他的重要中間體,可由下列反應制得。下列有關上述化合物說法正確的是( )A.化合物Z中有2種官能團B.Y和Z均能發生加聚反應C.用酸性KMnO4溶液可鑒別化合物X和YD.等物質的量的Y、Z分別與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物質的量之比為2∶3【解析】選B。由Z的結構簡式可知,Z中含有酯基、碳碳雙鍵、羥基3種官能團,A錯誤;Y和Z中都含有碳碳雙鍵,Y和Z都能發生加聚反應,B正確;X中含—CHO和—CH2OH,Y中含碳碳雙鍵和—CH2OH,X和Y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鑒別X和Y,C錯誤;Y中含有1個羧基能與NaOH溶液反應,Z中含有1個酯基能與NaOH溶液反應,等物質的量的Y、Z分別與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物質的量之比為1∶1,D錯誤。13.(2024·鹽城高一檢測)在場館建設中用到一種耐腐蝕、耐高溫的涂料是以某雙環烯酯()為原料制得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 mol雙環烯酯能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1 mol雙環烯酯能與2 mol NaOH發生反應C.該雙環烯酯的水解產物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D.該雙環烯酯完全加氫后的產物一氯代物有9種【解析】選B。雙環烯酯含有2個碳碳雙鍵和1個酯基,酯基不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則1 mol雙環烯酯能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A正確;分子中只有酯基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則1 mol雙環烯酯能與1 mol NaOH發生反應,B錯誤;雙環烯酯的水解產物中都含有碳碳雙鍵,都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發生氧化反應,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C正確;雙環烯酯分子加氫后,左右的兩個六元環各有4種一氯代物,中間碳鏈上的—CH2—上有1種一氯代物,共有9種,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61分)14.(15分)人類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有機化學。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能源開發和新型合成材料研制的基礎物質。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提高生活水平、發展國民經濟、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資源,從中可以獲得許多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如甲烷、乙烯、苯等。(1)下列有關甲烷、乙烯、苯的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3分) A.將甲烷通入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褪色B.三種物質中僅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苯的鄰位二元取代物沒有同分異構體,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單雙鍵交替的結構D.1 mol苯可與3 mol H2加成,說明苯分子中含有3個碳碳雙鍵答案:(1)BC 【解析】同一種元素形成的不同單質互為同素異形體;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體;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化合物互稱為同系物;結構和性質均完全相同的物質屬于同一種物質,以此來解答。(1)A.甲烷性質穩定,所以不與酸性高錳酸鉀、強酸、強堿反應,A錯誤;B.甲烷不含不飽和鍵,不能和溴發生反應,所以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中沒有碳碳雙鍵或還原性,不能和溴發生反應,所以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能和溴發生加成反應而使其褪色,B正確;C.若苯的結構中存在單雙鍵交替結構,則苯的鄰位二元取代物有兩種,但實際上苯的鄰位二元取代物無同分異構體,所以能說明苯不是單雙鍵交替結構,C正確;D.苯中不含碳碳雙鍵,但1 mol苯恰好與3 mol氫氣完全加成,D錯誤,故選BC。(2)判斷下列反應類型。①CH4+2O2CO2+2H2O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CH2=CH2+HClCH3CH2Cl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HO—NO2+H2O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2)①氧化反應 ②加成反應 ③取代反應 【解析】(2)①甲烷的燃燒屬于氧化反應,反應類型為氧化反應;②CH2=CH2和HCl反應生成CH3CH2Cl是乙烯中的雙鍵斷裂,碳原子上分別結合一個氯原子和一個H原子生成氯乙烷,所以屬于加成反應;③+HO—NO2+H2O,是用—NO2取代了苯環上的一個H原子,故屬于取代反應。(3)下列各組物質屬于同素異形體的是____________;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____;屬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寫序號)(6分) ①CH3CH=CH2和CH2=CH2;②12C與14C;③S2與S8;④與;⑤H2O與H2O2;⑥CH3CH2OH與CH3OCH3;答案: (3)③ ⑥ ①【解析】(3)①CH3CH=CH2和CH2=CH2結構相似,組成上相差一個CH2,屬于烯烴同系物;②12C與14C為碳元素的同位素;③S2與S8都是S的單質,屬于同素異形體;④與屬于同種物質;⑤H2O與H2O2都是由氫氧組成的化合物;⑥CH3CH2OH與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互為同分異構體;綜上所述各組物質屬于同素異形體的是③;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⑥;屬于同系物的是①。15.(15分)通過煤的干餾可以獲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苯甲醇結構簡式為,完成下列各小問。(1)乙烯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乙烯相鄰的同系物最多有____________個原子共平面。(4分) 答案:(1)CH2=CH2 7 【解析】根據流程圖可知,苯甲醇發生催化氧化生成B,B是苯甲醛,其結構簡式為,苯甲醛被氧化成苯甲酸,據此分析。(1)乙烯分子式為C2H4,其結構簡式為CH2=CH2;與乙烯相鄰的同系物為丙烯,結構簡式為CH2=CHCH3,乙烯的空間結構為平面形,2個碳原子和4個氫原子共面,丙烯可以看作是甲基替代了乙烯上的一個氫原子,即丙烯的結構式為,甲烷為四面體結構,不共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因此最多有7個原子共平面。(2)A中含氧官能團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2)·H【解析】(2)A為苯甲醇,根據結構簡式,含氧官能團為羥基,其電子式為·H。(3)二甲苯可能的結構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結構簡式)。(2分) 答案: (3)【解析】(3)二甲苯是苯環上有2個甲基,2個甲基位置可以是鄰位、間位、對位,結構簡式分別為、、。(4)完成下列反應方程式: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A+C: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4)①②【解析】(4)①A→B發生催化氧化,其反應方程式為。②A+C發生酯化反應,其反應方程式為++H2O。(5)54 g A(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8)與122 g C(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反應,如果實際得到酯的產率是60%,則可得酯的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5)63.6 g【解析】(5)A的物質的量為=0.5 mol,C的物質的量為=1 mol,根據++H2O,A不足,按照A進行計算,生成酯的質量為0.5 mol×212 g·mol-1=106 g,實際得到酯的產率為60%,則實際得到酯的質量為106 g×60%=63.6 g。16.(16分)(2024·南通啟東中學高一檢測)某興趣小組制備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3 mL無水乙醇,2 mL濃硫酸,2 mL冰醋酸進行實驗,用5 mL飽和碳酸鈉溶液收集產物。Ⅰ.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1)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解析】(1)乙酸與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發生反應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2)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2)催化劑、吸水劑【解析】(2)乙酸與乙醇在加熱、濃硫酸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該反應為可逆反應,濃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動,所以濃硫酸的作用為催化劑、吸水劑;(3)接收裝置還可選擇如圖中的____________。(填序號)。(2分) Ⅱ.甲同學用含有酚酞的飽和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收集產物后振蕩,發現紅色迅速褪去。甲同學認為是蒸出的乙酸中和了碳酸鈉。乙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并進行如下實驗,證明甲同學的推測是錯誤的。已知:酚酞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酚酞試劑是酚酞的乙醇溶液。實驗ⅰ,取振蕩后的下層無色液體,分成兩份,分別完成以下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1 滴加幾滴酚酞試劑 溶液_______________(填“變紅”或“不變紅”) 碳酸鈉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2 滴入乙酸溶液 有大量氣泡產生實驗ⅱ.取振蕩后的上層液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振蕩,發現出現淺紅色,靜置分層后紅色消失。(2分) 實驗ⅲ,取5 mL飽和碳酸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試劑,再加入3 mL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振蕩,溶液先變紅,振蕩后紅色消失。答案: (3)CD 變紅 碳酸鈉 【解析】(3)乙酸乙酯中常混有乙醇和乙酸,需要除去,但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較快與碳酸鈉反應,所以可能出現倒吸現象,則A.生成的乙酸乙酯和隨之揮發出來的乙酸和乙醇都是有機物,通入CCl4中會發生倒吸,而且CCl4能溶解乙酸乙酯,使產率降低,A錯誤;B.直接通入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可能出現倒吸,B錯誤;C.干燥管體積較大,可防倒吸,同時插入液面下,除雜更充分徹底,C正確;D.圖中多孔球泡能防倒吸,同時可增大與碳酸鈉溶液的接觸面積,除雜效果更好,D正確;乙同學通過實驗證明下層無色液體是否含有碳酸鈉,碳酸鈉溶液呈堿性,加入酚酞試劑,根據結論“碳酸鈉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可知酚酞變紅;根據酚酞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的信息,溶液開始時變成淺紅色,靜置分層后紅色消失,說明加入的是碳酸鈉等堿性物質;(4)結合實驗ⅱ和實驗ⅲ的現象,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4)酚酞被萃取到乙酸乙酯層中 【解析】(4)通過實驗ⅲ的對照,說明實驗ⅱ中上層液體含有酚酞,即實驗ⅱ中上層液體中的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5)實驗ⅲ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5)作為對照實驗,驗證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為乙酸與碳酸鈉反應【解析】(5)根據實驗ⅱ和實驗ⅲ的現象可知,酚酞褪色的原因是酚酞進入乙酸乙酯層中,不是因為乙酸與碳酸鈉反應,所以該實驗的目的為作對照實驗。驗證酚酞褪色的原因不是因為乙酸與碳酸鈉反應,而是酚酞進入乙酸乙酯層中。17.(15分)(2024·徐州高一檢測)琥珀酸二乙酯可用作增塑劑、特種潤滑劑和有機合成中間體。以乙烯為原料制備琥珀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已知:①RBr+NaCN→RCN+NaBr②RCN+2H2O+H+→RCOOH+N③,(1)D中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羥基 【解析】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加成反應生成A為CH2BrCH2Br,CH2BrCH2Br與NaCN發生已知條件①的反應生成B為CH2CNCH2CN,CH2CNCH2CN在酸性條件下與水反應生成C為HOOCCH2CH2COOH,CH2BrCH2Br在氫氧化鈉的水溶液中發生已知條件③的反應,生成D為HOCH2CH2OH,HOCH2CH2OH與HOOCCH2CH2COOH發生酯化反應生成E為八元環狀化合物,E為,HOOCCH2CH2COOH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琥珀酸二乙酯。(1)D為HOCH2CH2OH,其官能團名稱為羥基。(2)A→B的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2)取代反應【解析】(2)CH2BrCH2Br與NaCN反應,Br被CN取代,A→B的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3)C→琥珀酸二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3)HOOCCH2CH2COOH+2CH3CH2OHCH3CH2OOCCH2CH2COOCH2CH3+2H2O【解析】(3)HOOCCH2CH2COOH與乙醇在濃硫酸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琥珀酸二乙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OOCCH2CH2COOH+2CH3CH2OHCH3CH2OOCCH2CH2COOCH2CH3+2H2O。(4)E為八元環狀化合物,寫出E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 (4) 【解析】(4)E的結構簡式為。(5)已知氧化羥基的條件足以氧化有機分子中的碳碳雙鍵。試設計由丙烯醇(CH2=CHCH2OH)制丙烯酸(CH2=CHCOOH)的合成路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合成路線常用的表示方式為甲乙……目標產物)答案: (5)CH2=CHCH2OHCH3—CHClCH2OHCH3—CHClCHOCH3—CHClCOOHCH2=CHCOOH【解析】(5)CH2=CHCH2OH與HCl發生加成反應生成CH3CHClCH2OH,CH3CHClCH2OH再發生醇的催化氧化生成CH3CHClCHO,CH3CHClCHO與氧氣反應生成CH3CHClCOOH,最后CH3CHClCOOH在氫氧化鈉的醇溶液中發生已知條件③的反應后生成CH2=CHCOOH,合成路線為CH2=CHCH2OHCH3—CHClCH2OHCH3—CHClCHOCH3—CHClCOOHCH2=CHCOOH。專題形成性評價(三)(專題8)(75分鐘 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3小題,每小題3分,共39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2024·全國卷Ⅰ)人類對能源的利用經歷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時期,現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質量發展。下列有關能源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木材與煤均含有碳元素B.石油裂化可生產汽油C.燃料電池將熱能轉化為電能D.太陽能光解水可制氫【補償訓練】北京冬奧會賽事使用的下列物品是有機高分子構成的是( )A.金、銀、銅牌 B.塑料水瓶C.碳酸冷飲 D.二氧化氯2.(2024·南通高一檢測)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的鍵線式:B.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C.羥基的電子式:D.乙酸分子的實驗式:CH2O3.下列物質制備路線設計合理的是( )A.制硝酸:NH3NOHNO3B.制取硅:SiO2SiCl4SiC.制乙醇:石油CH2=CH2CH3CH2OHD.制乙酸:CH3CH2OHCH3CHOCH3COOH(2024·鹽城高一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完成4~5題: 甲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是CH4,分子量為16.043。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也是含碳量最小(含氫量最大)的烴。甲烷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是天然氣、沼氣、坑氣等的主要成分,俗稱瓦斯。它可用來作為燃料及制造氫氣、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氫氰酸及甲醛等物質的原料。甲烷是創造適合生命存在的條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有機分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天文學家,利用繞軌運行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得到了一張行星大氣的紅外線分光鏡圖譜,并發現了其中的甲烷痕跡。土衛六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據國外媒體報道,土衛六表面的“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又知這些“海洋”的主要成分是液態甲烷、乙烷以及這兩種物質形成的聚合物。4.將甲烷與一定量的氯氣混合于一試管中,倒立于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水槽(如圖所示),對于此反應,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生成物只有四種B.反應過程中試管內黃綠色逐漸消失,試管內壁上有油珠產生C.該反應結束后試管內液面上升(冷卻到室溫)D.該反應屬于取代反應5.下列關于甲烷的性質描述錯誤的是( )A.甲烷難溶于水 B.甲烷有臭味C.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 D.甲烷易燃燒6. (2024·無錫高一檢測)氯乙烯(CH2=CH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炔制得(CH≡CH+HClCH2=CHCl)。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氯乙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內B.乙炔制氯乙烯的反應原子利用率達100%C.氯乙烯與HBr加成只能得到一種產物D.聚氯乙烯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7.(2024·揚州高一檢測)若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1 mol苯中含有3NA的碳碳雙鍵B.標準狀況下,11.2 L苯中含有C—H鍵的數目為3NAC.2.24 L乙烯中所含電子數為1.6NAD.0.1 mol甲烷和乙烯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生成的水分子數為0.2NA8. (2024·蘇州高一檢測)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用溴水鑒別乙烯和乙烷B.SO2與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C.X氣體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則X氣體一定為乙烯D.可用酸性KMnO4溶液區別甲烷和乙烯,因為二者結構不同9.(2024·蘇州高一檢測)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子式為C9H8B.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數目最多為14C.分子中的苯環由單雙鍵交替組成D.與Cl2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兩種有機產物10.下列選項中能發生反應,且甲組為取代反應,乙組為加成反應的是( )選項 甲 乙A 苯與溴水 乙烯與水制乙醇(催化劑)B 油脂水解(催化劑、加熱) 苯與氫氣(催化劑、加熱)C 淀粉水解制葡萄糖(催化劑) 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催化劑、加熱)D 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甲烷與氯氣(光照)11.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補償訓練】在下列各實驗中,不可能成功的是( )①用苯和濃溴水在鐵粉存在的條件下混合制溴苯②為了保證制取的氯乙烷純度較高,用乙烯與氯化氫發生加成反應制取,而不用乙烷與氯氣制取③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加熱水解后,加入銀氨溶液,驗證蔗糖的水解產物④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⑤用苯從碘水中提取碘⑥將銅絲在酒精燈上加熱后,立即伸入無水乙醇中,銅絲恢復成原來的紅色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 D.①②③⑤⑥12. (2024·鎮江高一檢測)化合物Z是合成抗多發性骨髓瘤藥物帕比司他的重要中間體,可由下列反應制得。下列有關上述化合物說法正確的是( )A.化合物Z中有2種官能團B.Y和Z均能發生加聚反應C.用酸性KMnO4溶液可鑒別化合物X和YD.等物質的量的Y、Z分別與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物質的量之比為2∶313.(2024·鹽城高一檢測)在場館建設中用到一種耐腐蝕、耐高溫的涂料是以某雙環烯酯()為原料制得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1 mol雙環烯酯能與2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B.1 mol雙環烯酯能與2 mol NaOH發生反應C.該雙環烯酯的水解產物均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D.該雙環烯酯完全加氫后的產物一氯代物有9種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61分)14.(15分)人類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有機化學。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能源開發和新型合成材料研制的基礎物質。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是提高生活水平、發展國民經濟、加強國防建設的重要資源,從中可以獲得許多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如甲烷、乙烯、苯等。(1)下列有關甲烷、乙烯、苯的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____(填字母)。(3分) A.將甲烷通入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褪色B.三種物質中僅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苯的鄰位二元取代物沒有同分異構體,說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單雙鍵交替的結構D.1 mol苯可與3 mol H2加成,說明苯分子中含有3個碳碳雙鍵(2)判斷下列反應類型。①CH4+2O2CO2+2H2O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CH2=CH2+HClCH3CH2Cl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HO—NO2+H2O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下列各組物質屬于同素異形體的是____________;屬于同分異構體的是____________;屬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寫序號)(6分) ①CH3CH=CH2和CH2=CH2;②12C與14C;③S2與S8;④與;⑤H2O與H2O2;⑥CH3CH2OH與CH3OCH3;15.(15分)通過煤的干餾可以獲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苯甲醇結構簡式為,完成下列各小問。(1)乙烯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乙烯相鄰的同系物最多有____________個原子共平面。(4分) (2)A中含氧官能團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二甲苯可能的結構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結構簡式)。(2分) (4)完成下列反應方程式: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A+C: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54 g A(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8)與122 g C(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反應,如果實際得到酯的產率是60%,則可得酯的質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16分)(2024·南通啟東中學高一檢測)某興趣小組制備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3 mL無水乙醇,2 mL濃硫酸,2 mL冰醋酸進行實驗,用5 mL飽和碳酸鈉溶液收集產物。Ⅰ.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制備乙酸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接收裝置還可選擇如圖中的____________。(填序號)。(2分) Ⅱ.甲同學用含有酚酞的飽和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收集產物后振蕩,發現紅色迅速褪去。甲同學認為是蒸出的乙酸中和了碳酸鈉。乙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并進行如下實驗,證明甲同學的推測是錯誤的。已知:酚酞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酚酞試劑是酚酞的乙醇溶液。實驗ⅰ,取振蕩后的下層無色液體,分成兩份,分別完成以下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1 滴加幾滴酚酞試劑 溶液_______________(填“變紅”或“不變紅”) 碳酸鈉并未被乙酸完全中和,仍有大量剩余2 滴入乙酸溶液 有大量氣泡產生實驗ⅱ.取振蕩后的上層液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振蕩,發現出現淺紅色,靜置分層后紅色消失。(2分) 實驗ⅲ,取5 mL飽和碳酸鈉溶液,滴入幾滴酚酞試劑,再加入3 mL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振蕩,溶液先變紅,振蕩后紅色消失。(4)結合實驗ⅱ和實驗ⅲ的現象,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實驗ⅲ的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15分)(2024·徐州高一檢測)琥珀酸二乙酯可用作增塑劑、特種潤滑劑和有機合成中間體。以乙烯為原料制備琥珀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線如圖所示:已知:①RBr+NaCN→RCN+NaBr②RCN+2H2O+H+→RCOOH+N③,(1)D中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B的反應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C→琥珀酸二乙酯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E為八元環狀化合物,寫出E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已知氧化羥基的條件足以氧化有機分子中的碳碳雙鍵。試設計由丙烯醇(CH2=CHCH2OH)制丙烯酸(CH2=CHCOOH)的合成路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合成路線常用的表示方式為甲乙……目標產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形成性評價(三)(專題8) - 學生版.docx 專題形成性評價(三)(專題8).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